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玉佩牵缘:真假千金沪上行 > 第0046章绣坊扬名(下)
最新网址:www.00shu.la
    齐啸云提出的比试,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彩华绣坊这方不算太大的池塘,激起的涟漪层层扩散,搅动了每一个人的心绪。前厅里短暂的寂静之后,是压抑不住的窃窃私语和目光交换。五百件长期订单!这不仅是巨大的经济利益,更是绣坊在沪上立足、甚至扬名立万的绝佳机会。

    钱掌柜的激动几乎溢于言表,他搓着手,脸上堆满了笑,仿佛已经看到白花花的银元和绣坊金字招牌交相辉映的未来。“齐先生高见!此法甚好,甚好!既能彰显我彩华绣坊的实力,又能激励绣娘们精益求精!王师傅,阿贝,你们可要好好准备,务必拿出看家本领来!”他这话,既是对两人的鼓励,也是无形的压力。

    王师傅冷哼一声,花白的眉毛下,一双锐眼扫过贝贝,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与轻慢。“老夫钻研绣艺数十载,什么风浪没见过。齐先生既然出了题,老夫自当全力以赴,让某些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刺绣底蕴,什么是经得起推敲的功夫!”他将“底蕴”和“功夫”咬得极重,像是在宣示某种不容挑战的权威。

    贝贝感到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跳动,手心因紧张而微微出汗。她知道自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退一步,不仅是个人声誉扫地,更可能让这难得的机会从绣坊指尖溜走,她承担不起这个责任。进一步,则是与绣坊最负盛名的老师傅正面交锋,胜算几何,她心中并无十足把握。然而,齐啸云那双深邃眼眸中一闪而过的激赏,以及他话语中“证明你绣法的价值”的期许,像是一簇微小的火苗,点燃了她骨子里那份不愿服输的倔强。

    她再次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思绪,对着齐啸云和钱掌柜,也像是给自己打气般,清晰地说道:“贝贝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齐啸云微微颔首,对两人的反应似乎早在预料之中。他不再多言,示意随从取来纸笔,略一沉吟,便挥毫写下了比试的题目。墨迹淋漓,是四个字——“秋意深浅”。

    “题材不限具体物象,但需紧扣‘秋意’,体现‘深浅’之变化。尺寸限为二尺见方。五日后的这个时辰,我携友人来此品评。”他放下笔,目光扫过王师傅和贝贝,“二位,可还有疑问?”

    题目看似宽泛,实则极考功力。“秋意”是意境,“深浅”是层次,既要捕捉秋天的神韵,又要在色彩、构图、乃至针法上展现出丰富的层次感。这并非简单绣一幅秋景图就能应付的。

    王师傅捻着胡须,沉吟片刻,眼中已有了计较。他浸淫传统题材多年,《秋菊傲霜》、《枫红如火》、《桂子飘香》之类的主题信手拈来,只需在构图和色彩浓淡上稍作文章,便可应对“深浅”之题。他自信地摇了摇头:“老夫没有疑问。”

    贝贝却盯着那四个字,心中念头飞转。秋意……不仅仅是丰收的金黄,也不仅仅是凋零的枯寂。它可以是午后阳光穿透稀疏梧叶投下的斑驳光影,可以是晨雾笼罩下芦苇荡的朦胧层次,可以是雨后庭院石阶上青苔与落叶交织的湿润色彩,也可以是夜深时月光如水的清冷与孤寂……她想起家乡水边的秋日,那种浸润在骨子里的、带着水汽的、变幻莫测的秋的韵味。一个模糊的构思开始在她脑海中成形。

    “我也没有疑问。”贝贝抬起头,目光恢复了平日的沉静。

    “好。”齐啸云干脆利落,“那便五日后见分晓。”他朝钱掌柜略一颔首,便带着随从转身离去,没有丝毫拖泥带水。那挺拔的背影消失在门帘后,却留下了一室久久不散的紧张空气。

    比试的消息像长了翅膀,瞬间传遍了绣坊的每一个角落。工作间里再也无法维持之前的平静,绣娘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头接耳,话题的中心自然是这场突如其来的较量。

    “王师傅定然是赢定了!他那手双面绣和套针功夫,可是咱们绣坊一绝!”

    “是啊,阿贝那绣法虽然新奇,但终究是野路子,上不得大台面吧?”

    “也未必,齐少东家不是夸她的绣法有现代感吗?说不定……”

    “嘘!小声点,王师傅看过来了!”

