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凤凰展翅 > 30. 护宋军根基初固
最新网址:www.00shu.la
    晨雾漫过青溪镇的石板路时,赵玥正蹲在镇口的粮囤旁,看着士兵们将新缴获的糙米装进粗布袋子。指尖触到温热的米粒,她忽然想起三个月前 —— 那时护宋军刚在天宁寺扎营,粮囤里只有几十石糙米,士兵们顿顿都是掺着野菜的稀粥,连最精锐的骑兵,每天也只能分到半块干饼。而如今,粮囤从镇口排到了街尾,不仅有糙米、面粉,还有百姓们送来的红薯、土豆,甚至有几桶从金兵那里缴获的胡麻油,足够两千人吃上两个月。

    “殿下,陈将军和张首领在镇西的铁匠铺等您,新打造的长枪和铠甲都准备好了。” 李二柱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里捧着一本崭新的名册,封面上用红笔写着 “护宋军花名册”,边角还细心地用布包了边。

    赵玥站起身,拍了拍裙摆上的米糠,跟着李二柱往铁匠铺走。沿途的景象让她心中暖意渐浓 —— 镇民们有的在修补被金兵烧毁的房屋,有的在街头摆起小摊,卖着刚蒸好的馒头,还有几个孩子围着巡逻的士兵,叽叽喳喳地问着打仗的故事。一个白发老奶奶看到赵玥,立刻端着一篮刚煮好的鸡蛋跑过来:“公主殿下,快尝尝,补补身子!你们把金兵赶跑了,俺们才能过上安稳日子。”

    “阿婆,谢谢您。” 赵玥接过鸡蛋,剥了一个递给身边的小石头 —— 自从鹰嘴谷大捷后,这孩子就一直跟着医疗队,如今已经能熟练地帮郎中包扎伤口。小石头接过鸡蛋,小口咬着,眼睛亮晶晶地看着赵玥:“姐姐,等我再长大点,也要像你一样,杀金兵,保护百姓。”

    走到铁匠铺门口,远远就听到 “叮叮当当” 的打铁声。推开门,只见院内摆满了新打造的兵器 —— 长枪的枪头闪着寒光,枪杆是用坚硬的枣木做的,握在手里沉甸甸的;铠甲虽然是用熟铁打造的,不如禁军的铠甲精良,却也打磨得光滑平整,能护住心口和要害。陈烈和张毅正围着一个铁匠,看着他给铠甲镶铁边。

    “殿下来了。” 陈烈转过身,手里拿着一副铠甲,递到赵玥面前,“你试试这副,是铁匠铺老师傅特意为你打的,比普通铠甲轻三成,还加了护肩,骑马时能护住胳膊。”

    赵玥接过铠甲,试穿在身上。铠甲的大小刚刚好,系带时,她发现内侧竟绣着一朵小小的梅花 —— 是镇上绣坊的王大娘的手艺,上次她帮王大娘找回被金兵抢走的女儿,老人家就说要给她绣点东西,没想到竟绣在了铠甲里。

    “还有这些长枪,” 张毅指着院角的木架,语气里满是自豪,“咱们现在有三百支新长枪,五十副铠甲,再加上从金兵那里缴获的两百柄弯刀,就算金兵再派三千人来,咱们也能正面扛住!”

    赵玥走到木架旁,拿起一支长枪,试着挥了挥。枪杆扎实,枪头锋利,比之前用的锈迹斑斑的长枪好用太多。她看向铁匠铺的老师傅,拱手道:“多谢老师傅,辛苦您了。”

    老师傅连忙摆手,脸上满是笑容:“殿下客气了!能给护宋军打兵器,是俺的福气!俺们镇上的铁匠都商量好了,以后护宋军要什么兵器,俺们随叫随到,分文不取!”

