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重生姜子牙:开局封神系统 > 第 3 章:新手任务发,重生三十载
最新网址:www.00shu.la
    阳光透过树林的缝隙,在地面织就出斑驳的光影,微风拂过树梢,带着青草与泥土的清新气息,拂过姜子牙的脸颊。他站在原地,缓缓闭上双眼,感受着这具三十岁肉身带来的充盈活力 —— 丹田处的灵力虽仅为 “凡人境(10/100)”,却如同初春的溪流般清澈灵动,顺着经脉缓缓流淌,滋养着每一寸筋骨;四肢百骸不再有衰老的僵硬与酸痛,每一次呼吸都能带动胸腔顺畅起伏,连视线都变得格外清晰,能看清百米外柳树枝头栖息的麻雀,甚至能分辨出麻雀羽毛上细微的纹路。

    “这就是重生的感觉么……” 姜子牙低声呢喃,声音不再是七十岁时的沙哑颤抖,而是带着中年人的沉稳与清朗。他抬手抚摸自己的脸颊,指尖触碰到的是光滑的皮肤,没有了皱纹与松弛,只有常年修行留下的细微薄茧。他又低头看向自己的衣物 —— 身上穿着一件素色粗布袍,布料虽不华贵,却干净整洁,腰间系着一根简单的麻绳,麻绳末端挂着一个小小的布囊,布囊里空空如也,只有几片干枯的树叶,想来是重生时系统随机生成的 “初始装扮”。

    就在这时,脑海中突然响起系统冰冷的机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宿主重生状态确认完毕,肉身与意识绑定成功,无排斥反应。新手任务倒计时更新:2 天 23 小时 45 分。温馨提示:制作‘直钩鱼竿’需消耗一定材料,建议宿主尽快寻找合适资源,避免延误任务。”

    姜子牙睁开双眼,目光投向系统提示中提及的 “直钩鱼竿”。他清楚,这不仅是新手任务的核心道具,更是吸引西伯侯姬昌注意的关键。前世他虽在渭水河畔留下 “直钩钓鱼” 的传说,却因仓促准备,鱼竿仅是临时削制的普通木杆,鱼钩也只是粗劣打磨的铁钩,如今有系统辅助,又有充足时间准备,他必须制作出更具 “奇异感” 的钓具,才能确保一击即中,让姬昌一眼记住他。

    “系统,是否能解析附近可用于制作鱼竿的材料信息?” 姜子牙在意识中问道。根据系统之前展示的 “信息解析功能”,或许能快速定位合适的资源。

    “信息解析功能启动,解析范围:宿主周围 1000 米,解析目标:可制作鱼竿的木材、可制作鱼钩的金属。” 系统机械音响起,紧接着,姜子牙的视野中突然浮现出淡蓝色的半透明扫描线,如同渔网般向四周扩散,扫过树木、岩石、泥土,最终停留在不远处的一片柳树林和东侧的一处山坡上。

    两处被扫描线标记的区域,分别弹出淡蓝色的信息框:

    【柳树林区域】

    目标:百年垂柳(3 株)

    材质特性:木质坚韧、纹理细腻、密度适中,不易变形、耐腐蚀

    用途适配:适合制作鱼竿杆身,百年树龄木材弹性佳,可承受一定拉力

    获取难度:低(树木位于磻溪村外围,无专人看管,需自备砍伐工具)

    【东侧山坡区域】

    目标:赤铁矿脉(小型)

    材质特性:含铁量约 30%,矿石易冶炼,可锻造为粗铁

    用途适配:适合制作鱼钩,赤铁锻造的钩子硬度适中,便于打磨成形

    获取难度:中(矿石需挖掘、冶炼,需掌握基础冶炼技巧,附近有天然石块可作简易熔炉)

