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清代当知县 > 民生疾苦
最新网址:www.00shu.la
    第二日天刚亮,刘满仓就带着老陈和两个衙役,去了城西的村庄。

    村里静悄悄的,土坯房的烟囱大多没冒烟,偶尔能听见几声孩子的哭闹。他们走到一户人家门口,只见院门虚掩着,里面传来咳嗽声。刘满仓推门进去,看见个中年汉子躺在床上,盖着床破棉絮,脸色蜡黄,旁边个妇人正用勺子给他喂水。

    “这位大哥,您这是怎么了?”刘满仓上前问道。

    妇人抬头,见是穿着官服的人,吓了一跳,连忙站起来行礼:“大人……我男人得了肺痨,没钱治,只能在家躺着。”

    刘满仓看了眼屋里的陈设——土炕、破桌子、墙角堆着些干草,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家里的田呢?”他问。

    “田……”妇人眼圈红了,“租的是赵老爷家的田,今年闹蝗灾,没收成,交不上租,田被收回去了。现在只能靠挖野菜过日子,可天冷了,野菜也挖不到了。”

    这时,里屋传来孩子的哭声,妇人连忙跑进去,抱着个瘦得只剩皮包骨的孩子出来,孩子的脸蜡黄,嘴唇干裂,哭起来都没力气。

    刘满仓心里发酸,从怀里摸出些碎银子,递给妇人:“先去给孩子买点吃的,再给大哥抓点药。”

    妇人接过银子,“扑通”一声跪下,连连磕头:“多谢大人!多谢大人!”

    从那户人家出来,刘满仓又走了几户,情况都差不多——要么田被乡绅收回,要么交完租子就没了余粮,只能靠救济过日子。只有一户人家,院里种着菜,烟囱冒着烟,看着还算殷实。

    他推门进去,看见个老农正在劈柴,动作麻利,不像其他农户那样面黄肌瘦。“老丈,打扰了。”刘满仓拱手。

    老农放下斧头,上下打量他,见他穿官服,却没像其他官员那样摆架子,便笑道:“是新知县吧?我听说你昨天到了。”

    “老丈认识我?”刘满仓有些惊讶。

    “村里的人都知道了。”老农搬来个小板凳,“坐吧。我姓周,叫周老实。家里有三亩田,是自己的,不是租的,所以日子还过得去。”

    刘满仓坐下,问:“村里像您这样有自己田的,多吗?”

    周老实摇头,叹了口气:“不多,也就三四户。大部分人的田,都被王老爷、赵老爷他们占了。他们用低价买,要是不肯卖,就找借口把人抓起来,最后田还是得归他们。前几年,村东头的李老三,就是因为不肯卖田,被赵老爷的家丁打断了腿,最后还是把田交了出去。”

    “就没人告官吗?”刘满仓问。

    周老实嗤笑一声:“告官?前几任知县,要么收了乡绅的钱,要么怕他们背后的靠山,谁会管咱们百姓的事?再说,乡绅们都有功名,按规矩,百姓不能告士绅,告了也是白告。”

    刘满仓沉默了。他知道周老实说的是实情——清朝的律法规定,士绅享有“特权”,百姓不能直接控告士绅,必须通过地方官转达,而地方官往往偏袒士绅。这也是官绅一体纳粮难以推行的原因之一。

    “要是……我能让乡绅和百姓一样交粮纳税,你们愿意支持我吗?”刘满仓看着周老实,认真地问。

    周老实愣了愣,随即眼睛亮了:“大人说的是真的?要是真能这样,那我们百姓就有救了!我第一个支持您!村里的人,只要知道您是为我们好,肯定都会支持您!”

    从村里回来,刘满仓心里有了底。他立刻让人贴出告示,定于三日后在县衙大堂召开乡绅会议,商议税赋事宜。

    告示贴出去的当天下午,王德全就来了县衙。他还是那副笑眯眯的模样,手里提着个食盒,里面装着燕窝、鱼翅,说是“给知县老爷补补身子”。

    刘满仓没接食盒,直接道:“王会长来,是为了三日后的会议吧?”

    王德全放下食盒,叹了口气:“知县老爷,实不相瞒,我是来劝您的。官绅一体纳粮这事儿,在京城都没推行开,咱们清丰县小地方,就别折腾了。您刚到任,先安稳几年,等熟悉了情况再说,不好吗?”

    “安稳几年?”刘满仓冷笑,“百姓都快饿死了,我怎么安稳?王会长,你家里有一千两百顷田,却只按三百顷报税,剩下的九百顷,每年少交两万七千石粮。这些粮,够全县流民吃半年。你觉得,我能眼睁睁看着百姓饿死,而你们却锦衣玉食吗?”

    王德全脸上的笑彻底没了,语气也冷了下来:“刘知县,说话可得有凭据。谁告诉你我家有一千两百顷田?那都是谣言!我家在册三百顷,就是三百顷,多一亩都没有。”

    “有没有,查一查就知道了。”刘满仓拿出那本册子,放在桌上,“这是前几任知县留下的税赋册子,上面写得清清楚楚。三日后的会议,我会请各位乡绅核对田亩数,按实际田亩交粮纳税。”

    王德全的脸涨成了猪肝色,他猛地站起来,指着刘满仓:“你别不识抬举!清丰县的乡绅,不是你能惹的!赵老爷是礼部侍郎的表亲,你要是敢动他,小心乌纱帽不保!”

    “乌纱帽算什么?”刘满仓也站了起来,目光坚定,“我既然当了这个知县,就不是为了乌纱帽,是为了百姓。别说赵老爷是侍郎的表亲,就是皇帝的亲戚,该交的粮,也得交!”

    王德全气得浑身发抖,甩袖就走:“好!好!你等着!三日后,我倒要看看你怎么收场!”