    从铁匠铺出来,三人沿着镇街往议事的祠堂走。陈烈忽然停下脚步,指着街对面的一栋青砖瓦房:“殿下,那栋房子是金兵占领青溪镇时,用来关押百姓的地方。现在空着,我想改成‘护宋军议事堂’,以后联军开会、训练,都能在那里进行。”

    赵玥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那栋房子确实宽敞,门前还有一片空场,正好能用来训练新兵。她点头道:“好,再把旁边的几间空房改成营房,让从洛社镇过来的弟兄们住得舒服些。另外,在镇东的空地上搭个校场,以后新兵训练、联军合练,都在那里进行。”

    张毅补充道:“我已经让弟兄们去宜兴调粮食和草药了,今天下午就能到。另外,无锡的陈奎和江阴的吴涛也派人来了,说想下个月来青溪镇,跟咱们商议联合抗金的具体章程 —— 他们听说咱们夺回了三镇,还缴获了这么多粮草兵器,都想尽快跟咱们汇合。”

    走进祠堂,周峰早已在堂内等候,桌上摆着三张地图 —— 分别是常州周边的地形分布图、金兵布防图,还有一张新画的 “护宋军防区图”。他指着防区图上的红点:“殿下,我们现在控制了常州东南的青溪、洛社、牛塘三镇,这三镇互为犄角,青溪有粮草,洛社有码头,牛塘能控制运河航道,形成了一个稳固的防御圈。金兵要想再进攻常州,必须先突破这三镇,咱们就有足够的时间准备。”

    赵玥俯身看着地图,指尖在三镇之间的连线划过:“把斥候队的据点设在三镇外围的山头,每隔十里设一个哨卡,一旦发现金兵动向,立刻传递消息。另外,从新兵里挑选一百人,组成‘民防队’,让他们跟着老兵在镇上巡逻,既能保护百姓,也能让他们提前适应军营生活。”

    “还有粮草和兵器的管理,” 陈烈指着桌上的账本,“我让后勤队的人把粮草按‘日常用粮’和‘战备粮’分开存放,日常用粮放在镇口的粮囤,方便百姓和士兵取用;战备粮锁在镇西的粮仓,钥匙由您、我和张首领三人分别保管,每次取用都要登记在册,防止浪费和私吞。兵器也一样,每个士兵的兵器都刻上编号,丢失或损坏要报备,确保每一件兵器都能用在刀刃上。”

    张毅也说道:“我已经跟三镇的里正商量好了,以后每个镇都选出五个‘民代表’,百姓有什么需求,或者对护宋军有什么建议,都能通过民代表反映。咱们还在每个镇设了‘公平秤’,士兵们买东西要按市价付钱,绝不能占百姓便宜 —— 上次有个新兵买鸡蛋少给了钱,我已经让他双倍赔偿,还在全军面前做了检讨。”

    赵玥听着三人的安排,心中渐渐踏实。她知道,一支军队的根基,从来不是靠胜仗堆出来的 —— 是粮囤里的每一粒米,是铁匠铺里的每一件兵器,是百姓口中的每一句称赞,更是士兵们心中 “护宋” 二字的分量。

    当天下午,宜兴的粮草和草药准时送到。赵玥和陈烈、张毅一起,在镇口的空场给士兵们分发新兵器和铠甲。当新兵们接过属于自己的长枪时,不少人激动得红了眼眶 —— 他们中有的是流民,有的是散兵,之前连一把像样的武器都没有,如今不仅有了长枪铠甲,还能跟着护宋军抗击金兵,保护家园。

    “俺叫王二,是从徐州逃来的。” 一个身材高大的新兵举起长枪,声音哽咽,“金兵杀了俺爹娘,烧了俺家的房子,俺以为这辈子都报不了仇了。现在有了这杆枪,俺一定要杀尽金兵,为爹娘报仇!”

    “杀尽金兵!为亲人报仇!” 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得空场周围的树叶沙沙作响。赵玥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想起父皇的遗诏 —— 上面写着 “大宋之希望,在百姓,在义军”。如今她终于明白,所谓希望,就是这些愿意为家国拼命的人,是这些愿意相信护宋军的百姓。

    接下来的几天,护宋军的训练更加系统。陈烈负责制定训练计划,将士兵分为 “老兵队” 和 “新兵队”—— 老兵队每天进行实战演练,模拟金兵的战术,练习如何破解骑兵冲锋、如何布置伏击;新兵队则从基础的队列训练开始,由王虎和刘能亲自指导,握枪、劈砍、刺杀,每个动作都要练上百遍,直到熟练为止。

    赵玥则把更多精力放在了百姓身上。她在三镇分别设立了 “便民棚”,让郎中免费为百姓看病,让识字的士兵教孩子们读书;还组织士兵帮百姓耕种田地,修复被金兵破坏的灌溉水渠。青溪镇的里正找到赵玥时,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账簿:“殿下,这是三镇百姓捐的粮草和物资,您数数 —— 俺们商量好了,以后每个月都捐一部分粮食,支持护宋军抗金!”

