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 > 第三百一十八章 低头了
最新网址:www.00shu.la
    北平城外的铁矿场,此刻正热闹非凡。

    三千工兵日夜不停地挖掘,一车车矿石被运到新建的冶炼厂。

    格物苑的冶金系学员们围着几座高大的高炉,脸上满是期待。

    “温度差不多了,可以出铁了!”为首的学员一声令下,几个工匠扳动开关,通红的铁水从高炉中涌出,如同一条火龙,映红了半边天。

    围观的矿工们发出阵阵欢呼,他们大多是草原平定后迁来的牧民,如今有了稳定的活计,再也不用过那种逐水草而居的日子。

    一个络腮胡大汉抹了把脸上的汗,咧开嘴笑:“这铁水真厉害,比草原的篝火还热!”

    旁边的学员笑着解释:“这可不是普通的铁,是用新法炼出的钢材,用来铺铁路最好不过。等铁路修到草原,你们就能坐着火车回家看看了。”

    大汉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干活也更有劲了。

    而在冶炼厂的另一边,几个儒家学子正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他们是被家里逼着来考察格物之学的,本以为这里都是些奇技淫巧,却没想到竟能有如此壮观的场面。

    “这……这简直是神乎其技!”一个白面书生喃喃自语,手中的《论语》差点掉在地上。

    另一个学子则皱起眉头:“可这终究是器物之用,不如儒学能修身养性。”

    他们的争论被路过的刘忠听到,刘忠停下脚步,笑着问:“这位兄台,若你家人饥寒交迫,是给他们讲‘仁义道德’管用,还是给他们一件棉衣、一碗米饭管用?”

    白面书生顿时语塞,涨红了脸说不出话来。

    刘忠拍了拍他的肩膀:“格物之学不是要取代儒学,而是要让儒学落地生根。空有满腹经纶却不能解决百姓疾苦,又有何用?”

    几个学子沉默了,开始认真打量起这个充满力量的地方。

    或许,他们一直以来坚守的东西,真的需要改变了。

    与此同时,济南府的赵家作坊里,赵承宗正看着租赁来的纺纱机唉声叹气。

    虽然也能产出不少纱线,但比起张万三的自有机器,成本还是高了不少。

    “东家,不如我们也去跟格物苑说说,看能不能也参与竞拍?”账房先生小心翼翼地建议。

    赵承宗摇摇头:“听说下一批纺纱机要等到下个月了,而且价格怕是会更高。”

    他叹了口气道:“早知道当初就该跟张万三搞好关系,或许还能分点订单。”

    正说着,门外传来敲门声,一个伙计匆匆进来:“东家,格物苑派人来了,说有新东西要展示。”

    赵承宗好奇地跟着出去,只见几个格物苑学员正在空地上安装一台奇怪的机器,机器旁边还堆着一些布料。

    “赵老板,这是我们新研制的织布机,配合纺纱机使用,效率能提高十倍!” 一个学员介绍道:“只要将纱线放进去,就能自动织出布匹,还能根据需要变换花纹。”

    赵承宗眼睛一亮,上前仔细查看。

    只见那机器运转起来,经纬线交错,转眼就织出了一块带有花纹的棉布,比人工织布快了不知多少倍。

    “这……这机器怎么卖?”赵承宗激动地问。

    学员笑着说:“这织布机暂时不对外售卖,只提供租赁服务,而且优先租赁给已经租用纺纱机的商户。赵老板若是有兴趣,现在就可以登记。”

    赵承宗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心中暗自庆幸,还好当初没有彻底与格物苑闹翻,不然可就错过了这么好的东西。

    皇城深处,朱元璋看着锦衣卫递上来的奏折,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奏折上详细汇报了纺纱机、织布机的推广情况,以及铁路修建和铁矿开采的进度,字里行间都透着蓬勃的生机。

    朱元璋自语道:“真不愧是咱的大孙,果然没有让爷爷失望!”

    “想当初那些老顽固还说你搞这些东西是不务正业,现在看看,他们还有什么话说?”