    姜子牙眼前一亮,这两处资源恰好满足制作直钩鱼竿的需求 —— 垂柳木质坚韧且有弹性,是制作鱼竿的上佳材料;赤铁矿虽含铁量不算高,但足够打造一枚小小的直钩,且距离不远,节省了赶路的时间。他当即决定,先前往柳树林挑选合适的垂柳,再去东侧山坡挖掘铁矿,争取在天黑前完成材料收集。

    整理好思路,姜子牙迈开脚步,朝着柳树林的方向走去。刚走没几步,他突然想起系统的 “御风术”—— 虽然新手任务未要求使用技能,但 “御风术” 能提升移动速度,或许能节省不少时间。他尝试着调动丹田中的灵力,按照在系统空间中演练的步骤,将灵力沿手臂经脉汇聚至掌心,双手快速结出 “风印”,口中默念咒语:“风随我动,速如奔雷!”

    咒语落下的瞬间,一股淡青色的风从脚下升起,轻轻托住他的身体。姜子牙只觉得双脚一轻,仿佛踩在柔软的云朵上,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前滑行。他心中一喜,连忙控制灵力输出,将速度调整为步行的两倍 —— 太快容易引起村民注意,太慢则失去了使用技能的意义。

    就这样,姜子牙踩着淡青色的风,沿着林间小路平稳滑行。沿途的树木、草丛飞速向后倒退,却听不到丝毫脚步声,只有风声在耳边轻轻呼啸。他一边滑行,一边观察周围的环境 —— 这片树林植被茂密,除了垂柳,还有杨树、桦树、松树等,林间偶尔能看到野兔、野鸡等小动物跑过,远处隐约传来磻溪村的鸡鸣声,一派宁静祥和的乡村景象。

    约莫一刻钟后,姜子牙抵达了柳树林。这片柳树林位于磻溪村的西侧,紧邻渭水河畔,共有十余株垂柳,其中三株树干粗壮,枝繁叶茂,正是系统标记的 “百年垂柳”。姜子牙停下 “御风术”,走到最大的一株垂柳前,抬手抚摸树干 —— 树干直径约有两尺,树皮呈灰褐色,纹理粗糙却紧实,能清晰地感受到木材内部蕴含的坚韧力量。

    他绕着垂柳走了一圈,仔细观察树枝的生长情况。制作鱼竿需要选择树干顶端的侧枝,侧枝需笔直、无弯曲、无虫蛀,长度约七尺(约合现代 1.6 米),直径约一寸(约合现代 3 厘米),这样的尺寸既便于握持,又能保证鱼竿的弹性。经过一番挑选,他最终选定了一根从树干顶端斜生而出的侧枝 —— 这根侧枝笔直修长,表皮光滑,没有任何虫蛀的痕迹,末端还带着几片嫩绿的柳叶,显然生命力旺盛。

    接下来是砍伐树枝。姜子牙翻遍了身上的布囊,除了几片干枯的树叶,什么工具都没有。他眉头微皱,目光扫过周围的环境,最终落在不远处的一块青灰色岩石上 —— 这块岩石边缘锋利,形似斧头,或许能用来砍伐树枝。

    他走到岩石旁,弯腰将岩石搬起。岩石约有三十斤重,对于前世七十岁的他来说,搬起岩石需要费很大力气,但如今这具三十岁的肉身力量充沛,他轻松便将岩石举起。他尝试着用岩石的锋利边缘在垂柳侧枝的根部划了一下,岩石边缘轻松切入木材,留下一道清晰的划痕。

    “可行。” 姜子牙心中暗道。他调整好姿势,双手紧握岩石,按照在昆仑山学习的 “劈砍技巧”,将岩石对准侧枝根部,均匀发力。“咔嚓” 一声轻响,岩石边缘深深切入木材,木屑飞溅。他继续发力,每隔一寸便砍一刀,确保切口平整,避免损伤树枝的完整性。