    赵玥接过账簿,翻开一看,上面密密麻麻记着百姓的名字和捐赠的物资 —— 有的捐了五斗米,有的捐了两匹布,还有的捐了自家种的蔬菜。最下面一行,是里正用红笔写的:“大宋百姓,愿与护宋军共进退,共守家国。”

    这天傍晚,赵玥独自走到镇东的校场。夕阳将校场染成金红色,士兵们还在进行最后的训练 —— 老兵们在演练阵型,长枪如林,步伐整齐;新兵们在练习射箭,虽然有的箭还射不准靶心,却个个眼神坚定。不远处的运河上,张顺带领的水军正在练船,船桨激起的水花在夕阳下泛着金光。

    陈烈不知何时站到了她身边,手里拿着一张新画的地图 —— 上面不仅标注了护宋军控制的三镇,还在苏州、湖州的位置画了小小的圆圈。“殿下,苏州的义军首领派人来消息,说下个月想来青溪镇拜访。只要他们也加入联盟,咱们就能控制江南的半壁江山,跟金兵形成对峙。”

    赵玥看着地图上的圆圈,忽然想起三个月前,她第一次在天宁寺举起 “护宋” 旗时,身边只有周峰和三十几个士兵。那时她不敢想,有一天护宋军能控制三镇,能有两千士兵,能让江南的义军主动来联合。

    “陈将军,你说,咱们能把金兵赶出大宋吗?” 赵玥轻声问道,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白玉佩。

    陈烈看着她,眼神坚定:“能。因为咱们不仅有士兵,有兵器,有粮草,更有百姓的支持。当年我在禁军时,朝廷失了民心,就算有百万大军,也打不赢金兵。而现在,护宋军得了民心,这就是最坚固的根基。只要根基不摇,总有一天,咱们能把金兵赶出大宋,让先帝的旗帜重新飘扬在汴京城头。”

    赵玥点点头,抬头看向夕阳 —— 落日的余晖洒在她身上,也洒在 “护宋” 旗上。旗帜在风里猎猎作响,像是在回应着她的心事。她知道,护宋军的根基,早已不是粮囤里的粮草、铁匠铺的兵器,而是百姓心中的信任,是士兵心中的信念,是每一个 “复宋雪耻” 的决心。

    当天晚上,青溪镇的议事堂里灯火通明。赵玥、陈烈、张顺、周峰、张毅围坐在桌旁,商议着下个月迎接苏州义军的事宜。桌上摆着新煮的茶水,还有百姓送来的点心,气氛轻松而热烈。

    “我觉得可以让苏州的首领看看咱们的校场和粮囤,让他们知道咱们的实力。” 张毅说道,手里拿着一块芝麻饼,吃得津津有味。

    “还要让他们看看百姓的生活,” 周峰补充道,“只有让他们知道,护宋军是真心为百姓着想,他们才会放心跟咱们联合。”

    赵玥看着众人,忽然笑了:“咱们不仅要让他们看,还要让他们跟咱们一起训练,一起吃百姓送来的饭菜。让他们知道,护宋军不是一支‘孤军’,是所有抗金义士的家,是大宋百姓的希望。”

    夜深人静时,赵玥坐在议事堂的窗前,打开锦盒。昏黄的灯光下,父皇的遗诏、半枚兵符、还有那枚白玉佩,都泛着柔和的光泽。她轻轻抚摸着玉佩上的 “和硕荣德” 四个字,在心中默念:“父皇,母后,护宋军终于在江南站稳脚跟了。有百姓的支持,有弟兄们的陪伴,女儿一定会继续努力,早日把金兵赶出大宋,完成您的遗愿,让大宋的旗帜重新飘扬在每一寸山河之上。”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锦盒上。远处传来巡逻士兵的脚步声,还有镇民们偶尔的咳嗽声,一切都显得那么安稳。赵玥知道,这安稳来之不易,是无数士兵用鲜血换来的,是无数百姓用信任守护的。而她要做的,就是守住这份安稳,让它从青溪镇,蔓延到常州,蔓延到江南,最终蔓延到大宋的每一寸土地。

    护宋军的根基,就像青溪镇外的老槐树,在乱世的土壤里,深深扎下了根。或许未来还会有风雨,还会有冰霜,但只要根还在,就总有枝繁叶茂的一天。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