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凤凰展翅 > 15. 陈烈承诺助召集
最新网址:www.00shu.la
    庆功宴的喧闹渐渐散去,天宁寺的夜静得只剩下风声。赵玥刚将父皇的遗诏与玉佩小心收进锦盒,就见陈烈捧着一壶酒,站在禅房门口,月光洒在他花白的发梢上,竟透着几分当年金戈铁马的锐气。

    “殿下,可否陪老臣喝一杯?”陈烈举起酒壶,声音里带着几分酒后的沙哑,却比白日里多了几分亲近。赵玥点点头,将锦盒放回床头,搬来一张木凳,与他一同坐在廊下。夜风拂过院中的梅树,花苞轻颤,带着清冽的香气。

    陈烈给两个粗瓷碗倒满酒,递了一碗给赵玥:“这酒是老臣当年在淮河打仗时,百姓送的,一直舍不得喝,今日大捷,该拿出来尝尝了。”赵玥接过酒碗,抿了一口,辛辣的酒液滑过喉咙,却意外地带着几分回甘。她看着陈烈仰头饮尽碗中酒,目光落在他腰间那柄锈迹斑斑的长剑上——那是当年宋钦宗御赐的“靖难剑”,剑鞘上的“精忠报国”四个字,在月光下依旧清晰。

    “殿下可知,老臣当年为何会退隐?”陈烈放下酒碗,手指轻轻摩挲着剑鞘,眼神飘向远处的夜空,像是在回忆遥远的过往。“宣和七年,金兵第一次南下,老臣带着三千骑兵守在淮河岸边。那时的弟兄们,个个都抱着必死的决心,渴了就喝河里的冰水,饿了就啃干硬的饼子,夜里就靠在马背上睡觉,可没有一个人叫苦。”

    他顿了顿,声音沉了几分:“有一次,金兵夜袭我们的营寨,老臣的副将王勇,为了掩护弟兄们撤退,带着五十个人守在营门口,最后全部战死。王勇临死前,还紧紧握着我的手,说‘将军,一定要守住淮河,别让金兵过岸’。”说到这里,陈烈的声音有些哽咽,他拿起酒壶,又给自己倒了一碗酒,一饮而尽。

    赵玥静静地听着,没有说话。她能想象到当年淮河战场上的惨烈,能感受到陈烈心中的悲痛——那些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弟兄,那些用生命守护家国的士兵,都是他心中永远无法磨灭的记忆。

    “后来,我们守住了淮河,金兵退了。老臣以为,朝廷会论功行赏,会抚恤阵亡弟兄的家属。可结果呢?”陈烈苦笑一声,眼中满是失望,“朝中的奸臣说老臣拥兵自重,说老臣私吞军饷,不仅不给奖赏,还想把老臣调回京城,夺了老臣的兵权。老臣实在寒心,就带着几个心腹弟兄,离开了禁军,来到了青龙山。”

    他看着赵玥,眼神变得无比郑重:“这些年,老臣看着金兵一步步占领我们的土地,看着百姓流离失所,心中何尝不痛苦?可每次想要出山,当年奸臣诬陷的场景就会浮现在眼前,老臣怕了,怕自己再次被陷害,怕弟兄们的血白流。”

    “将军,”赵玥轻声开口,声音里带着理解,“您的委屈,晚辈明白。可如今,大宋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再也容不得我们退缩。那些阵亡的弟兄,他们用生命守护的,不是奸臣当道的朝廷,而是大宋的百姓,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

    陈烈抬起头,迎上赵玥的目光。她的眼神坚定而清澈,没有丝毫的功利与算计,只有对家国的热爱,对百姓的牵挂。他忽然想起白天战斗时,赵玥站在山谷制高点,手持玉佩,指挥士兵作战的模样——那个曾经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如今已经成长为能扛起家国重任的领袖,像极了当年意气风发的先帝。

    “殿下说得对。”陈烈重重地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久违的光芒,“老臣不能再躲了,不能让阵亡的弟兄们失望,更不能让大宋的百姓失望。”他拿起酒碗,再次倒满酒,双手捧着,递到赵玥面前,“老臣在此立誓,从今往后,愿追随殿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定要将金兵赶出大宋,为阵亡的弟兄报仇,为百姓谋太平!”

    赵玥连忙接过酒碗,与他的碗轻轻一碰:“将军言重了。晚辈年幼,很多事情还需要将军指点。有将军相助,是晚辈之幸,是义军之幸,更是大宋之幸!”