    王德全走后,老陈担忧地说:“老爷,您把他得罪惨了,他肯定会联合其他乡绅对付您。”

    “我不怕。”刘满仓拿起册子,“只要百姓支持我,他们就奈何不了我。对了,你去把那个李秀才请来,我有事找他。”

    老陈愣了愣:“李秀才?就是那天迎接您时,站在最后面的那个?”

    “对。”刘满仓点头,“我看他不像其他乡绅那样油滑,或许能帮上忙。”

    半个时辰后,李秀才来了。他还是穿那件粗布长衫,手里抱着卷书,见了刘满仓,恭敬地行礼:“学生李青,见过知县老爷。”

    “坐吧。”刘满仓指了指椅子,“我找你来,是想问问你,对官绅一体纳粮,你怎么看?”

    李青愣了愣,随即道:“学生觉得,这是好事。士绅享有特权,久矣。百姓终岁劳作,却要承担大部分税赋,而士绅不耕不织,却坐享其成,实在不公。只是……”他顿了顿,“推行起来,怕是阻力重重。乡绅们大多有功名,又与朝中官员有联系,不好得罪。”

    “你说得对。”刘满仓点头,“但我还是要推。我需要有人帮我整理乡绅的田亩资料,核对税赋数字。你是秀才,识字断文,又熟悉县里的情况,能不能帮我这个忙?”

    李青犹豫了一下,随即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坚定:“学生愿意。学生虽然是乡绅子弟,但也看不惯他们欺压百姓的行径。能为百姓做些事,是学生的荣幸。”

    刘满仓心里一喜,连忙拿出册子:“好!那咱们现在就开始。你先把县里所有乡绅的名字、功名、在册田亩数整理出来,再和实际田亩数对比,列出差额。三日后的会议,咱们要用这些数据说话。”

    接下来的两天,刘满仓和李青几乎没合眼。他们趴在书桌上,一页页核对册子上的数字,又派人去各村调查,收集乡绅占田的证据。李青果然细心,不仅整理出了详细的表格,还找出了几个被乡绅逼迫卖田的农户,记下了他们的证词。

    到了第三天早上,表格终于整理好了。刘满仓看着桌上厚厚的一叠纸,心里松了口气。这时,老陈匆匆跑进来:“老爷,不好了!外面来了好多乡绅,还有些家丁,手里拿着棍棒,说是要找您‘理论’!”

    刘满仓走到门口,只见县衙门口挤满了人,王德全和一个穿锦袍的中年人站在最前面。那中年人约莫五十岁,面色红润,眼神傲慢,腰间挂着块很大的玉佩,想必就是赵富贵。

    “刘满仓!你给我出来!”赵富贵叉着腰,嗓门洪亮,“你凭什么要我们交粮纳税?我们是士绅,享有免税特权,这是朝廷的规矩!”

    刘满仓走出去,站在台阶上,目光扫过人群:“朝廷的规矩?雍正元年,皇上就颁布了新政,推行官绅一体纳粮。这才是现在的规矩!你们占着全县过半的田亩,却不交税,让百姓承担所有负担,这是哪门子的规矩?”

    “新政?”赵富贵冷笑,“那是京城的规矩,管不到我们清丰县!我表兄是礼部侍郎,他都没说要交粮,轮得到你一个小小的知县指手画脚?”

    “就是!我们不交!”人群里的乡绅们跟着起哄,家丁们也挥舞着棍棒,场面乱糟糟的。

    刘满仓没慌,转身对身后的衙役道:“把桌上的表格拿出来,念给大家听!”

    衙役们立刻把表格拿出来,站在台阶上,大声念道:“王德全,在册田亩三百顷,实际占田一千两百顷,差额九百顷,应补交粮两万七千石……赵富贵,在册田亩五十顷,实际占田两千顷,差额一千九百五十顷,应补交粮五万八千五百石……”

    每念一个名字,人群里就安静一分。那些乡绅的脸色,从傲慢变成了惊讶,再变成了慌张。尤其是赵富贵,听到自己的差额时,脸都白了,指着刘满仓:“你……你胡说!我没有那么多田!”

    “是不是胡说,问问百姓就知道了。”刘满仓朝人群外喊了声,“周老实,你们进来吧。”

    只见周老实带着十几个农户,从人群外走了进来。他们手里拿着地契、租约,还有些被打断的农具。周老实走到台阶前,举起手里的地契:“大人,这是我邻居李老三的地契,五年前被赵富贵用武力抢走,现在地契还在我们手里!”

    另一个农户举起租约:“我租的是王德全家的田,每年要交七成的租子,今年没收成,交不上租,就被赶出来了!”

    越来越多的农户站出来,诉说自己被乡绅欺压的经历。人群里的百姓们听了,都义愤填膺,纷纷指责乡绅们的恶行。那些家丁见百姓人多,也不敢再挥舞棍棒,悄悄往后退了退。

    赵富贵和王德全的脸一阵红一阵白,想反驳,却被百姓们的指责声淹没。王德全拉了拉赵富贵的袖子,低声道:“赵老爷,咱们先撤吧,百姓们情绪激动,再闹下去,怕是要出事。”

    赵富贵狠狠瞪了刘满仓一眼,咬牙道:“好!刘满仓,你有种!咱们走着瞧!”说完,带着乡绅和家丁们,灰溜溜地走了。

    百姓们见乡绅走了,都欢呼起来。周老实走到台阶前,对着刘满仓深深一揖:“知县老爷,您是好官啊!我们百姓,终于有盼头了!”

    刘满仓连忙扶起他,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难的仗要打。但只要有百姓支持,他就有信心,把官绅一体纳粮推行下去,给清丰县的百姓,装满粮仓。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