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三让徐州开始辅佐刘备 > 第19章 乱天下者,二袁也
最新网址:www.00shu.la
    刘备直觉应是有所不同的,只是一时间也无从辩驳。

    而且,这两条路他都不想走。

    “此二者,备皆不为也!”

    “那不知主公意欲何为?”

    “吾愿为天子之剑!匡扶汉祚,澄清玉宇,申大义于天下!”

    “哦。”

    张昀点点头,刘备的意思是说,他要做大汉的忠臣,即不当权臣,也不搞割据。

    他的语气依旧是不紧不慢,“还请主公试想,若今日长安骤发一纸诏书,命您引颈就戮……您是奉诏,还是不奉诏?”

    “此等乱命,”刘备瞬间皱起眉,语气都带了点怒意,“定是李傕、郭汜之流欺君罔上,岂可从之!”

    张昀摊了摊手,“正是如此。如今众人行事,不外乎此理:于己有利的,就是朝廷王命,自当尊奉;于己不利的,便是欺君乱命,拒不奉诏。”

    “若依主公此言,只怕自四十年前跋扈将军梁冀(外戚权臣)算起,这朝堂之上所发每一道旨意,皆可斥之为‘乱命’了。”

    “呃……”刘备如遭重击,他觉得张昀这话里肯定有问题,但又找不出来,只觉得胸中一股郁气翻涌。

    张昀看着刘备紧绷的嘴角,心中泛起嘀咕。

    这才哪到哪啊?

    我还没问你是否欲效光武故事、再造乾坤呢……

    不过他也知道在194年问出这个问题,还是太早了。

    此时的天下,四百年煌煌大汉的余威尚存。

    后世人们已见识过太多的王朝更迭,把治乱兴替视作平常,还总结出了一个历史周期律。

    可这年月的人则完全不是这么想的。

    汉朝作为这片神州大地上,名义上的第二个,其实是第一个,让“统一”这个概念深入人心的大一统王朝!

    中间虽有波折,但两汉持续四百年的惯性,早已刻进了所有人的骨子里。

    大家都知道“秦亡汉兴”,却没人知道汉亡之后,天下将会陷入何等境地。

    这一分裂是不是就再也统一不起来了?

    又或者像东周那样,经历几百上千年的乱世?

    父死子继、孙死子继,裂土分疆,血腥争斗……

    未知便是最大的恐惧!

    别看丞相在《出师表》里第一句写的就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可如今这句话并非真理,充其量算是个美好的期望。

    他心里比谁都害怕这天下分开了,就再也合不起来。

    而这也是所有有识之士共同的忧惧。

    后世很多人不理解,为何“匡扶汉室”这杆大旗,能汇聚那么多的理想主义者?

    其实他们这些人所奋力挽留的,岂止是那个被各方势力拿捏的朝廷?

    更是山河一统,再无战祸的太平天下!

    归根结底,这锦绣河山,绝不能再次陷入春秋战国那般漫长的分裂中!

    正因如此,曹操迎奉天子后,实力才会骤然膨胀。不过短短两三年时间,便从兖州一州之地,扩张到兖、徐、豫、司四州。

    这绝不单单是因为他能打,而是他把自己和汉室绑在了一起。

    投奔曹操,在许多人看来,便等同于为汉室效力。

    就比如他第一次打宛城的时候,张绣可是直接开城投降的。但人家投降的压根不是你曹孟德,而是代表朝廷征讨四方不臣的大汉丞相!

    其实可以对比一下袁绍。

    其凭借袁氏“四世三公”的滔天声望,起家时便有无数豪族车载斗金争相依附。还兵不血刃拿下了天下间数一数二的冀州。

    纵然有如此梦幻的开局,从一州扩张到四州,也足足花了八年有余。

    当然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

    “……故此,以昀浅见,”张昀继续说道,“今日时局,与东周时列国相争颇有几分相似。不知主公以为然否?”

    “……”

    刘备陷入了彻底的沉默。

    他打心眼里不想承认,但往事如冰冷的潮水般将他淹没:

    董卓入雒阳悍然废少帝刘辩,立刘协为帝;

    袁绍在邺城想要拥立宗正刘虞为帝,虽未成,却也昭示其野心;

    袁术则公然扣押天子节仗与行玺,伪诏频出;

    更遑论如今长安龙椅上的天子,不过是李傕郭汜之流掌中随意摆弄的傀儡……

    这天下其实早就乱了。

    当张昀的一番话,逼着他不得不直视这些问题,一股难以言喻的悲怆瞬间便冲垮了刘备的心防。

    他再也抑制不住,“嘭”一拳砸在案几上,热泪夺眶而出,哽咽几乎不能成言:

    “煌煌大汉四百年!缘何……竟……沦落至此等境地啊!”

    张昀也没想到,自己这儿才刚起了个头,就直接把刘备说哭了。

    他记得正史中刘备不是“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吗?

    你说关二爷拿的青龙偃月刀?

    那没事了。

    过了一会儿,刘备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心潮,拭去眼角泪痕:“备一时失仪,允昭还请继续。”

    张昀拱手应下,话锋切入现实:“当前关东局势,核心便在于袁绍与袁术的兄弟相争……”

    其实在张昀看来,东汉走到今天这一步,虽有土地兼并、制度崩坏的内在必然,但直接引爆乱局的,就是袁家。

    说的更具体一些,其实就是袁绍和袁术这哥俩。

    大将军何进本与十常侍相安无事,却被袁绍巧言说动,执意要诛杀所有宦官;

    诛杀阉宦本是一队禁卫便能办妥的事,又是袁绍以‘借外军震慑何太后’为理由,力劝何进引外军入雒阳;

    在择何人入雒之时,同样是袁绍力荐其‘袁氏故吏’董卓;

    何进遇害后,是袁绍、袁术兄弟率兵闯入宫禁,大开杀戒,乃至纵火焚宫,逼得十常侍裹挟少帝、陈留王仓皇出奔,才为董卓所乘;

    同时在何进死后,袁术撺掇禁军诛杀骠骑将军何苗,使雒阳兵权大半落入董卓之弟——董旻的手里;

    董卓初掌朝堂,尚算收敛,至少比当年毒杀质帝的梁冀克制一些。

    可因袁绍在关东公然兴兵讨董,不但扯下了朝廷最后一块儿遮羞布,还逼得董卓杀了尚在雒阳的袁隗满门。

    之后董卓就彻底放飞自我了。

    不论袁绍、袁术此举内心是何想法,但在客观上,也确实导致袁氏积累百年的政治资源,尽归其二人所有。(原本他们俩上边还有个袁隗的儿子袁基)

    关东的讨董联军组建后,各路诸侯大多逡巡不前,唯有长沙太守孙坚一路高歌猛进,几近光复雒阳!

    却被袁术在后方断粮,功亏一篑。这也给了董卓喘息之机,最终一把火烧了雒阳,挟天子西迁长安……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