    ……

    张婶趁着给贝贝送新绷架的机会,悄悄塞给她一小包上好的松江棉线,低声道:“阿贝,别怕,好好绣!你那幅荷花图我看了,灵得很!王师傅手艺是好,但太老派,齐先生那样的年轻人,未必真心喜欢。你就按你自己的路子走!”她拍了拍贝贝的手背,传递过来一丝温暖的鼓励。

    贝贝感激地点点头:“谢谢张婶,我晓得了。”

    然而,压力无处不在。王师傅那边,立刻有两个平日与他交好的绣娘主动帮忙,负责绷架、选料、分线等杂务,让他能专心构思和施展核心技艺。而贝贝这边,除了张婶偶尔的关照,其他人大多持观望态度,甚至有人带着看热闹的心态。她必须独自完成所有准备工作。

    首要难题是丝线。她构思的画面需要极其细腻微妙的色彩过渡,对丝线的品质和颜色种类要求极高。绣坊库存的丝线虽全,但一些特殊的、介于两种标准色之间的中间色,却需要她自己动手晕染。这需要时间和技巧,更要命的是,好的染料价格不菲。钱掌柜虽然支持比试,但在资源分配上,显然更倾向于王师傅,拨给贝贝的染料和辅料只是标准份例。

    贝贝摸了摸贴身藏着的、仅剩不多的几块银元,那是她省吃俭用攒下来准备寄回家的。她一咬牙,决定自己掏钱去沪上最大的“瑞彩轩”购买一些珍稀的植物和矿物染料。这件事,她做得极其隐秘,不想被人诟病借助外力,也不想让钱掌柜难堪。

    另一个难题是时间。五日,要完成一幅二尺见方的精品绣画,对于任何绣娘来说都是极紧张的。这意味着她需要争分夺秒,甚至挑灯夜战。绣坊有规定,入夜后不得留人,以防火灾。贝贝只好央求管理杂役的婆子,允许她晚上在住处(绣坊后院一间狭小的杂物房改造的宿舍)就着一盏昏暗的煤油灯继续工作。煤油灯烟气大,光线摇曳,对眼睛是极大的损耗,但她别无选择。

    就在贝贝为染料和光线发愁时,齐啸云那边,也并非全无动静。

    比试定下的第二天下午,齐啸云的一名贴身小厮来到了绣坊,没有惊动太多人,只说是奉少东家之命,送些“润喉的秋梨膏”给钱掌柜和两位参与比试的师傅,“聊表心意,望二位保重身体,方能出精品”。给王师傅和贝贝的礼盒一模一样,并无偏颇。

    然而,当贝贝打开那个精致的紫檀木小盒时,却发现除了两罐上好的秋梨膏,盒底还静静躺着几小包用桑皮纸仔细包好的东西。她好奇地打开一看,呼吸不由得一滞——正是她急需却难以凑齐的几种珍贵染料!靛青、苏木紫、还有一小包极其难得的、用来调出特殊光泽的珍珠母粉!分量不多,却足以解决她的燃眉之急。

    没有只言片语,但用意不言自明。贝贝的心猛地一跳,一股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是感激?是意外?还是……一种被看穿、被关照的微妙悸动?她下意识地攥紧了那几包染料,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怎么会知道?是巧合,还是……他一直关注着她的困境?这个念头让她脸颊有些发烫,但随即又被理智压了下去。现在不是胡思乱想的时候,无论如何,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她记下了。

    与此同时,齐府书房内。

    齐啸云坐在宽大的红木书案后,听着手下人的汇报。

    “少爷,您让查的那个莫贝贝,户籍上显示是苏州城外莫家村人,父母是普通农户莫老憨和莫沈氏。一个多月前独自来沪,因一手好绣艺被彩华绣坊招收。背景看起来……很干净。”

    “很干净?”齐啸云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若有所思,“一个普通农家,能培养出这样灵气逼人、绣法别具一格的女儿?她那手刺绣,绝非寻常乡野绣娘所能及。”他想到了贝贝那双清澈却带着坚韧的眼睛,以及她提及“家乡绣法”时那一闪而过的含糊。

    “还有一事,”手下继续道,“我们的人按照少爷的吩咐,暗中查访十八年前莫家那场旧案可能涉及的遗孤线索时,在当年莫家老夫人身边一个逃过一劫、后来隐姓埋名的老仆那里,得到一个模糊的信息。他说莫家大小姐,也就是当年可能失踪的那个女婴,脖颈后靠近发际线的位置,似乎有一小块浅红色的、形似蝴蝶的胎记。这只是那老仆多年前依稀的印象,不敢确定,他也已在去年病故了。”

    “蝴蝶胎记……”齐啸云低声重复了一遍,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他挥了挥手,“继续查,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要放过。另外,关注彩华绣坊那边的动静,尤其是……那位阿贝姑娘,确保比试公平,不要让人暗中使绊子。”

    “是,少爷。”

    时间在紧张的筹备和飞针走线中飞速流逝。王师傅选择了他最擅长的《秋菊图》。他以墨绿和深褐色绸缎为底,运用精湛的套针和戗针技法,绣出形态各异的菊花,花瓣层层叠叠,色彩从花心的嫩黄到边缘的蟹爪紫,过渡自然。又以细密的针脚绣出嶙峋的湖石和缠绕的秋藤,整幅作品工整富丽,构图饱满,充分展现了他扎实的功底和对传统秋景的理解,菊花的“傲霜”之姿也暗合了“秋意”的品格寓意。

