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人和往事 > 第四十四章 人生之路
最新网址:www.00shu.la
    1966 年正月里的一天,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袁淑萍,也就是我凤桐表姐接到通知,让她喝过汤后,到人和村大队部找鱼邑县四清工作组组长耿位礼,有事要谈。

    此时,正月十五刚过,鲁西南的夜晚,一片宁静而清冷。天空中,月亮如同白玉盘一般,高高悬挂,散发出明亮而柔和的光芒,照亮了整个人和村,一切都变得似乎清晰可见。

    走在村子里,可以听到踩在雪地上发出的“嘎吱”声。路旁的树上,积雪厚重,偶尔会因为重量过大而突然掉落,发出“啪”的一声。远处的田野上,白雪皑皑,一片银装素裹。偶尔,会有狗吠打破宁静。

    刚刚喝过汤,大街的两旁,家家户户荡漾着温暖的气息,不时有孩子的欢笑和大人的吵嚷声,回荡在人和村的东西大街上。路边,还有人家吆喝着捣腾烘篮,可以看到火盆里燃着的木柴,散发出火光和热气。

    袁淑萍不由加快了脚步,有街头玩耍的孩子撞过来,又不好意思地喊着袁老师、袁老师,又矮身躲开了。

    1965 年,袁淑萍在鱼邑一中初中毕业后,回到人和村,就在人和小学当老师教学,自然有很多孩子认识她。

    刚刚小年过去,地里还没有活,不时有从家里出来的村民,互相打着招呼。农村的夜晚,虽然寒冷,但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人情味,这就是鲁西南农村那时的样子。

    袁淑萍来到人和村最西头的大队大院,大院正北的大房间点着一盏煤油灯,隔着窗户,黄黄的一片,闪耀着温暖。

    在门口站了站,掀开一个大大的布帘子,推门进去,里面,屋子的正中间有一个火盆,几个工作组的人正围坐着烤火,坐在正中央的那个人就是工作组组长耿位礼。后来,耿位礼当过鱼邑县政协**。

    耿位礼站起来招呼着:“小袁,喝汤了吧,来,我和你谈谈。”

    这时,围坐在一起的那几个男男女女站起来,说着:“我们到那边打牌。”说完,几个人端着煤油灯到东间屋去了,耿位礼又招呼袁淑萍坐下。

    袁淑萍看看房间内:“耿书记,昨天过十五,今天你们就全都来村里了,工作够紧张的。”

    火盆不大,但火挺旺,照着耿位礼黑黝黝的脸,他说道:“不紧不行啊,县里安排得紧,我们就要跟着县里的安排干。好在人和村的工作进展顺利,回县城给领导汇报过,县领导很满意,这要感谢你们人和村大队班子的配合,人和村村民的整体素质和思想觉悟还是高,尤其是广大的妇女半边天,在你和妇联主任康秀云的带领下,涌现出了多个先进人物,我代表工作组要感谢你。”

    袁淑萍有点不好意思了:“耿书记,看你说的,配合你们的工作义不容辞,响应县委的号召雷厉风行,带领我们村的妇女责无旁贷,我们还做得很不够。”

    耿位礼搓着手:“我就说嘛,袁淑萍不只是人和村的女知识分子,脱口成章,而且思想觉悟就是高。袁淑萍同志,现在我代表鱼邑县委派驻人和村临时党支部,正式通知你,我们工作组党支部经过研究,一致认为,根据袁淑萍同志的一贯表现,袁淑萍同志具备加入中国共CD的条件,一致通过,准备推荐你加入中国共CD,成为中国共CD预备党员。”

    袁淑萍看着耿位礼,立时懵了,推荐我加入中国共CD,我可是还没有写过入党申请书啊,成为中国共CD党员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啊,她没有忘记我广中舅在复程棉厂入党政审时候的遭遇,她没有想到这样的好事这么快落到自己的头上。

    这时,火盆里的火一闪,袁淑萍像受惊了一样回道:“耿书记,成为中国共CD党员是我多年的梦想,我早就立下誓言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明天我就把入党申请书交给你,请党组织考验我吧。”

    袁淑萍从大队部出来,看天上,皓月皎洁,悬挂夜空,银色的光辉洒满宁静的人和村,村中间的大路两旁,古朴的土屋一座座相连,屋顶上全是皑皑白雪,越发显得低矮。大路上,刚刚玩杀羊羔,欢闹的孩子们被家里的大人喊走,呼啦就散了,显得大路越发空旷。

    袁淑萍的心里热热的,加快了脚步,她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人。

    一个月后,袁淑萍成为了共CD预备党员,此时,她才十八岁。

    半年后的一天,她到鱼邑县城找同学李燕梅玩,那时李燕梅正在鱼邑县革命历史教育馆当讲解员,见到我凤桐姐很高兴。

    两个人聊了一会,李燕梅说道:“淑萍,我就要离开这里,我有新的工作安排了。你看这里,我的工作就是这样,就是这里的讲解员。你要是愿意来的话,我给领导推荐,让你接替我,你肯定能胜任。”

    袁淑萍吃了一惊:“你跟领导推荐,领导是你老爸,还是你老公公啊?你说话管用?”