    约莫半个时辰后,随着最后一刀落下,“咔嚓” 一声,垂柳侧枝应声断裂。姜子牙小心翼翼地将树枝扛在肩上 —— 树枝长约七尺,重量约有十斤,扛在肩上并不费力。他又在柳树林中寻找了几片宽大的柳叶,用麻绳将柳叶捆在树枝的末端,当作临时的 “标记”,便于后续加工时区分首尾。

    处理完垂柳树枝,姜子牙再次施展 “御风术”,朝着东侧山坡的方向飞去。东侧山坡距离柳树林约有三里路程,沿途需要穿过一片农田和一条小溪。此时正值初夏,农田里的小麦已经抽穗,金黄色的麦浪在微风中起伏,几名农夫正在田间劳作,有的弯腰除草,有的挥舞着锄头松土,看到踩着风滑行的姜子牙,都停下手中的活计,好奇地打量着他。

    “那是谁啊?怎么脚下有风?” 一名年轻的农夫放下锄头,指着姜子牙的方向,对身边的同伴说道。

    “看穿着像是外乡人,莫不是个修行者?” 同伴眯起眼睛,仔细观察着姜子牙,“听说昆仑山有修行者能呼风唤雨,说不定这位就是从昆仑山来的。”

    “可别是骗子,前阵子村里来了个道士,说能治百病,结果骗了张老栓家的两吊钱就跑了。” 另一名年长的农夫警惕地说道。

    姜子牙听到了农夫们的议论,却没有停下脚步 —— 他如今急于收集铁矿,没有时间解释,且过早暴露身份可能会给新手任务带来变数。他只是微微加快了 “御风术” 的速度,快速穿过农田,来到小溪边。

    小溪宽约两丈,水深约一尺,溪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水底的鹅卵石和游动的小鱼。姜子牙没有绕路,而是直接踩着风掠过水面 —— 淡青色的风在水面上留下一道浅浅的涟漪,他的身影如同蜻蜓点水般,瞬间便到了小溪对岸。这一幕再次让农田里的农夫们惊叹不已,议论声变得更加热烈。

    穿过小溪,便来到了东侧山坡。这座山坡不高,海拔约有两百丈,山坡上覆盖着稀疏的杂草和低矮的灌木,系统标记的 “赤铁矿脉” 位于山坡的中部,那里的土壤呈暗红色,与周围的黄土壤形成鲜明对比,显然是铁矿暴露在外的痕迹。

    姜子牙走到暗红色土壤旁,蹲下身子,用手指捻起一点土壤 —— 土壤质地坚硬,里面夹杂着细小的暗红色颗粒,放在阳光下观察,能看到微弱的金属光泽。他又用之前搬来的青灰色岩石,在地面上挖了一个约一尺深的坑,坑底露出了几块拳头大小的暗红色矿石,正是赤铁矿。

    “果然是赤铁矿。” 姜子牙心中确认。他将岩石当作铲子,开始挖掘铁矿 —— 赤铁矿埋在土壤下约一尺深的地方,挖掘起来并不困难,只是需要耗费体力。他一边挖掘,一边将挖出的铁矿石堆放在一旁,挑选出杂质较少、体积较大的矿石,细小的碎石和土壤则重新填回坑中,避免留下明显的挖掘痕迹。

    挖掘铁矿比砍伐垂柳更加耗时,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西斜,天空被染成了橙红色,远处的磻溪村升起了袅袅炊烟,空气中传来饭菜的香味。姜子牙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看着堆在一旁的铁矿石 —— 约莫有五十斤,足够打造十几枚直钩,远超所需数量。他满意地站起身,将铁矿石分成两堆,用藤蔓捆成两个包裹,分别扛在左右肩上。

    就在这时,系统的机械音再次响起:“检测到宿主已收集‘垂柳树枝’‘赤铁矿’两种核心材料,新手任务材料收集进度:100%。温馨提示:当前时间为傍晚时分,建议宿主尽快寻找临时住所,避免夜间在野外停留,野外可能存在野兽、山贼等危险。”

