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晨雾还未散尽,护宋军的练兵场上已响起整齐的脚步声。赵玥身着一身利落的短打,腰间系着父皇御赐的白玉佩,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武经总要》——这是陈烈将军临走前留给她的兵书,书页上还留着老将军圈点的痕迹。她站在高台上,目光扫过下方列队的三百余名护宋军士兵,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刚训练完的疲惫,却依旧挺直了脊梁,等候着今日的安排。“弟兄们,昨日我们打赢了黑风口一战,缴获了金兵的武器和粮草,这是我们护宋军成立以来的第一场大胜。”赵玥的声音清亮,顺着风传到每个人耳中,“可胜仗之后,我们更要清醒——一支没有纪律的队伍,就算打赢了一时,也打不赢长久。今天,我们要正式制定护宋军的军纪,让每一个人都知道,我们是护宋的兵,不是散兵游勇,更不是欺压百姓的匪类!”
人群中立刻安静下来,士兵们纷纷抬起头,看向高台上的赵玥。他们大多是流民或散兵,早已习惯了无拘无束的日子,对“军纪”二字既陌生又好奇。前禁军校尉王虎站在队伍最前面,眼中带着期待——他曾在禁军待过,深知军纪对一支军队的重要性,如今护宋军要立规矩,正是他期盼已久的事。
赵玥翻开《武经总要》,指尖停在“军纪篇”的页面上,缓缓说道:“我参考了大宋禁军的制度,结合我们护宋军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五条核心军纪,今天在这里宣布,从明日起正式执行。”
她顿了顿,提高声音,清晰地念出第一条:“第一条,忠于家国,严禁通敌。 凡护宋军士兵,必须心怀大宋,以‘复宋雪耻’为己任。若有私通金兵、泄露军情者,无论职位高低,一律军法处置,斩首示众!”
这句话像一颗重锤,砸在每个人心上。士兵们脸上的轻松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凝重——他们中不少人亲眼见过金兵的残暴,也知道通敌意味着什么。从金兵营逃出来的斥候队统领李二柱,更是握紧了拳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殿下说得对!俺在金兵营里待过,那些通敌的汉人,最后都没有好下场!护宋军绝不能出这样的败类!”
赵玥点头,继续念第二条:“第二条,爱护百姓,严禁扰民。 我们的粮草来自百姓,我们的根基在百姓,若有士兵欺压百姓、抢夺财物、强占民女者,轻则杖责五十,重则逐出护宋军,永不录用!”
这条军纪刚念完,人群中就响起了赞同的低语。不少士兵本身就是百姓,深知流离失所的痛苦,更明白失去百姓支持的军队,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之前送粮食来的老奶奶的孙子小石头,如今在医疗队帮忙,听到这条军纪,立刻大声喊道:“姐姐说得对!不能欺负百姓,不然和金兵有什么区别!”
赵玥笑着朝小石头点头,继续念第三条:“第三条,服从命令,严禁抗命。 战场上军令如山,若有士兵不服从将领指挥、擅自行动者,轻则罚做苦役,重则军法处置。即便是将领,若有抗命之举,同样按军纪论处!”
这条军纪直接针对军队的指挥体系,也是护宋军能否形成战斗力的关键。副都统制周峰立刻上前一步,单膝跪地:“末将周峰,愿带头遵守军纪,若有抗命之举,任凭殿下处置!”
“末将等也愿遵守军纪!”王虎、张顺等将领纷纷跪地,士兵们也跟着单膝跪地,齐声喊道:“愿遵守军纪,绝不抗命!”
赵玥看着眼前整齐的队伍,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扶起周峰,继续念第四条:“第四条,厉行节俭,严禁浪费。 如今粮草紧缺,每一粒米、每一块布都来之不易。若有士兵浪费粮草、私藏物资者,轻则追回物资、罚饿一天,重则杖责三十!”
她特意看向负责管粮的士兵,严肃地补充道:“管粮的弟兄要记好,每一笔粮草的出入都要登记在册,定期公示,若有贪污挪用者,按通敌罪论处!”
负责管粮的士兵立刻挺直身子,大声应道:“末将遵命!定当如实登记,绝不私藏!”
最后,赵玥念出第五条军纪:“第五条,团结互助,严禁内斗。 我们是并肩作战的弟兄,若有士兵因私怨斗殴、互相拆台者,双方均杖责二十,若造成伤亡,按军法处置。将领要带头维护队伍团结,若有偏袒、挑拨者,同样严惩!”
