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万物安息时的恋人第一章草木间的初遇,如万物归位
苏禾第一次见到陆屿时,是在南山脚下的“栖野”自然保护区。彼时她刚从环境科学专业毕业,背着装满植物标本夹的背包,蹲在一片蒲公英丛前,手里拿着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形态——这是她负责的“保护区草本植物普查”项目,却因为对山区地形不熟悉,误打误撞走进了一片禁止进入的核心区。
“前面是濒危植物保护带,不能再往前走了。”清冽的男声从身后传来,带着松针的清香。苏禾回头,看见一个穿着深绿色保护区制服的男人,肩上挎着巡山用的水壶,手里拿着一本记录册,“我是陆屿,这里的巡护员。你登记的普查区域在东边,怎么走到这儿来了?”
苏禾有些窘迫地站起身,指了指手里的地图:“地图标注有点模糊,我跟着蒲公英的分布走,不知不觉就偏了。”她看着男人制服上的徽章——一只展翅的红腹锦鸡,语气里带着几分好奇,“你每天都要巡山吗?这里的动物和植物,你都认识吗?”
陆屿笑了笑,翻开手里的记录册,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植物和动物简笔画:“大部分都认识。比如你刚才看的蒲公英,种子能随风飘很远;那边的松树上,经常有红腹锦鸡筑巢。”他指着不远处的一片草地,语气认真,“《创世记》里说‘神将青草赐给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作食物’,这里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都在按着神的安排生活,我们巡护员的职责,就是守护这份平衡。”
苏禾跟着他往核心区外走,听他讲巡山时的故事:“去年冬天雪下得大,我在雪地里发现一只冻僵的野兔,带回家养了半个月才放回来;还有一次,看到村民在保护区边缘砍树,劝了半天才停下来。”她也跟他讲自己的项目:“我想把这里的草本植物都记录下来,做成图鉴,让更多人知道这些小草也是生态的一部分。”
夕阳把山林染成暖黄色时,他们终于走到了普查区的边界。陆屿从背包里拿出一小束晒干的蒲公英,递给苏禾:“这个送给你,晒干后可以泡茶。下次再迷路,就朝着有蒲公英的方向走,它们会带你到安全的地方。”
苏禾接过蒲公英,指尖触到他的手心,像被阳光烫了一下。她看着陆屿转身走进山林的背影,突然觉得——这片原本陌生的保护区,因为这个懂自然、信真理的男人,变得像家一样亲切。就像万物各归其位,她也在这一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栖息地”。
第二章山林里的相守,如万物和谐
从那天起,苏禾和陆屿的联系渐渐多了起来。她会在普查间隙,带着自己做的便当去找他;他会在巡山时,特意留意她需要记录的植物,用手机拍下来发给她。他们的身影,常常出现在保护区的小路上——有时是苏禾蹲在地上记录植物,陆屿在一旁帮她赶走蚊虫;有时是陆屿观察动物的足迹,苏禾帮他整理记录册。
有一次,苏禾在普查时发现一片长势异常的青草——叶子上有奇怪的斑点,还散发着淡淡的异味。她立刻拍下照片发给陆屿,语气里满是焦急:“会不会是病虫害?要是扩散开来,会影响这里的野兔和鹿群吧?”
陆屿很快就赶了过来,他蹲下身,轻轻摘下一片叶子放在鼻尖闻了闻,又用手指捻了捻叶片上的斑点:“是真菌感染,幸好发现得早,还没扩散。”他从背包里拿出一瓶自制的草木酵素,“这是用松针和艾草做的,能抑制真菌生长。我们一起把受感染的草清理掉,再喷上酵素。”
那天下午,他们蹲在草地上忙碌了很久。苏禾负责清理病草,陆屿负责喷洒酵素,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他们沾满泥土的手上。“你看,这些健康的青草,是野兔的主要食物;野兔多了,狐狸和老鹰才有食物。”陆屿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就像《创世记》里说的,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的,少了哪一环都不行。”
苏禾看着他认真的侧脸,突然觉得心跳漏了一拍。她递给他一瓶水,轻声说:“以前在学校里学生态平衡,总觉得是课本上的理论,直到来到这里,和你一起守护这些草木和动物,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万物和谐’。”
陆屿接过水,眼神温柔:“我也是。以前一个人巡山,总觉得有些孤单。直到你来了,我才发现,守护自然这件事,有人一起分享,会更有意义。就像神造万物,不是让它们独自存在,而是让它们彼此相伴,互相滋养。”
那天傍晚,他们坐在山顶的岩石上,看着夕阳慢慢沉入地平线。远处的村庄升起袅袅炊烟,近处的树林里传来鸟儿归巢的鸣叫。陆屿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用树枝做的小盒子,里面装着一枚用树脂包裹着蒲公英种子的吊坠:“这个送给你,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会找到新的土地,我希望你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
苏禾接过吊坠,眼泪突然掉了下来。她知道,这枚小小的吊坠,承载着陆屿对她的心意,也承载着他们对这片山林的热爱。
第三章安息日的约定,如神赐平安
随着普查项目的推进,苏禾对保护区的草木越来越熟悉,也和陆屿的感情越来越深。他们会在周末一起去山下的村庄,给村民们讲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也会在雨天,躲在巡护站里,一起整理植物图鉴和动物记录。
