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文豪 > 第223章 醉翁欧阳修
最新网址:www.00shu.la
    正对着他的是临河一侧的雕花木窗,此刻半开,清冷的夜风裹挟着蔡河的水汽拂入,与室内的暖意交融,令人精神一振。

    窗外,便是波光粼粼的蔡河,远处的灯火星星点点,宛如星河倒映。

    陆北顾的目光迅速扫过阁内,此时已坐了十数人,三五成群,或倚窗凭栏,或围案而坐,或立于画前品评。

    他一眼便看到了坐在靠窗位置,正与几人交谈的曾巩,心中一定。

    而随着陆北顾的推门而入,数道目光齐刷刷地投了过来,带着审视与好奇。

    “陆贤弟!”

    曾巩的脸上露出温和笑意:“你来了。”

    他站起身,自然地引着陆北顾走向阁中最为热闹的一处。

    那处围坐着五六人,正中央主位上,是一位年约五旬、身着深青色常服、头戴软脚幞头的长者。

    他的脸颊并不算瘦,两颊都挂着肉,目光炯炯有神,虽端坐不动,却自有一番气度。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双眼睛,带着阅尽世事的睿智,又含着几分诙谐洒脱,仿佛看透一切却又乐于欣赏。

    毫无疑问,这位便是名震天下的文坛盟主——欧阳修。

    曾巩恭敬地向欧阳修行礼,然后侧身介绍道:“这位便是我曾向您提过的蜀中才俊,陆北顾,是祖印禅师入蜀时介绍入社的。”

    陆北顾立刻上前一步,深深一揖:“后学陆北顾,拜见欧阳公。久仰先生文宗德望,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他的姿态恭敬而不失从容,声音清朗。

    欧阳修的目光扫过陆北顾手腕上那串玉竹禅珠,微微颔首,算是确认了身份。

    显然,祖印禅师的信物,在他这里就是一张通行证。

    欧阳修捋了捋颌下短须,眼中带着笑意:“哦?能得祖印禅师青眼?不简单啊!”

    “欧阳公过誉,学生惶恐。”陆北顾谦逊道。

    这时,曾巩又低声对陆北顾道:“贤弟,你不是还有张方平张公的书信要面呈欧阳公么?”

    陆北顾这才从怀中取出那封小心保管的推荐信,双手恭敬地奉上:“张方平张公曾修书一封,嘱学生面呈欧阳公。”

    此言一出,不仅欧阳修略显讶异,连旁边几位原本在低声交谈的年轻人也停下了话头,目光聚焦过来。

    “张安道的信”

    欧阳修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接过了信。

    他与张方平同朝为官,虽非至交,但也互相敬重。

    但他并未立即拆阅,而是将信放在身前的几案上,饶有兴致地看着陆北顾:“看来陆小友不仅得禅师垂青,与张安道亦有渊源。有趣,有趣!”

    他语气轻松,带着一丝玩味,显然对陆北顾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年轻人更添了几分兴趣。

    “学生与张公也只是在蜀中有一面之缘,承蒙张公不弃,得此厚爱,实感惶恐。”陆北顾解释道。

    “呵呵,安道兄眼光甚高,能得他推荐,必有过人之处。”

    欧阳修笑道,随即指了指旁边的座位,“来来,坐下说话。”

    不过对欧阳修来说,这种有才华又得到大人物赏识的年轻人,他其实见得不少。

    所以目前他对陆北顾,也仅仅是觉得有兴趣而已。

    陆北顾谢过,在曾巩下首的空位坐下。

    曾巩见他坐定,便继续为他引荐在场的其他几位青年才俊。

    他先指向欧阳修左侧一位身着月白锦袍,面容俊美,气质风流倜傥的青年:“陆贤弟,这位是晏元献之子,晏几道,晏叔原。”

    晏几道大约十七八岁的样子,继承了父亲晏殊的俊朗外貌和词人才情,只是眉宇间似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

    晏殊虽然贵为宰相,但去年已经离世。

    这也正常,毕竟,晏几道出生时,晏殊就已经四十七岁了。

    而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晏几道从小就得到了宰相父亲的格外宠爱。

    他自幼聪颖过人,七岁就能写文章,十四岁就参加科举考试,可以说晏几道生来就在绮罗脂粉堆中长大,珠围翠绕,锦衣玉食,从来没遇到挫折。

    但正所谓“人走茶凉”,陡然丧父的晏几道,显然最近一段时间,已经深刻体会到了这个道理。

    他对着陆北顾微微颔首,拱手道:“幸会。”

    晏几道心情不好,只是客气了一句,陆北顾却不好失礼。

    “原来是晏公子,久仰令尊词坛泰斗之名,今日得见公子,风采果然不凡。”

    晏几道,后世尊称“小晏”,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是大宋婉约词的重要人物,而晏几道仕途虽然非常坎坷,却活得足够久,一直活到了徽宗朝才去世。

    接着,曾巩又指向坐在欧阳修右侧稍远处,两位气质沉稳、衣着朴素,在眉目间有几分相似,却神情气质迥异的青年:“这两位是程伯淳、程正叔昆仲。”

    年纪稍长的程颢面容温润,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敦厚感,他微笑着拱手:“程颢,见过这位贤弟。”

    他此时虽未出仕,但那份温和中正的气度已初具后来“明道先生”的雏形。

    旁边年纪稍轻的程颐则显得更为严肃,眉峰微蹙,眼神锐利,透着一股近乎苛刻的认真。

    “程颐。”他拱手说道。

    这位便是后来开创“洛学”的“伊川先生”,此时虽年轻,那份不苟言笑、注重礼仪规范的性格已显露无疑。

    知道这便是日后理学奠基人“二程”,陆北顾连忙郑重行礼:“见过伯淳兄,正叔兄。”

    程颢温和回礼,程颐则只是再次拱手。

    最后,曾巩的目光投向窗边一位独立的身影。

    那人身材不算高大,但肩背挺直如松,面容方正,目光正透过敞开的窗户,投向无垠的夜空,仿佛在凝视着什么。

    “那位是关中的张载张子厚。”曾巩介绍道。

    张载听到有人叫自己名字,这才转过头来。

    “今日得见,幸甚!”

    张载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还礼道:“客气了。”

    随即他回到窗边,目光又飘向了夜空,仿佛刚才的寒暄只是短暂地将他从某个宏大的思辨中拉回片刻。

    比起社交,显然张载对自己的思考内容更感兴趣一些。

    此时,欧阳修已随手拆开了张方平的信,快速扫了几眼之后便将信放下。

    欧阳修以手击节,众人的目光都汇聚了过来。

    他朗声道:“好了,人都到得差不多了。今日我青松社小聚,既为切磋学问,亦为畅叙幽情。安道兄在信中可是对陆小友赞誉有加啊,称其‘见识超卓,胸有丘壑,非池中之物’。看来今晚,我等或可一聆陆小友高论?”

    欧阳修的话语带着鼓励,同时也将众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陆北顾这个初来乍到,却带着双重推荐的新人身上。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