念完五条军纪,赵玥合上书,目光扫过全场:“这五条军纪,是护宋军的根基,也是我们对大宋百姓的承诺。从明日起,我会安排专人负责监督军纪执行,无论是谁,只要违反,绝不姑息!”
为了让军纪真正落地,赵玥当天就和周峰、王虎等人商议,成立了“军纪督查队”,由刚正不阿的前禁军老兵李刚担任队长,挑选二十名作风端正的士兵,负责日常督查和军纪执行。同时,她还在练兵场旁设立了“军纪公示栏”,将每天违反军纪的情况和处置结果公示出来,让所有人都能监督。
第二天一早,军纪督查队就正式上岗。李刚带着督查队员,在练兵场、营房、粮库等地巡逻,很快就发现了问题——两个士兵在营房里因为争抢一块饼子大打出手,还打碎了百姓送来的陶罐。李刚立刻上前制止,将两人带到赵玥面前。
赵玥看着地上破碎的陶罐,脸色沉了下来:“你们可知自己违反了哪条军纪?”
两个士兵低着头,声音微弱:“知……知道,违反了第五条,严禁内斗。”
“不仅是内斗,你们还打碎了百姓送来的陶罐,违背了第二条‘爱护百姓’的军纪。”赵玥严肃地说道,“按军纪,内斗杖责二十,损坏百姓物品要照价赔偿,还要向送陶罐的百姓道歉。你们可有异议?”
两个士兵连忙摇头:“没有异议,愿接受处置!”
赵玥让督查队执行杖责,又让人拿出银两,让两个士兵亲自去百姓家道歉、赔偿。这件事很快就被公示在“军纪公示栏”上,士兵们看到违反军纪真的会被严惩,都收敛了散漫的性子,训练和生活都规矩了不少。
可没过几天,又出了一件事——负责巡逻的士兵刘三,因为觉得巡逻辛苦,偷偷躲在树林里睡觉,还错过了与斥候队的交接,导致金兵的一支小股巡逻队靠近了营房,幸好被路过的王虎发现,才没有造成损失。
赵玥得知消息后,立刻召集全体士兵,在练兵场上召开处置大会。刘三被带到台上,吓得浑身发抖,不停地求饶:“殿下,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求您饶了我吧!”
赵玥看着他,眼神冰冷:“你知道你错在哪里吗?你不仅违反了‘服从命令’的军纪,更因为你的懈怠,差点让弟兄们和百姓陷入危险!若真的让金兵偷袭成功,你赔得起弟兄们的性命吗?赔得起百姓的信任吗?”
刘三低下头,再也说不出求饶的话。赵玥看向督查队队长李刚:“按军纪,擅自离岗、贻误军情,该如何处置?”
李刚大声回道:“回殿下,按军纪第三条,应杖责三十,罚做苦役一个月!”
“执行!”赵玥毫不犹豫地说道。
杖责执行时,刘三的惨叫声传遍了练兵场,每个士兵都看得心惊胆战,再也没人敢擅自离岗或懈怠任务。处置完刘三,赵玥又亲自去斥候队,向因为交接延误而多跑了冤枉路的斥候队员道歉,还特意给他们加了口粮,让所有人都知道,军纪不仅是惩罚,更是对遵守纪律者的保护。
除了严惩违反军纪者,赵玥还注重用正面例子引导士兵。步兵营的士兵张强,在训练时看到一个小士兵摔倒,不仅没有嘲笑,还主动上前帮忙包扎伤口,之后每天都陪着小士兵一起训练,帮他提升武艺。赵玥得知后,特意在全军面前表扬了张强,还将他的事迹写在“军纪公示栏”的“模范士兵”板块,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水军营的统领张顺,为了节省粮草,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口粮减半,分给新来的士兵;斥候队的李二柱,在打探情报时,发现一户百姓的房子被暴雨冲垮,立刻带领斥候队员帮忙修缮,还把自己的帐篷让给了百姓。这些遵守军纪、爱护百姓的例子,都被赵玥一一表扬,成为了护宋军的榜样。
在赵玥的严格管理和积极引导下,护宋军的风气很快就焕然一新。士兵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散漫,训练时更加认真,生活中互相帮助,对待百姓也更加友善。不少百姓都说:“护宋军和以前的军队不一样,不抢东西,还帮我们干活,真是咱们百姓的军队!”
半个月后,陈烈将军带着招募的一千多名旧部返回常州,刚到护宋军的营房,就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士兵们列队整齐,营房干净整洁,练兵场上口号响亮,完全没有了之前散兵游勇的模样。当他看到“军纪公示栏”上详细的记录和士兵们对军纪的敬畏时,忍不住对赵玥感叹:“殿下,您真是有魄力!短短半个月,就能把一支新组建的队伍管得如此规整,老臣自愧不如!”
