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徐吉标传 > 第二十五章:程明远被排挤 鸽子笼幸会唐晓光
最新网址:www.00shu.la
    高敬亭在褚老圩被错杀这一悲剧发生后,如同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在军中激起层层涟漪。程明远因其与高敬亭的关系,毫无疑问地被列入审查名单。好在程明远虽性格倔强,但幸得刘顺元力保,才躲过一劫。

    而程明远的境遇同样坎坷。原本,他有机会与成钧一同进入叶军长刚组建的新四军五支队。然而,祝世凤和喻屏却坚决阻挠此事。再加上叶因并非党员,即便有心留下程明远,也是无能为力。就这样,程明远被轻易地挤出了正规的新四军五支队。

    高敬亭同志竟未牺牲在与国民党的浴血奋战中,而是倒在了自己人手里,这让程明远痛心疾首,内心充满了气愤、痛苦与不解。他反复思索,却始终无法明白为何会发生这样的事。

    1939 年 7 月 1 日,新四军正式接管了高敬亭的所有部队,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五支队,任命罗炳辉为司令。五支队下辖八团,团长周俊鸣;10 团,由原挺进团改编,团长成钧;15 团,团长林英坚。程明远从老家带来的游击大队,包括一大队、二营的梅竹樵、孙传家、周伟学,以及定凤游击队三营,全部被编入五支队 10 团。

    这一变故,让陈明远、梅竹樵、孙传家、周伟学等人瞬间变成了光杆司令。孙传家难以接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忍不住失声痛哭:“主任呐,我的兵被编得一个不剩了!”一夜之间,这些从地方来的干部仿佛被打回原形。

    但程明远深知,在这艰难时刻,必须保持坚定。他强忍着内心的痛苦,安慰孙传家道:“干革命本就流血流汗,咱不能流泪。部队虽然被编走了,但没了咱可以再组建,革命事业还得继续向前!”程明远目光坚定,尽管此刻处境艰难,但他心中的革命之火并未熄灭,反而燃烧得更加炽热,他决心在困境中坚守,为革命事业继续拼搏。

    1939 年 7 月 1 日,定远安子集的天空下,阳光洒在这片承载着希望与使命的土地上。叶挺将军神情庄重,声音坚定地宣布新四军五支队正式成立。这一宣告,如同激昂的战歌,在江淮大地奏响了新的抗日旋律。

    新四军五支队的领导班子堪称精英汇聚。罗炳辉担任司令,他身经百战,军事才能卓越,坚毅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战斗的无畏与对胜利的执着。郭述申出任政委,以其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卓越的思想工作能力,为部队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周俊鸣任副司令,丰富的作战经验使他成为罗炳辉的得力助手。赵启明担任参谋长,凭借着过人的军事谋划与组织协调能力,为部队的战略布局提供坚实支撑。方毅出任政治部主任,以其深厚的政治素养和出色的宣传动员能力,凝聚着全体将士的士气。

    五支队下辖三个团,各团皆有其独特的使命与力量。八团由周俊鸣兼任团长,陈庆先任政委。他们携手带领八团,如锋利的刀刃,时刻准备在战场上冲锋陷阵。10 团由挺进团改编而来,成钧任团长,许祥享为政委。这支部队历经锤炼,战斗力顽强,在新的编制下,继续为革命事业奋勇前行。15 团则由第三游击纵队和军特务营组成,林英坚任团长,刘景胜任政委。他们整合力量,成为五支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支队机关和直属队以原 8 团机关和直属队部队为基础组建,传承了原部队的优良传统与战斗作风。至此,新四军五支队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抗日战场,全体将士们怀着坚定的信念,即将在这片土地上,为抗击日寇、保卫家园,谱写壮丽的篇章。他们的身影,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民族解放事业中不朽的传奇。

    新四军五支队组建完成后,短暂休整,便士气高昂地开赴津浦路东,而路西地区则由四支队的戴季英负责指挥。与此同时,程明远自延安党校毕业后,被分配至安徽六安担任县委书记。他凭借着在党校所学,全身心投入工作,将六安的各项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然而,革命的征程总是充满变数。不久后,程明远奉张云逸之命东进藕塘。在这片土地上,他再次展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积极组建新四军挺进团,并顺势成立定凤县委,担任县委书记。他带领同志们四处奔走,发动群众,壮大队伍,将定凤地区的革命事业开展得轰轰烈烈,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衷心拥护与爱戴。

    当新四军五支队组建,本应是程明远及其带领的队伍融入更广阔抗日力量的契机。但没想到,祝世凤出于种种缘由,极力阻挠,竟将程明远彻底挤出局。不仅如此,定远凤的梅竹樵、孙传家、周伟学,以及他们所属的游击大队,同样被无情地剥夺兵权,一同被挤出了五支队。

    面对如此不公的待遇,程明远心中满是愤懑与无奈。但他并未就此消沉,他深知革命事业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挫折只是暂时的。他安慰着同样失落的战友们,鼓励大家坚守信念。尽管被排除在五支队之外,程明远依然坚信,只要心中的革命火种不灭,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为抗日事业贡献力量。他带着这份坚定,默默积蓄力量,等待着下一次为革命冲锋陷阵的机会,就像一颗顽强的种子,在困境中等待破土而出,绽放生机。

