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晨雾还未散尽,常州城外的校场上已挤满了人。赵玥身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素色襦裙,腰间系着父皇御赐的白玉佩,手中握着那柄陈烈留下的“靖难剑”,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目光扫过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有面黄肌瘦的流民,有衣衫褴褛的散兵,还有手持农具的百姓,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期待与忐忑,像等待春雨的禾苗,渴望着一丝希望。“乡亲们,弟兄们!”赵玥的声音清亮,透过清晨的薄雾,传遍校场的每一个角落,“我是大宋荣德公主赵玥。建炎三年,金兵破我建康,屠我百姓,父皇母后以身殉国,大宋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今天,我站在这里,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那些死在金兵屠刀下的亲人,是为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为了‘复宋雪耻’这四个字!”
她举起手中的“靖难剑”,剑尖指向天空,阳光透过剑刃,折射出耀眼的光芒:“这柄剑,曾斩杀过无数金兵,曾守护过淮河的百姓。今天,我以大宋公主的名义,以‘复宋雪耻’为号,招募天下义士!凡是愿意跟我一起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人,无论你是流民、是散兵,还是普通百姓,我们都欢迎你!我们不要钱财,不要爵位,只要一颗爱国之心,只要一份保家卫国的勇气!”
台下一片寂静,只有风吹过旗帜的“猎猎”声。一个穿着破旧铠甲的散兵站了出来,他约莫三十岁左右,脸上带着一道长长的刀疤,声音沙哑地问道:“公主殿下,我们跟着您,能打赢金兵吗?我们打了这么多次仗,输了这么多次,很多弟兄都死了,我们怕了……”
他的话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台下顿时响起了窃窃私语。赵玥看着他,眼神坚定而温和:“这位弟兄,我知道你们怕了,我也怕过。建康城破时,我躲在芦苇荡的寒水里,看着金兵屠杀百姓,看着我的父皇母后死去,我也怕过。可我更怕的是,我们就这样放弃,让金兵在我们的土地上为所欲为,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做金兵的奴隶!”
她走下高台,走到那个散兵面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弟兄们,我们不是孤军奋战!陈烈将军,当年以三千骑兵击溃两万金兵的英雄,已经重新出山,他的旧部正在赶来的路上;岳将军、韩世忠将军,也在各地抗击金兵,他们都是我们的后盾!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把金兵赶出大宋,就一定能报仇雪恨!”
那个散兵看着赵玥眼中的坚定,又看了看她手中的“靖难剑”,忽然跪倒在地,声音哽咽:“殿下,末将王虎,原是禁军的一名校尉,建康城破后,带着几个弟兄逃了出来,一直在偷偷抗击金兵。末将愿意跟着殿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末将也愿意!”“殿下,算我一个!”“我也要参加义军,为家人报仇!”
王虎的举动像是一颗火星,点燃了台下所有人的热情。流民们放下手中的破碗,散兵们握紧了手中的兵器,百姓们扛起了身边的农具,纷纷涌向高台旁的登记点,想要加入义军。赵玥看着眼前的景象,眼中满是激动的泪水——这就是大宋的百姓,这就是大宋的希望,只要还有人愿意为家国而战,大宋就不会亡。
周峰和几个将领连忙组织人手,开始登记报名者的信息。登记点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有人在填写姓名和籍贯,有人在领取武器和铠甲,还有人在互相认识,谈论着未来的战斗,整个校场一片热闹的景象。
赵玥走到登记点旁,看着一个个报名的人,心中满是感慨。一个约莫十五六岁的少年,背着一把破旧的柴刀,怯生生地走到登记的士兵面前:“兵大哥,我能加入义军吗?我爹娘都被金兵杀了,我想报仇。”
士兵看了看他瘦弱的身材,有些犹豫:“小弟弟,你还太小了,打仗很危险。”
少年急了,眼泪差点掉下来:“我不小了,我能砍柴,能挑水,还能给士兵们送东西,我不会拖大家后腿的!”
赵玥走了过去,摸了摸少年的头,温柔地说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小石头。”少年抬起头,眼中满是坚定。
“小石头,”赵玥笑了笑,“你愿意加入义军,姐姐很开心。但现在你还小,不能上战场。不如你先跟着医疗队,帮郎中们照顾受伤的士兵,等你长大了,再跟我们一起打仗,好不好?”
小石头想了想,点了点头:“好!我一定会好好照顾受伤的士兵,等我长大了,一定要亲手杀了金兵,为爹娘报仇!”
