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1939 年 4 月,程明远的缘分到了。经郑默奇,合肥北乡老党员,18 团军需主任介绍,在窝子李,陆守宏家,程明远与方毓芬第一次见面,彼此双方都留下较好的印象,打报告给挺进团,挺进团派顾树堂到方毓芬家,合肥北乡三十头了解情况,相当于政审。顾树堂返回挺进团反映情况后,符合二、五、八团条件,由团部报请江北指挥部张云逸副军长亲自批准。那时婚礼简单,就在窝子李,李毓芬小姑姥家办了一桌酒席。去喝酒的有张云逸。刘顺元、喻屏、成钧等。祝世凤装病没出席。挺进团给程明远和方毓芬每人定做了一套新四军军装,在双方称呼同志后,就算婚礼结束。组织给予程明远宝贵的三天婚假,这对长期投身革命工作的他而言,宛如荒漠中的甘霖。他满心欢喜地带着妻子来到集上,漫步在藕塘街,享受这难得的闲暇时光。街道上熙熙攘攘,人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可这份热闹在程明远看到张塘刘一处漏坟岗的两座新坟时戛然而止。
坟中死者的腿部露在外面,显得格外凄凉。妻子方毓芬随口说道:“听说这两人是肥西人,被祝政委抓到后就给杀了,杀完还挑了脚腕筋。”她只是无心之语,却如重锤般击中程明远的心。他心头猛地一震,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急忙对妻子说:“三姐,我突然想起件急事,不能陪你了,我得早点回去。”言罢,便匆匆转身往回走。
一路上,程明远的心情沉重如铅。东进前夕的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时肥西老家的乡亲们满怀信任,亲手将儿子、孙子交到他手中,让他们跟随程明远一同抗击日寇。这些年轻的战士加入了挺进团,然而,由于部队条件太过艰苦,他们在返乡途中被祝世凤派兵抓获,未经周全处置便被当场杀害。程明远想到这些,内心充满痛苦与愧疚,他深知自己肩负着乡亲们的重托,如今却不知该如何向他们交代。
回到挺进团,程明远在会议上就祝世凤追杀逃兵一事提出了严正抗议。他目光如炬,直视祝世凤,质问道:“你在处理逃兵的过程中有审批手续吗?逃兵行刑前有口供吗?部队出现逃兵,作为政委你难道没有责任吗?”祝世凤被问得恼羞成怒,涨红着脸吼道:“人就是我杀的,都是肥西人,你心疼了吧?这逃兵跟你什么关系?”
程明远愤怒到了极点,猛地站起身,双手紧紧握拳,关节捏得咯咯作响。祝世凤也不甘示弱,像好斗的公鸡般跳起来,气势汹汹。就在气氛剑拔弩张之时,成钧也站起身来,严肃地对祝世凤说:“你身为挺进团政委,团里出了问题,你是第一责任人。你出口伤人,这根本不是共★★干部应有的作风。随意杀人却不报不批,严重违反组织原则。为此,我要正式向军部报告。你对程明远同志的人身攻击完全是无中生有,你必须写出书面检查,并当面道歉。”
此时,挺进团内三位主要领导中,已有两人不站在祝世凤这边,他见势不妙,硬来显然不是对手。头脑灵活的祝世凤瞬间改变态度,当场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绝不再犯,还向程明远当面道歉。然而,散会后有人看到他又去找喻屏,程明远看着祝世凤这种行径,心中满是厌恶,想到还要与这样的人共事,只觉得不是滋味。但为了挺进团的团结以及革命事业,他只能暂且压抑这份情绪,继续为抗击日寇的大业努力前行,同时也时刻警惕,不让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
