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凤凰展翅 > 17. 半月聚兵三百人
最新网址:www.00shu.la
    晨雾漫过常州城外的打谷场时,赵玥正蹲在地上,亲手将最后一面写着“护宋”二字的旗帜插在土坡上。猩红的布料在风里猎猎作响,边缘被针线缝补的痕迹清晰可见——这是昨夜她和十几个百姓连夜赶制的,针脚虽不整齐,却透着一股生生不息的韧劲。周峰站在她身后,手里捧着一本泛黄的名册,指尖在“三百零七人”的数字上反复摩挲,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激动。

    “殿下,半个月前,我们还只有几十个人,如今竟真的聚齐了三百多人。”周峰的声音带着几分颤抖,他低头看着名册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有曾经的禁军士兵、逃难的农户、落魄的工匠,甚至还有两个从金兵营里逃出来的汉人俘虏,每个人的名字后面,都画着一个小小的“宋”字,是他们对家国最后的坚守。

    赵玥直起身,指尖拂过旗帜上的“护宋”二字,目光扫过场中列队的人群。他们大多穿着粗布短褂,有的手里握着锈迹斑斑的长枪,有的扛着自家砍柴的弯刀,还有的甚至拿着削尖的木棍,可每个人的脊梁都挺得笔直,眼神里没有了往日的怯懦,只剩下对金兵的恨意和对未来的期许。

    “不是‘我们聚齐了’,是大宋的百姓,不愿再做亡国奴了。”赵玥的声音清亮,顺着风传到每个人耳中,“半个月前,我们在这打谷场招募义士,那时有人问我,跟着公主,能打赢金兵吗?今天,我可以告诉大家,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只要我们还记得‘护宋’二字的分量,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人群中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一个穿着破旧铠甲的汉子大步走出来,他约莫三十岁上下,脸上带着一道长长的刀疤,正是半个月前第一个报名的前禁军校尉王虎。“殿下说得对!俺们这些人,要么家人被金兵杀了,要么家园被金兵烧了,早就没了退路!跟着殿下,就算是死,也要拉几个金兵垫背,为大宋争口气!”

    “对!为大宋争口气!”“杀尽金兵,收复失地!”“护宋!护宋!”

    呐喊声此起彼伏,震得打谷场周围的树枝都微微颤抖。赵玥看着眼前的景象,眼眶微微发热——她想起半个月前,自己第一次站在这里招募义士时的忐忑,想起那些犹豫着不敢上前的百姓,想起陈烈将军临走时的嘱托,如今,这些都化作了眼前这支虽不精锐、却充满血性的队伍。

    她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继续说道:“今天,我们正式组建‘护宋军’!我赵玥,以大宋荣德公主的名义,任命陈烈将军为护宋军都统制,周峰为副都统制,王虎为步兵营统领,负责训练步兵;原水军将领张顺为水军营统领,负责组建水军;还有从金兵营里逃出来的李二柱,熟悉金兵的布防,任命为斥候队统领,负责打探情报。”

    被点到名的将领纷纷上前一步,单膝跪地,齐声喊道:“末将遵命!定不负殿下所托,不负‘护宋’二字!”

    赵玥走到他们面前,亲手将一面面小巧的“护宋”旗递到他们手中:“这些旗帜,代表着护宋军的使命,也代表着大宋百姓的希望。从今往后,你们要带领弟兄们,严格训练,严守纪律,不得欺压百姓,不得私吞粮草,若有违反,无论是谁,军法处置!”

    “是!”将领们双手接过旗帜,高高举起,眼中满是郑重。

    接下来的日子,护宋军的训练正式拉开序幕。打谷场被改造成了临时练兵场,王虎带着步兵营的弟兄们,从最基础的队列训练开始,手把手地教大家握枪、劈砍、刺杀;张顺则带着几个熟悉水性的弟兄,去附近的太湖边上,寻找合适的船只,准备组建水军;李二柱则带着斥候队的人,每天穿梭在常州城外的山林里,绘制金兵的布防图,收集金兵的动向。

    赵玥也没有闲着,她每天天不亮就来到练兵场,和士兵们一起训练。她跟着王虎学习握刀,手掌很快就磨出了水泡,却只是用布条简单缠一下,继续练习;她跟着斥候队去山林里探查地形,鞋子被荆棘划破,脚底板磨出了血泡,也从不抱怨一句。士兵们看着公主殿下都如此努力,训练的热情更加高涨,原本松散的队伍,渐渐有了军队的模样。

    这天下午,赵玥正在练兵场指导士兵们练习刺杀,忽然看到远处的小路上,来了一群百姓,为首的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正是半个月前她在流民潮中救下的祖孙俩。老奶奶手里提着一个布包,身后跟着十几个村民,每个人手里都拿着自家种的粮食、缝制的布鞋,还有几个年轻的小伙子,扛着自家打造的农具,说是要加入护宋军。

    “公主殿下!老身来看您了!”老奶奶快步走到赵玥面前,打开布包,里面是十几双崭新的布鞋,“这是村里的娘们连夜做的,让弟兄们穿着舒服点,好打金兵!还有这些粮食,是村里仅剩的存粮,虽然不多,也是俺们的一点心意。”

    赵玥连忙接过布包,眼眶发热:“阿婆,您太客气了。护宋军本该保护百姓,怎么还能要大家的东西……”

    “殿下说的什么话!”老奶奶打断她,指着身后的村民,“这些日子,金兵又在附近的村子抢粮,是护宋军的弟兄们赶跑了金兵,保护了俺们的家园。俺们虽然是普通百姓,却也知道,没有护宋军,就没有俺们的活路!这些小伙子,都想加入护宋军,跟着殿下杀金兵,为家人报仇!”

