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飞来的儿子 > 第73章 竞争对手的更大阴谋
最新网址:www.00shu.la
    天刚亮,亚瑟还没合眼。

    窗外的晨光像是被稀释过的墨水,灰白地渗进书房。窗帘没拉严,一道细长的光线斜切过桌面,正好落在电脑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戳上——5:47。他已经连续三十六小时没睡,咖啡杯底结了一圈褐色的渍,药瓶倒在一旁,像一座倾斜的小塔。

    屏幕上的文件没有关闭,资金流向图、会议纪要、音频文字稿层层叠叠铺满整个界面,仿佛一场无声的战场沙盘。他把最后一段音频又听了一遍,耳机里传出的声音冷静而克制:“维持现有节奏,别让媒体降温太快。”

    这句话他听过很多次。最初出现在某次匿名爆料后的舆论发酵中,后来在几篇看似无关的报道评论区被反复引用。他曾以为那只是幕后推手惯用的心理战术——制造持续不安,瓦解目标意志。但这一次,意思不一样了。

    他的手指悬在回放键上方,停顿了几秒,然后重新播放。这一次,他放大了背景音。极轻微的电流声之后,有一瞬几乎不可察觉的呼吸变化——说话的人,在说“别让媒体降温太快”时,喉头微微收紧了一下。那是紧张,也可能是兴奋。不是命令,而是确认。

    这不像是一场单方面的操控,更像是一个信号:给另一个人,另一个环节。

    他猛地睁大眼睛,迅速切换窗口,调出新剧《逆流》的筹备日程表。开机仪式定在后天清晨六点,地点是城郊的星光影视基地。场地占地三百亩,主摄影棚九座,外景街区完整复刻上世纪九十年代城市风貌。人多、流程复杂、安保依赖临时调配,这种时候最容易出问题。

    如果对方只是想抹黑他,那过去三天的舆论攻击已经足够。三篇由《深度中国》发布的调查报道,层层递进:第一篇质疑启明控股旗下子公司账目异常;第二篇直指亚瑟与境外空壳公司存在隐秘关联;第三篇则抛出“文化项目洗钱链”的说法,点名《逆流》可能成为资金转移工具。

    每一篇都精准踩在公众情绪的爆点上,措辞严谨到近乎法律文书,却又能激起最原始的猜忌。更可怕的是发布时间——第一篇三天前上午十点,第二篇昨天凌晨四点,第三篇今天早上六点十五分。间隔分别是十八小时、二十小时。

    不完全规律,但趋势清晰:他们在拉长时间,制造一种绵延不断的压迫感,像潮水一样缓慢上涨,直到淹没理智的堤岸。

    如果这个节奏继续下去,下一篇应该出现在明天下午。可要是到了开机当天,突然没有负面新闻呢?

    他盯着屏幕,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节奏越来越快。没有新闻,才是最大的信号。意味着所有火力都在收束,等待一个决定性时刻——那个能让舆论彻底失控的“事件”。

    他立刻切换窗口,查看启明控股旗下企业的车辆注册记录。一份昨夜更新的数据引起了他的注意:一家名为“启明文化协作部”的子公司,在凌晨一点完成了三辆厢式货车的登记。申报用途写着“设备运输”,但目的地空白,驾驶员信息也只有代号M-07、M-09、M-11,没有实名,也没有身份证号匹配记录。

    这类车常用于搬运大型道具或临时供电设备,剧组进场时也常用。但如果有人伪装成施工队,混进拍摄现场,谁也不会多问——尤其是在混乱的开机日。

    他放大影视基地的平面图。入口有两个:主门朝南,配有智能闸机和两名固定保安,进出需刷证登记;侧门位于西北角,靠近山林边缘,平时只用铁网围挡,拍摄期间才会开放,用于大型器械进出。而电力供应依赖临时搭设的两台柴油发电机组,就放在西北角空地,距离侧门不到五十米。

    一旦有人切断电源,或者在关键镜头拍摄时制造混乱,整个项目就得延期。

    而延期的代价,不只是钱。

    艾迪的新剧是她从演员转型导演后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投资的第一部纯文艺题材剧集。外界一直盯着看会不会出事。如果开机当天发生意外,哪怕只是个小事故——比如停电导致拍摄中断十分钟,媒体也会写成“亚瑟资本失控,项目难产”。之前的洗钱传闻会立刻被翻出来,变成“早有预兆”,甚至可能触发监管部门介入。

    这不是巧合。这是计划。

    他闭上眼,脑子飞快地转。对手的目标从来就不只是毁掉他的名声。他们要的是让这部剧拍不成,让他和艾迪一起跌进泥里,再也爬不起来。一损俱损,万劫不复。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艾迪发来的消息:“粥热好了,你下来吃一口。”