    姜子牙抬头看了看天色,确实已经不早了。夜间在野外停留不仅有危险,也无法进行冶炼铁矿、加工鱼竿的工作。他想起之前路过的磻溪村,那里距离渭水河畔仅一里路程,且有村民居住,或许能找到临时住所,甚至能借到冶炼所需的工具。

    打定主意,姜子牙扛起铁矿石,施展 “御风术”,朝着磻溪村的方向飞去。磻溪村位于渭水河畔的平原上,共有百余户人家,房屋多是用泥土和茅草搭建而成,少数富裕人家则是砖木结构。此时正值晚饭时间,村里的街道上行人不多,偶尔能看到几个孩童在门口玩耍,或是妇人端着饭碗在门口闲聊。

    姜子牙在村外停下 “御风术”,将铁矿石和垂柳树枝放在一棵老槐树下,整理了一下身上的粗布袍,确保自己看起来不那么 “怪异”,才迈步走进村子。刚走进村口,他便看到一位坐在门口纳鞋底的老妇人,老妇人约莫六十岁,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眼神却很慈祥。

    姜子牙走上前,微微躬身行礼,语气恭敬地说道:“老夫人您好,在下姜子牙,乃外乡游子,途经贵地,天色已晚,想在村里借住一晚,不知是否方便?”

    老妇人抬起头,上下打量了姜子牙一番 —— 见他衣着虽朴素却干净,言行举止有礼,不像是坏人,便放下手中的针线,笑着说道:“原来是姜先生,快请坐。借住一晚倒是无妨,只是老婆子家只有一间茅草屋,条件简陋,怕是委屈了先生。”

    “老夫人客气了,能有遮风挡雨的地方就好,在下感激不尽。” 姜子牙连忙说道,心中松了一口气 —— 没想到初次接触村民便如此顺利。

    老妇人起身,领着姜子牙走进茅草屋。茅草屋不大,分为内外两间,外间是厨房和客厅,摆放着一张破旧的木桌和两把椅子,墙角堆着一些柴火;内间是卧室,摆放着一张土炕和一个旧木箱。老妇人给姜子牙倒了一碗热水,说道:“先生一路辛苦,先喝碗热水暖暖身子。老婆子姓王,村里人都叫我王婆婆,先生要是不嫌弃,就叫我王婆婆吧。”

    “多谢王婆婆。” 姜子牙接过热水,喝了一口,暖流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挖掘铁矿带来的疲惫。他看了一眼墙角的柴火,又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心中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 他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帮助王婆婆做些事情,既报答借住之恩,也能借此拉近与村民的关系,为后续在渭水河畔钓鱼时获得村民支持打下基础。

    他放下碗,对王婆婆说道:“王婆婆,在下略懂一些农耕知识,方才路过村外的农田,看到田里的小麦似乎有些缺水,且杂草较多,若是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收成。不知村里的灌溉设施如何?”

    王婆婆闻言,叹了口气,说道:“先生有所不知,咱们磻溪村靠渭水吃饭,灌溉全靠村里的一条老水渠。可这条水渠已经用了几十年,多处漏水,今年天旱,渭水水位下降,水渠里的水根本不够用。至于杂草,村里的壮丁大多去城里做工了,剩下的老弱妇孺根本忙不过来,只能眼睁睁看着杂草和小麦抢养分。”

    姜子牙心中一动,说道:“王婆婆,在下或许能想办法修复水渠,还能教大家一种快速除草的方法,只是需要一些工具和村民的配合。”

    王婆婆眼睛一亮,连忙说道:“真的吗?若是先生能帮村里修复水渠,解决灌溉问题,村里的人都会感激您的!老婆子这就去叫村长来见您!” 说着,王婆婆便起身要往外走。

    姜子牙连忙拦住她,说道:“王婆婆别急,天色已晚,修复水渠的事情可以明天再议。今晚在下还有一事相求 —— 在下想打造一件工具,需要用到熔炉和铁锤,不知村里是否有铁匠铺?”