    身后的年轻小伙子们立刻上前一步,纷纷说道:“殿下,俺们有力气,能打仗!求您收下俺们吧!”

    赵玥看着他们真诚的眼神,点了点头:“好!欢迎你们加入护宋军!从今往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一起为护宋而战!”

    小伙子们激动地欢呼起来,立刻跑到王虎身边,跟着士兵们一起训练。老奶奶看着眼前的景象,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悄悄抹了抹眼角的泪水——她想起自己死去的儿子儿媳,想起小石头每天念叨着“要跟着姐姐杀金兵”,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护宋军,她相信,总有一天,金兵会被赶跑,大宋会重新好起来。

    护宋军的规模越来越大,不仅有百姓主动加入,还有不少散兵游勇听闻“护宋军”的名号,前来投奔。曾经在金坛一带抗击金兵的农民领袖吴大叔,带着自己的五十多个弟兄赶来;原常州城守兵刘能,也带着一百多个残兵加入护宋军。短短半个月,护宋军的人数就从三百零七人,增加到了五百多人,虽然装备依旧简陋,却已经成为了常州一带不可忽视的抗金力量。

    这天晚上,赵玥正在灯下查看李二柱送来的金兵布防图,周峰忽然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书信:“殿下,陈烈将军派人送书信来了!”

    赵玥连忙接过书信,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殿下,老臣已联络濠州、滁州旧部,共得一千二百余人,不日将启程返回常州。另探得金兵近期将从镇江调兵三千,增援常州,目标应为护宋军。望殿下加紧训练士兵,加固防御,待老臣归来,共破金兵。”

    她心中一紧,立刻将书信递给周峰:“金兵要增兵三千,我们必须尽快做好准备。周将军,你立刻通知王虎,加强练兵场的防守;张顺,让他加快水军的组建,太湖是我们的屏障,绝不能让金兵从水路进攻;李二柱,让他多派斥候,密切关注金兵的动向,一旦有消息,立刻回报。”

    “末将领命!”周峰接过书信,转身就要离开,却被赵玥叫住。

    “等等。”赵玥走到他面前,从怀中掏出一块玉佩,正是父皇御赐的“和硕荣德”佩,“陈将军回来时,你把这块玉佩交给她,告诉他,护宋军已经准备好了,等着他一起,为大宋而战。”

    周峰接过玉佩,郑重地点了点头:“末将一定送到。”

    送走周峰后,赵玥重新走到地图前,手指在常州城和镇江之间的路线上反复划过。金兵增兵三千,护宋军只有五百多人,兵力悬殊,硬拼肯定不行。她想起陈烈将军教给她的“疲敌战术”,想起李二柱送来的金兵布防图,心中渐渐有了计划——金兵长途奔袭,粮草必定是软肋,只要能截断金兵的粮道,再在必经之路上设伏,就能以少胜多,击退金兵。

    她拿起笔,在地图上圈出金兵粮道的必经之地——一处名为“黑风口”的山谷,那里地势狭窄,两侧都是陡峭的山坡,非常适合设伏。然后,她又在地图上标注出需要重点防守的几个据点,以及水军需要巡逻的水域,直到东方泛起鱼肚白,才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肩膀。

    走出房门时,练兵场上已经传来了士兵们训练的呐喊声。赵玥站在廊下,看着士兵们挥舞着武器,在晨光里挥洒着汗水,心中充满了坚定。她知道,接下来的战斗,将会异常艰难,甚至可能会有很多弟兄牺牲,但她别无选择——为了父皇母后的遗愿,为了大宋的百姓,为了“护宋”二字的使命,她必须带领护宋军,打赢这场仗。

    接下来的几天,护宋军进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步兵营的士兵们加紧训练刺杀和阵型配合,王虎甚至亲自示范,教大家如何用最简单的招式杀死金兵;水军营的张顺找到了十几艘破旧的渔船,带领弟兄们在太湖上练水战技巧,虽然船只简陋,却也练得有模有样;斥候队的李二柱则带回了更多关于金兵的消息——金兵的先头部队已经离开镇江,朝着常州方向进发,预计三天后抵达黑风口附近。

    赵玥召集将领们召开军事会议,将自己的计划告诉大家:“金兵的先头部队有五百人,主要任务是护送粮草。我们兵分三路,一路由王虎带领三百步兵,在黑风口两侧的山坡上设伏,等金兵进入山谷后,用滚石和弓箭攻击;一路由张顺带领一百水军,沿着太湖支流,绕到金兵粮道的后方,烧毁他们的粮草;我和周峰带领一百士兵,在黑风口外的树林里接应,防止金兵突围。”

    将领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王虎更是摩拳擦掌:“殿下的计划周密!末将保证,只要金兵敢进黑风口,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张顺也说道:“末将已经让弟兄们熟悉了太湖支流的路线,保证能顺利绕到金兵后方,烧毁他们的粮草!”