    李燕梅的脸一红:“看你说的,我要是有老公公,你还能不知道?我连老公都还没有,谁知道老公公在哪里搂着老婆婆呢。我知道你口才好,普通话好,形象好,关键你不怯场,这点最重要。我跟领导推荐,保证没问题,最起码你比我的水平要高吧,肯定领导能看上你。再加上你入了党,你可是我们同学中的第一个入党的,正符合革命历史讲解工作。”

    袁淑萍看一眼李燕梅,笑笑:“我能干得了吗?这可是个露脸的活。”

    李燕梅吃了一惊:“你不会不想来吧?你不会还恋着干人和小学的老师吧?这里的平台可是和人和小学不能比,你在人和小学见到的是你们村的大队干部,在这里经常见县领导,还经常见报见广播,我保证你来到这里会比在人和小学好。”

    袁淑萍看着李燕梅说道:“那你陪着我见见你们领导,领导相中我,我就过来。我就怕这里再不要我,还不是这里差了那边抹了,我回去再干不上人和小学的老师了。”

    李燕梅拉着袁淑萍:“说吃就捯,走,我就领着你去见领导,不试怎么知道。”

    下午,袁淑萍要回去了,李燕梅送她到汽车站:“想不到啊,你这一试讲,领导马上相中了,连声说好。我记得你曾经说过,你家里解放前骡马成群、肥田成顷。你家三叔给人说,你家在解放前日子好过,他被打成右派,从部队被打发回来,没想到你解说起来,还饱含着阶级深情,滚滚的热泪差点流出来,一下就打动了领导,哈哈哈。”

    袁淑萍笑起来:“我可是中国共CD党员,我可是熟记党史、革命史,咱又是文艺积极分子,多次参加过文艺演出,看了你几次讲解,算是仅次于你李燕梅吧,哈哈哈。”

    袁淑萍回到人和村后,辞掉人和小学的老师,一心要到县里的革命历史展览馆当讲解员,被我王大妗子阻拦,骂了她整整一天臭妮子,这好好的小学老师不干,几个弟弟妹妹在学校里正好照应,偏偏到县里去,就是心野,不知道给家里操心。

    袁淑萍多次说过,虽然前路坎坷,但自己是一心想往外走,她不想当康秀云第二,不想一直在人和村干,她要出去闯一闯。她说,这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她自己跨出去的,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先天的外在条件是一方面,关键还在自己。

    以后的多少年,她的档案里、登记表上,一直记录着,她是 1968 年参加革命,1968 年入党。为此,她总是说,我是 1966 年入党,1967 年在县历史展览馆参加工作。

    在鱼邑县革命历史展览馆当讲解员,也就是半年后,展览馆撤销,袁淑萍就到鱼邑县实验小学教学。

    在鱼邑县实验小学教学一年后,鱼邑县实验小学解散,实验小学的学生被分流到运南、新民、老街小学,实验小学的老师各自回原来的工作单位。袁淑萍原来待过的革命历史展览馆解散,她就只好回到了人和村,又到人和小学教学,没有多久就当上了人北大队党支部副书记,那一年她才二十岁。

    1971 年,鱼邑县实验小学恢复,各回原单位的老师们又回到了实验小学。

    袁淑萍打起背包,准备回实验小学,被我王大妗子倚着门框挡住了:“臭妮子,这次可不能由着你的性子,让你再瞎折腾了,上次你走了,在县城折腾了几个来回,有什么用,还不是灰溜溜地回来了。”

    袁淑萍说:“那不是赶巧了吗,碰巧实验小学撤销,这再恢复,就不会撤销了。”

    我王大妗子大声哼了一声:“你说什么我也不让你走,你在家多好,是官强似民,你这在人和村麻利地入了党,还当着大队干部,这还不是干早呢,你看看康秀云,她什么时候干过地里的活,三天两头地到县里公社开会,看起来多风光。咱人和村可没有几个女党员,除了康秀云,就你一个女干部,全家都跟着光荣,你到了实验小学,不还是一个老师吗,人和小学的老师你不是还干着吗。”

    我栋表哥眼泪巴巴地看着袁淑萍说道:“就是,就不能让我大姐走,大姐走了谁给我理发啊。”

    袁淑萍在人和小学时,自己买了一套理发工具,下课放学后少不了给上学的弟弟妹妹们理发,这也是弟弟妹妹们永远的记忆。

    我贤表哥忍不住插话说:“给你理个发还能耽误了?咱姐去实小又不是不回来,每个星期天她就回来,回来不就能给你理发了吗?我就想着咱大姐去县城,我也能去县城找她玩。”

    我广中舅抽着烟,脸上带着笑意:“还是出去,还是出去好,我在外面几年,外面长见识、成长快、有前途。”

    我大妗子一口怼道:“出去有什么好?你丢下我们娘几个出去了,混了几年,结果把你的脑子混糊涂了,还不是灰溜溜地回来了。就你那个棉厂,说是让你先回来,到今天多少年了,也不通知你再恢复工作,还不如鱼邑实小呢,说恢复就恢复了。”

