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权力之巅:从中央选调生开始 > 第31章 笔试第一,中组部的面试!
最新网址:www.00shu.la
    陈捷拿到申论试卷,目光扫过,第一道大题的材料,正是关于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以及国家为此推出的四万亿投资计划。

    问题是: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危”与“机”的辩证关系的理解,并就如何“化危为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出对策建议。

    这是一个宏大而开放的题目,也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题目。

    在2008年底这个时间点,绝大多数人对四万亿计划的看法,还停留在“强心针”、“救市良药”的层面,普遍持肯定和赞扬的态度。

    一个普通考生,大概率会顺着这个思路,大谈特谈这项政策如何力挽狂澜,如何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但陈捷,却从这个题目背后,看到了更深层次的,来自未来的拷问。

    他清楚地记得,四万亿计划在短期内确实稳住了经济大盘,但也为未来十年的产能过剩、地方债务风险、房价飙升等一系列问题,埋下了深远伏笔。

    这是一个典型的,用短期猛药,换取长期隐患的案例。

    如果他按照未来的后见之明,去全盘否定这项政策,那无疑会显得自己政治不成熟,否定了中央在当时做出的重大决策。

    但如果他一味唱赞歌,又会显得自己思想肤浅,缺乏批判性思维。

    这其中的分寸,极难把握。

    陈捷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这道题,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陈捷提笔,在稿纸上写下标题——《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战略定力驾驭经济发展的“时”与“势”》。

    标题起得四平八稳,充满了官样文章的韵味,但内里,却暗藏机锋。

    在文章开头,他首先旗帜鲜明地肯定了四万亿计划的必要性和及时性,将其定义为“在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举,展现了党和国家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卓越领导力和非凡魄力”。

    这是政治正确,是必须表明的态度。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引用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古语,指出任何一项宏大政策,都必然是利弊共生,关键在于如何兴利除弊。

    在分析“利”的部分,陈捷没有简单地罗列数据,而是将其上升到战略高度,认为这项计划不仅稳住了经济,更重要的是,为我国争取到了一个宝贵的战略缓冲期,让我们有时间在全球经济格局的剧变中,重新思考和布局自己的位置。

    而在分析“弊”的部分,他更是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预见性。

    陈捷没有直接说这项政策会导致产能过剩和地方债问题,而是用一种非常委婉和学术化的语言,提出了三个“需要警惕的倾向”。

    警惕“投资依赖”的倾向,避免重走粗放式增长的老路,必须将投资的重点,从传统的铁公基,逐步转向能够引领未来的新基建。

    比如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

    警惕“政府越位”的倾向,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更要尊重市场规律,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留出足够生存和发展空间,激发市场内生动力。

    警惕“短期效应”的倾向,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引导地方政府,从追求GDP的短期增长,转向追求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普惠的发展。

    这三点“警惕”,每一条都精准地指向了未来十年华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痛点。

    但在2008年的语境下,它们又显得如此“温和”、“理性”、“富有建设性”。

    最后,在对策部分,陈捷提出了一个“加减乘除”的四字方针。

    “加”,是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

    “减”,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为新动能腾出空间。

    “乘”,是发挥科技创新的乘数效应,以创新驱动发展。

    “除”,是破除制约市场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

    整篇文章,一气呵成。

    既有政治高度,又有理论深度,更有超前战略远见。

    它肯定了过去,立足于现在,更指向了未来。

    当陈捷写完最后一个字时,这场笔试已经稳了。

    ……

    一周后,笔试成绩公布。

    陈捷的名字,毫无悬念地出现在了面试名单的第一位。

    面试地点,设在中组部一间不对外开放的会议室里。

    当陈捷推门而入时,他看到会议桌后,并排坐着五位考官。

    坐在正中央的,是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清癯的老者,虽然穿着朴素中山装,但身上那股不怒自威的气场,让人不敢直视。

    陈捷从钱院长的资料里,看到过他的照片,这是中组部一位已经退居二线,但声望极高的前副部长。

    他左手边,是中组部干部一局的现任局长,一个戴着眼镜,神情严肃的中年人。

    其余三位,也都是来自中央核心部委的司局级领导。

    这个阵容,堪称豪华,也堪称恐怖。

    “陈捷同志,请坐。”居中老者开口,声音平缓而有力,“不要紧张,我们今天就是随便聊聊。”

    陈捷拉开椅子,只坐了三分之一,腰板挺得笔直,双手平放在膝盖上,目光平静地与主考官对视。

    “看了你的笔试答卷,写得很好,很有想法。”老者先是肯定了一句,随即抛出了第一个问题,“你认为,作为一名即将踏入中央机关的年轻干部,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极难回答的问题。

    说忠诚,显得空洞。

    说能力,显得自负。

    说勤奋,显得平庸。

    陈捷略一思索,沉声答道:

    “报告各位领导,我认为,最重要的品质,是定力。”

    “哦?定力?”老者眼中闪过一丝兴趣。

    “是的。”陈捷点了点头,不疾不徐地解释道,“我认为,这种定力,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信仰上的定力,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会面临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各种利益的诱惑,只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不移,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永不迷失方向。”

    “第二,是战略上的定力,中央机关的工作,是国之大者,我们制定的每一项政策,都可能影响深远。”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历史眼光和全局视野,不为一时一事所惑,不为短期利益所动,始终坚持从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去思考和谋划问题。”

    “第三,是人格上的定力。‘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作为一名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必须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喧嚣中守得住寂寞,在诱惑前稳得住心神,在压力下顶得住考验。”

    “只有这样,才能行得端,走得正,才能不负组织和人民的期望。”

    这番回答,层层递进,既有政治高度,又有哲学思辨,更有个人修养。

    它将一个看似虚无的词,阐述得具体而深刻。

    几位考官都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