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相国在上 > 185【人生大事】
最新网址:www.00shu.la
    扬州,沈园。

    一场温馨和谐的午宴过后,杜氏带着沈青鸾返回内宅。

    方才在席间她发现女儿有些反常,明明她滴酒未沾,却给人一种微醺的感觉。

    一进屋内,杜氏便好奇地问道:“鸾儿,先前你和景澈聊了些什么?”

    “娘,我们没说……”

    沈青鸾欲言又止,眉眼间浮现几分羞喜之色。

    “在娘跟前还害羞?”

    杜氏拉着她的手坐下,爽利道:“你们挑明了?”

    “没有。”

    沈青鸾的胆子确实不小,否则也不敢孤身入京,在薛淮面前亦是态度明确果敢,可她终究只是一个未出阁的少女,让她公然和薛淮谈论婚姻大事未免离经叛道,因而低声道:“薛世兄送了我一枚珠钗,还对我说他记得当年的事情,有些回忆会一直铭记。”

    “珠钗?”

    杜氏心中一喜,思量道:“鸾儿,景澈这算是向你许下承诺了,就是不知他何时会让人上门提亲。唉,早知如此当年便该把你们的婚事定下来,如今崔夫人远在京城,这种大事肯定需要她同意,消息传递一来一回至少得两三个月,而且景澈这次立下如此大的功劳,未必能在扬州待很久。”

    沈青鸾对此倒不忧虑,她比薛淮小一岁,过两年出阁也不算惊世骇俗,当下她心里有另外一层顾虑。

    杜氏很快发现女儿的情绪不太对劲,关切地问道:“怎么了?”

    沈青鸾稍稍迟疑,最终鼓起勇气说道:“娘,我听人说商贾之女难当大妇,而薛世兄乃清贵翰林出身,如今又官运亨通,若他来沈家提亲,会不会引来外人的非议?”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沈家豪富不假,但一直没有出过能够登上庙堂的读书人,沈秉文的两个庶子沈元景和沈少衡天资不俗,且沈元景已经考中秀才,但是就算他们能够乡试高中,那也会是几年后的事情。

    以薛淮现在从五品的官阶,迎娶商贾之女的确不违法度,但是肯定会影响他的清流声誉。

    更不必说他简在帝心,万一天子继续提拔他,沈青鸾嫁给他会承受更多的非议。

    杜氏轻叹一声,握着沈青鸾的手说道:“傻姑娘,不必担心,你爹早就在考虑这件事,只要你们两情相悦,家里一定会让你风风光光地出阁。”

    “我爹?”

    沈青鸾微微一怔,旋即心里升起浓浓的期盼。

    另一边,书房之中。

    薛淮和沈秉文对面而坐,一边品茗一边闲谈。

    午后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渗入屋内,在光滑的地砖上投下点点碎金。

    沈秉文端坐在紫檀木椅上,亲自为薛淮续上狮峰龙井,动作行云流水,尽显儒商风雅。

    “景澈。”

    他放下细瓷茶壶,徐徐道:“按你先前所言,今年的认窝大会将会取消?”

    薛淮微微欠身道:“是的。此番从许观澜等人家中查抄的赃银便有近三百万两,那些地契珍宝亦价值不菲,再加上刘郑等豪族认缴的赎罪银,总额接近八百万两,想来足以帮朝廷度过银匮的难关。根据许观澜的交待,这次的认窝大会其实是他虚增引窝,如果真的如期举行,只怕会坑死一大群中小盐商。”

    “如此也好,不如趁着这个机会整肃盐政。”

    沈秉文微微一笑,对薛淮愈发欣赏。

    他一直认为肃清吏治固然可敬,如何善后更是一门深厚的学问,而薛淮近来的举措足见他在这方面的天赋。

    选拔官吏、稳定民生、平抑物价、鼓励农耕、兴修水利,薛淮在谭明光的支持下,有条不紊地推行一项项利民措施,扬州府在二人的治理下呈现欣欣向荣的势头。

    “说到盐政,我刚好有件事要和叔父商谈。”

    薛淮将那天和许观澜谈论的部分话题简略复述,然后诚恳地说道:“如今两淮盐政百废待兴,盐法道成立在即,盐运司的权柄相较以往会有所削减,再加上诸多新政的推行,难免会引发盐商们的担忧。其实许观澜有句话说的没错,盐政乃大燕国本之一,两淮更是重中之重,经不起太多动荡。”

    沈秉文闻弦歌知雅意,沉吟道:“所以你想建立盐商协会?”