赵玥看着小石头的背影,心中暖暖的。她知道,这些孩子,都是大宋的未来,只要好好培养他们,将来一定能成为抗击金兵的栋梁之才。
接下来的几天,“复宋雪耻”的口号传遍了常州周边的各个城镇和村庄。赵玥和周峰带领着将领们,分头前往各个地方招募义士。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先向百姓们讲述金兵的残暴,讲述建康城破的惨状,再宣传“复宋雪耻”的理念,鼓励百姓们加入义军。
在宜兴,他们遇到了一支由五十多个百姓组成的小队伍,为首的是一个名叫吴大叔的农民。吴大叔告诉赵玥,金兵占领宜兴后,不仅抢走了他们的粮食和财物,还杀死了很多百姓。他们忍无可忍,就组织起来,偷偷袭击金兵的小股部队,保护自己的家园。赵玥听了,非常感动,立刻将他们编入义军,还任命吴大叔为小队长,让他带领自己的队伍,继续在宜兴一带抗击金兵。
在无锡,他们遇到了一群散兵,约莫有一百多人,为首的是一个名叫刘能的将领。刘能原是建康城的守兵,建康城破后,带着残兵逃到了无锡,一直想找机会报仇,却苦于没有领头人。当他听说赵玥以“复宋雪耻”为号招募义士,还请到了陈烈将军出山,立刻带着手下的士兵前来投奔。赵玥非常高兴,任命刘能为骑兵队的副将,让他负责训练骑兵。
随着招募的义士越来越多,义军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从原来的一千多人,迅速增加到了三千多人。为了更好地管理义军,赵玥和陈烈、周峰一起,制定了严格的编制:将义军分为骑兵、步兵、弓箭兵、水军和医疗队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任命了经验丰富的将领负责;还制定了详细的纪律条例,规定士兵们必须遵守军纪,不得欺压百姓,不得擅自离开营地,违者严惩不贷。
在训练方面,陈烈亲自负责,他根据不同兵种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训练计划:骑兵主要训练骑马射箭和冲锋陷阵;步兵主要训练近身格斗和阵型配合;弓箭兵主要训练精准射击和远程支援;水军则在太湖进行训练,熟悉水战技巧;医疗队的郎中们则负责学习急救知识,为受伤的士兵治疗。
赵玥则负责后勤保障和情报收集。她组织百姓为义军缝制铠甲、筹集粮草,还在各个城镇设立了情报点,及时收集金兵的动向。她还经常深入士兵中间,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困难。有一次,她发现很多士兵因为没有鞋子,光着脚训练,脚都磨破了,立刻组织百姓为士兵们缝制鞋子,还亲自将鞋子送到士兵手中。士兵们深受感动,训练的热情更加高涨。
然而,招募义士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金坛,他们遇到了金兵的阻挠。金兵将领得知赵玥在招募义士,害怕义军的势力越来越大,就派了五百名金兵,前往金坛,想要驱散招募点的百姓,阻止他们加入义军。
当金兵赶到金坛时,赵玥正在招募点向百姓们宣传“复宋雪耻”的理念。听到金兵来袭的消息,百姓们顿时慌了神,纷纷想要逃跑。赵玥立刻镇定下来,对身边的周峰说道:“周首领,你带领两百名步兵,在镇外的山口设伏;我带领一百名弓箭兵,在镇内的屋顶上埋伏;陈将军,麻烦您带领骑兵,绕到金兵的后方,截断他们的退路。我们前后夹击,一举消灭金兵!”
