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1937,爆兵杀穿淞沪战场 > 第173章 金陵暗流涌动,你方唱罢我登场!
最新网址:www.00shu.la
    军政部的办公室之中。

    何英钦听着钱大军的话,整个人脸上阴云密布。

    “哼,一个毛头小子侥幸赢了几场就如此吹捧!”

    “置我党国其他将领颜面在何地?”

    “陈小个子他也就是走运罢了。”

    “放我在第三战区司令官的位置上,我做的肯定比他好!”

    其他几个人听着何英钦的话暗暗撇嘴。

    但是面色上都是一脸赞同。

    “哼,老头子也是真的眼瞎了。”

    “竟然给一个毛头小子集团军司令的任命!”

    “什么?”

    听到这里,房间沙发上坐着的其他人都一脸震惊。

    要知道目前党国之中的集团军也不多,担任的无一不是从北伐时期过来的老人。

    比如陈程之前就是第十五集团军的司令,张治中,张发魁等等黄埔一二期毕业的很多也不过才军长,师长。

    他一个毛头小子,不过在淞沪打了几场仗,一个军军长都是对他的奖赏了。

    现在竟然还要升他当集团军司令?

    “不行,绝对不行!”

    光是一个陈程他何英钦都难以对付,现在再加上一个谭毅。

    那他何英钦还要不要在党国混了。

    “敬之兄,恐怕这个任命我们阻挡不了。”

    “你都不知道昨天委员长在家宴之上笑的多开心。”

    “尤其是孙先生的夫人也在,对谭毅在沪上的作战高度赞赏,还称呼他为大夏之光,大夏战神!”

    “经过孙先生夫人的口出来,那么这可就是铁口认证啊。”

    孙先生是谁?那可是创建了革命的伟大先驱,更是缔造了民国和国民党,,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

    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有了孙先生夫人的认证,再加上谭公的名头。

    党政军之中的一些老人恐怕也都不会反对。

    委员长又认为义子,有了委员长的背书,谁敢明面上针对他?

    钱大军叹了一口气。

    “委员长明天召开党政军会议。”

    “对于谭毅的晋升事宜就在明天,为了高度表扬谭毅的功劳。”

    “为此委员长更是命令重新设计一款勋章名为国光勋章。”

    “国光勋章中心为威武鹰扬图案,四周为光芒,象征荣获此章者,有使国家前程远大,国运昌隆,光芒四照之功勋。”

    “谭毅就是该勋章获得第一人。”

    “还让陈卜雷亲自为谭毅写一篇文章,委员长准备给他立成宣传标杆!”

    众人听着钱大军的话,一阵咋舌。

    这一套一套的,真的是他谭毅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能扛起来的?

    不过这个时候谁敢去反驳委员长?

    “敬之兄,恐怕以后你我都都要被陈程压制了!”

    不仅仅是何英钦,在统计调查局第二处,戴春风坐在自己的办公室中同样也是一脸阴沉的神色。

    想他戴春风对老头子是自二八年开始,为老头子侦察情报,出生入死。

    如今也不过一个上校的军职军衔,铨叙军衔现在更不过一个少校。

    竟然还比不上一个毛头小子。

    才二十多,从一个少校转眼两月就到了集团军司令,最少也是一个中将也有可能是上将。

    那铨叙军衔怎么也要升职到少将了。

    他这些年没有功劳也应该有苦劳吧?还不如一个竖子。

    在以汪诏明为首的一派之中。

    更是对老头子对谭毅如此偏爱颇为不满。

    “党国不是他一个人的党国,一个当兵不过两三年,两月前还是一个少校的家伙。”

    “几个月就给他如此殊荣?”

    “让党内的那些将官怎么看?让那些出生入死的兄弟们怎么看?”

    “不行,不能让他任人唯亲!”

    “明天我们要阻止谭毅的任命,更不能让他一家独大!”

    整个国民党中枢之中,就因为谭毅的到来暗流涌动。

    有的人开心,有的人生气,更甚至是愤愤不平。

    自己为党国出生入死多年,竟然不如一个毛头小子晋升的快?

    如何让那些老将们心服口服?

    为此各个党派的人员开始暗中联系,纷纷准备在明天的军政会议中对此进行反对。

    委员长的书房中,戴季涛,陈卜雷两人站立在一旁。

    “坐。”

    听到委员长的话后,两人才坐到了一旁的沙发上。

    “今天让你们两个过来,是有事相商。”

    “委座,您说。”

    戴季涛,陈卜雷两人恭敬的看着委员长。

    戴季涛浙省湖州人,早年和委员长关系最好,后来还结拜成兄弟。

    戴季涛自然也成为委员长早期麾下很得力助手,为委员长出谋划策,最后成了委员长最信得过的谋臣,捉刀代笔。

    等委员长坐稳了天下,戴季涛担任第一任考试院院长,这一做就是20年,戴季涛也成了历史上最年轻的院长(就任时年仅37岁)。

    更是被称为委员长身边“国师,智囊。”

    陈卜雷呢,同样也是浙省慈溪人,是委员长身边最有名的文胆之一,被称为领袖文胆”和“总裁智囊”,和国军第一支笔之称。

    他写的文章往往以锐利的笔锋,公正的态度,尽人民喉舌的职责。

    作为委员长最信任的幕僚,陈布雷恪守为臣之道,在工作上,他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对委员长忠心耿耿。

    在政治操守上,他为官清廉,从不拉帮结派,以权谋私,在派系林立的国民党政府中,始终保持超然的态度,从不卷入派系斗争中去。

    所以,陈卜雷在当时国民党政府中具有很高的声望与地位。

    如今把这两人齐聚在一起说商谈一件事情,自然让两人无比的慎重。

    “委座,您说!”

    委员长看了一眼陈卜雷。

    “彦及啊,你文笔向来出色,以谭毅为主。”

    “写一篇我国民党英勇抗日之名,多讲讲我们的部队在淞沪如何抵达侵略者的,咱们也让那些普通的老百姓知道知道,是谁在前线顶着小鬼子的重兵在拼命,也让他们知道知道是谁保障了他们的生活和安全。”

    “不要一讲国民党,就是腐败,享受,权色,高官厚禄。”

    陈卜雷点点头表示明白。

    委员长又看了一眼戴季涛。

    “季陶啊,你觉得谭毅能重用吗?”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