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王伦新梁山 > 第三章:书信柴进,名望之困
最新网址:www.00shu.la
    梁山的日月在王伦的捣鼓下,像加了轮子般骨碌碌往前滚。校场上的呼喝声日渐整齐洪亮,水寨里新补的船只也多了几分精神气,连库房那总唱空城计的粮囤,也终于有了点实在的底子。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正规化匪帮”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但王伦心里的那块大石头,非但没落下,反而随着时间推移,分量见长。

    人才!他缺人才缺得眼睛都快绿了!

    看着杜迁和宋万为了手下几个小头目的考核排名差点上演全武行,看着朱贵捧着越来越厚的账本眼底发青,王伦就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管理层都快透支了,底层喽啰素质参差不齐,这摊子要是再大点,非散架不可。

    他脑子里那点现代管理的存货,应付当前局面已是左支右绌。他太需要几个能扛大梁的狠角色了——能练兵如林的将才,能运筹帷幄的谋士,甚至来个能工巧匠改善下军备也好啊!

    可现实是,梁山泊的名号,在真正的高手耳中,大概跟“黑风寨”、“二龙山”之流没啥区别,甚至可能还不如。人家少华山还有九纹龙史进呢!他王伦有什么?一个酸秀才,三个本事平平的元老,外加几百号刚学会看“业绩点”吃饭的乌合之众。

    “寨主,又为人才之事烦忧?”朱贵捧着一叠新整理的情报进来,见王伦对着水泊地图长吁短叹,便猜到了七八分。

    王伦转过身,苦笑道:“朱贵兄弟,你说,咱们这梁山,要怎么样才能让那些江湖上的英雄好汉,心甘情愿地来投?”

    朱贵放下情报,沉吟道:“寨主,江湖人重义,也重名。我梁山如今,缺的便是一个‘名’字。若有德高望重之人代为引荐宣扬,或可事半功倍。”

    德高望重之人?王伦脑子里立刻蹦出一个名字——小旋风柴进!

    对啊!怎么把这尊大佛给忘了!原著里,柴进可是专门接济流配罪犯和落魄好汉的孟尝君式人物,江湖声望极高,林冲、宋江、武松都受过他的恩惠。要是能搭上柴进这条线,借他的金口在江湖上说道说道,那梁山泊的招聘广告效果绝对杠杠的!

    想到这里,王伦精神一振,仿佛看到了无数好汉排着队来梁山面试的场景。

    “备马!不,备船!我要亲自去沧州横海郡拜访柴大官人!”王伦一拍大腿,就要下令。

    可话刚到嘴边,又被他硬生生咽了回去。

    不对劲,很不对劲。

    他猛地想起原著剧情。王伦本人,当初就是个不得第的秀才,受了柴进资助才能到梁山落草。说起来,柴进对他是有恩的。可自己穿越过来,继承了身份,却没继承那份对柴进的熟悉感和恩情记忆。这贸然上门,该怎么说话?柴进会不会看出破绽?

    更重要的是,他敢离开梁山吗?

    杜迁、宋万这俩兄弟,守成尚可,进取不足。自己这一去,少说一两个月,期间万一附近州府脑子一抽,派兵来剿,或者有其他不开眼的山寨来抢地盘,他们能应付得来?别自己人才没请到,老家先被人端了,那可就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成了水浒世界最大的笑话。

    再说了,他王伦现在好歹是一寨之主,虽然是个草头王,但屁颠屁颠跑上门去求人,是不是有点太掉价了?会不会让柴进看轻了,反而适得其反?

    各种念头在王伦脑子里打架,让他刚热起来的心又凉了半截。去,风险太大;不去,人才难得。

    王伦在聚义厅里来回踱步,眉头拧成了疙瘩,把那点刚养出不久的“寨主”威严破坏殆尽。

    杜迁和宋万闻讯赶来,一听寨主要远行,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不行不行!寨主,你可不能走!你走了,这什么考核,什么点数,俺和老宋可玩不转!”杜迁第一个反对。

    宋万也瓮声瓮气地附和:“是啊寨主,山下官府最近好像有点动静,你不在,俺们心里没底!”