    王婆婆停下脚步,想了想说道:“村里有一家铁匠铺,铁匠姓张,大家都叫他张铁匠。张铁匠手艺不错,就是性子有些古怪,一般不接外乡人的活。不过先生要是能帮村里修复水渠,老婆子去跟张铁匠说说,他应该会给老婆子这个面子。”

    “那就多谢王婆婆了。” 姜子牙心中大喜 —— 有了张铁匠的帮助,冶炼铁矿、打造直钩就容易多了。

    当晚,姜子牙在王婆婆家的土炕上休息。睡前,他进入系统空间,再次演练 “御风术”,同时研究如何打造直钩 —— 他在系统空间的 “技能模拟功能” 中,模拟了冶炼铁矿、锻造直钩、打磨鱼竿的全过程,确保每一个步骤都烂熟于心。系统空间的时间流速与外界不同,外界一小时,空间内约为十小时,因此他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模拟演练。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姜子牙便起床了。他帮王婆婆挑了水,劈了柴,又按照自己的想法,用树枝制作了一个简易的 “除草工具”—— 将树枝的一端削尖,再在尖端两侧各刻出一个小缺口,这样既能用来松土,又能将杂草连根拔起,比用手拔草效率高得多。

    王婆婆看到这个除草工具,啧啧称奇,连忙拿着工具去村里的邻居家展示。很快,村里的村民便都知道了王婆婆家来了一位 “懂农耕、会发明工具” 的外乡先生,不少村民都来到王婆婆家,想看看这位先生的 “神奇工具”。

    姜子牙借此机会,向村民们详细讲解了除草工具的使用方法,又提出了修复水渠的方案 —— 他建议村民们先将水渠中的淤泥清理干净,再用黏土混合石灰,填补水渠的漏洞,同时在水渠的源头修建一个小型水坝,提高水渠的水位。这个方案既简单可行,又不需要太多成本,村民们听后都纷纷表示赞同。

    村长是一位约莫七十岁的老人,姓赵,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他听说姜子牙的方案后,亲自来到王婆婆家,对姜子牙说道:“姜先生,您的方案确实可行,只是村里缺少石灰,这可如何是好?”

    姜子牙早已考虑到这个问题,说道:“赵村长放心,在下知道村西的山坡上有石灰岩,只需将石灰岩开采出来,与木材一起煅烧,便可制成石灰。在下可以教大家如何烧制石灰。”

    赵村长大喜过望,当即召集村里的壮丁,按照姜子牙的指示,前往村西山坡开采石灰岩,同时清理水渠中的淤泥。姜子牙则亲自指导村民烧制石灰 —— 他选择了一处地势较高、通风良好的地方,用泥土搭建了一个简易的熔炉,将石灰岩和木材分层放入熔炉中,点燃木材进行煅烧。

    烧制石灰需要控制火候,火候过大容易将石灰烧糊,火候过小则无法将石灰岩完全煅烧成熟石灰。姜子牙凭借在昆仑山学习的 “火候控制” 技巧,准确判断熔炉内的温度,适时添加木材或通风,确保石灰的质量。

    村民们看到姜子牙不仅懂农耕,还会烧制石灰,对他更加敬佩。王婆婆则趁着村民们忙碌的时候,来到张铁匠的铁匠铺,向张铁匠说明了情况。张铁匠听说姜子牙能帮村里修复水渠,解决灌溉问题,果然答应帮忙打造工具,还同意让姜子牙使用他的熔炉和铁锤。

    当天下午,水渠的淤泥清理完毕,石灰也烧制完成。村民们按照姜子牙的方案,用黏土混合石灰,填补水渠的漏洞,再在水渠源头修建小型水坝。经过一下午的忙碌,水渠终于修复完成,渭水的水顺利流入水渠,沿着水渠流向农田,滋润着干涸的小麦。

    看着农田里的小麦重新焕发生机,村民们都欢呼雀跃,纷纷围到姜子牙身边,向他表示感谢。赵村长更是拉着姜子牙的手,激动地说道:“姜先生,您真是咱们磻溪村的恩人啊!以后您在村里有任何需要,尽管开口,村里的人一定全力相助!”

