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京城西郊,一处僻静大院里。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魏振国,正戴着老花镜,在书房里翻阅着一堆关于医改的文件。
作为国家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的首席顾问,他最近看过的报告,没有一百份,也有八十份。
但大多是些陈词滥调,要么是空洞口号,要么是部门利益诉求,看得他心烦意乱。
“老师,政策研究室综合局送来一份内部参考资料,请您审阅。”他的学生兼助手,小心翼翼地将一份文件放在他桌上。
“研究室的?”魏振国眉头一皱,“又是些官样文章,放那儿吧。”
他对这些官方智囊机构出来的东西,向来没什么好感,觉得他们离基层太远,不懂民间疾苦。
助手没敢多言,悄悄退了出去。
到了下午,魏振国批阅文件累了,端起茶杯,目光无意中扫到了桌角那份文件。
《坚持“一体两翼”方向,探索“三医联动”路径……》
这个标题,让他略微有了一丝兴趣。
“一体两翼?三医联动?”魏振国嘀咕一句,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翻开了报告。
这一看,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他脸上表情,从最初的不屑,慢慢变成了严肃,再到惊讶,最后,化作了凝重!
“好,好一个三医联动!”魏振国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他搞了一辈子卫生经济学,研究了一辈子医改,一直在思考如何破解“看病难、看病贵”这个死结。
他也曾零散地提出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流通改革等建议,但始终无法将这些碎片化的思路,整合成一个系统性解决方案。
而眼前这份报告,用一个三医联动的框架,将医疗、医保、医药这三个最核心、也最复杂的领域,完美地串联了起来,找到了那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牛鼻子——医保支付!
这是一种极其深刻的洞察力,更是高超的顶层设计能力!
“这篇文章,是谁写的?!”魏振国转过头,对着门外大声喊道。
助手连忙跑了进来。
“老师,怎么了?”
“这篇文章!”魏振国指着报告,“作者是谁?我要见他!马上!”
助手被老师这副模样吓了一跳,连忙拿起文件看了看,为难地说道:
“老师,这上面只写了‘中央政策研究室综合局’,没有署个人名字。”
“那就去问!”魏振国把桌子拍得砰砰响,“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今天之内,必须把写这篇文章的人,给我找出来!”
……
一个小时后,中央政策研究室,综合局局长办公室。
周海接到了魏振国亲自打来的电话。
“周主任,我问你,你们局写的那份关于三医联动的报告,主笔人是谁?”电话那头,魏老的声音不容置疑。
周海心中暗笑,一切尽在掌握。
他故作沉吟道:
“魏老,您说的是我们内部一份不成熟的研讨稿吧?那是由我们局文稿二处的处长林南东同志牵头,集体讨论的成果。”
“少跟我来这套集体智慧!”魏老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我研究了一辈子政策文本,这篇文章的风格和思想,贯穿始终,逻辑严密,绝不可能是集体讨论出来的七拼八凑的东西,一定有一个核心主笔,你告诉我,他是谁?”
周海知道,在魏老这样的大家面前,再打官腔就没意思了。
他笑了笑,说道:
“魏老,您真是火眼金睛,不瞒您说,这份报告的核心思路,确实主要来自于我们处的一位年轻同志。”
“谁?叫什么名字?”
“他叫陈捷,是我们今年刚从燕大招录的选调生,还在见习期。”
“陈捷?一个见习期的娃娃?”魏老被这个答案震惊了,“你让他明天,不,今天下午,到我这里来一趟,我要当面考考他!”
挂掉电话,周海立刻将林南东叫到了办公室。
“南东,成了。”周海脸上带着运筹帷幄的笑容。
他将魏老要求说了一遍,然后郑重地叮嘱道:
“你下午就带着陈捷过去,记住,你是主角,他是配角,但关键时候,要懂得把舞台让给他,魏老这个人,脾气是又臭又硬,但最是爱才,只要陈捷能经得住他的考验,那我们这步棋,就走活了。”
“我明白,周主任。”林南东重重地点了点头。
回到文稿二处,林南东将正在埋头整理资料的陈捷叫了出来。
“陈捷,收拾一下,下午跟我出去一趟。”
“去哪儿,林处?”
“去见一个,能决定我们那份报告命运的人。”林南东表情既严肃,又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兴奋。
……
下午三点,西郊,魏振国老先生的大院。
当林南东带着陈捷走进那间古朴书房时,看到的是一位坐在太师椅上,正低头品茶的银发老人。
他没有起身,甚至没有抬头,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
“来了?坐吧。”
那股子不怒自威的气场,瞬间让林南东感到了一丝压力。
“魏老,您好,我是研究室综合局的林南东,这位是我们的年轻同志,陈捷。”林南东恭敬地说道。
魏振国这才缓缓抬起头,目光直接略过了林南东,落在了陈捷身上。
陈捷不卑不亢地迎着魏老目光,微微躬身:
“魏老,您好,学生陈捷,向您学习。”
“学习?”魏振国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我可不敢当,你们研究室的笔杆子,一个个都厉害得很,年纪轻轻,就能写出‘一体两翼’、‘三医联动’这样的大文章,我这个老头子,倒是要向你们学习才是。”
这话听起来是夸奖,实则充满了讽刺和质疑。
林南东表情有些尴尬,有些接不上话。
陈捷却神色不变,平静地回答道:
“魏老,您过誉了,我们写的那些,都只是纸上谈兵的理论构想,而您,是真正在医疗卫生战线上,奋斗了一辈子的实践者和奠基人。”
“没有您和千千万万像您一样的前辈们打下的基础,我们这些后辈,连思考问题的地基都没有,所以,学生说向您学习,是发自肺腑的。”
这番话,姿态放得极低,却又绵里藏针,不卑不亢。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