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章程颁布后的几日,朝堂表面风平浪静,仿佛那日的激烈争辩从未发生。但有心人都能感觉到,一股暗流正在平静的水面下汹涌流动。国债司主事与民间监理的人选,成了各方势力瞩目的焦点。沈清弦坐在御书房内,面前摊开着张明远初步拟定的几个候选名单。名单上的人,背景、履历、能力,她都需一一斟酌。
国债司主事,品级不高,权责却重,既要协调户部、都察院,又要直面民间,需得是个八面玲珑又能坚持原则的干才。
张明远推荐了两人:一是户部侍郎李文博,年富力强,精于算计,是张明远的得力副手;二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王瑾,素有清名,性格刚直,于审计核查一道颇为擅长。
这两人,看似都是合适人选,但沈清弦却微微蹙眉。
李文博是张明远的人,若用他,国债司恐成户部一言堂,难以达到制衡之效。王瑾虽刚直,却过于刻板,不通经济实务,与民间打交道恐生龃龉。
至于民间监理的人选,张明远列了几个京城有名的富商,家资丰厚,名声尚可,但沈清弦翻阅着他们的资料,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些人,多是靠着祖荫或与官府的关系积累财富,未必真正懂得工程核算、物料采买这些具体事务,更容易被官场习气同化。
沈清弦想起了萧如玉提过的那位“方姓河工”。内侍省派去的人已有回报,在京郊确实寻到一位名叫方大同的老河工,年近六旬,在永定河、通惠河一带颇有名气,许多河道上的老师傅都服他。人已请到京城,暂时安置在驿馆。
沈清弦沉吟片刻,提笔在名单上添上了“方大同”的名字,并在旁边批注:可考校其实际才学,若堪用,破格擢为监理副手,专司水利工程稽核。
沈清弦需要这样一把来自民间的、不谙官场规则的“尺子”,去量一量那些官样文章下的真实。
刚放下笔,李德全便进来禀报:“陛下,太傅赵文渊赵大人求见。”
“快请。”
赵文渊迈着沉稳的步子进来,行礼后,沈清弦赐了座。
“太傅此时前来,可是为了国债司人选之事?”沈清弦开门见山。
赵文渊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点头道:“陛下明鉴。老臣与张尚书、摄政王初步商议,于主事人选上,略有分歧。”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措辞,“张尚书属意李文博,摄政王则……更倾向于通政司参议,顾言之。”
顾言之?沈清弦在记忆中搜索这个名字。
顾言之,寒门出身,科举入仕,曾在地方任过知县、知府,以善断狱、兴修水利闻名,后调入京中通政司,负责文书出入,是个闲职。
此人政绩不俗,但似乎并不属于任何派系,也因此一直未得重用。萧云墨推荐他,是何用意?
“摄政王可有说明缘由?”沈清弦问道。
“摄政王言,顾言之有地方实务经验,尤擅工程营造,且为人清廉自守,不结党营私,或能超然于各部之外,秉公办事。”
赵文渊缓缓道,“老臣细思,顾参议确有其长处。只是……其品级稍低,恐难以服众,且久离实务,不知能否胜任如此繁杂之务。”
沈清弦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萧云墨这个推荐,倒是出乎自己的意料。
顾言之看起来像个中立的技术官僚,用他,似乎避免了国债司被户部或都察院一方把持,也符合沈清弦想要任用实干之才的想法。
但,这真的是萧云墨的本意吗?还是以退为进,另有所图?
