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谨守之约书亦安第一次见到陆耶利,是在古城的“律法书斋”。暮春的细雨打湿了雕花窗棂,她蹲在书架前翻找一本1925年版的《约书亚记注释》,指尖刚触到“这律法书不可离开你的口”的烫金批注,身后就传来带着书卷气的声音:“这本注释对‘昼夜思想律法’的解读很特别,它说‘思想不是背诵,是让真理活在生活里’,你要是研究‘律法与生命传承’,或许能用上。”
她回头,撞进一双盛着沉静光的眼。男人穿件浅灰色亚麻衬衫,领口别着枚银质羊角徽章,怀里抱着本翻旧的《圣经律法研究》,书脊内侧贴着张泛黄的经文卡片,写着“你当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我叫陆耶利,”他指了指她手里的书,“你是来查‘约书亚攻陷耶利哥’的经文?看你反复标注‘绕城七日’,像是在找‘顺服与得胜’的答案。”
书亦安愣住。作为基督教教育工作者,她最近总陷在教学的困境里——设计的“律法与生活”课程,孩子们觉得“太枯燥,听不懂”;带家长查经时,有位母亲问她“每天忙着照顾孩子,哪有时间昼夜思想律法”,她竟不知如何回应;连院长都劝她“别太执着于传统,多搞点趣味性活动”。她像个站在耶利哥城前的困惑者,直到上周在教堂听到牧师讲《约书亚记》1章,那句“耶和华你的神必与你同在”像道微光,才让她来这处以“律法”为名的书斋,想在古籍里找回“谨守与传承”的奥秘,却没想过会遇到这样一个人。
“我叫书亦安,”她攥紧手里的书签,指尖沁出细汗,“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约书亚能凭着顺服攻陷耶利哥,而我们现在连‘昼夜思想律法’都做不到?就像我想把真理传给孩子,却连让家长认同都很难。”
陆耶利把《圣经律法研究》放在橡木长桌上,从背包里取出一张手绘的“耶利哥城绕城路线图”,上面用红笔标注着祭司的位置、百姓的阵型,甚至羊角的吹响节奏。“你看这路线,”他指着地图,“约书亚绕城不是盲目行动,是严格照着神的吩咐——一日一次,六日如此,第七日七次,连角声的长短都有定规。”他翻开书,指着其中一页的老照片,“这是耶利哥古城遗址,考古发现城墙确实有突然塌陷的痕迹,和经文记载完全吻合——顺服的得胜,从来不是神话,是神的应许在现实里的成就。”
他的话像细雨浸润心田,慢慢化解了书亦安心里的焦虑。那天他们在书斋待了一下午,阳光从天窗漏下来,在书页上投下移动的光斑。她说起教学里的无奈:为了让孩子理解“不可说谎”,编了十多个小故事,却还是有孩子偷偷拿别人的玩具;为了帮家长平衡“育儿与灵修”,设计了“五分钟晨祷”方案,却没几个人能坚持。陆耶利则讲起他的经历——三年前放弃城市的法律工作,来这里经营书斋,最初连房租都凑不齐,靠“昼夜思想律法”的信心和信徒的帮助撑下来;有次书斋遭遇小偷,他没有报警,而是在门口贴了段“不可偷盗”的经文,后来小偷竟主动把书还回来,还成了书斋的常客。“你看那个角落的儿童区,”他指着窗边,“之前没人愿意来,我放了些用律法故事改编的绘本,现在每天都有孩子来读——把真理变有趣,不是改变真理,是用顺服的智慧找到合适的方式。”
“下周书斋要办‘谨守见证会’,”陆耶利收拾书时忽然说,“会邀请不同年龄的信徒分享‘律法与生活’的故事,墙上会挂‘这律法书不可离开你的口,总要昼夜思想’的经文。你要是有空,来做分享嘉宾吧,或许能从他们的故事里,找到你要的教学灵感。”
书亦安犹豫了两天。直到周五晚上,她在宿舍翻看家长的反馈表,看到那位母亲写的“其实我也想灵修,就是不知道怎么挤时间”,忽然想起《约书亚记》6章的“各人都要往前直上”——或许“昼夜思想”不是要整块的时间,是把真理融入碎片化的生活,像百姓绕城那样,每天坚持一小步。于是周六下午,她带着精心准备的“家庭灵修手册”,走进了书斋的见证会现场。
见证会的气氛格外热烈,分享的人里有每天在通勤路上听圣经音频的上班族,有把“十诫”编成儿歌教孩子的母亲,还有用律法原则管理企业的老板。当一位老奶奶说“我每天给孙子喂饭时,都会讲一段约书亚的故事,现在他都能背‘你当刚强壮胆’了”时,书亦安忽然明白,自己之前的课程少的不是“趣味性”,是“生活化的融入”——就像约书亚把神的吩咐落实到“绕城”的每一步,她也该把律法真理落实到家长的育儿日常、孩子的玩耍时刻。
从那以后,书亦安成了书斋的常客。她会在周末跟着陆耶利整理古籍,把“律法故事”改编成儿童剧本;陆耶利则会陪她修改“家庭灵修手册”,用“耶利哥得胜”的案例帮她设计互动环节。他们的相处像约书亚与祭司,在彼此的生命里成为“顺服的伙伴”,每一个瞬间都藏着神的预备。
深秋的时候,书亦安的“律法与生活”课程成了院里的精品课,家长们说“终于知道怎么把真理教给孩子了”。陆耶利在书斋的“耶利哥城模型”前向书亦安求婚了,他手里拿着一枚用古银打造的戒指,内侧刻着“谨守之约”四个字:“亦安,神让我们在书斋与见证里相遇,是要我们一起成为‘律法的传承者’,像约书亚谨守神的吩咐那样,把‘昼夜思想’的真理传给下一代,你愿意吗?”