    就在这时,系统的机械音响起:“检测到宿主获得磻溪村村民的认可,声望值增加 50 点(当前声望值:60 点)。支线任务触发:帮助磻溪村改善农耕条件,任务进度:1/3(已完成修复水渠),任务奖励:声望值 100 点、基础农耕工具图纸 ×1,任务失败无惩罚。”

    姜子牙心中一喜,不仅声望值增加了,还触发了支线任务,这对后续完成新手任务无疑是巨大的助力。他对村民们说道:“大家客气了,互帮互助是应该的。接下来,在下还想教大家改良农具、合理施肥,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不知大家是否愿意?”

    “愿意!当然愿意!” 村民们异口同声地说道,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当天晚上,张铁匠主动来到王婆婆家,找到姜子牙,说道:“姜先生,您要打造什么工具?跟我去铁匠铺吧,我这就帮您打造。”

    姜子牙连忙起身,感谢道:“多谢张铁匠。在下想打造一枚直钩,再将这根垂柳树枝加工成鱼竿。” 说着,他将垂柳树枝和几块挑选好的赤铁矿递给张铁匠。

    张铁匠接过树枝和铁矿,看了一眼,疑惑地说道:“先生要打造直钩?鱼钩不都是弯的吗?直钩怎么钓鱼?”

    姜子牙笑了笑,说道:“张铁匠有所不知,在下钓鱼并非为了鱼,而是为了‘钓人’。这直钩的用处,日后张铁匠自会明白。”

    张铁匠虽然不解,但也没有多问,只是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先生有自己的想法,那我就按照先生的要求打造。只是这赤铁矿需要先冶炼成铁,再锻造成钩,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辛苦张铁匠了,在下可以在一旁帮忙,也能快一些。” 姜子牙说道。

    随后,两人来到张铁匠的铁匠铺。铁匠铺不大,中间摆放着一个大型熔炉,熔炉旁是一个铁砧,铁砧上放着几把不同型号的铁锤,墙角堆放着各种铁器和矿石。张铁匠点燃熔炉,将赤铁矿放入熔炉中,添加木炭进行冶炼。姜子牙则在一旁帮忙拉风箱,控制熔炉的火候。

    熔炉中的温度逐渐升高,赤铁矿在高温下慢慢融化,变成暗红色的铁水。张铁匠用铁钳将铁水从熔炉中取出,倒在事先准备好的模具中,冷却后形成一块粗铁块。接着,他将粗铁块放在铁砧上,挥舞着铁锤反复锻打 —— 铁锤落下,火花四溅,粗铁块在锻打下逐渐变得细长、平整,最终形成一根约三寸长、半寸宽的铁条。

    张铁匠将铁条递给姜子牙,说道:“先生,铁条已经锻打好了,接下来怎么打造直钩,您来指挥,我来动手。”

    姜子牙接过铁条,仔细观察了一番,说道:“张铁匠,麻烦您将铁条的一端锻打成尖状,另一端锻打成圆环,中间部分保持笔直即可。”

    张铁匠点了点头,按照姜子牙的要求,继续锻打铁条。他的手艺果然精湛,铁锤在他手中如同有了生命,每一次落下都恰到好处。约莫半个时辰后,一枚直钩便打造完成 —— 直钩长约三寸,一端尖锐锋利,另一端有一个小巧的圆环,用于系鱼线,中间部分笔直光滑,没有丝毫弯曲,在灯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