    五支队悄悄开拔了,程明远几十年没有这样消闲过,他忽然想起了孤苦的老母徐志金,也该回去看看她老人家了。于是找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说明情况,便以回肥西老家探亲为名,伺机策反唐晓光(唐庆甫,国民党合肥县县长:)。张云逸同意了程明远的计划,便叫参谋处给程明远一行开了“护照”。国共合作期间,此“护照”一路通行。程明远携妻子方毓芬,挺进团参谋黄学宽,战士左常明、周三、黄继业等,一匹灰骡子,两只短枪,三只长枪,从藕塘屋子里告别了乡亲,步行回肥西老家,一路饥餐渴饮,曾路过肥西雷麻店王小郢,程明远的表哥徐树吾家。因程明远的妻子方毓芬一路步行,脚上起了许多血泡,实在不能走了,只好在徐家歇歇几天。周老三姐(童宜轩,程明远的战友:),听说陈娶媳妇了,特地来看嫂子长得啥样,一顿饭一夕谈,直夸程明远有眼光。

    在王小郢,左常明、周三、黄继业纷纷向程明远请假,想要回家看看。此时的程明远,心中也涌起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他决定携妻子方毓芬以及黄学宪,趁着难得的闲暇,起早前往六安南官亭,去看望多年未见的母亲徐志金。

    一路上,清晨的微光洒在他们前行的道路上,四周静谧而安宁,仿佛战争的阴霾在此刻暂被驱散。当他们刚抵达南官亭王山头,还未等程明远等人走近,只见一位身形略显消瘦但眼神满是期盼的农家妇女迎了出来,正是程明远的母亲徐志金。

    程明远的妻子赶忙快步走上前,轻轻扶住婆婆,满含深情地说道:“妈,我们来看您了。”徐志金眼中瞬间泛起泪花,颤抖着双手,轻轻抚摸着儿媳的脸庞,那目光中饱含着思念与疼爱。程明远看着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战争让他们聚少离多,但此刻,亲情的温暖却如冬日暖阳,驱散了他心中的疲惫与忧虑。

    黄学宪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也为这温馨的团聚所感动。短暂的相聚时光,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显得尤为珍贵,他们沉浸在这难得的亲情氛围中,仿佛忘却了外界的纷扰,只愿此刻的宁静能够延续,让这份亲情在岁月中永恒。

    徐志金居住的地方,是一处有七间屋子的所在,然而环境却着实堪忧,地上到处布满鸭屎鸡屎,让人几乎无处下脚。就在程明远满心感慨之时,褚正熙匆匆将他拉了出来,说道:“大队长,咱们出来说事儿。”

    恰在此时,有传话说唐庆甫(唐晓光:)县长找程明远有事。程明远稍作思索,决定把黄学宪及方毓芬留在南关亭,自己则独自一人跨上一匹灰骡子,朝着南分路口疾驰而去。

    南分路口有个地方叫盘龙墩圩子,当地人也叫它鸽子笼。这里,在抗战这个特殊时期,成为了国民党合肥县政府的所在地。一路上,程明远思绪翻涌,猜想着县长找他所为何事。是关于抗日局势的商讨,还是有新的任务下达?又或者与当前复杂的各方势力关系有关?

    灰骡子步伐轻快,扬起一路尘土。程明远望着沿途的景象,心中既有对未知任务的忐忑,又怀揣着为抗战贡献力量的坚定决心。这片土地正饱受战火洗礼,各方势力在此交织碰撞,而他,即将再次投身于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之中,为了民族的未来,为了守护身后的亲人和百姓,去迎接新的挑战。

    程明远趁着夜色,悄然摸到唐庆甫(唐晓光:)家中。门开处,唐是又惊又喜,眼中满是意外与惊喜,连忙问道:“哎哟,什么风把你给吹回来了?”程明远苦笑着,神色有些无奈:“唉,这回运气背到家了,一下子变成无业游民了。”唐晓光在一旁笑道:“大程哥,您就别打趣了。”

    程明远一脸认真地看着唐晓光:“这回啊,真是来你这儿讨口饭吃,就看你愿不愿意收留我咯?”唐晓光见程明远不似玩笑,赶忙说道:“别说愿不愿意,就是把这县长的位子让给你,我也心甘情愿呐!”说着,他紧紧拉住程明远的手,目光久久地停留在陈明远脸上,那神情,就像多年未见的亲兄弟,千言万语尽在这凝视之中。

    程明远脸上浮现出一抹幸福的笑意,把自己与方毓芬结婚的事告诉了唐晓光。唐一听,眼中满是好奇与期待,急切地说:“那可得赶紧见见漂亮的嫂子!”程明远摆了摆手:“我怕不太方便,就把她留在南官亭了。不过放心,以后见面的机会多着呢。”顿了顿,程明远又道:“庆甫同志,你年纪也不小啦,也该成家了。要不要我帮你物色一个呀?”唐晓光赶忙回应:“不用不用,已经有啦!”

    一番轻松的说笑过后,唐晓光收起笑容,一本正经地看着程明远:“大程哥,有个事儿想跟您商量商量。您看能不能屈尊在合肥县动委会走动走动?那儿有好几个人都是您的老部下,事儿也不难办,每个月还有20块大洋的薪金。”程明远思索片刻,说道:“只要有事儿干就行,薪水多少我倒不怎么讲究。”唐庆甫闻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那这事咱俩就说定了,明天您直接去县政府,找田兰田报道。”田兰田(合肥县动委会指导员,也是中共地下党员:),这个秘密是唐晓光不知道的。

    就这样,在这看似平常的夜晚,程明远的人生迎来了一个新的转折。在这抗战的风云变幻中,他又将在新的岗位上,为了共同的理想和使命,继续拼搏前行。(未完待续)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