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戈壁的夜,是能将一切生音都吞噬的。唯有风,是这里永恒的主宰。它呜咽着,盘旋着,像一头不知疲倦的野兽,用无形的利齿啃噬着这片土地上的一切。
那座孤零零的土坯房,便是它常年撕咬的对象。
墙皮早已斑驳脱落,坑坑洼洼的表面记录着无数次风沙的侵袭。
糊在墙壁缝隙里、用来抵御寒风的干枯骆驼刺草,此刻在夹杂着雨丝的夜风中瑟瑟发抖,发出极其细微的“簌簌”声,仿佛下一刻就会被连根拔起,卷入悬无边的黑暗。
屋内,拾穗儿盘腿坐在土炕边那张用粗木钉成的、摇摇晃晃的矮凳上。
她的脊背挺得异乎寻常的笔直,像一株试图冲破屋顶束缚的幼苗。
她小小的、布满冻疮和老茧的手里,紧紧攥着半截木炭——那是烧火时特意留下来的,已经被她的指温磨得十分光滑,如同乌黑的玉石。
借着炕桌上那一点微弱得可怜的光晕,她正全神贯注地在对面那片斑驳不堪的土墙上,一笔一画地、极其郑重地描摹着一个复杂的物理公式。
公式是关于电磁感应的,那些符号和线条,在她笔下,仿佛不是知识,而是具有生命的符咒。
那盏提供光明的油灯,是这间陋室里除了拾穗儿那双眼睛之外,最“精致”的物件。
它是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罐头盒改造的,盒身上布满了深浅不一的划痕,记录着它颠沛的来历。
边缘处甚至有些卷曲的毛边,那是三年前,父亲在世时,从镇上废品站里像发现宝贝一样捡回来的。
他说:“穗儿,用这个给你做盏灯,晚上也能看点书。”
灯芯,是奶奶阿古拉在无数个漫长的夜晚,就着月光,从她那件穿了十几年、早已破败不堪的旧棉袄内衬里,小心翼翼地拆出棉絮,放在干枯的手心里,极其耐心地、反复搓捻而成的一缕细线。
它此刻正浸润在浑浊的灯油里,灯油是从戈壁滩上那种叫做“骆驼刺”的顽强植物的籽实中榨取出来的,带着一股浓烈的、焦糊的草木腥气。
这油,来得比金子还珍贵。那是奶奶阿古拉,在戈壁滩最酷热的正午,太阳像熔化的铁水般倾泻而下,连蜥蜴都躲在石头缝里喘息的时候,独自一人,佝偻着腰,在滚烫的沙丘下一棵一棵地、用尽力气薅来的骆驼刺。
她的手上、胳膊上,被那坚硬带刺的植物划满了细密的血口子。
然后,她再用那沉重的石臼,一锤一锤,将那些饱含辛劳的籽实砸开,挤压出这浑浊的、却能为孙女照亮一方书本的液体。
每一滴,都凝聚着奶奶的汗水和期望,拾穗儿连呼吸都放轻了,生怕一口气吹灭了这希望之火。
豆大的火苗,在风中不安分地跳跃着,尽管门窗紧闭,风依然能找到缝隙钻入,忽明忽暗,像一个疲惫却不肯合上的眼皮。
它将拾穗儿瘦削的身影扭曲、拉长,投射在写满公式的土墙上,那晃动的影子,与那些歪歪扭扭却异常工整的字迹重叠、交错,仿佛一个个沉默的舞者,在知识的舞台上演出着无声的戏剧。
烟雾,带着那股特有的焦糊味,并不急着散去,而是慢悠悠地、一缕缕地向上盘旋,熏得屋顶那只结了多年的蛛网微微晃动,也毫不留情地刺激着拾穗儿脆弱的左眼。
一阵熟悉的、针扎般的刺痛传来,她下意识地眯了眯眼,长长的、沾着些许沙尘的睫毛轻轻颤动了几下,细小的沙粒被抖落,掉在她粗糙的手背上。
那道淡淡的、泛白的疤痕,就隐藏在她的左眼睑下方,像一条小小的、沉睡的虫子。
那是三年前那场吞噬一切的黑色沙暴,留给她的、连同失去双亲的悲痛一起,永恒的印记。
那天的记忆,即使现在想起,也带着沙砾的冰冷和血腥味。
她跟着父母去几十里外的镇子用羊皮换粮食,归途中,天色骤然变黑,像打翻了墨汁。