    打造完直钩,张铁匠又帮助姜子牙加工垂柳树枝 —— 他用刨子将树枝的表皮刨光滑,去除多余的枝丫,再用砂纸打磨,使树枝的表面更加细腻。接着,他按照姜子牙的要求,在树枝的一端钻了一个小孔,用于穿鱼线,与直钩的圆环相连接。

    经过一个时辰的忙碌,直钩鱼竿终于制作完成。姜子牙拿起鱼竿,仔细端详 —— 鱼竿长约七尺,木质坚韧,表面光滑,握在手中手感舒适;直钩锋利尖锐,与鱼竿连接牢固,整体看起来既简洁又不失奇异感,完全符合他的预期。

    “多谢张铁匠,这鱼竿和鱼钩打造得非常好。” 姜子牙对张铁匠说道,心中充满了感激。

    张铁匠笑了笑,说道:“先生客气了,能为先生打造工具,是我的荣幸。若是先生日后还需要打造铁器,尽管来找我。”

    回到王婆婆家,姜子牙将直钩鱼竿放在桌上,再次进入系统空间。他在 “沙盘推演功能” 中,模拟了明日在渭水河畔钓鱼的场景 —— 他选择了一处靠近农田、视野开阔的青石板,坐在石板上,手持直钩鱼竿,静静地 “钓鱼”,周围有几位村民在田间劳作,偶尔会看向他,却没有嘲笑或打扰。

    “新手任务沙盘推演更新,基于当前信息(已制作直钩鱼竿、获得村民认可),推演准确率约 85%。” 系统的机械音响起,“推演场景:明日清晨,宿主在渭水河畔指定地点钓鱼,西伯侯姬昌途径此处,看到宿主直钩钓鱼,又听闻村民对宿主的称赞,主动上前交谈,任务成功率约 95%。”

    看到推演结果,姜子牙心中彻底松了一口气。他知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明日只需在渭水河畔静静等待姬昌的到来,便可完成新手任务,解锁 “洞察术”“御风术” 等技能,正式开启他的封神之路。

    当晚,姜子牙躺在床上,却没有丝毫睡意。他看着窗外的月光,思绪万千 —— 从七十岁的濒死老者,到三十岁的重生之人,从空有才华无处施展,到手握系统、步步为营,这短短几天的经历,如同一场梦幻般的奇遇。他知道,明日将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他封神大业的起点,他必须全力以赴,不容有失。

    不知不觉间,天已蒙蒙亮。姜子牙起身洗漱完毕,拿起直钩鱼竿,向王婆婆和村民们告别后,便朝着渭水河畔的方向走去。清晨的渭水河畔,雾气缭绕,空气清新,柳枝垂落,芦苇摇曳,几只水鸟在水面上嬉戏,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

    姜子牙按照沙盘推演的结果,来到一处靠近农田的青石板旁。青石板平整光滑,位于渭水河畔的一处高地上,视野开阔,既能看到渭水的景色,也能被途径的行人看到。他坐在青石板上,将鱼竿放在身前,没有系鱼线,也没有挂鱼饵,只是将直钩轻轻搭在水面上,静静地等待着姬昌的到来。

    阳光逐渐升起,雾气慢慢消散,农田里的村民们也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他们看到姜子牙坐在青石板上钓鱼,却没有像之前推演的那样嘲笑,反而主动向他打招呼:“姜先生,您在这里钓鱼啊?”

    姜子牙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是啊,闲来无事,在此垂钓。”

    村民们没有多问,只是继续在田间劳作,偶尔会看向他,眼神中充满了敬佩。姜子牙知道,这是他之前帮助村民修复水渠、改良农具获得的认可,也是他完成新手任务的重要保障。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新手任务的倒计时也在不断减少。姜子牙坐在青石板上,心如止水,眼神坚定地望着渭水的远方,等待着那位能改变他命运、也能改变天下命运的西伯侯姬昌的到来。他知道,属于他的新生,属于他的封神大业,即将在这片渭水河畔,正式拉开帷幕。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