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人在知否:执掌天下 > 第164章 盛纮的为官之道
最新网址:www.00shu.la
    几日后,皇宫,福宁殿内,烛火摇曳,丝竹声飘荡在四周。

    数名宫女内侍设下桌案后,又轻手轻脚的捧来御膳。

    顾廷烨、郑骁、卫凌、徐平远,四位由赵晗一手提拔的武将皆在此处。

    “西北诸事得以安定,诸位功不可没,难得你们都在京城,今晚不醉不休!”赵晗目光在他们身上轻轻扫过。

    郑骁率先站起身,“守土护疆,安定天下,本就是为人臣子的分内之事。”

    “臣等不过是尽了应尽之责,不敢居功。”

    话音刚落,顾廷烨跟着站了起来,笑呵呵道:“功不可没四个字,实在是折煞臣等了。”

    赵晗继而开口道:“不必自谦,有朝一日挥师北上,平复燕云时,朕还得仰仗诸位啊!”

    “十二年前,臣与官家初次相识时,便立下平复燕云的志向。”

    “官家放心,届时臣定第一个请战,纵是粉身碎骨也得把燕云十六州给收回来!”顾廷烨大手一挥,目光坚定而决绝。

    卫凌与徐平远相视一眼,拱手道:“顾侯说的是,臣等也愿领兵出征,共复燕云。”

    赵晗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示意他们坐下回话,不必拘束。

    几杯酒入肚后,殿内气氛愈发热络。

    赵晗笑眯眯的看向顾廷烨,“仲怀,有件事情,朕思来想去,还是交给你最为合适。”

    顾廷烨眉梢微挑,满眼期待,“官家尽管吩咐就是。”

    “璟哥儿文有韩爱卿悉心教导,至于武,朕想让你做他的师傅。”

    此话一出,顾廷烨搁下酒杯,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郑骁等人也齐齐看向他。

    皇位一事,素来是拥立嫡长继位。

    璟哥儿身为皇长子,是未来储君的不二人选,何况还是先帝钦点的皇太孙。

    能成为他的武学师傅,对整个顾氏一族来说,都是莫大的荣耀。

    顾廷烨平复心神后,拱手道:“臣何德何能,敢受陛官家这般托付,只是习武一事太过辛劳。”

    “臣记得幼时跟着家父学武,冬日天没亮就得扎马步,手上满是冻疮,嘴唇都冻发白。”

    “夏日里更是晒的头昏脑涨,偏家父还拿着棍棒盯着我,一偷懒就冷不丁来上一棍子。”

    “臣担心大皇子能否受得住这份苦。”

    赵晗缓声道:“若璟哥儿不是习武的苗子,带着他学些骑射,强身健体便可。”

    “若是,你当尽心传授,更不必手软。”

    顾廷烨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挺直胸膛道:“好,臣绝不藏着掖着!”

    “只是大皇子若不小心磕着碰着,官家可别心疼,跑来把臣给教训一顿。”

    “放心吧,朕绝不心疼!”赵晗朗声一笑。

    不多时,几名相貌出众,身段姣好,身着水袖舞衣的舞姬款款步入殿内。

    屈膝一礼后,在乐工的琵琶声中旋身起舞,为今晚的御宴助兴。

    徐平远看向正在弹奏琵琶的乐工,手指跟着旋律在案上扣动着。

    待一曲结束,他啧啧两声后,摇了摇头。

    “怎么,莫非这首曲子不合你的心意?”赵晗放下手中的杯盏,嘴角带着笑意。

    徐平远恭谨道:“禀官家,并非不合心意。”

    “只是臣日前在钱塘乐营听过一名乐工弹奏的琵琶,那叫一个出神入化,余音绕梁。”

    “尤其是那首凉州大遍,弦音刚劲,不失风骨,臣至今都回味十足啊!”

    顾廷烨饶有兴致看向他,“我只知江南乐工,大都擅长弹奏些柔婉的曲调,没想到钱塘竟有如此人物。”

    “是啊,我也没想到。”

    “而且那名乐工去岁刚开始登台献艺,眼下已是钱塘炙手可热的人物。”

    “就是整个人江南地界,只怕也没有能越过她的乐伎。”

    乐营中的乐工们大都在十三岁左右开始登台献艺。

    徐平远妻子董氏是钱塘人氏,他如今更是朝廷四品官,抵达钱塘,知县设宴接待时自少不了传她们前来助兴。

    “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本事,放在乐营里似乎有些埋没了。”顾廷烨说话间,笑眯眯的看向赵晗。

