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盛夏的晨光透过高大的梧桐树叶,在京科大学的主干道上洒下斑驳跳跃的光点。作为京城顶尖学府,一年一度的毕业典礼,无疑是整个校园年度中最隆重、最充满希望与感怀的盛会。
空气中弥漫着栀子花的淡淡香气,混合着青春特有的蓬勃朝气。
从气势恢宏的东校门开始,鲜艳的红色地毯便如一条庄严的河流,一路蜿蜒,穿过悬挂着“逐梦山海,不负韶华”巨大横幅的林荫道,最终汇入被装点得庄重而热烈的体育馆。
礼堂入口处,鎏金的京科大学校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馆内舞台背景板上苍劲有力的“明德精工”校训遥相呼应。
放眼望去,满场涌动的红色学士服,像一片沸腾的、喜悦的海洋,将这场青春加冕礼的仪式感烘托得淋漓尽致。
礼堂内,座无虚席。看台上,是翘首以盼、满脸骄傲与不舍的家长亲友团,他们手中的相机、手机早已严阵以待,准备记录下子女人生中这至关重要的时刻。
嘉宾席上,校领导、院系教授们身着庄重的导师服或正装,笑容中饱含着对学子们的殷切期望与欣慰。
毕业生区域则是一片红色的欢腾。年轻的毕业生们或兴奋地互相整理着学士帽和肩头象征学有所成的流苏,或凑在一起低声笑语,回忆着四年间的趣事糗事,眼神交换间,藏着对鎏金岁月的不舍,也闪烁着对未知未来的憧憬、迷茫与跃跃欲试的勇气。
在这片红色的海洋中,拾穗儿静静地站着,她的指尖下意识地轻轻捻着学士服光滑的衣角,试图平复内心如潮水般翻涌的情绪。今天,对她而言,意义远非同寻常。
她不仅要和数千名同学一样,为自己四年的寒窗苦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更要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登上那聚光灯下的发言席,向母校、向师长、向同窗汇报自己的成长与志向。
而更让她心潮澎湃的是,在她学士服内侧的口袋里,静静躺着昨天饯行时陈阳送给她的火车票。
那两张硬质卡片还残留着陈阳的体温,目的地是她魂牵梦萦的戈壁,发车时间,就在今天下午,毕业典礼结束之后。
离别与奔赴,总结与开启,竟如此紧密地交织在这个特殊的夏日。
上午九时整,庄严的国歌声响起,毕业典礼正式拉开帷幕。流程庄重而有序,校长的致辞高屋建瓴,语重心长,满是“京科学子当以所学报效家国”的殷切嘱托;教授代表的发言则如春风化雨,谆谆教诲中藏着“此去繁花似锦,莫忘来时路”的深邃叮咛。每一句话,都敲打在毕业生们的心坎上,引发阵阵深思与掌声。
当主持人用清晰洪亮的声音念出“下面,有请优秀毕业生代表拾穗儿同学上台发言”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掌声中,有对“优秀毕业生”这一荣誉的认可,更有许多人对“拾穗儿”这个名字及其背后“戈壁助学计划”的敬佩与支持。
拾穗儿深吸了一口气,那口空气带着体育馆特有的、混合着木质座椅和鲜花清甜的味道,她握紧了手中的发言稿,稳步走向舞台中央。
聚光灯打在她身上,有些灼热,让她微微眯了下眼。视线适应光线后,她清晰地看到了台下那些熟悉的面孔——
嘉宾席第一排,张教授正朝她温和地微笑着,老人家的膝上,端端正正地托放着即将颁发给她的那份沉甸甸的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那眼神仿佛在说:“孩子,别紧张,你是最棒的。”
家长席中,图书馆的李阿姨不顾旁人目光,使劲地朝她挥着手,脸上是如同自家孩子出息了般的自豪与激动。
而她最好的姐妹们——苏晓、杨彤彤、陈静,更是挤在了观众席最前排,高高举着不知何时准备好的、用亮彩笔写着“穗儿加油!戈壁之光!”的牌子,对着她挤眉弄眼地做着鼓励的手势。
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毕业生队伍的末尾,陈阳就站在那里,身姿挺拔如白杨。他没有像姐妹们那样激动外露,只是目光沉静而专注地追随着她,那眼神里盛满了化不开的温柔、毫无保留的支持,还有一种与她同赴未来的坚定。