    他没回。他知道她担心他,也知道她不想打扰他工作。但她不知道现在的情况有多危险——不只是事业危机,而是有人正在编织一张网,等着他们在众目睽睽之下坠落。

    他重新打开“影流”小组传来的组织架构图。这是一个由业内资深调查记者组成的非正式联盟,专门追踪资本黑幕。“Z”是图中标注的核心节点之一,掌控媒体发布节奏,也能调动资金,权限极高。而周维钧,曾主管启明传媒板块三年,半年前突然辞职,对外宣称“健康原因”,实际上却转入幕后担任多家文化基金顾问。

    最关键的是,周维钧和《深度中国》总编辑陈砚舟曾是大学同窗,两人共事长达八年,关系密切。如果Z就是他,那么所有环节都能对上——舆论节奏、信息源控制、资金路径掩护。

    他调出周维钧近三年的公开行程。发现就在上周,他曾以“顾问考察”名义去过一次城郊,地点距离影视基地不到五公里。当时对外说法是调研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但没有留下任何实地照片或会议记录,连当地接待单位的签到簿都查不到签名。

    太干净了。干净得反常。

    他又查了那家注册货车的公司地址。表面上是个独立法人,注册地在郊区工业园C区7栋,但股权穿透后,最终控制方确实是启明控股的二级子公司“启明文创发展有限公司”。这条路绕得深,中间嵌套了两家壳公司和一个基金会持股平台,但确实存在。

    时间、地点、资源、动机,全都凑齐了。

    他终于确定,对方不只想搞垮他,还想在新剧开机那天动手。可能是断电,可能是制造安全事故,甚至可能安排人假装受伤来讹诈剧组,索要赔偿。只要有一点乱子,就能引爆早已准备好的舆论弹药。

    他站起身,在房间里走了两圈。脚步沉重,鞋底摩擦地板发出低沉的响。冷静,必须冷静。现在还不能打草惊蛇,也不能直接报警。没有实证的情况下,警方不会为一场“可能发生的干扰”派警力驻守片场,反而会被人说成是炒作或推卸责任。

    他需要先保护现场,保护艾迪,保护整个剧组。

    他坐回椅子,打开通讯录,找到“安保主管赵铮”的名字。这个人跟了他五年,退伍特种兵出身,做事稳,嘴严,之前负责过几次**险项目的现场防护。只要一声令下,两小时内就能调集八人小队进驻基地,配备非武装警戒装备和隐蔽监控系统。

    但他还没点发送。

    他知道,一旦拨出这通电话,就意味着全面进入防御状态。团队会动起来,消息可能泄露,对方如果察觉异常,可能会提前收手或者换方式。但现在不动,风险更大。沉默等于放任敌人布阵。

    他看了一眼窗外。天光已经透进来,楼下安静,孩子应该已经上学去了。艾迪昨晚留下的纸条还压在杯底,上面写着“别忘了吃药”。字迹清秀,笔锋微顿,像是犹豫了很久才写下这句话。药瓶还在桌上,他昨天忘了吃,今天也没顾上。

    他伸手拿过药瓶,拧开,倒出一粒白色药片。就着凉掉的咖啡吞了下去。苦味在嘴里散开,带着一丝金属腥气,脑子稍微清醒了些。

    他重新看向屏幕。平面图上,发电机位置被他用红圈标了出来。侧门区域也被加了警示标记。三辆货车的信息并排列出,车牌号、车型、登记时间都清清楚楚。

    他还差一个决定。

    只要确认这些车真的驶向影视基地,就可以立刻行动。但现在只有怀疑,没有证据。他需要更多时间,可时间不等人。

    他打开日历,看着后天那个被标红的“开机”字样。两个字,像一把悬着的刀,随时可能落下。

    他想起艾迪昨天说的话:“我知道的事,不该一个人扛。”

    她站在厨房门口,手里拿着锅铲,声音很轻,却像锤子敲在他心上。她知道他在查什么,也知道那些报道背后藏着什么。但她没问,只是默默调整了自己的拍摄计划,把原定于晚间开机改到了清晨,说“早点开始,早点安心”。

    她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持他。不问细节,不添麻烦,只是守住这个家。现在轮到他守住她的事业,守住他们的未来。

    他深吸一口气,手指停在通话按钮上方。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

    是一个陌生号码,归属地显示为本市,运营商为中国联通。

    他犹豫了一秒,接了起来。

    “亚先生,”对方声音低沉,语速缓慢,带着某种压抑的颤抖,“我是‘瀚海文化’的财务李敏。我……我看了最近的新闻,有些事,我觉得你应该知道。”

    他瞬间坐直身体,指尖紧扣住手机边缘。

    “你说。”他声音平静,心跳却骤然加快。

    “那三辆车……不是用来运设备的。它们改装过,后排座椅全拆了,能藏人。而且……上周五夜里,我在系统里看到一笔转账,从‘启明文化协作部’打到一家劳务公司,备注是‘临时安保外包’,金额是八十万。可我们根本没签合同,也没派人。”

    她顿了顿,呼吸变得急促:“我还查了行车记录仪的绑定账号,后台显示,这三辆车今晚就会出发,目的地……正是星光影视基地。”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