    会议结束后,将领们立刻带领士兵们前往各自的位置,开始布置。王虎带着步兵营的弟兄们,扛着滚石和弓箭,爬上黑风口两侧的山坡,在茂密的树林里隐蔽起来;张顺带领水军营的弟兄们,驾驶着渔船,悄悄驶向太湖支流;赵玥和周峰则带着士兵们,在黑风口外的树林里搭建临时的掩体,等待金兵的到来。

    第三天中午,李二柱带着斥候队的人匆匆赶来,气喘吁吁地说道:“殿下!金兵来了!大约五百人,押着十几辆粮车,已经快到黑风口了!”

    赵玥立刻站起身,对身边的士兵们说道:“弟兄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记住,我们是护宋军,是大宋的希望!一会儿听我号令,不准擅自行动!”

    “是!”士兵们齐声喊道,握紧了手中的武器,眼神警惕地盯着黑风口的方向。

    没过多久,远处就传来了马蹄声和车轮滚动的声音。金兵的先头部队缓缓走进黑风口,他们穿着厚重的铠甲,手持弯刀,警惕地观察着四周,却没有发现隐藏在山坡上的护宋军士兵。粮车在队伍中间,由十几个金兵推着,慢慢向前移动。

    当金兵的全部人马都进入黑风口后,赵玥举起手中的“护宋”旗,用力挥下:“动手!”

    早已准备好的王虎立刻大喊一声:“放滚石!射箭!”

    山坡上的士兵们立刻将准备好的滚石推下去,巨大的石头顺着山坡滚落,砸向金兵的队伍。同时,弓箭也像雨点一样射向金兵,不少金兵中箭倒地,队伍顿时乱作一团。

    “有埋伏!快撤退!”金兵的将领大声喊道,想要带领士兵们冲出黑风口。可两侧山坡上的滚石和弓箭不断袭来,金兵根本无法前进,只能在山谷里四处逃窜。

    就在这时,张顺带领的水军营也赶到了金兵粮道的后方,他们点燃了随身携带的火把,扔向粮车。粮车上的粮草很快就燃烧起来,浓烟滚滚,照亮了整个黑风口。金兵看到粮草被烧,更加慌乱,纷纷放下武器,想要投降。

    赵玥和周峰带领士兵们从树林里冲出来,朝着金兵发起进攻。护宋军的士兵们虽然装备简陋,却个个奋勇杀敌,有的用长枪刺穿金兵的铠甲,有的用弯刀砍向金兵的头颅,还有的用木棍将金兵打倒在地。王虎更是勇猛,手中的长枪挥舞得虎虎生风,接连杀死了十几个金兵,吓得其他金兵纷纷后退。

    经过一个时辰的激战,金兵的先头部队被全部消灭,五百名金兵,除了一百多人投降外,其余的都被杀死,十几辆粮车也被全部烧毁。护宋军虽然也有几十人受伤,却没有一人牺牲,还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马匹。

    当士兵们押着俘虏,带着缴获的武器返回打谷场时,早已等候在那里的百姓们立刻围了上来,为他们欢呼喝彩。老奶奶提着刚煮好的粥,挨个递给士兵们;孩子们拿着自己画的“护宋”旗,跑到士兵们身边;还有的百姓为受伤的士兵包扎伤口,整个打谷场一片热闹的景象。

    赵玥站在人群中间,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满是成就感。她知道,这场胜利只是护宋军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战斗在等着他们,还有更多的困难需要克服。但她相信,只要护宋军的弟兄们团结一心,只要大宋的百姓还在支持他们,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抗金战争,就一定能实现“复宋雪耻”的目标。

    当天晚上,打谷场上燃起了篝火,护宋军的士兵们和百姓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胜利的喜悦。王虎给大家讲述着战斗中的趣事,张顺教孩子们划船的技巧,李二柱则给大家描述着金兵投降时的狼狈模样,欢声笑语回荡在夜空里。

    赵玥坐在篝火旁,看着眼前的景象,想起了远在濠州的陈烈将军,想起了父皇母后,想起了建康城的百姓。她从怀中掏出父皇的玉佩,放在手心,轻声说道:“父皇,母后,护宋军打赢了第一场仗。女儿一定会带领护宋军,继续战斗下去,直到把金兵赶出大宋,让大宋的旗帜重新飘扬在每一寸山河之上。”

    篝火的光芒映在玉佩上,泛着柔和的光泽,仿佛在回应着她的誓言。远处的夜空里,一颗明亮的星星缓缓升起,照亮了护宋军的营帐,也照亮了大宋百姓心中的希望。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