1939 年 5 月中旬,叶挺对高敬亭下达了继续东进的命令。命令新四军四支队高敬亭部七团、九团在 5 月 18 日与肥东青龙厂积极待命。此命令由江北指挥部参谋长赖传珠一定后下达。叶挺携张云逸、邓★★、徐海东、孙仲德等先行一步。七九团接到江北指挥部的命令后,正欲开拔,被高敬亭叫停。高敬亭此举犯了兵家大忌,违抗军命是什么下场?想必高司令不会不知此后果。也不能说高司令没文化,他读过私塾,他太缺少高参和智囊团。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七团团长杨克志,政委曹玉福带二十几个亲信投靠驻立煌县的国民党了。这两个人的哗变,这么重大的事情,高敬亭竟然一点不知晓。这事不能不说对高敬亭是雪上加霜。本来就有人反映他拥兵自重,什么人调不动他。这一下子给军部逮了个正着,迫使叶挺召开了紧急会议,商量对错。恰好那天,程明远去青龙厂军部汇报工作,列席军部扩大会议。会议决定七团问题秘而不宣,先稳住七团再说。青龙厂以褚老圩为据点,紧急召开八团,为应急之需。张云逸主张高敬亭问题严重,为了不使事态扩大化,以组织形式调他青龙厂。开会。如有谋反迹象,立即撤职查办。
在这场气氛凝重的会议上,众人的意见似乎已然统一,对高敬亭的处理态度鲜明,在座众人皆无异议,仿佛高敬亭已被视作外人,甚至是敌人。程明远身处这样高级别的会议,本无发言的资格。然而,以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实在无法坐视不理,内心的正义感如汹涌的潮水,让他按捺不住要为高敬亭说几句公道话。
只见他身不由己地缓缓站起,瞬间,无数双高官们审视的目光如芒在背般聚焦在他身上。但程明远没有丝毫退缩,他仿佛回到了 1932 年在鄂豫皖苏区与张国焘对话的那一刻,周身涌起无畏的勇气。他深吸一口气,大声说道:“我今天本不该参加这次会议,既然来了,我必须表明,我不同意对高敬亭的处理意见。我建议把他,也就是高敬亭,送到延安学习。”
程明远话音刚落,会议室里顿时一片寂静,空气仿佛都凝固了。随后,众人或是惊讶,或是不满的目光再次投向他。程明远顾不上这些,说完便径直走出会议室,准备骑马回司令部藕塘。这时,张云逸赶忙出声挽留:“明远同志,请在褚老圩站住几日,等高敬亭的事情处理完后再走为好。”程明远勒住缰绳,心中五味杂陈,他不知道自己这一番仗义执言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但他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正义,为了革命队伍的团结与公正。
1939 年 5 月底,舒城西港冲的天空仿佛笼罩着一层若有若无的阴霾。高敬亭刚刚做好前往肥东青龙厂的各项安排,正准备踏上行程。就在这时,八团团长周俊鸣匆匆赶到四支队司令部,带来了叶军长的口头指示——命高敬亭即刻前往青龙厂参加会议。
周俊鸣传达完指示后,便立刻返回青龙厂复命。高敬亭听闻,深知此事紧迫,当即从指导队精心挑选了 300 名战士,连同 10 人的警卫班以及 3 名贴身警卫,迅速上马开拔。
其实,近来高敬亭身体欠佳,若不是周俊鸣带来军长的催促,他原本打算每日行军 30 里便宿营,好让身体稍作休息。然而,军令如山,既然军长催得急,他便调整行程,以一天 60 里的速度前进。
西港冲距离合肥有 100 华里,而合肥距青龙厂又有 100 多华里,按照这样的行程安排,预计 4 天便可到达。高敬亭心中想着,军首长应该能够理解他因身体原因而在行军速度上的调整,不会因为行军稍慢而责怪他。
一路上,马蹄声碎,尘土飞扬。高敬亭骑在马上,面色略显疲惫,但眼神中依然透着坚毅。他深知此次前往青龙厂参加会议意义重大,关乎着部队的未来走向以及抗日大局。然而,他并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将是一场风云变幻的未知局面,而他的命运,也将在这次行程之后,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高敬亭的指导队是从七、八、九、手枪团中挑选的骨干进行强化训练,都是部队中的精英。而今天走在路上,一点精气神都没有。高敬亭命令指导队打起精神来,把清一色的德国造的驳壳枪上在木枪套上,扛在肩上,走出四支队的气派来。命号长韩玉龙,原合肥拉链厂厂长,将 20 把军号吹起来。每路过村镇街道,老百姓争相挤看,都竖起大拇指说,新四军的军队好威风啊!在新四军内,论资格,高敬亭比不过叶挺、张云逸。论打仗,他不逊色新四军任何一个一位指挥员,养成了他傲视群雄。加上他在大别山与中★★央失去连续的三年艰苦斗争中,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清剿,为红军留下了 3100 名种子。也许他功高盖主,他接受共★★的整编,他没想到有人会动他。高敬亭径直向青龙厂进发。