书亦安含泪点头。他们的婚礼在书斋的庭院里举行,牧师捧着圣经,诵读着《约书亚记》1:8-9:“这律法书不可离开你的口,总要昼夜思想,好使你谨守遵行这书上所写的一切话。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顺利。我岂没有吩咐你吗?你当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因为你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你的神必与你同在。”那天的阳光格外温柔,庭院里的藤萝架下挂着孩子们手绘的“耶利哥城”,亲友们唱起《谨守主道》,歌声像细雨般,滋润着每个人的心。
婚后,他们一起扩建了“律法书斋”,增设了“家庭灵修工坊”,既为信徒提供查经空间,也为家长和孩子设计“律法实践”活动,书斋的墙上挂着四幅经文拓片:“这律法书不可离开你的口,总要昼夜思想”“你当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我已经把耶利哥和耶利哥的王,并大能的勇士,都交在你手中”“城墙就必塌陷,各人都要往前直上”。
有天下午,一个母亲带着刚上小学的儿子来工坊,叹着气说:“孩子总爱发脾气,我说他也不听,不知道怎么教才好。”
陆耶利蹲下身,指着“耶利哥城模型”说:“你看书约书亚攻耶利哥,不是靠武力,是靠顺服神的吩咐,每天坚持绕城。教孩子也一样,不能靠打骂,要每天坚持把‘不可发怒’的真理告诉他,比如吃饭时讲个‘约书亚忍耐绕城’的故事,睡前一起祷告求神赐温柔的心——顺服的坚持,终会像城墙塌陷那样,带来生命的改变。”
书亦安则拿出“家庭灵修手册”,翻到“情绪管理”的页面:“这里有个‘羊角冷静法’,孩子发脾气时,让他吹吹玩具羊角,想想祭司吹角时的顺服,慢慢就会平静下来。我们把律法融入生活小事,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谨守。”
母亲抱着手册,眼里泛起光:“原来教孩子也能这么简单,我之前总想着‘一次性纠正’,却忘了要像绕城那样慢慢坚持。”书亦安看着他们的背影,忽然想起自己最初的教学困境——原来人类繁衍的意义,不只是血脉的延续,更是律法真理的传承,是像约书亚那样,把“昼夜思想、谨守遵行”的信念代代传递,让每一代人都知道,无论面对怎样的“耶利哥城”,只要顺服神的吩咐,坚持走下去,就必得着得胜,也必让真理在世代里永远鲜活。
很多年后,书亦安和陆耶利的儿女也成了基督教教育工作者。儿子接过了书斋的管理工作,继续守护这处“真理传承地”;女儿则成了一名儿童牧师,像母亲那样,把“律法故事”编成孩子们喜欢的节目。他们的女儿在一次讲道中说:“我的父母教会我的,不只是古籍的知识,更是‘谨守之约’的真理——神让约书亚靠着顺服得胜,也让我们靠着谨守真理活出见证;人类繁衍的意义,就是让这份‘昼夜思想’的爱、‘刚强壮胆’的信,永远在世代里延续,直到神的应许完全成就。”
每年暮春,书亦安和陆耶利都会带着子孙们在书斋的庭院里祷告,感谢神保守这处“律法见证地”,也感谢祂赐下“谨守之约”。风吹过书页的声音,像在诉说着古老的应许,经文“耶和华你的神必与你同在”的回响,在书斋的上空轻轻飘荡——这是神的应许,也是他们家族跨越世代的“谨守之约”,在时光里永远坚固,永远鲜活。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