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从埃及前往迦南,需要穿过一片沙漠,所以吴元济在抵达埃及东部边城坎塔拉(今埃及塞得港以南)后,命令部队备足水源和干粮,然后沿着海岸线继续向东进军。没想到这段沙漠比较长,部队很快就将携带的水喝光,后面的路程干渴不已,后面到了沙漠中的小城阿里什才算补充了一些饮用水。部队越过阿里什不久,总算到达迦南一带,摆脱了缺水的危机。
部队进入迦南以后,就进入了叙利亚总督的辖区,开始不断有大食人的部队过来袭扰唐军。吴元济率军边走边战,一路上击溃好几股敌人,来到迦南中部一带。
吴元济率军攻击大食军时,发现这里的大食军已经有了炸弹和突火枪,知道了叙利亚的大食军也有了火器,暗叫不好。
吴元济带领部队击败沿途的大食军后,终于抵达迦南的重要城市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位于一片山上,居高临下,叙利亚总督派了一万多军队守卫这里。
吴元济命令部队包围该城,准备攻下这座城市,谁知道部队刚围上去,大食军就从上面往下面扔炸弹,炸弹滚下来爆炸,对围城的部队形成威胁。
吴元济大怒,命令围城的部队离城墙远一些,然后开始命令炮兵轰城,城内的守军对唐军的炮击无计可施,只能被动挨打。
第二天,唐军在城墙上轰开一个缺口,炮兵停止射击后,一些唐军试图从缺口处冲进去,没想到城上的大食军又开始往下面扔炸弹,唐军被迫撤退。
双方都有火器,唐军火器虽优,但耶路撒冷守军占据地利,吴元济有点懵圈了,不知道该怎么破局。副将邹元标认为,守军的炸弹毕竟扔不远,唐军不如改变战术,改破城为轰城,一直用大炮轰城,守军早晚会受不了。
吴元济听了以后茅塞顿开,觉得完全可以发挥唐军炮兵的射程优势,来个长期轰炸,吃亏的肯定是大食守军。从此唐军不再攻城,而是将城市远远围住,一直用大炮轰击,而且专往城内建筑物多,建筑物高大的地方轰击。
经过连续四五天的炮轰,城内的守军开始顶不住了,觉得如果唐军继续炮轰下去,整个城市都要完蛋,特别是那些重要的圣迹、寺院将毁于炮火,他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最终,城内守军派人过来表示愿意投降,投降的条件就是唐军不要毁坏他们的圣迹和寺院,尊重他们的信仰。
吴元济觉得这个条件不过分,当即答应,让守军全部出城缴械投降。大食军投降的部队有八千多人,吴元济觉得带这些俘虏太麻烦,在他们都保证不再参加大食军后,吴元济将大部分普通士兵释放,留下五百多重要分子集中关押起来。
吴元济在耶路撒冷补充了一些军需物资,留下一个羌戎团镇守耶路撒冷,然后向大马士革方向进发。
大食军觉得硬碰不是唐军对手,转而采取游击战,专门攻击第五路军的补给线。吴元济被搞的愤怒不已,到处追着大食军打,大食军以骑兵为主,唐军很难捕捉。
由于后勤补给线被破坏,特别是弹药补充非常不顺,耽误了第五路军的行程,无法快速挺进大马士革。
李愬原先攻占的萨曼王朝、塔希尔王朝,都属于黑衣大食的地方势力,未触及黑衣大食的核心地区。黑衣大食哈里发马蒙为了防止唐军来攻,调集重兵在黑衣大食东部一带,企图将唐军阻于波斯一带。
在李愬认知中,在世界范围内,黑衣大食是仅次于唐朝的帝国,是唐朝对外扩张的最强对手。唐军虽然在怛罗斯附近击败了萨曼王朝的军队,算是报了一仇,但是尚未伤及黑衣大食的根本,这次要跟黑衣大食的本土力量对决,将是一场更加激烈的战斗。