狂风卷起的沙砾不再是沙砾,而是子弹。父亲反应极快,一把将她死死护在身下,他那宽阔的、曾经能把她高高抛起的后背,为她挡住了大部分致命的冲击。
然而,一块被狂风掀起的、足有碗口大的石头,无情地砸中了父亲的腿,她清晰地听到了骨头断裂的“咔嚓”声和父亲压抑的闷哼。
母亲惊慌失措地去捡那袋被风卷走的、维系着全家生计希望的粮食,她的身影在黄色的沙幕中只晃动了几下,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拽去了,再也没有回来……
等她最终被人从厚厚的沙层下挖出来时,左眼已经被粗糙的沙砾磨得血肉模糊,钻心的疼痛让她几近昏厥。
镇子上那位心善却无奈的老医生,清洗着那可怕的伤口,连连摇头,叹息着说:“造孽啊……这娃的眼睛……再晚上半天,神仙也难救喽……”
可是,那时候,家里连给父亲治腿的钱都凑不齐,又哪里拿得出钱来给她买那昂贵的眼药呢?
于是,好好的一只眼睛,就这么蒙上了一层永远也擦不掉的、名为贫穷和苦难的浓雾。
她抬起手,用指尖轻轻地揉了揉发胀的眼角。当手指肚触碰到那道微微凸起的疤痕时,她的动作会不自觉地变得更加缓慢,仿佛那不是一个肉体的疤痕,而是一道触碰一下就会流血的、心灵的创口。
这不仅是她不敢轻易回忆的痛,更是对奶奶阿古拉深深的愧疚。
每一次,奶奶看到她因为看不清而费力地眯起眼睛,将脸几乎贴在墙上或者书本上时,奶奶那混浊的、饱经风霜的眼睛里,就会迅速弥漫起一层水汽,眼眶通红。
她总会默不作声地走过来,用那双像老树皮一样粗糙的手,颤抖着往拾穗儿手心里塞一颗干瘪的沙枣,声音哽咽却努力维持平静:“穗儿,吃颗枣,甜……
等奶再多捡些‘沙金’,攒够了钱,咱就去城里,去大医院,把这眼睛治好……”
可拾穗儿心里跟明镜似的,家里那点微薄到可怜的收入,连让她去镇上中学“蹭”几节课都需要奶奶节衣缩食、低声下气地求人,又哪里能挤得出那对于她们而言如同天文数字的医药费呢?
“穗儿,快睡吧,油……油不多了,明儿个还得早起呢。”
里屋,传来了奶奶阿古拉那沙哑得如同被风沙磨砺了千百年的声音。
那声音,隔着薄薄的、几乎不隔音的土坯墙传过来,显得有些飘忽。
伴随着话音的,还有奶奶翻身时,那张老旧土炕不堪重负发出的、悠长而疲惫的“吱呀”声。
奶奶的嗓子,是年轻时在戈壁滩上追赶羊群、呼唤走失的牲畜时喊坏的,又被几十年的风沙无情地打磨,说话时总带着一股砂纸摩擦木头般的粗糙质感,可在这寂静寒冷的深夜里,这声音却像是一床破旧却温暖的棉被,试图将拾穗儿包裹起来。
拾穗儿握着木炭的手微微停顿了一下,在土墙上留下一个小小的、浓黑的圆点。
她回过头,朝着里屋那挂着破旧布帘的方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带着一丝即将完成的愉悦:“就好,奶奶,您先睡,别操心我。我把这道公式记熟,就睡,真的,马上就好了。”
她嘴上这样乖巧地应着,行动却完全是另一回事。
她伸出右手食指,那指甲修剪得很短,边缘却依然因为常年的劳作而显得粗糙不平。
她极其小心地、用指尖捏住那盏罐头盒油灯的灯芯,轻轻地、轻轻地将它往细里拨动了一点点。
火苗,因为这细微的调整,猛地收缩了一下,变得更加弱小,那昏黄的光晕瞬间黯淡下去,几乎要与四周浓稠的黑暗融为一体。墙上那些公式的影子也变得模糊起来。
然而,拾穗儿的嘴角微微向上弯了一下——这样一来,这珍贵的灯油,或许就能多燃烧上半个时辰,哪怕只是一刻钟也好。
