0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权力之巅:从中央选调生开始 > 第53章 我们国家的未来,就靠你们了
最新网址:www.00shu.la
    魏振国脸上的笑意收敛了几分,他指了指桌上那份报告,单刀直入地问道:

    “这份报告,是你写的?”

    陈捷坦然道:

    “报告是在林处长指导下,由我主笔完成的。”

    他没有推诿,因为在魏老这样的人面前,任何虚伪和客套都是多余的。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好,有担当。”魏振国点了点头,随即抛出了第一个问题,尖锐而现实,“你在报告里提的‘按病种付费’,想法很好,但你想过没有,华国这么大,地区差异这么悬殊,一个病种,在京城三甲医院的治疗成本,和在西部一个县医院的治疗成本,能一样吗?”

    “如果制定不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支付标准,那你的这个DRGS,不就成了一句空话?甚至会逼着基层医院,为了控制成本,偷工减料,推诿重症病人!”

    这个问题直指要害,是DRGS推行过程中最核心的难题。

    林南东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陈捷却似乎早有准备,沉稳地回答道:

    “魏老,您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是DRGS能否成功的关键,我个人认为,支付标准的制定,不能搞一刀切,而应该实行‘分级分类,动态调整’的原则。”

    “分级分类,是指要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级别医院的功能定位,来制定差异化的支付标准。”

    “比如,可以先在全国选取若干个地级市作为试点,由国家医保局制定一个基础支付标准,然后允许各试点城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上下浮动一定比例。”

    “动态调整,则是指这个支付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建立一个动态调整机制,每年,根据医疗技术的发展、物价水平的变化、以及实际运行的数据,对支付标准进行一次科学评估和调整,确保它既能有效控制费用,又能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

    这番回答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充满了可操作性。

    魏振国眼神中的审视,渐渐多了一丝赞许。

    他没有停顿,立刻抛出了第二个问题:

    “你提的药品‘集中采购,以量换价’,出发点是好的,为了挤掉药价的虚高水分。”

    “但你想过没有,如果价格压得太狠,药企没有了合理利润空间,他们还会不会有动力去研发新药?”

    “会不会为了降低成本,在原材料上以次充好?最终导致市场上,好药、新药越来越少,便宜劣药大行其道,这不更是害了老百姓吗?”

    这又是一个两难困境,也是未来药品集采中,反复被争论的焦点。

    陈捷回答依旧从容不迫:

    “魏老,您说得对,‘唯低价是取’的集采,是不可持续的,所以,药品集采,不能只盯着价格这一个维度,而应该建立一个综合评价体系。”

    “这个体系,除了价格因素,还必须包括药品的质量、疗效、企业的创新能力、供应保障能力等多个维度。”

    “可以在招标时,就明确设定一个质量门槛,达不到标准的企业,就算报价再低,也直接淘汰,对于通过质量门槛的企业,再进行价格竞争。”

    “同时,为了鼓励创新,对于那些刚刚过专利保护期的首仿药,或者临床效果有显著优势的创新药,可以在定价和采购量上,给予一定政策倾斜。”

    “要让企业明白,国家鼓励的是高质量、有创新的良性竞争,而不是简单的价格战。”

    “一句话,我们的目标,不是要把药价压到地板上,而是要挤掉那些不合理的营销费用、公关费用,让药价回归到它应有的价值。”

    “既要让老百姓用得上便宜药,也要让好企业有钱赚、有动力去创新。”

    陈捷说完这番话后,魏振国的眼神,已经从赞许,变成了真正的欣赏。

    眼前这个年轻人,思考问题的深度和系统性都很强很全面。

    不仅能看到政策的A面,更能预见到它的B面,并提前设计好规避风险的制度补丁。

    这种能力,在一个二十二岁的年轻人身上出现,简直是匪夷所思。

    魏振国沉默了片刻,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用一种近乎闲聊的语气,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小陈,你说的这些,都很有道理,也很有水平。”

    “但我想问你一句,你说的这些,都是从文件到文件,从理论到理论,你……真正去过医院吗?你见过那些因为看不起病,在医院走廊里默默流泪的病人吗?”

    “你见过那些因为一个罕见病,卖房卖地,最终还是人财两空的家庭吗?”

    魏老语气很平淡,但每一句都是对陈捷的提醒。

    这几句,考的不是智商,而是良心。

    陈捷没有立刻回答。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上一世,自己临终前,躺在协和医院特护病房里的情景。

    虽然他享受的是干部待遇,但他依旧能从窗外,看到那些为了一个床位、为了一点医药费而奔波、而绝望的普通人身影。

    他还想起,上一世自己的一个远房亲戚,孩子得了白血病,为了几十万的治疗费,借遍了所有亲朋好友,最终还是没能挽回孩子生命,整个家庭也因此垮掉。

    那份深入骨髓的无力感和悲悯,是在任何文件中都学不到的。

    陈捷缓缓抬起头,声音有些低沉,却充满力量:

    “魏老,我没有亲身经历过您说的那种绝境,因为我是幸运的,但我的心,和他们在一起。”

    “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农村父亲,为了给患白血病的儿子筹集骨髓移植的费用,白天在工地上扛水泥,晚上去血站卖血,卖到最后,血站护士都不忍心再抽他的血。”

    “他跪在医生面前说,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我这条命,可以给他。”

    “我每次想到这个故事,就在想,我们这些坐在办公室里,研究政策,制定文件的人,到底在做什么?我们写的每一个字,画的每一个圈,都可能决定着像那位父亲一样的,无数个家庭的命运。”

    “所以,魏老,您问我医改的初衷是什么?很简单,就是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国家,能不再有那位父亲的眼泪。”

    “希望每一个生命,都能被尊重,都能有尊严地活下去,希望医疗,不再是压垮一个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托起他们希望的坚实臂膀。”

    “我所有的理论设计,所有的制度构想,最终落脚点,都在这里,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我们所有的报告,都一文不值。”

    当陈捷说完这番话时,魏振国已经沉默了。

    林南东在一旁,更是听得满脸感慨。

    他第一次发现,陈捷身上,除了那份超越年龄的智慧和沉稳,更有一种无比滚烫、真诚的赤子之心。

    这是一种真正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

    良久,魏振国缓缓地站起身,走到陈捷面前,没有说任何评价的话,只是伸出手,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孩子,我们国家的未来,就靠你们了。”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