就在这一刻,拾穗儿心中所有的紧张与忐忑,都奇异地平复了下来。
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的身后,站着师长,站着挚友,站着那个决定与她同行的人。
她走到发言台前,调整了一下话筒的高度。开口时,声音清亮而沉稳,透过优质的音响系统,清晰地传遍了体育馆的每一个角落。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叔叔阿姨们,大家上午好。”
简单的开场白后,她稍稍停顿,目光扫过台下数千张面孔,继续说道:“在这个充满荣耀和希望的时刻,站在京科大学毕业典礼的发言台上,我不想过多谈论绩点和荣誉,那些只是过去的注脚。我更想和大家分享一片远方的土地,以及它赋予我的使命——那是我出生的地方,广袤而贫瘠的戈壁滩。”
她的声音带着一种引人入胜的魔力,将所有人的思绪带向了远方。
“那里的沙枣树,每年深秋会结满红彤彤的小果子,甜味中总是带着一丝独特的涩,就像我此刻的心情,对母校、对京城有万般不舍,但对即将踏上的归途,又无比坚定。”
她动情地回忆起大一那个暑假,她回到戈壁,看到孩子们在漏风的土坯房里,握着短得几乎捏不住的铅笔头,趴在破旧的桌椅上,依然无比认真地书写着歪歪扭扭的汉字,那双双清澈的眼睛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也写满了环境局限下的无奈。那个画面,像一根刺,深深扎进了她的心里,也催生了最初“戈壁助学计划”的萌芽。
她说到自己抱着那份稚嫩却充满热情的计划草稿,忐忑地敲开张教授办公室的门。那位严谨的学者,没有丝毫轻视,而是戴上老花镜,用红笔一字一句地帮她斟酌,当圈出“教育,是照亮戈壁最深处的光”这句话时,张教授眼中闪过的赞赏与支持,让她备受鼓舞,师生二人甚至一路讨论修改到深夜。
她提起图书馆的李阿姨,总是能“恰好”地帮她找到最需要的参考文献,那本厚厚的《西部教育发展报告》的扉页上,李阿姨用娟秀的字迹写着:“丫头,戈壁的孩子需要你,阿姨帮你找了些资料,加油!”这默默的关怀,如同冬日暖阳。
她感谢她的室友们:外向的苏晓为了给助学计划募捐,在熙攘的街头喊哑了嗓子;细心的杨桐桐熬夜为戈壁的孩子们织了一打又一打厚实的围巾手套;而沉静的陈静,则在她因为压力巨大而失眠的夜晚,陪她在操场上走了一圈又一圈,只说一句:“穗儿,不管你做什么选择,我们都在你身边。”
讲到这里,拾穗儿的声音有些哽咽,她停顿了一下,努力平复情绪,目光再次扫过舞台上方那枚庄严的校徽,声音变得更加坚定:“也许有人会问,从京科这样的顶尖学府毕业,留在京城,你会有无数种看似更轻松、更光鲜的可能,为什么偏偏要回到那片许多人眼中贫瘠落后的戈壁?”
她自问自答,眼神清澈而明亮:“因为,那里不仅有奶奶蒸的沙枣糕里那份独特的烟火气,更有孩子们拉着我的衣角,说‘拾穗儿姐姐,京科大学是什么样子?我们以后也想看看’时,那份沉甸甸的期待。更因为,在京科四年,‘明德精工’的校训,特别是‘立己达人’的精神,已经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它让我真正明白,个人的成长固然重要,但真正的价值,在于能否用这成长的力量,去温暖、去照亮更多的人,尤其是那些身处困境却依然怀揣梦想的孩子们。”
“今天,我从京科毕业,但这绝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她擦去不知不觉滑落眼角的泪水,脸上绽放出充满憧憬的笑容,“我要回到戈壁,尽我所能,盖起明亮温暖的校舍,让那里的孩子们能踩着知识的阶梯,走出沙漠,去看更广阔的世界。同时,我也想用我的行动告诉所有人,我们京科人的足迹,既可以留在前沿的实验室、繁华的写字楼,也同样可以、而且应该,深深烙印在需要我们的地方——在戈壁的风沙里,在边疆孩子们的书本间,在祖国最需要播撒希望的土地上!”