    我大舅点点头:“还是出去抓钱好,比在大队里挣工分强。土里刨食,再好也就这样了,孩子还年轻,应该出去闯闯。”

    袁淑萍扛起包袱:“这是我一辈子的事,是我认准的事,我就要走出去。就是再回人和村,我也无怨无悔,谁也不埋怨。这次,我要是走不出去,我才后悔一辈子呢,谁也不要拦着我。”

    我大妗子臭妮子地骂着,还是躲开门框,到了里间屋。我贤表哥一把抢过包袱:“走,姐姐,我送你去严集汽车站。你在外面混好了,别忘了我,我可等着你带我出去呢。”

    我栋表哥也跟了过来:“还有我呢,大姐。下个星期天我就去县城找你,你要给我买好吃的。”

    这时,我老爹老娘来了,说是来送大表姐。大舅大妗子出来说着话,我大妗子手里拿着一双袜子递给大表姐。这双袜子是用羊皮的边角料缝制而成,看着就毛茸茸的很暖和。大表姐接过来就往脚上套,上脚正合适,但往鞋上套时怎么也穿不下去了。

    我老娘看了看,转身回家。一会儿,满头大汗地回来了,手里拿着一双绿色的军用夹鞋,递给大表姐。这双鞋,肯定是我老爹的,崭新的鞋,还没上脚。在那时的农村,一看就很稀罕。大表姐穿着羊皮袜子,套上绿夹鞋,刚刚好,正合脚。这双鞋子,我大表姐一直记着,去年见我时她还提起过。

    因为时间久远,因为我早早离开人和村,人和村的许多往事,老袁家、老商家的许多事,我都不知道。许多年后聊起来,我才知道,当年霞表姐认过我老娘为干娘,我也很纳闷,这不是亲姑吗,咋又认干娘了呢?我老娘回答道,我和你大妗子就是投缘,就是有呱拉,拉来拉去就拉了一个干闺女,亲上加亲。我想了想,还真是的,我栋表哥的媳妇还是我老爹介绍的呢,我老爹和老袁家、和广中大舅家,关系就是好。

    小时候在家过年的时候,人和村的人都起得很早,吃过饺子,就满村遛着给老年人磕头拜年。我栋表哥常在外地,贤表哥就和我的那几个表兄弟来给他姑父大姑磕头拜年。转了一个圈,贤表哥在街上见到我老爹,离很远就喊着:“姑父,给你拜年,我给你磕头了。”我老爹就招呼着:“快起来,刚才不是磕过了吗?”贤表哥还是跪下磕头:“那就再磕一个。”就这贤表哥给姑父磕头的场景,许多年后还流传着。大家也知道,我老爹老娘和老袁家的人就是亲,他们之间的关系让村里的人羡慕。

    刚刚吃过早饭,迎着初升的太阳,我栋表哥、贤表哥、凤霞表姐去新砦汽车站送凤桐表姐。凤桐表姐说,那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几步之一,那是她新生活的起点,从那以后,她的生活就发生了质的变化。

    后来,大表姐多次说,那天出门的时候,记忆特别强烈,天上飘着大雪,大雪掩盖了村庄,掩盖了田野,掩盖了大路。大路两旁的深沟也几乎被大雪填平。天很冷,雪很大,很少有人出门,从人和村到汽车站只碰到了三个人。

    汽车站上,姐弟几个等着汽车,凤霞表姐从兜里掏出五元钱来递给凤桐姐,说是我大妗子让给她的。

    我大表姐眼泪热热地看着人和村的方向,那里是生她养她的地方,那里有她最亲最近的人。

    到鱼邑县实验小学教学,一年后,也就是 1972 年,我大表姐被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这又是她人生的转折点。因为去年的 913 事件,1972 年的工农兵大学生推荐工作推迟了几个月,但还是又逾期举办了。初中毕业、党员身份,当过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参加工作已经五年,这些鲜亮的履历在被推荐入学的十几名大学生里也是十分亮眼。于是,作为第二届工农兵学员,我大表姐进入山东大学学习。

    因为她在实验小学上班时,被推荐上的大学,根据当时的政策,上学期间,原单位的工资照发,于是,每月发工资时,霞表姐便会赶到实验小学去领大表姐的工资,这在当时,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是很重要的经济来源。

    在校三年,1975 年毕业,回到鱼邑县。进入山东大学学习,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履历之一。毕业后她就被分配在县委工作点,后来充实基层,她先后在李寨公社、旧城公社任职,1987 年转入鱼邑二中,担任鱼邑二中党支部副书记。那时,鱼邑二中是副县级单位,于是,凤桐姐成为了正科局级干部,临退休还聘为中教高级职称,工资大涨。在教育部门退休后,退休金也比其它单位高很多。

    住在人和村北门,恶英的娘说过:人的个命,是个幸,心里想好是不中。这句话,我猜思了好长时间,她说的幸,就是幸运的意思吧。当好运来到,机会来到,紧紧抓住,就有可能改变命运。但也许,许多人终其一生没有这个幸,我想,不是没有幸,是他没有抓到吧。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