赵玥笑着摇头:“将军过奖了,这都是弟兄们愿意遵守军纪,也是百姓们支持的结果。有了严明的军纪,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支能打胜仗、能护百姓的军队,才能不辜负将军的期望,不辜负大宋百姓的信任。”
当天晚上,陈烈将军和赵玥、周峰等人一起,根据新制定的军纪,进一步完善了护宋军的训练计划和作战方案。陈烈提出,要在军纪的基础上,加强士兵的战术训练,尤其是协同作战能力,让护宋军不仅有纪律,更有战斗力。赵玥立刻同意,让王虎负责步兵战术训练,张顺负责水军战术训练,李二柱负责斥候侦查训练,全面提升护宋军的实力。
接下来的日子里,护宋军在严明的军纪和科学的训练下,战斗力迅速提升。士兵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杀敌技巧,还学会了简单的战术配合,之前松散的队伍,渐渐变成了一支有组织、有纪律、有战斗力的军队。
一个月后,金兵的援军终于抵达常州城外,兵力有三千人,由金兵将领完颜烈带领。完颜烈得知护宋军只有五百多人,根本没放在眼里,扬言要在三天内攻破护宋军的营房,消灭这支“不知天高地厚”的义军。
面对强敌,赵玥和陈烈、周峰等人一起,根据护宋军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由陈烈带领五百名精锐步兵,在城外的山口设伏;周峰带领两百名弓箭兵,在山口两侧的山坡上埋伏;张顺带领一百名水军,沿着太湖支流,绕到金兵的后方,偷袭他们的粮营;王虎带领一百名步兵,在营房外驻守,吸引金兵的注意力;赵玥则带领医疗队和剩余的士兵,负责后方支援和救治伤员。
作战计划制定后,赵玥在全军面前动员:“弟兄们,金兵来了,他们想消灭我们,想让大宋的百姓永远做亡国奴!可我们是护宋军,是大宋的希望!只要我们遵守军纪、服从命令、团结一心,就一定能打赢这场仗,让金兵知道,大宋的百姓,不是好欺负的!”
“打赢金兵!护我大宋!”“遵守军纪!绝不后退!”
士兵们的呐喊声震彻云霄,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赵玥知道,这场仗不仅是对护宋军战斗力的考验,更是对军纪的考验。只要所有人都能遵守军纪、服从命令,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战斗当天,完颜烈果然带领金兵,朝着护宋军的营房进发。王虎按照计划,带领步兵假装抵抗,然后故意节节败退,将金兵引向山口。当金兵全部进入山口后,陈烈一声令下,埋伏的步兵和弓箭兵立刻发起进攻,滚石、弓箭如雨点般落下,金兵顿时乱作一团。
完颜烈见状,想要带领金兵撤退,却发现后方的粮营已经被张顺带领的水军烧毁,粮草和武器都化为灰烬。金兵军心大乱,纷纷四散逃窜,护宋军趁机发起总攻,斩杀金兵一千余人,俘虏五百余人,完颜烈带着残兵狼狈逃窜。
这场胜利,不仅是护宋军的又一场大胜,更是对军纪的最好检验——没有一个士兵擅自行动,没有一个士兵临阵脱逃,每个人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服从命令、协同作战,最终赢得了胜利。
战斗结束后,赵玥在练兵场上召开庆功大会,不仅表彰了作战英勇的士兵,还特意表扬了遵守军纪、服从命令的队伍。她看着眼前这支越来越强大的护宋军,心中充满了希望——有严明的军纪,有英勇的士兵,有百姓的支持,有陈烈、周峰等将领的辅佐,护宋军一定能成为抗击金兵的重要力量,一定能实现“复宋雪耻”的目标。
夜深人静时,赵玥坐在书桌前,打开锦盒,看着里面的遗诏、兵符和白玉佩。她轻轻抚摸着这些信物,在心中默念:“父皇,母后,护宋军已经成长为一支有纪律、有战斗力的军队了。女儿一定会带领他们,继续战斗下去,直到把金兵赶出大宋,让大宋的旗帜重新飘扬在每一寸山河之上。”
窗外的月光皎洁,洒在书桌上,也洒在赵玥的身上。她知道,未来的路依旧漫长,依旧充满了挑战,但只要护宋军的军纪不散,只要“护宋”二字的信念不灭,就一定能迎来大宋复兴的那一天。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