八团团长周俊鸣骑着那匹正宗的东洋(日本:)马,身旁带着两名警卫员,早早便在青龙厂褚老圩翘首以盼高敬亭的到来。当高敬亭率领的大队人马出现在圩外50米处时,周俊鸣立刻拍马迎上前去,身姿挺拔地给高敬亭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说道:“军长在褚老圩等你。”言罢,他熟练地调转马头,引领着高敬亭一行缓缓朝着褚老圩行进。
一行人来到圩门,一名副官带着警卫班已在此等候多时。副官恭敬地说道:“高司令请,随行人员留步。”高敬亭神色镇定,环顾四周后下令:“教导队留下。”他没有下马,带着警卫班径直朝头路卧正门走去。然而,就在他们进入之后,身后的围门“砰”地一声被关上了。
高敬亭对此只是微微皱眉,并未太过在意。可紧接着,正门里突然闪出一批荷枪实弹的战士。为首的军官面无表情地说道:“请高司令下马,警卫班留步。”万海波及警卫班瞬间察觉到气氛不对劲,下意识地停下了脚步。高敬亭虽满心无奈,但还是说道:“叫你们留下就留下。”随后,他带着三个贴身警卫继续朝着二楼屋走去。
当高敬亭跨过二楼屋前门,大门也随之悄然关上。他一步一步地走着,却浑然不知自己正踏入一个死亡的陷阱,没有丝毫先兆。此时的褚老圩四周,早已埋伏着众多新四军军队,轻重机枪都严阵以待,静静地藏在草丛中,从这般阵势来看,显然是将高敬亭当作谋反之人来防备了。而停留在外面的教导队300多人,很快便被解除武装,警卫班也未能幸免,通通被下了枪,关押起来。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低沉的命令声,一场风暴在这看似平静的朱老圩悄然降临,高敬亭的命运被紧紧地攥在了这诡异的局势之中。
传令兵如疾风般奔至二楼正厅,向正靠在地主下榻处休息的张云逸急切报告:“高司令到!”张云逸听闻,一骨碌从榻上跳下,急切下令:“还等什么,宣布开会!”
就在此时,高敬亭刚跨过二道门,一切发生得太过突然,还没等他身旁的三个警卫做出任何反应,几支黑洞洞的枪口已然抵住他们,手中的枪瞬间被夺下。高敬亭又惊又怒,面色涨红,当面厉声质问:“我犯什么法了?”然而,回应他的不是合理的解释,而是如狼似虎的士兵一拥而上,将他迅速捆绑起来。
高敬亭本是能力出众之人,在过往的战斗中,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屡立战功。然而,正是这份才能,不知何时起,竟招来了新四军上上下下部分人的不满。他自身或许存在一些性格与处事上的毛病,比如有时过于刚愎自用,在一些决策上未能充分考虑到各方因素,与部分同志产生了分歧。同时,外部诸多不利因素也在悄然汇聚。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各方势力的微妙博弈,以及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煽风点火,都如同暗流涌动。这些因素相互交织,最终构成了让他此次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的悲剧。
被捆绑的高敬亭,眼中满是愤怒与不解,他挣扎着,却无力改变这突如其来的局面,只能在心中呐喊,质问这一切究竟是为何。(未完待续)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