    连朱贵也委婉表示:“寨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眼下山寨初定,您确实不宜轻动。”

    得,全票反对。

    王伦叹了口气,一屁股坐回那张铺着假虎皮的椅子上,倍感惆怅。空有“先知”的优势,却因自身实力不济和种种顾虑,寸步难行。这感觉,就像明明知道宝藏在哪里,却找不到铲子去挖,憋屈得很。

    难道就这么算了?

    他不甘心。

    目光扫过案几上的笔墨纸砚(这还是他来了之后,为了搞“标准化流程”和“思想教育课”材料特地弄来的),王伦眼前突然一亮。

    不能亲自去,可以写信啊!

    虽然效率可能低点,诚意可能差点,但胜在安全,还能斟酌词句,避免言多必失!

    说干就干!王伦立刻铺开纸张,磨墨润笔。

    然而,下笔第一句就把他难住了。

    “柴大官人台鉴”?会不会太文绉绉了?原主是个秀才,这样写应该没问题吧?可自己这现代灵魂写着别扭啊。

    “柴进老哥你好”?拉倒吧,人家跟你很熟吗?怕不是直接把信扔火盆里。

    纠结了半天,他还是决定沿用比较正式的格式,毕竟有求于人。

    “沧州横海郡柴大官人尊前:白衣秀士王伦,顿首再拜。”

    开头写好了,后面怎么写?直接说“我缺人,你帮我打打广告”?太直白,目的性太强,显得功利。

    王伦咬着笔杆,搜肠刮肚,努力回忆原主那点可怜的文墨功底,结合自己需要表达的意思,开始艰难地爬格子。

    他先在信中回顾(其实是根据记忆碎片猜测)了当年落难时承蒙柴进资助的恩情(写得含糊其辞,生怕露馅),表达了自己一直铭记于心,不敢或忘。

    接着,笔锋一转,开始描述自己如何在梁山落脚,苦心经营,希望能为天下受屈含冤的好汉提供一个安身立命之所,而非寻常打家劫舍的匪类。(这里他稍微美化了一下,把“绩效考核”包装成了“立规矩,明赏罚,使上下有序”,把“思想教育课”说成了“聚义同心,共谋生路”。)

    然后,他大吐苦水,倾诉自己虽有招贤纳士之心,奈何“名微德薄”,梁山泊地处水洼,声名不显于外,纵有凌云之志,亦感独木难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江湖豪杰的渴望和对现状的焦虑。

    最后,他才小心翼翼地提出不情之请:恳请柴大官人念在昔日情分(如果还有的话)和怜惜天下好汉的份上,若遇有本领高强、处境艰难的英雄人物,可否代为引荐,告知天下尚有梁山一处可供栖身?并隐晦地表示,若柴大官人日后有何驱策,梁山上下必当尽力报答云云。

    写完通读一遍,王伦自己都觉得这信写得有点酸,有点怂,还有点拐弯抹角。但考虑到现实情况,这似乎已经是能想到的最稳妥的方式了。

    他小心地把信纸吹干,装入信封,用火漆封好。

    “朱贵兄弟。”他唤来朱贵,郑重地将信交到他手上,“选派两个机灵可靠的弟兄,将此信送往沧州横海郡柴大官人府上。务必亲手交到柴大官人手中。沿途小心,莫要张扬。”

    “属下明白!”朱贵接过信,感受到王伦的重视,肃然领命。

    看着朱贵离去的背影,王伦心中忐忑不安。

    这封信,会像一颗投入江湖的小石子,能激起些许涟漪吗?柴进会如何看待这封来自昔日受助者、如今山贼头子的信?是会嗤之以鼻,还是会念及旧情,顺手帮这个小忙?

    一切都是未知数。

    王伦走到窗边,望着浩渺的水泊,心情复杂。招揽人才的第一步,总算以这种略显憋屈的方式迈出去了。接下来,他能做的,似乎只有等待,以及继续埋头经营好梁山这个尚且弱小的摊子。

    希望,柴大官人那里,能带来一点好消息吧。他暗自祈祷。

    好的,这是根据您的要求创作的第四章,聚焦于林冲到来时王伦的内心挣扎与决策。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