陈烈和周峰立刻领命,带领士兵们前去布置。金兵很快就冲进了金坛镇,他们看到百姓们四处逃跑,以为义军不敢抵抗,更加嚣张,四处烧杀抢掠。就在这时,赵玥一声令下,屋顶上的弓箭兵们立刻射箭,金兵纷纷中箭倒地。
金兵将领见状,大怒,下令士兵们进攻屋顶。可就在这时,周峰带领的步兵从山口冲了出来,朝着金兵杀去;陈烈带领的骑兵也从后方包抄过来,截断了金兵的退路。金兵腹背受敌,顿时乱作一团,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这场战斗,义军大获全胜,不仅消灭了五百名金兵,还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粮草。金坛的百姓们看到义军打赢了金兵,更加相信义军的实力,纷纷加入义军。经此一战,“复宋雪耻”的口号更加响亮,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投奔义军,义军的规模很快就扩大到了五千多人。
随着义军的势力越来越大,赵玥知道,是时候制定下一步的抗金计划了。她召集陈烈、周峰、李继隆、张顺等将领,在天宁寺召开军事会议。
会议上,陈烈首先分析了当前的局势:“如今我们义军有五千多人,兵力虽然比之前强大了不少,但与金兵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金兵在江南一带的兵力约莫有五万人,而且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我们不能硬拼,只能采取游击战术,先攻打金兵的薄弱据点,夺取粮草和武器,慢慢壮大自己的实力,再寻找机会,与金兵主力决战。”
李继隆也补充道:“陈将军说得对。我建议我们先攻打常州城外的金兵粮站,那里驻守的金兵只有一千人左右,而且大多是老弱残兵,我们有把握一举拿下。夺取粮站后,我们不仅能补充粮草,还能打击金兵的士气。”
赵玥点了点头,说道:“两位将军的建议很好。就按你们说的办,三天后,我们攻打金兵粮站。李将军,你带领两千名步兵,从正面进攻;张将军,你带领一千名水军,从粮站旁边的河流绕过去,偷袭粮站的后方;周首领,你带领一千名弓箭兵,在粮站周围的山坡上埋伏,负责支援;陈将军,你带领一千名骑兵,在粮站外巡逻,防止金兵逃跑和援军赶来。我则带领医疗队,在后方负责救治受伤的士兵。”
将领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会议结束后,大家立刻开始准备,士兵们加紧训练,将领们检查武器和粮草,整个天宁寺都笼罩在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
三天后,天还没亮,义军就兵分四路,朝着金兵粮站进发。李继隆带领的步兵首先抵达粮站外,他们趁着夜色,悄悄靠近粮站,用斧头劈开了粮站的大门,冲了进去。粮站里的金兵还在睡梦中,被义军杀了个措手不及,纷纷举手投降。
张顺带领的水军也顺利抵达粮站后方,他们乘坐小船,沿着河流,悄悄靠近粮站的仓库,点燃了仓库里的干草。火光冲天,浓烟滚滚,金兵的粮草很快就化为灰烬。
周峰带领的弓箭兵则在山坡上埋伏,当金兵想要逃跑时,他们立刻射箭,将金兵逼回粮站。陈烈带领的骑兵则在粮站外巡逻,遇到前来支援的金兵,就立刻展开厮杀,阻止他们靠近粮站。
这场战斗,义军大获全胜,不仅消灭了一千名金兵,还烧毁了金兵的大量粮草,缴获了不少武器和马匹。当义军带着战利品返回天宁寺时,百姓们纷纷出来迎接,为士兵们欢呼喝彩。
赵玥站在队伍的最前面,看着百姓们脸上的笑容,心中满是成就感。她知道,这场胜利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战斗在等着他们,还有更多的困难需要克服。但她相信,只要义军上下一心,只要百姓们支持他们,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抗金战争,就一定能实现“复宋雪耻”的目标,让大宋的旗帜重新飘扬在每一寸山河之上。
当天晚上,天宁寺里摆起了庆功宴。士兵们喝着酒,吃着肉,谈论着白天的战斗,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赵玥坐在主位上,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希望。她举起酒碗,对着将领和士兵们说道:“弟兄们,今天我们打赢了这场仗,这是我们‘复宋雪耻’的第一步。未来,我们还会遇到更多的金兵,更多的挑战。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把金兵赶出大宋,就一定能为我们的亲人报仇,为大宋的百姓带来太平!”
将领和士兵们纷纷举起酒碗,齐声喊道:“复宋雪耻!还我河山!”声音震彻云霄,在常州的夜空里回荡,久久不散。
夜深人静时,赵玥坐在书桌前,打开锦盒,看着里面的遗诏、兵符、白玉佩和陈烈留下的令牌。她轻轻抚摸着这些信物,在心中默念:“父皇,母后,你们看到了吗?我们的义军越来越强大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我们,我们离‘复宋雪耻’的目标越来越近了。女儿一定会继续努力,带领大家,早日收复失地,让大宋的旗帜重新飘扬在每一寸山河之上。”
窗外的月光皎洁,洒在书桌上,也洒在赵玥的身上。她知道,未来的路依旧漫长,依旧充满了挑战,但她不再害怕,因为她有一群并肩作战的弟兄,有千千万万支持她的百姓,还有一颗永不放弃的爱国之心。她相信,只要坚持下去,胜利就一定属于他们,属于大宋!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