    “但愿那些所谓的大儒们能够有点自知之明,不然的话,咱并不介意让整个儒家见识一下,花儿为何会这样红!”

    ……

    南京港的码头近来比往日热闹了数倍。

    三艘崭新的蒸汽货轮正停靠在泊位上,黝黑的烟囱里冒出袅袅白烟,甲板上的水手们正忙着将一捆捆棉纱搬上船。

    “这铁船真能漂在水上?”一个刚从乡下赶来的少年踮着脚张望,手里还攥着半个窝头。

    他身旁的老船工啐了口唾沫:“瞎嚷嚷啥?上周我亲眼见它从太仓港开过来,比咱家最大的漕船还快!”

    货轮船长是个独眼的退伍水师千户,正拿着格物苑新制的黄铜望远镜眺望海面。

    镜筒里,几艘佛郎机武装商船正鬼鬼祟祟地在远处游弋,那些挂着十字旗的三桅船在阳光下闪着冷光。

    他嘴角勾起冷笑,转身对大副道:“通知机舱,半个时辰后起锚。让那些红毛番看看,什么叫大明的船!”

    蒸汽货轮鸣响三声汽笛,震得码头上的人纷纷捂耳。

    巨大的螺旋桨搅动海水,推着船体缓缓驶离泊位,留下两道白色的浪痕。

    甲板上,苏州布商张万三望着越来越小的岸线,手里的账册被海风掀得哗哗作响。

    “东家,真要把布卖到吕宋去?”账房先生扶着帽子问道。

    张万三敲了敲账本上的数字:“格物苑的海图上说,那里的土著还在穿树皮呢。咱们这机织布,一尺能换三斤胡椒,这买卖划算!”

    船行三日,望远镜里终于出现了吕宋岛的轮廓。

    可不等他们靠近,三艘佛郎机武装商船突然从礁石后窜出,甲板上的船员举着火绳枪呐喊。

    张万三吓得脸色发白,却见船长从容地摇了摇铜铃,货轮侧舷突然降下挡板,露出六门闪着寒光的火炮。

    “放!”随着船长一声令下,火炮轰鸣着喷出火舌。

    佛郎机船的主桅杆瞬间被轰断,帆布裹着断木在海面上打着旋下沉。

    幸存的船员抱着木板哀嚎,货轮却连减速都未减,径直驶入了吕宋港。

    土著酋长看着那些细密如蝉翼的棉布,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

    当张万三用两匹布换走他脖子上挂着的鸽卵大珍珠时,老酋长还一个劲地拱手作揖,浑然不知自己亏了多少。

    消息传回南京时,朱雄英正在格物苑的天文台上调试望远镜。

    镜片里,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清晰可见,比《周髀算经》里的描述真切百倍。

    杨士奇捧着海贸账册匆匆赶来:“殿下,张万三带回的胡椒和珍珠,抵得上江南三年的茶税!”

    朱雄英放下望远镜,指着星图上的位置:“让水师再造十艘蒸汽战船,明年开春,我要看到大明的旗帜插遍马六甲。”

    他顿了顿又道:“把那批珍珠熔了,做成透镜送格物苑,让学员们研究望远镜的改良。”

    此时的曲阜孔庙,却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中。

    新任衍圣公看着空荡荡的讲堂,手里攥着那卷被朱雄英批注过的《论语》。

    “民为贵”三个字旁,皇孙的朱笔批注格外刺眼:“空谈民贵,不如解民饥寒。”

    一个老儒颤巍巍地走进来,手里捧着刚从南京传来的报纸。

    头版上,蒸汽货轮的画像旁印着一行大字:“格物之学,可通四海。”

    老儒突然老泪纵横:“要不……咱们也让学子们去学学格物?”

    衍圣公沉默半晌,终于长叹一声:“去南京格物苑请位先生来吧。记住,要带《天工开物》来的。”

    消息传到北平铁矿时,刘忠正在指导工匠们安装新的轧钢机。

    通红的钢坯经过碾压,转眼变成平整的铁轨。

    他接过锦衣卫递来的纸条,看完突然大笑:“连孔圣人的后代都低头了,这天下,要变喽!”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