    乐营是地方州府所设,服务于地方官员的宴饮应酬与附近的豪绅商贾的私宴。

    而教坊司隶属礼部,负责宫廷庆典、祭祀、宴会等场合的乐舞演出。

    教坊司的乐工一部分是世袭,另一部分则是从各地的乐营中选拔而来。

    需居住在京城,由朝廷供养,不得随意离开。

    赵晗眸光微沉,随即笑道:“凉州大遍是首好曲子,能弹奏好的更是屈指可数,偏居一隅确实有些可惜,就让此人来教坊司吧。”

    “是,奴婢这就遣人传旨于钱塘。”庆云躬身应道。

    顾廷烨顿时眉开眼笑,他混迹秦楼楚馆多年,凉州大遍这首曲子已经听过不止一次。

    但真正能弹奏出其中韵味者,他至今还没有碰到过。

    待到酒过三旬,不擅饮酒的郑骁已经面色泛红,眯起眼睛,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

    顾廷烨拍了拍卫凌的肩膀,忍不住打趣道:“后日他成亲,咱们可得狠狠灌他一顿,最好让他连洞房在哪都找不到!”

    “好,就这么办,我成亲那天,就数他最闹腾。”卫凌摩拳擦掌,连连点头。

    直到月上中天,御宴才算结束。

    四人站起身拱手告辞,在内侍的引领下往宫门方向走去。

    洪武四年,四月初,正值盛春时节,绿柳低垂,百花齐放。

    郑骁已与品兰顺利完婚,忠敬侯府上下对品兰尤为满意,远在雁门的郑骏和孟大娘子更是亲自遣人送回一份贺礼。

    今日朝会结束,赵晗径直前往文华殿,就在他拿起一份奏章正准备翻阅时。

    庆云迈步入殿,躬身垂首,“官家,盛大人求见,现已在殿外候着。”

    “让他进来吧。”赵晗放下奏折,眼下闪过一抹疑惑。

    庆云轻轻应了一声,不多时,只见盛纮身着紫色官袍,腰佩玉带,迈着稳健的步伐来到殿内。

    “臣盛纮,拜见官家!”

    赵晗面带笑意,“盛爱卿不必多礼,此时来见朕,不知有何要事?”

    盛纮干干笑了两声,“倒也不是什么要紧事。”

    “大皇子和三皇子近日可还好?听娘娘说,官家让宁远侯教导大皇子习武。”

    赵晗点点头,语重心长道:“是啊,顾侯粗中带细,文武双全,身为朕的长子,璟哥儿自当多学些本事在身。”

    “顾侯已经不止一次在朕面前夸赞璟哥儿了,至于璋哥儿,自有华兰和乳母照料。”

    “那就好,得知两位皇子安好,臣也能放下心来。”

    盛纮语气恭谨,时不时用余光打量着赵晗的面色,生怕自己有什么失礼之处。

    一番闲扯下来,盛纮手指不自觉的摩挲着衣角,片刻后。

    他拱手道:“官家,臣能力平平,近来处理兵部诸事,总觉力不从心。”

    “臣自请卸任兵部侍郎一职,领一闲职便足。”说罢,他悄悄瞥赵晗一眼,快速低下头,静静等待着回应。

    盛长柏领着吏部考功司郎中一职,手握实权不说,还容易得罪人。

    父子皆盘踞要津,自己若不自请调任,用不了多久,只怕言官们就要开始递折子弹劾了。

    因此,昨夜在寿安堂和老太太商议一番后,二人一致认为,

    唯有他退一步,盛家才能长久安稳,长柏的路也可走得更稳,更能让赵晗对盛家放心。

    对于盛纮的话,赵晗并不惊讶,以他的性子,迟早有这一天。

    盛纮处事圆滑,面面俱到,擅长平衡协调。

    他自己的为官之道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平稳致仕,福泽家族。

    因此,盛纮最适合干些操办典仪祭祀,与文官清流,宗室勋贵们打交道的事情。

    像推行新政,改革旧制等得罪人的事宜,若交到他手中,很快就能变成一滩稀泥。

    暗暗权衡片刻后,赵晗温声道:“既如此,朕也不好太过为难盛爱卿,太常寺少卿一职,不知盛爱卿可能胜任?”