    “对。”

    薛淮解释道:“盐会就是官府和盐商们之间的桥梁,能够起到一个上行下达的作用,而且可以调解盐商之间的普通纠纷,避免官府的过度干涉。回首过往,盐运司的权力没有受到制约,导致官吏们对盐商予取予求,这种情况自然极易滋生官商勾结。”

    沈秉文稍作思忖,斟酌道:“此举确有效果,然而你就不担心这个盐会的主脑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成刘傅之流?他们可以一边和盐院官吏勾结,一边在盐会中培植亲信,说不定往后会尾大难掉。”

    “叔父眼光独到。”

    薛淮赞了一声,继而胸有成竹地说道:“我认为没有万世不易之法,关键在于一开始能否制定完备的规矩,以及是否能及时修正。基于此,我对盐会的章程早有设想,首先会首限期两年且不得连任,除会首之外选出十五名会员,会员每两年重选一次,根据盐商这期间的表现和贡献来定,由所有人匿名投票,盐运司和盐法道进行复核。”

    沈秉文眼神微亮,点头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薛淮又道:“盐法道会派专人进驻盐会,只负责监督稽查账目,不干涉盐商们的日常经营,此外每年年终审计之时,会遴选出二三十名盐丁和灶户的代表列席,他们有权提出质询。”

    盐会是一个新生事物,沈秉文大抵能够想到它将来会发挥怎样的作用,不过当下他更感兴趣薛淮真正的意图。

    片刻过后,他微笑问道:“景澈莫非是想让我担任第一届会首?”

    薛淮亦笑道:“叔父可愿出山?”

    “自然愿意,不过我有一个更合适的人选。”

    沈秉文的回复出乎薛淮的意料,他想了想问道:“叔父是想说乔望山乔老爷子?”

    “嗯。”

    沈秉文应了一声,随即解释道:“扬州四姓已去其三,如你所言现在平静的表象之下,本地商贾依旧惶然难安,唯恐你继续大刀阔斧损伤他们的根基,这种担忧短时间难以根除。乔望山的资历尤在刘傅之上,你如果想稳定局势,他毫无疑问是比我更合适的人选,论名望、人脉和资历都比我强,让他担任第一任会首可谓事半功倍。”

    薛淮不由得陷入沉思。

    从他的角度来看,沈秉文显然更值得信任,虽说乔望山先前的表现也不差,但薛淮总觉得那位老者藏着太多秘密,并非心胸坦荡之人。

    不过沈秉文的看法也有道理,沈家终究是后起之秀,他和乔望山相比要欠缺不少底蕴。

    “此事容我和黄同知、谭知府再行商议。”

    薛淮留了一些余地,但这个回答表示他倾向于接受沈秉文的提议。

    “理当如此。”

    沈秉文一笑带过,话锋一转道:“景澈,我也有件事想征询你的意见。”

    薛淮心中一动,他点头道:“叔父但说无妨。”

    “想必你也知道,你之前履任扬州的时候,我因故滞留杭州,当时我和浙江商会的几位大人物商谈出海开拓商路一事。后来我仔细一想,觉得这件事恐怕要暂时搁置。”

    沈秉文饮了一口茶,缓缓道:“海上商贸前期投入极大,而且存在太多不确定的风险,比如大燕水师武备松弛,海上盗匪横行,又有倭人狼狈为奸,这些年闽粤两地的商船时常遇袭,损失颇为惨重。考虑到这些原因,沈家当下不宜冒险,另外就是我准备办一件大事。”

    薛淮便问道:“何事?”

    沈秉文手掌摩挲着茶盏,坦然道:“朝廷近些年屡现银匮之忧,我打算让广泰号出力协助漕粮运输,并且向朝廷捐献一批九边兵马所用的军需。”

    薛淮一怔。

    沈秉文此举完全是花钱买个吆喝,而且投入的不是小数目,否则三瓜两枣怎么可能打动庙堂诸公和皇宫里那位天子?

    关键在于他这样做很难获得实质性的好处,天子和朝廷不可能因为他的义举就赐予沈家无上恩典,充其量就是像江苏布政使窦贤一般,给沈家一个口头上的嘉奖,诸如义商这样的称谓。

    义商……

    薛淮忽然醒悟,沈秉文用家财换来这样一个名号,其实只是想给沈青鸾增加三分底气。

    “叔父——”

    “景澈你先听我说。”

    沈秉文认真地说道:“既然出海一事暂时搁置,广泰号经营的重心便依旧在大燕境内,若是能够得到朝廷的嘉奖,对于广泰号将来的拓展大有裨益。先前鸾儿做主将分号开到京城且已站稳脚跟,那我便可顺着她的思路再添一把火。”

    从始至终他都没有提及儿女之事,但是这份魄力让薛淮颇为动容。

    他不再劝阻,点头道:“叔父放心,我会写信给老师,请他帮你疏通此事,并且不会让沈家捐献的银子流入贪官污吏的私囊。”

    沈秉文微笑道:“有劳你了。”

    薛淮心中暗叹,这大概就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这一刻他脑海中浮现沈青鸾明媚的面容,不由得感慨一笑。

    看来……他得尽快写信给远在京城的母亲,早日定下两家的婚约。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