    两人同时饮尽碗中酒,廊下的气氛变得格外热烈。陈烈放下酒碗,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小的布包,打开后,里面是几枚铜制的令牌,上面刻着不同的姓氏。“殿下,这些令牌,是老臣当年在禁军任职时,给心腹将领的信物。”他拿起一枚刻着“李”字的令牌,递给赵玥,“这个是李继隆将军的令牌,他当年是老臣的副将,如今在濠州一带,带着几百名残兵,一直在偷偷抗击金兵。”

    他又拿起一枚刻着“张”字的令牌:“这个是张顺将军的,他现在在滁州,手下有不少擅长水战的弟兄,当年在淮河,我们就是靠他的水军,才挡住了金兵的进攻。”陈烈一边介绍,一边将令牌一一递给赵玥,“老臣还有十几个旧部,如今散落在江南各地,都在偷偷组织义军,抗击金兵。只要老臣带着这些令牌去联络他们,他们定然会前来投奔殿下。”

    赵玥接过令牌,指尖传来铜器的冰凉,心中却涌起一股暖流。这些令牌,不仅是陈烈旧部的信物,更是抗金力量的希望。有了这些将领的加入,义军的实力定会大大增强,联合其他宋军残部的目标,也不再遥远。

    “多谢将军!”赵玥紧紧握着令牌,声音里满是激动,“有了这些将领的相助,我们定能组建起一支强大的抗金队伍,早日收复失地。”

    “殿下放心,老臣明日一早就出发。”陈烈的眼神坚定,“濠州、滁州离这里不算远,老臣快马加鞭,半个月内,定能将他们带来见殿下。”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老臣离开后,天宁寺的防守就交给殿下和周峰了。金兵刚吃了败仗,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说不定会很快派援军来,你们一定要多加小心。”

    赵玥点了点头:“将军放心,晚辈会和周首领一起,加强天宁寺的防守,训练士兵,整顿军纪,等将军带着将领们回来,我们就一起商议下一步的抗金计划。”

    当天夜里,两人又聊了许久。陈烈详细讲述了当年抗击金兵的战术,分析了如今江南各地的金兵布防,还教给赵玥很多行军打仗的经验。赵玥认真地听着,时不时地提出自己的疑问,两人从战术布局聊到后勤保障,从士兵训练聊到百姓动员,越聊越投机,仿佛已经并肩作战多年的战友。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陈烈就收拾好了行李。他穿上了多年未穿的铠甲,虽然有些地方已经生锈,却依旧挺拔。周峰和几个核心将领前来送行,士兵们也自发地站在道路两旁,看着陈烈,眼中满是敬佩与期待。

    “周峰,”陈烈拍了拍周峰的肩膀,语气郑重,“我离开后,天宁寺的防务就交给你了。一定要保护好殿下,训练好弟兄们,等我回来。”

    周峰用力点头:“将军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陈烈又看向赵玥,从怀中掏出那柄“靖难剑”,递到她面前:“殿下,这柄剑跟随老臣多年,斩杀过无数金兵。老臣把它留给您,若是遇到危险,它定能护您周全。”

    赵玥接过剑,剑鞘冰凉,却仿佛带着陈烈的勇气与力量。她郑重地说道:“将军放心,晚辈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定能守住天宁寺,等您回来。”

    陈烈点了点头,翻身上马。他勒住马缰,回头看了一眼天宁寺,看了一眼站在寺前的赵玥和士兵们,眼中满是坚定。他一挥马鞭,战马发出一声嘶鸣,朝着濠州的方向疾驰而去。

    赵玥和士兵们站在寺前,看着陈烈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山路尽头,才缓缓转身。周峰走到赵玥身边,轻声说道:“殿下,陈将军此行,定能顺利联络到旧部。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提升义军的实力,为将来的大战做好准备。”

    赵玥点点头,目光扫过练兵场上的士兵——他们正拿着武器,认真地训练着,汗水浸湿了衣衫,却没有一个人懈怠。她知道,陈烈的离开,是为了带来更多的抗金力量;而她的责任,就是守住这份希望,让义军在这段时间里,成长为一支真正能打硬仗的队伍。

    接下来的日子里,赵玥和周峰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他们首先扩大了义军的规模,在常州城内张贴告示,招募更多愿意抗击金兵的百姓。告示贴出后,短短几天,就有两百多名百姓前来报名,其中有年轻的小伙子,有曾经当过兵的老兵,甚至还有几个擅长医术的郎中,愿意加入义军,为士兵们疗伤。