    盛纮闻言,当即抬眸看着赵晗。

    太常寺掌宗庙祭祀、礼乐等事务。

    少卿为正四品,负责助助太常寺卿处理太常寺的大小事务,品级不低,实权有限。

    只要按规矩办事,就很难犯下大错。

    “谢官家厚爱,臣能够胜任。”盛纮深深一揖,原本有些紧张僵硬的肩膀顿时松弛了下来。

    赵晗见状,眼下闪过一抹不着痕迹的笑意。

    “盛爱卿不必拘束,太常寺虽不似兵部事务繁杂,却也关系着朝堂礼制,不可懈怠。”

    “臣遵旨!”盛纮神色郑重的开口应道。

    赵晗又问:“家中老太太身体可还康健?”

    “劳官家记挂,家母一切都好。”

    待离开文华殿,盛纮脚步轻快,忙不迭回府将此事告知盛老太太。

    庆云小心翼翼的捧着一盏热茶而来,低声道:“盛大人倒还真是晓得进退。”

    赵晗接过热茶,微微一笑,“盛纮虽不是治世能臣,但却是个聪明人。”

    ——

    与此同时,钱塘县,暖风融融,花香萦绕。

    身着碧青色襦裙,身形略显稚嫩,但眉眼描画的尤为精致的宋引章一路小跑来到赵氏茶坊。

    她坐在靠窗的木桌上,端起茶水一饮而尽,接着,握住赵盼儿的手,柳眉微蹙,抬眸紧盯着她。

    赵盼儿满眼好奇道:“引章,你这是怎么了?怎么一副心神不宁的样子?”

    “盼儿姐,出大事了!”

    “引章,出什么大事了?你倒是快说呀!”孙三娘抬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忍不住催促道。

    在赵盼儿担忧的目光中。

    宋引章踌躇片刻,轻声道:“今日县令郑大人特意来寻我,说官家钦点我去教坊司任琵琶色教头一职。”

    “还说这是天大的恩典,让我莫要推辞,还让我寻机会在官家面前替他美言两句。”

    “什么?!”孙三娘惊呼一声。

    赵盼儿一双清透勾人的美眸骤然一凝,柔声道:“引章,你虽擅弹奏琵琶,可从未出过钱塘,好端端为何会传到官家耳中?”

    “起初我也好奇着,可郑大人说是勇毅侯府的徐大人在官家和几名朝中重臣面前,夸赞过我几句。”

    “盼儿姐,我从未去过京城,我有些怕……”说着,宋引章眼眶忍不住开始泛红。

    赵盼儿在她身边坐下,用手帕轻轻擦去她眼角的泪光。

    “你去教坊司可比在乐营体面的多,以你在琵琶上的造诣,断不会什么受委屈。”

    “况且将来你所接触的都是些达官显贵,脱籍的机会也比在钱塘要多。”

    “等得空,我和三娘还可去京城瞧瞧你。”

    孙三娘附和道:“是啊,我和盼儿还没去过京城呢!”

    宋引章抿了抿唇,“不许骗我,等我在京城安顿好,我就修书告诉你们。”

    “盼儿姐,你在钱塘也是无亲无故,将来不如把茶坊开到汴京去,总之今后我想离开京城,只怕是难了。”

    赵盼儿轻叹一声,抬眼看向窗外河畔边摇曳的柳枝,一缕微风在此时迎面而来,吹起她鬓边的几缕碎发。

    “傻丫头,以我手里这点积蓄,哪能在汴京开得起一间像样的茶坊,再等几年吧。”

    宋引章轻轻握着杯盏,沉吟片刻后,郑重道:“不用等几年!”

    “将来我在教坊司挣来的银两,全都一点点攒下来,留着开茶坊。”

    赵盼儿闻言,莞尔一笑。

    “你若真有这个想法,倒不如先给自己攒些嫁妆。”

    宋引章摇摇头,“不能脱籍,哪能嫁去什么好人家,我现在只想能和盼儿姐你在一起。”

    赵盼儿抬手抚了抚她的脸颊,宽慰道:“将来在汴京若遇到难处,尽管写信告诉我,我还可帮你想想法子。”

    “好!”宋引章应了一声,依偎在她柔软的怀中。

    一连六七日过去,阳光正好,一队红袍内侍手持诏书,神情庄重的来到积英巷盛府。

    正堂内,盛家上下早已穿戴整齐,按照长幼依次肃立。

    “门下,制曰:太常寺少卿盛纮,品行端方,历官勤勉,素有贤名,朕心甚慰。

    尔女盛氏正位中宫,淑慎持躬,诞育皇嫡二子,绵续宗祧,功在社稷。

    朕念及亲亲之谊,推恩外戚,特封尔为魏国公,赐食邑三千户,魏国公府一座,以彰其教女之功,辅国之诚。”

    望其谨守臣节,勉教亲族。

    钦哉!”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