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权力之巅:从中央选调生开始 > 第35章 要治标治本
最新网址:www.00shu.la
    村民们的情绪,再次被点燃,场面一度有些失控。

    李建被村民们围在中间,质问得面红耳赤,狼狈不堪。

    就在他焦头烂额,不知如何是好之际,目光无意中扫过了站在人群外围的陈捷。

    这不是陈大有家那个宝贝儿子,全县唯一考上燕京大学的高考状元吗?

    李建的脑子里,一个念头闪过。

    他挤出人群,几步走到陈捷面前,脸上带着一丝期盼,又有一丝不确定,像是病急乱投医般地问道:

    “你……你是陈捷吧?燕大学生?”

    陈捷没想到镇长会突然找到自己,愣了一下,还是礼貌地点了点头:

    “李镇长,我是陈捷。”

    “哎呀,太好了!”李建像是见到了救星,也顾不上什么身份了,一把拉住陈捷的胳膊,压低声音道,“陈捷啊,你是咱们这里最有学问的人,京城来的,见识广,你看这事……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他这话一出,周围的村民都安静了下来,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了陈捷。

    “他?一个学生娃,能有啥办法?”

    “就是,读书读傻了吧,懂什么种地?”

    人群中传来几声不信任的嘀咕。

    陈大有也紧张地看着儿子,生怕他说错话,惹了麻烦。

    陈捷知道镇长这是病急乱投医。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对着李建,谦逊地道:

    “镇长,您言重了,我就是个学生,对村里事一窍不通,不敢班门弄斧。”

    李建却像是认准了他,急切地说道:

    “哎,你就别谦虚了,就当是帮叔叔一个忙,随便说说,有什么想法,说错了也不怪你。”

    陈捷沉吟片刻,目光扫过那道简陋的土坝,又看了看两岸因为干旱而龟裂的土地,心中已然有了计较。

    他没有直接提出方案,而是先向李建提出了一个问题:

    “李镇长,各位叔叔大伯,我刚才听了一下,大家争的是水,但我觉得,问题的根子,不在于水该归谁,而在于水不够用,以及水用得不好,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

    这话,瞬间将问题焦点,从“人与人的矛盾”,转移到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上。

    原本剑拔弩张的村民们,听了这话,都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是啊,说到底,还是天太旱了。

    见众人情绪缓和下来,陈捷继续说道:

    “镇长刚才提出的轮流用水,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公平,但就像大家说的,一天隔一天,确实耽误农时,而且水在土渠里流,渗漏、蒸发,浪费也大。”

    “所以,这个办法,确实不是长久之计。”

    他先是肯定了镇长的动机,然后又客观地指出了方案的不足,既给了镇长台阶下,又说出了村民的心声。

    李建连连点头,一脸“英雄所见略同”的表情。

    “所以,我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得分两步走,一步是救急,一步是治本。”陈捷的声音不疾不徐,条理清晰。

    “怎么个救急法?”有人忍不住问道。

    “救急的办法,就是不能只靠水渠里这点水,得想办法开源。”陈捷指向不远处,“我记得,咱们西山水库是有个总闸的,而且镇上的农机站,应该有大功率柴油抽水机吧?”

    “有是有,但那玩意儿又耗油,又要花钱租,谁出这个钱?”张家湾村长张贵立刻反驳道。

    “钱,当然不能让一家出。”陈捷笑了笑,看向李建,“李镇长,您看这样行不行。由镇政府出面,去农机站租两台大功率抽水机,架在水库总闸,直接往水渠里泵水。这样一来,水量不就大了吗?下游的张家湾,也就不愁没水用了。”

    “至于租金和油钱,”陈捷看向两村的村民,“我建议,由两个村子,按照各自的耕地亩数,按比例分摊,人多地多的多出点,人少地少的少出点。这样一来,大家都有水用,也都出了力,心里是不是就平衡了?”

    这个提议一出,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

    村民们都在心里盘算着。

    租水泵的钱,摊到每家每户,其实并不多。

    比起麦子绝收的损失,简直是九牛一毛。

    而且,按亩分摊,也确实公平合理。

    最重要的是,这个办法,不是让一方得利,一方吃亏,而是让大家一起想办法,把蛋糕做大,然后一起分。

    “这个办法……好像行得通。”有人小声嘀咕。

    “嗯,花点小钱,能有水用,总比打架强。”

    李建的眼睛也亮了。

    这个办法既解决了水源问题,又通过共同出钱的方式,将两个对立的村子,暂时捆绑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那治本呢?”陈联追问道。

    陈捷微微一笑:

    “各位叔叔大伯,咱们这条水渠,是几十年前修的土渠,水流在里面,一半都渗到地下了,这是最大的浪费。”

    “要想以后再也不为水发愁,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土渠,修成水泥浇筑的防渗渠!”

    “修水泥渠?那得花多少钱啊!我们哪有这个钱?”立刻有人反驳。

    “钱,我们自己当然没有。”陈捷胸有成竹地说道,“但是,国家有。”

    他看向李建,郑重道:

    “镇长,据我所知,国家每年都有针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专项补贴资金,特别是像我们县这种干旱地区,更是重点扶持对象。”

    “以前,我们一个村子去申请,人微言轻,项目小,上面不重视。”

    “但现在,如果我们陈家村和张家湾,两个村子联合起来,共同向县里、市里,递交一份‘跨村联建万亩农田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的立项报告,您说,这个分量,是不是就不一样了?”

    “跨村联建?”

    “节水灌溉示范工程?”

    这些新名词,让在场的村民们听得一愣一愣的。

    但李建却有些为难。

    他自然明白陈捷这番话背后的价值!

    关键是,不好申请啊,否则他早就申请了。

    毕竟,如果这个项目真能申请下来,那他这个镇长也是有政绩的!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