    赵玥亲自负责新兵的选拔,她不仅看士兵的体力和武艺,更看重他们的家国情怀。对于每一个前来报名的人,她都会亲自询问:“你为什么要加入义军?”只有那些回答“为了赶走金兵,保护百姓,收复失地”的人,才能通过选拔。她知道,一支有信仰的队伍,才能在战场上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在训练方面,赵玥按照陈烈留下的方法,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每天天不亮,士兵们就起床进行体能训练,跑步、举重、攀爬,增强体力;上午则进行武器训练,练习握刀、射箭、长枪刺杀,由经验丰富的老兵担任教官,手把手地教导;下午则进行战术训练,演练阵型、配合、偷袭,让士兵们熟悉各种作战方式。

    赵玥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她每天和士兵们一起训练,一起吃饭,一起休息。她的手掌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身上也添了不少新的伤口,却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士兵们看着公主殿下都如此努力,更是不敢懈怠,训练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除了训练士兵,赵玥还注重与百姓的联系。她组织士兵们帮助百姓耕种田地、修缮房屋,还在常州城内设立了粥棚,为流离失所的百姓提供食物。百姓们看义军不仅不欺压他们,还处处为他们着想,对义军的好感越来越深,不仅主动为义军提供粮草和衣物,还经常向义军传递金兵的消息,成为了义军最坚实的后盾。

    半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天下午,赵玥正在练兵场上指导士兵训练,忽然看到远处的山路上,出现了一队骑兵的身影。为首的那个人,穿着熟悉的铠甲,手持“靖难剑”,正是陈烈!

    “陈将军回来了!”士兵们欢呼起来,纷纷放下手中的武器,朝着山路的方向跑去。赵玥也激动地迎了上去,她看到陈烈的身后,跟着十几个穿着不同铠甲的将领,每个将领的身后,都跟着几百名士兵,加起来足足有一千多人!

    陈烈翻身下马,快步走到赵玥面前,脸上满是笑容:“殿下,老臣不负所托,将濠州、滁州的弟兄们都带来了!”他身后的将领们纷纷上前,对着赵玥单膝跪地,齐声喊道:“末将参见公主殿下!愿追随殿下,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赵玥看着眼前的将领和士兵们,眼中满是激动的泪水。她知道,陈烈的归来,不仅带来了一千多名精锐士兵,更带来了希望——这支由不同义军组成的队伍,终于凝聚在了一起,成为了一支真正能与金兵抗衡的力量。

    她走上前,扶起为首的李继隆将军,声音哽咽却坚定:“各位将军,各位弟兄,欢迎你们加入!从今往后,我们就是一家人,我们将并肩作战,赶走金兵,收复大宋河山,让百姓们重新过上安稳的日子!”

    将领们和士兵们齐声喊道:“赶走金兵!收复河山!”声音震彻云霄,在常州的上空回荡,久久不散。

    当天晚上,天宁寺里再次摆起了庆功宴。这一次,比上次更加热闹,一千多名士兵围坐在练兵场上,喝着酒,吃着肉,谈论着未来的抗金计划。陈烈坐在赵玥身边,向她介绍着各个将领的特长:“李将军擅长骑兵战术,张将军精通水战,王将军熟悉金兵的布防……有他们相助,我们以后的仗,会打得更顺利。”

    赵玥点点头,心中充满了信心。她看着眼前这些为了家国而战的将领和士兵们,看着远处常州城内的灯火,知道自己离父皇的遗愿,离收复失地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夜深人静时,赵玥再次打开锦盒,看着里面的遗诏、兵符、玉佩和陈烈留下的令牌。她轻轻抚摸着这些信物,在心中默念:“父皇,母后,你们看到了吗?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强大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抗金的队伍。女儿一定会继续努力,带领大家,早日把金兵赶出大宋,让大宋的旗帜重新飘扬在每一寸山河之上。”

    窗外的月光皎洁,洒在天宁寺的每一个角落,也洒在赵玥的身上。她知道,未来的路依旧漫长,依旧充满了挑战,可她不再孤单——她有陈烈这样的良将,有周峰这样的忠臣,有一千多名并肩作战的弟兄,还有千千万万支持她的百姓。她相信,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打不赢的仗,大宋的复兴,指日可待。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