有一次,村里的老人邀请他们去家里吃饭。老人端出刚蒸好的玉米和红薯,笑着说:“这些都是在保护区外种的,没打农药,你们尝尝。”苏禾咬了一口玉米,甜丝丝的味道在口腔里散开,突然想起《创世记》里的话:“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
“爷爷,您知道吗?您种的玉米和红薯,叶子能给野兔当食物,秸秆还能给牛羊当饲料。”苏禾笑着说,“您也是在守护这片土地的生态呢。”
老人愣了愣,随即笑了:“原来我种庄稼,也是在帮着陆屿保护自然啊。以后我更要好好种,不浪费土地。”
离开老人家里时,陆屿突然说:“下周我们休息一天吧。《创世记》里说,神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我们也该停下手里的活,好好感受一下这片山林的美好。”
苏禾点点头。那个周末,他们没有去普查,也没有去巡山。陆屿带着苏禾去了山顶的观景台,那里可以看到整个保护区的全貌。他们坐在草地上,看着太阳慢慢升起,听着鸟儿的鸣叫,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的温柔。“你看,不用我们做什么,草木在生长,动物在活动,万物都在按着神的规律运行。”陆屿轻声说,“有时候,安息不是偷懒,而是相信神的安排,享受他赐给我们的平安。”
苏禾靠在他的肩膀上,闭上眼睛,感受着山林的宁静。她想起城里的生活——每天忙着赶项目、写报告,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静下心来感受自然的美好。“陆屿,”她轻声说,“我想一直留在这里,和你一起守护这片山林,一起享受这样的安息日。”
陆屿紧紧握住她的手,声音温柔:“好。等你的普查项目结束,我们就一起申请长期留在保护区,把这里的草木和动物,都当成家人一样守护。”
第四章万物圆满时的永恒,如神所预备
又过了一年,苏禾的普查项目顺利完成,她和陆屿一起申请了保护区的长期工作名额,成了正式的“守护搭档”。他们一起编写的《南山保护区草本植物图鉴》,被印成了小册子,发给来保护区参观的游客和周边的村民;他们还在巡护站旁建了一个小小的“自然教室”,周末会有城里的孩子来这里,跟着他们认识植物、观察动物。
有一次,一个小女孩在自然教室里,看着图鉴上的蒲公英,好奇地问苏禾:“苏老师,蒲公英的种子为什么要飞走啊?它们不怕找不到家吗?”
苏禾笑着说:“因为它们要去新的地方,长出新的蒲公英,给野兔和其他小动物提供食物。就像《创世记》里说的,神让万物生生不息,就是为了让这个世界永远充满生机。”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跑到陆屿身边,看着他手里的动物记录册:“陆老师,你见过红腹锦鸡吗?它们真的像画里这么漂亮吗?”
“见过啊,”陆屿拿出手机,给她看自己拍的红腹锦鸡照片,“春天的时候,雄锦鸡的羽毛会变得特别鲜艳,用来吸引雌锦鸡。等明年春天,我带你们去看好不好?”
看着孩子们眼里对自然的热爱,苏禾和陆屿相视一笑,眼里满是欣慰。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份对自然的守护,已经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种子。
那天傍晚,自然教室的孩子们都走了,苏禾和陆屿坐在巡护站的门口,看着满天的星星。陆屿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盒子,打开后里面是一枚用银和绿松石做的戒指,戒指上刻着蒲公英和红腹锦鸡的图案:“苏禾,从我们在蒲公英丛前相遇,到一起守护这片山林,一起给孩子们讲自然的故事,我知道,你就是我想一直相伴的人。你愿意嫁给我吗?以后,我们一起守着这片山林,一起看着草木生长、动物繁衍,一起在每个安息日,享受神赐给我们的平安与美好。”
苏禾的眼泪突然掉了下来,她用力点头:“我愿意。陆屿,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在这样一片山林里,找到爱情和归宿。谢谢你,让我明白,人类的繁衍,不仅是生命的延续,更是对神所造万物的守护与传承——我们会把这份守护,传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也知道,这片山林、这些草木和动物,都是神的恩典,都值得我们用心去爱。”
陆屿把戒指戴在她的无名指上,然后紧紧抱住她。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星星在天空中闪耀,远处的树林里传来猫头鹰的叫声,近处的草地上,蒲公英的种子在微风中轻轻飘荡,仿佛在为他们祝福。
后来,苏禾和陆屿有了一对儿女,儿子叫陆安,女儿叫苏息,寓意着“在神的恩典里,安然安息”。每个周末,他们都会带着孩子去巡山,教他们认识草木、观察动物;每个安息日,他们会一家人坐在山顶的岩石上,读《创世记》里的故事,感受自然的美好。
孩子们渐渐长大,也成了保护区的“小小巡护员”——陆安会帮着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苏息会跟着陆屿观察动物的足迹。有一次,苏息在草地上发现一只受伤的小鸟,小心翼翼地把它带回家,和陆安一起给它包扎伤口、喂食。看着孩子们充满爱心的举动,苏禾和陆屿相视一笑,眼里满是欣慰。
他们知道,神造万物,赐下安息,不仅是为了让万物生生不息,更是为了让人类在守护中学会爱与传承。就像这片山林,年年岁岁都充满生机;他们的家,也会在神的恩典里,永远充满平安与喜乐,成为万物和谐、生命延续的见证。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