李愬率领第六路军从沙普城出发,向西攻入黑衣大食的波斯地区,波斯地区的大食军将沿途的道路挖断,桥梁毁坏,减缓了唐军的进程。第六路军全部是骑兵,可以在荒野上驰骋,但是炮兵和辎重部队仍然依赖道路和桥梁,唐军不得不一边架桥修路,一边缓慢前进。
好在波斯地区相对干旱,河流不多,所以中途桥梁也很少,只是部分延缓了唐军的进程。唐军向西进发的过程中,大食军并不敢来硬碰,而是派出小股骑兵不断骚扰,均被唐军击退。半个多月后,第六路军终于到达波斯的重镇拉伊城(今伊朗德黑兰一带)附近。
黑衣大食波斯总督拉赫曼,带领六万精兵屯守在拉伊城一带,准备在这里阻挡唐军。马蒙对拉赫曼寄予厚望,交给他的都是大食的精锐部队,甚至给了他大量的火器,希望他能重现黑衣大食的荣光。
拉赫曼认为,黑衣大食依然是以冷兵器为主,新配备的炸弹和突火枪等火器,射程和威力都难以匹敌唐军的武器,对前景并不乐观。拉赫曼苦思冥想,想到了三个对策,一是干扰唐军的后勤补给线,二是加固拉伊城,将城墙大幅加厚,三是在唐军的必经之处投毒。
第六路军进入波斯以后,大食军就袭扰唐军的补给线,但是唐军在出发时带了充足的粮草弹药,而且沿途可以夺取波斯人的粮草,弹药消耗不多,所以影响不大。
唐军在往拉伊城进发的沿途较为干旱,水源不是很多,有一支唐军先锋部队在引用当地的泉水时,出现集体中毒的情况,造成一百多人的死亡。
李愬对大食军在水中投毒的行为非常愤怒,跟几个部将商议后,决定部队尽量在波斯人聚居的地方取水。波斯人再毒,总不能断自己的后路,而且取水之前让牲畜先饮用试验一下,虽然麻烦了一些,但是确实避免了中毒的危险。
拉赫曼看到自己的三个对策被唐军破了两个,只能寄希望于最后一个方案,就是凭城固守。拉赫曼将三万步兵置于城内防守,将三万骑兵放在城外,希望通过内外合击,打退唐军的进攻。
李愬率军抵达拉伊城后,决定仍采取包围合击的战术,命令各个部队分头将拉伊城包围起来。大食军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城外的三万骑兵不断的袭扰围城部队,企图阻止唐军包围拉伊城。
唐军的围城部队先后和大食骑兵爆发了好几次激战,终于击退敌军,完成了对拉伊城的包围。为了防止大食骑兵的袭扰,围城部队抱团行动,主要是封堵城市的进出道路,断绝城内外的联系。
眼见拉伊城被围,拉赫曼只能是集中兵力做好各种防御准备,并预备了多种反击措施,决定和唐军决一死战。
李愬看到拉伊城被加固了很多,决定采取连续射击的方式,将城墙炸开一个缺口。李愬将手中的火炮分成三波,昼夜不停轮流射击,终于在城东射出一个巨大的缺口。
主攻部队待炮兵停止射击后,从缺口处攻入,并向城内进发。出人意料的是,大食军并未派部队封堵缺口,缺口附近空无一人,仿佛人都吓跑了。
主攻部队感觉似乎太顺了,顺的有点不对头,反而不敢快速进攻,而是沿着街道缓缓向里进发。突然,街道两侧的建筑物发出连续的爆炸,将街道内的很多唐军炸死炸伤。
原来,唐军在城东连续炮击,拉赫曼判定城东就是唐军的主攻方向,拿出库存的炸弹运到城东一带。趁着唐军停止炮击的间隙,大食军在缺口处的建筑物内放置了大量的炸弹,除了留几个点火的人,其他的大食军全部撤离。
首批进城的唐军损失惨重,被迫退出城外,清点一下竟然死伤了一千多人。首次出战不利,李愬非常郁闷,紧急和两个副将商议对策。
