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 第131章 1933
最新网址:www.00shu.la
    1933年的昆明城,春意盎然却暗藏杀机。李宇轩站在五华山省政府的窗边,俯瞰着这座被他掌控近一年的春城。身后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刚刚截获的密电——龙运秘密联络广西李宗人的证据。

    “主任,龙运最近在滇西频繁活动,恐怕……”黄伟低声汇报。

    李宇轩抬手打断:“过了多少年,工作的时候称职务让他去。况且他现在是困兽犹斗,我倒要看看这位云南王还能玩出什么花样。”

    此时的龙运,正被困在自己的官邸中。表面上,他仍是云南省主席,实际上已被李宇轩架空。这位曾经的西南枭雄,此刻正对心腹苦笑:“李宇轩这一手,真是滴水不漏啊。”

    “主席,我们还有滇军旧部……”

    “没用了。”龙云摇头,“自从李宇轩来了以后,不仅掌控了军政大权,连经济命脉都握在手中。现在连我们的军饷都要经过他的手。”

    他走到书桌前,展开一张地图:“为今之计,只有以退为进。你立即去联络我们在缅甸的旧部,让他们做好准备。万一……万一事不可为,我们还有退路。”

    就在西南暗流涌动之时,华北已是战火连天。1933年初,日军进犯山海关,长城抗战爆发。

    古北口阵地上,二十九军将士正在与日军殊死搏斗。年仅十八岁的小战士王山,紧紧握着手中的大刀,这是西北军特有的武器。

    “弟兄们!让日本人尝尝我们大刀队的厉害!”团长挥舞着大刀率先跃出战壕。

    阵地上顿时杀声震天。华夏士兵们冒着枪林弹雨,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白刃战。王山一刀劈翻一个日本兵,自己的胳膊也被刺刀划伤。他顾不上疼痛,继续向前冲杀。

    “小心!”班长猛地将他推开,自己却被子弹击中。

    “班长!”王山扑过去,只见班长胸前绽开一朵血花。

    “小子……活下去……打鬼子……”班长说完最后一句话,永远闭上了眼睛。

    王山的眼泪夺眶而出,他拾起班长的大刀,怒吼着冲向敌阵。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刚从农村出来的少年,而是一个真正的战士。

    在豫章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窑洞里,泳之正在起草一份重要文件。

    “泳之,这样写会不会太激进?”五豪看着文稿,不无担忧。

    泳之放下笔,目光坚定:“日本人都打到家门口了,我们还在这里瞻前顾后?这份宣言,就是要让全国人民知道,我们的人愿意与任何抗日力量合作!”

    1933年1月17日,《对日作战宣言》正式发布。宣言明确指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愿意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作战协定,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这份宣言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在魔都,进步学生纷纷走上街头,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在燕京,教授们在课堂上慷慨陈词,赞扬那边的抗日立场。

    甚至连远在金陵的委员长,看到这份宣言后也不禁动容。他在日记中写道:“赤匪此议,实为收买人心之举。然其言亦不无道理……”

    1933年2月,洪都行营内,委员长正在对党政军要员发表讲话。

    “我们要推行新生活运动!”委员长的声音在会场回荡,“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会场里,官员们正襟危坐,但私下里却议论纷纷。

    “委员长这是要学那边人搞群众运动啊。”一个官员低声说。

    “嘘!小声点。不过说真的,现在国难当头,搞这些是不是……”

    新生活运动很快在全国推行开来。在金陵,警察上街纠正行人衣着。在魔都,学生们组织宣传队。在江城,商家被要求保持店面整洁。

    然而,在底层民众看来,这些举措未免有些不合时宜。一个老农看着墙上“新生活运动”的标语,嘟囔道:“饭都吃不饱,还讲什么礼义廉耻?”

    就在华夏内外交困之际,大洋彼岸的美国迎来了新总统。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D·罗斯福在华盛顿宣誓就职。

    “我们唯一应该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罗斯福的就职演说通过无线电波传遍世界。

    在华夏,有识之士从这番话中看到了希望。胡氏在《独立评论》上撰文指出:“罗斯福新政或许能给华夏带来启示。”

    然而,日本的侵略步伐并未停止。五月,日军进犯察哈尔。令人意外的是,已经下野的冯遇祥再次出山,与吉鸿畅等人在张家口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多伦城外,吉鸿畅正率领抗日同盟军与日军激战。这位曾经的国民党将领,如今却举起了反蒋抗日的大旗。

    “弟兄们!今日之战,关系民族存亡!”吉鸿昌手持大刀,身先士卒。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支由各方力量组成的杂牌军,竟然在五月下旬收复了多伦。消息传出,举国振奋。

    在魔都,报刊用头版头条报道这一胜利。在燕京,学生们上街游行庆祝。就连金陵的委员长,也不得不承认:“吉鸿畅此举,确实振奋人心。”

    然而,就在抗日同盟军捷报频传之时,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从金陵传来。

    1933年5月31日,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这份协定不仅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的占领,还将冀东划为“非武装区”。

    消息传出,举国哗然。

    在燕京,教授们痛心疾首。在魔都,工商界人士联名抗议。在广州,学生们焚烧日本商品表示抗议。

    吉鸿畅在察哈尔得知这一消息后,愤然写下:“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

    而远在昆明的李宇轩,看着手中的电报,久久不语。最后,他对黄伟说:“准备一下,我要回金陵。”

    “主席,这里的事……”

    “龙运已经不足为虑。”李宇轩望向东北方向,“现在,真正的战场在那里。”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