话音落下,短暂的寂静之后,是如同雷鸣般席卷全场的掌声!这掌声持久而热烈,充满了敬意与感动。
许多家长和老师眼中都闪烁着泪光,为这个年轻女孩的纯粹、坚韧和博大情怀所深深触动。
接下来的颁证环节,当拾穗儿走到台前,从张教授手中庄重地接过那本象征着她四年汗水与智慧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时,她向着恩师,向着母校,深深地、虔诚地鞠了一躬。
张教授慈爱地看着她,笑着用手指轻轻点了点证书封面上那枚烫金的校徽,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拾穗儿,恭喜你,顺利毕业。这两本证书,是你四年努力的最好证明,也是京科大学给你的底气。记住,以后在戈壁,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记得,你是京科学子,学校,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谢谢您,张教授!谢谢母校!”
拾穗儿双手紧紧捧着证书,眼泪终于忍不住,大颗大颗地砸在烫金的封面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水渍。她哽咽得说不出更多话,只能用力地点头。
隆重的毕业典礼在激昂的校歌声中落下帷幕。
毕业生和家长们涌出礼堂,校园瞬间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象征着京科岁月的银杏道上、庄重的校训石前、气势恢宏的主楼广场上,到处是穿着学士服拍照留念的身影,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苏晓兴奋地拉着宿舍四个姐妹,在校训石前摆出各种造型合影。相机快门声不断,定格下四个女孩紧紧相拥、又哭又笑的动人瞬间,四年的同窗情谊,都浓缩在这一张张照片里。
这时,陈阳拿着两顶学士帽走了过来,他很自然地拉住拾穗儿的手,对其他人笑了笑:“借穗儿一会儿,我们去校门口合个影。”苏晓她们心照不宣地笑着起哄。
在京科大学那四个鎏金大字的校牌下,拾穗儿和陈阳并肩而立。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他们年轻的脸上跳跃。
陈阳小心翼翼地帮拾穗儿把有些歪斜的学士帽扶正,动作轻柔。摄影师按下快门的瞬间,一阵夏风吹过,两人宽大的学士服衣角被风吹得紧紧贴在一起,缠绕着,仿佛一双悄悄牵住的手,定格成青春最美好的画面。
“抛帽子啦!”人群中不知谁高喊了一声,这几乎是毕业典礼后的保留节目。顿时,一大群穿着红色学士服的毕业生欢呼着围拢过来,数着“一、二、三!”,然后将头顶的学士帽用力地、高高地抛向蔚蓝的天空!无数顶帽子在空中划出各种欢快的弧线,像一群挣脱束缚、飞向自由的红色鸟儿。
拾穗儿和陈阳相视一笑,也一起抬手,将帽子抛向空中。
仰头看着那片红色的云彩,拾穗儿忽然有些恍惚,仿佛看到了四年前那个第一次站在京科大门口,背着简单行囊,满脸拘谨、胆怯又充满好奇的戈壁姑娘。
而如今,她手中握着沉甸甸的毕业证书,口袋里揣着一张即将开往故乡戈壁的火车票,身边,还站着一个理解她、支持她、愿意与她共同奔赴那片广阔天地的志同道合者。
帽子纷纷落下,陈阳眼疾手快地接住了两顶,他轻轻地将其中一顶重新扣在拾穗儿有些凌乱的发梢上,动作自然得像做过无数次一样。
“走吧,”他低声说,眼神里带着笑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宠溺,“我们去买校门口那家你最爱吃的糖葫芦,吃完,咱们就得去赶车了——下午的火车,可不能误点。”
拾穗儿抚平被帽子弄乱的头发,脸上漾开一个无比灿烂而安心的笑容,用力地点了点头:“好!”
夏日的风,带着京科园里草木的清香,带着离别的淡淡愁绪,更带着满满的祝福与希望,穿过喧闹的人群,穿过摇曳的银杏树梢,一路向南,又仿佛一路向西,吹向那个遥远而又亲近的、名叫戈壁的地方。
这场隆重的毕业典礼落幕了,但拾穗儿知道,这不是离别,而是她带着母校四年的滋养,带着师长的嘱托,带着朋友的祝福,带着那份悄然萌芽的爱情,和陈阳一起,满怀信心与力量,奔向那片长满沙枣树、也充满无限希望的土地的全新开始。他们的故事,刚刚写下序章,最精彩的部分,还在未来。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