孔文侃认为,拉伊城内建筑物众多,都可以放置炸弹,唐军贸然进入太危险,可以采取持续炮击的方式打击城内大食军。陈弘岭则认为拉伊城位于一个山谷中的绿洲,非常依赖城外的河流供水,一旦断绝其水源,城内也会坚持不了多久。
陈弘岭提到水源,李愬本想来个以毒攻毒,向流入城内的河流中投毒,但是感觉这个办法会毒死很多拉伊居民,会损害唐朝的形象,最后还是放弃了。李愬认为,即使断绝其城外的用水,城内可以打井,彻底切断其水源不现实,最后决定采取连续炮击的方式。
唐军在城东对拉伊城进行持续的炮击,但是不派兵攻城,对城内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唐军炮击了三天后,马蒙派出一支两万人的援军,会同城外的大食骑兵,进攻围城的第六路军。
李愬被迫收缩兵力,与大食援军进行一番血战,城外两军对战的时候,拉赫曼又指挥城内的大食军向外突围,唐军被迫两线作战。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唐军最终凭借火力优势,击败大食援军,并将城内的部队打回去。
李愬认为,日久容易生变,而且唐军的炮弹不是无限的,后勤补给难度也不小,必须要改变战法,速战速决。李愬忽然想到战国时期田单的火牛阵,来了灵感,想到了攻城的破解之法。
李愬命令部队在拉伊城周边征集了大量的牛羊,全部驱赶到城东一带,唐军的炮兵对原来的缺口又炮击了一番,并派兵将缺口附近清理了一番。
唐军将一大群牛驱赶到缺口附近,牛尾巴上全部包上油布,然后将油布点燃,这些牛被燃烧的剧痛刺激,像发疯了一样朝城内冲去。
城内的大食军故伎重演,又引爆炸弹,发现炸死的都是**,唐军并没有进城,就停止了引爆。唐军此时开始驱赶羊群进城,感觉沿途的建筑物有炸弹,就驱赶一只羊进去,羊的身上带着点燃的炸弹,将建筑物引爆。
唐军不再急于入城,驱赶着羊群稳扎稳打,缓慢朝城内推进。拉赫曼这时开始有点蒙圈了,不愿任由唐军进城,开始指挥大食军反击。
大食军的炸弹也是有限的,主要是在缺口处的建筑物放了一些,再往里的建筑物基本就没有炸弹了,两军开始了真正的对战。
刚开始,大食军还依托工事和建筑物,竭力抵抗唐军的进攻。这些唐军早就憋足了劲,进入城内以后,就开始猛烈的进攻。经过一天的激战,大量的大食军被消灭,唐军取得了绝对的优势,将残余的大食军压迫到城西一带。
经过一段时间的较量,拉赫曼自知不是唐军的对手,拉伊城被攻占已经无可逆转,决定趁夜突围。半夜时分,拉赫曼集中精锐从西门拼死向外突围,唐军围城部队虽然杀伤了大量的大食军,拉赫曼还是成功带领一些亲兵成功突围,向西仓皇逃去。
拉赫曼逃走以后,城内残余的大食军更无斗志,在第二天纷纷向唐军投降。李愬接收降兵后,终于占领拉伊城,不禁长舒了一口气,带领部队进城休整一番。
拉赫曼往西逃了一段,然后就收拢残兵,加上原来被唐军击败的援军,形成了一支有两万多人的骑兵部队。拉赫曼虽然打不过唐军,但也不甘心失败,就持续袭扰唐军的补给线,让唐军也不好过。
李愬占领拉伊城后,本想乘胜追击,但是补给线持续被袭扰,严重影响了唐军的行动。在拉伊之战中,唐军消耗了大量的弹药,必须要予以补充,否则根本无法进行后面的战事。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