她就能利用这偷来的时间,多记下一个公式,多理解一个定理。这短暂的光明,是她与命运抢夺来的。
她重新转回头,几乎将整张脸都埋向了土墙。为了看清那些自己写下的、已经开始模糊的字迹,她的左眼眯得只剩下一条细缝,而右眼则瞪得大大的,瞳孔里倒映着那微弱的火苗和墙上的字符,闪烁着一种近乎贪婪的、渴求的光芒。
土墙的表面并不平整,有些地方的墙皮已经松动,仿佛随时会剥落。她书写时必须格外小心,下笔的力道要恰到好处,轻了,字迹太淡,看不清楚;重了,又怕把那些松动的土皮蹭掉,让之前的心血白费。
这面斑驳的土墙,就是她独一无二的“黑板”,是她赖以生存的“知识海洋”,也是她最私密的“笔记本”。
从初中最基础的代数公式,到高中复杂的物理定律、化学方程式,都被她用这半截木炭,一笔一画、日复一日地“刻”在这里。
有些地方,被渗进来的雨水浸泡过,字迹变得模糊不清,她就一遍又一遍地、不厌其烦地重新描摹。
年深日久,这面土墙上早已层层叠叠,覆盖了无数道新旧交织的木炭印记,深深浅浅,像是她隐藏在岁月褶皱里的、无声却无比倔强的宣言。
油灯的火苗又剧烈地颤抖了一下,仿佛一个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病人,在做最后的挣扎。
烟雾变得更加浓烈,那股焦糊味直冲鼻腔,呛得拾穗儿喉咙发痒,忍不住压低声音,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她赶紧用手死死捂住嘴,侧耳倾听里屋的动静,生怕这一点点声响会惊扰了奶奶本就浅眠的梦。
确认没有吵醒奶奶后,她才松了一口气,将捂嘴的手缓缓放下,手指却不自觉地、带着无限眷恋地,在墙上那个刚刚写下的、关于洛伦兹力的公式上轻轻摩挲着。
那些由木炭构成的、冰冷的字符,此刻在她的指尖,仿佛拥有了生命和温度,它们像是一颗颗遥远的星辰,虽然微弱,却坚定地照亮着她在这荒芜戈壁和寒冷深夜中,孤独前行的道路。
它们是她精神的支柱,是她灵魂的食粮。
她知道,奶奶那日益佝偻、弯曲得像戈壁上那株饱经风霜的老胡杨般的腰背,是为了在她这片原本可能彻底荒芜的人生土地上,硬生生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她撑起一小片可以喘息、可以梦想的天空。
她也知道,自己的左眼虽然被命运的沙暴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翳,但决不能让内心的光芒,也因此而黯淡下去。
外面的世界很大,很遥远,但知识,可以成为她通往那个世界的桥。
“再记最后一个,”她对着墙上那些沉默的字符,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极其轻声地说道。
这既像是与自己达成的一个郑重约定,又像是在向这漫漫长夜、向这残酷命运发出的一次无声挑战。
手中的木炭因为持续的紧握和书写,在她的指尖留下乌黑的印记,也传来一丝微弱的、属于她自己的体温。
她再次抬起手臂,一笔,一画,写得极其缓慢,又极其坚定。
墙上,她那被油灯投射出的、巨大的影子,随着火苗的跳动而不安地晃动着,晃动着,像极了戈壁滩石缝间那些倔强生长的小草,任凭风吹雨打,沙埋石压,却始终固执地、顽强地,朝着它认定的、有光的方向,拼命生长。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