“太傅以为,此人可用否?”沈清弦将问题抛回给赵文渊。
赵文渊沉吟片刻,道:“顾言之才能是有的,只是……还需陛下亲自考校。至于民间监理,老臣以为,陛下所提那位方姓河工,或可一试。非常之事,当用非常之人。只是,商贾之中,亦需有德高望重者坐镇,以安人心。老臣听闻,皇商苏万三虽家财万贯,但其家族素有‘义商’之名,每逢灾年皆有施粥捐衣之举,在商贾中信誉颇佳。或可列为监理正选。”
苏万三……沈清弦想起张明远之前提过,此人对国债兴趣浓厚但心存疑虑。用他,确实能起到一定的示范和稳定作用。
“太傅所言有理。”沈清弦点头,“这样吧,明日午后,宣顾言之、李文博、王瑾,以及苏万三、方大同五人入宫,朕要亲自见一见。至于最终人选,容朕见过之后再定。”
“陛下圣明。”赵文渊躬身,“老臣这便去安排。”
赵文渊退下后,沈清弦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
人选之争,看似是能力品行的较量,实则是各方势力的博弈。萧云墨推出一个看似中立的顾言之,是在向自己示好,表示不争?还是埋下了一步暗棋?而赵文渊,似乎更倾向于稳妥,希望平衡各方。
沈清弦不能完全信任任何一方,必须有自己的判断。
次日午后,五人被引至御书房偏殿。沈清弦并未坐在高高的御座上,而是设了座,赐了茶,营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奏对氛围。
李文博果然精明外露,对国债的发行、核算、利息计算等问题对答如流,言语间充满自信,但也隐隐透露出将此事视为户部分内之事的倾向。
王瑾则一脸严肃,反复强调监管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严苛的审计条款,但对于如何具体操作、如何与民间沟通,则显得有些生疏。
轮到顾言之,他年约四旬,面容清瘦,目光沉静,穿着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青色官袍。行礼时姿态沉稳,不卑不亢。
“顾爱卿,摄政王举荐你出任国债司主事,你以为此职关键何在?”沈清弦问道。
顾言之略一思索,从容答道:“回陛下,臣以为,此职关键有三。一在‘信’,需建立朝廷信用,让民间愿借、敢借;二在‘通’,需沟通朝野,上达天听,下察民情,确保政令畅通,款项专用;三在‘实’,需将每一分银两,都切实用于水利工程,见到实效,方能取信于民,亦不负陛下重托。”
他没有夸夸其谈,而是直指核心,并且将“见到实效”放在了重要位置。
沈清弦又问及若遇到地方官员虚报工程、阻挠核查当如何。
顾言之答道:“臣在地方时,曾遇类似情状。一靠详定章程,使贪腐无可乘之机;二靠公开透明,将工程款项、进度定期张榜公示,受百姓监督;三靠雷霆手段,一旦查实,不论涉及何人,皆按律严惩,以儆效尤。恩威并施,方能奏效。”
他的回答,既有原则,又有具体方法,显是深思熟虑,并且基于实际经验。
接着,沈清弦又考校了苏万三和方大同。
苏万三虽有些商贾的圆滑,但谈及钱粮物料、人工调度,确实经验老到,对方大同这样的技术匠人也表现出尊重。
而方大同则显得有些拘谨,但一说到河道疏浚、堤坝加固,立刻眼睛发亮,言辞也变得朴实而恳切,提出的几个技术细节,连沈清弦这个外行听了都觉得切中要害。
奏对完毕,沈清弦心中已有了初步决断。
当晚,她再次召来了张明远和赵文渊。
“朕意已决,”沈清弦直接宣布,“国债司主事,由顾言之担任,品级暂擢为正五品,专司其事。李文博、王瑾为副,协助顾言之,分别负责钱粮核算与审计监督。民间监理,以苏万三为首,方大同为其副,专司工程稽核。”
张明远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但皇帝已做出决定,张明远只能躬身领命。
赵文渊则微微颔首,似乎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人选已定,望诸位同心协力,莫负朕望。”沈清弦目光扫过二人,“国债司筹建事宜,即刻着手。十日后,朕要看到第一批国债顺利发行的具体方案。”
“臣等遵旨!”
看着二人退下的背影,沈清弦知道,自己落下了一子。用了萧云墨推荐的人,看似是向萧云墨妥协了一步,但顾言之若真如奏对时所表现的那般,或许正是她需要的人才。
接下来,就要看这位顾参议,如何在这漩涡之中,舞动他的长袖了。
而萧云墨下一步又会如何落子,沈清弦拭目以待。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