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哦?”陈捷故作疑惑。“你想想,这个所谓的工业服务公司,它到底归谁管?是归国资委,还是归财政局?它的税收,是算在老城区,还是算在新城区?产值又该如何统计?”
胡瑞平提的问题,不是在纠结工业服务公司归谁管的问题,而是在跟陈捷探讨一件事——行政体制中存在部门壁垒,条块分割的弊端。
“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挑战原有利益格局和管理模式,各个部门,都会本能地,从自己的权责范围和利益角度出发,去争夺,或者去抵制,最终结果,往往就是议而不决,好事变坏事。”胡瑞平语气带着一丝无奈和疲惫。
陈捷静静地听着。
胡瑞平说的,是实干派官员在多年工作中,最深切的痛。
“胡市长,您说得没错,部门壁垒,确实是推行改革的拦路虎。”陈捷点了点头,又道,
“但是,我们华国体制,最大优势,也恰恰在于,我们拥有一个可以超越所有部门利益的、强有力的最终协调者。”
胡瑞平当然知道陈捷指的是什么。
但他想听听这个年轻人,能说出什么不一样的见解。
“党的领导。”陈捷平静地吐出四个字。
胡瑞平表情没有太大变化,静待下文。
“胡市长,我相信您比我更清楚,在体制内,要办成一件真正有突破性的事,光靠行政命令或者部门协调,是远远不够的。”
“常规协调机制,在巨大部门利益和惯性面前,往往会失灵。”
胡瑞平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陈捷继续道:
“所以要推动这个工业服务公司模式,就绝不能把它当成一个简单经济项目,去交给某一个政府部门主抓,而是必须将其上升到市委‘一把手工程’的高度。”
“由市委书记亲自挂帅,成立一个超越所有部门的‘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领导小组’,由既懂工业、又有魄力的市领导,担任常务副组长,具体负责日常工作,这等于是在项目头上,悬了一把尚方宝剑,拥有了最高决策权和协调权。”
胡瑞平笑了起来。
这个思路,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但陈捷接下来的话,却让他真正感到了惊艳。
“但这还不够,”陈捷继续道,“领导小组解决了决策层面问题,但执行层面,依然会遇到中层干部的软抵抗。”
“真正的关键,是在领导小组下面,成立一个临时的、实体化运作的‘项目联合党支部’。”
“项目联合党支部?”胡瑞平兴趣被彻底勾了起来。
“是的。”陈捷声音沉稳有力,“从国资、科技、人社、财政等所有相关部门,抽调最精干的党员骨干,组成这个联合党支部。”
“在这个支部里,他们的第一身份,不再是某某局的处长或科长,而是项目组成员,他们的组织关系、绩效考核、甚至未来提拔任用,都与这个项目成败直接挂钩。”
“这样一来,就从根本上,打破了原有部门立场和利益捆绑,将他们的个人前途,与改革成败紧紧绑在了一起。”
“他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就会从‘我这个部门能得到什么’,转变为‘我们这个项目该如何成功’。”
“这就是用党建统领来破解行政分割,用组织优势来重塑执行力,用政治纪律来保障改革落地,如此一来,上层决心才能真正毫无阻碍地,贯彻到最基层。”
当陈捷说完这番话,胡瑞平久久没有言语。
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眼神中充满了复杂情绪。
有欣赏,有惊叹,但更多是一种找到知己的共鸣。
他自己也曾想过,要用党管干部的原则来推动工作,但没有陈捷想得那么深切,通过“项目党支部”组织形式,来创造性地解决执行层面的难题。
“说得好啊……”胡瑞平由衷地赞叹道,“用项目党支部来重构组织形态,用一把手工程来赋予最高权限,这就不是协调,而是命令了,你这个思路,把我们体制的根本优势,用到了刀刃上!”
他看着陈捷,仿佛在看一个知音:
“陈捷同志,我一直在想怎么破这个局,想了很多办法,但都觉得差点火候,今天听你一席话,我就明白了,火候就在于如何把政治优势,转化为组织优势和执行优势,你,很不简单啊!”
“胡市长过奖了。”陈捷恢复了谦逊姿态,“我只是纸上谈兵,真正的实践,还要靠您这样有魄力、有担当的领导来掌舵。”
胡瑞平笑了,那笑容里,有欣赏,有感慨,更有一份真诚:
“以后,如果遇到什么事,需要我这个地方上的老同志出份力的,随时给我打电话。”
说完,胡瑞平给了陈捷一个私人号码。
“谢谢胡市长。”陈捷郑重地收下。
……
调研结束,返回京城的路上。
郑学斌下意识地向陈捷请教:
“陈捷同志,你看我们报告的标题,是不是可以再提炼一下?‘腾笼换鸟’这个提法虽然形象,但作为正式标题,是不是显得有点不够严肃?”
陈捷想了想,建议道:
“郑局,您看改成《以存量改革激活发展增量,探索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新路径》怎么样?既点明了核心思路,又显得更稳重,更具政策性。”
“咦,这个好,这个好,不错不错!”郑学斌立刻让吴辉在电脑上改了过来。
一路之上,郑学斌几乎是将陈捷,当成了首席顾问,不停问这问那。
林南东在一旁看着,心中感概不已。
回到研究室,最终报告的撰写工作,异常顺利。
在陈捷的“隐形主导”下,一份融合了各方智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更有政治远见的调研报告,很快就新鲜出炉。
当这份报告,摆在周海面前时,他只看了一遍,便在报告扉页上,写下了八个字——“思想深邃,可为国策。”
随后,他亲自拿着这份报告,敲响了研究室主任的办公室大门。
几天后,在一次极高层级的内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一位中央领导在听取了关于东北的调研汇报后,缓缓说道:
“我最近看到一份很有意思的报告,里面提到了一个‘腾笼换鸟,筑巢引凤’的思路,我觉得这个提法很好,很有启发性。”
“我们搞改革,不是要把澡盆里的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而是要学会如何腾笼换鸟,在旧躯壳里,培育出新生命。”
“这个思路,我看不仅适用于东北,对于我们全国范围内的国企改革和产业升级,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这番话,如同一锤定音,为未来十几年的国企改革,指明了一个全新方向。
当然,这一切,陈捷并不知道。
他已经回到了那间小小办公室,继续做着那个谦逊低调的见习科员。
东北之行的成功,让他在研究室地位,变得愈发微妙。
办公室主任周海更是对陈捷有了更多的关注。
连眼高于顶的郑学斌,在走廊里碰到他,都会主动停下来,笑着喊一声“陈捷同志”,客气地聊上几句。
但陈捷,却比以前更加低调,也更加沉静。
他几乎推掉了所有不必要社交,每天除了完成林南东交办的日常工作,就是一头扎进资料馆里。
陈捷就像一块干渴海绵,疯狂地吸收着关于这个国家的一切,从经济、政治,到文化、外交,不断在脑海中,构建一幅完整立体、随着时代变化的国家治理全景图。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