    而贝贝的工作间(她几乎把宿舍变成了临时工作间),则弥漫着一种不同的气息。她没有选择具体的花卉或景物,而是绣了一幅名为《秋塘暮色》的画面。底色选用了一种罕见的雨过天青色软缎,模仿秋日雨后微暗的天空。画面下方,是大片虚实相间的芦苇,她用自创的“捻丝晕色法”,将赭石、灰褐、枯黄、甚至一丝若有若无的藕荷色丝线捻合在一起,再以疏密不同的乱针绣出,远远望去,芦苇丛在暮色中呈现出丰富的、朦胧的深浅变化,仿佛在微风中摇曳,带着水汽的润泽。

    画面的焦点,是水面上几片将沉未沉的残荷,以及被风吹皱的一圈圈涟漪。残荷的叶片,边缘已卷曲枯黄,却仍带着盛夏残留的一丝韧劲,叶脉用极细的银灰色丝线勾勒,在暮色中隐隐反光。水波的绣法更是精妙,她用了多种蓝色、灰色、甚至加入了一丝丝极细的白色和珍珠母粉染成的微光丝线,以长短不一、方向多变的针法交错刺绣,竟真的绣出了光线渐暗时,水面那种深邃、流动、光影迷离的效果。整幅作品没有鲜艳的色彩,没有具体的象征物,却完美捕捉了秋日黄昏池塘边那种转瞬即逝的、带着淡淡寂寥与诗意的“深浅”意境,一种沉浸式的、情绪化的秋意。

    这四天里,贝贝几乎是不眠不休。煤油灯熏得她眼睛发红发涩,指尖被针扎破了无数次,缠上布条继续绣。疲倦到极致时,她就会停下来,轻轻抚摸住胸前那半块玉佩。说来也怪,每当她心绪不宁或倍感压力时,那玉佩似乎真的会传来一丝丝温润的暖意,仿佛在无声地给予她力量。这感觉玄而又玄,却真实地支撑着她。

    第五日,终于到了。

    彩华绣坊前厅被特意布置过,显得格外郑重。齐啸云如约而至,与他同来的还有两位气度不凡的中年人。一位是沪上书画名家陈老先生,以品评严格、眼光独到著称;另一位是时尚杂志《摩登画报》的主编苏女士,对艺术与时尚的结合颇有见解。钱掌柜和王师傅早已等候在此,绣坊里能抽开身的绣娘们也都被允许在一旁观摩,将前厅挤得满满当当。

    贝贝抱着她的绣架,站在人群边缘,心跳如擂鼓。她看到王师傅那幅已经装裱好的《秋菊图》,在明亮的灯光下,菊花雍容,色彩饱满,针脚细腻得几乎看不见,引来一片低低的赞叹声。相比之下,她那幅尚未装裱、依旧绷在架子上《秋塘暮色》,在周围富丽堂皇的摆设映衬下,显得过于素雅,甚至有些……不起眼。

    “齐先生,陈老,苏女士,请看老夫的拙作。”王师傅自信地示意助手将《秋菊图》展示在中央。

    陈老先生凑近仔细观看,频频点头:“嗯,王师傅功力深厚,这菊花的层次,湖石的皴擦感,都用针线表现得淋漓尽致,传统绣品的精髓尽在于此啊。”

    苏女士也微笑道:“色彩搭配很和谐,寓意也好,放在传统的家居环境中,会很提气。”

    王师傅脸上露出了笑容,捋着胡须,志得意满地瞥了贝贝一眼。

    轮到贝贝了。她深吸一口气,将《秋塘暮色》的绣架轻轻放到展示位上。当那幅以青灰色调为主、描绘着朦胧芦苇和残荷水波的绣品完全呈现在众人面前时,前厅出现了一瞬间的寂静。

    许多人脸上露出了困惑、甚至失望的神情。这……这就是她花了五天时间绣出来的东西?没有鲜艳的花朵,没有吉祥的寓意,只有一片暮色中的池塘,看起来灰扑扑的,甚至有些萧索。

    王师傅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然而,齐啸云、陈老先生和苏女士,却几乎同时向前迈了一步,目光紧紧锁在绣品上,神色变得异常专注。

    陈老先生甚至从怀中掏出了放大镜,俯身细细观察那片芦苇和水波。“这……这芦苇的用色!竟有如此多的变化!枯而不僵,乱中有序……这水波!妙啊!这光影是如何绣出来的?竟有流动之感!这已非刺绣,近乎写意丹青了!”他越看越激动,声音都带着一丝颤抖。

    苏女士双眼放光,她绕着绣架走了一圈,从不同角度观看:“不可思议!这种朦胧的、充满情绪感的表达方式,太现代了!这色彩,这构图,直接印在《摩登画报》的封面上都毫不逊色!它讲述的不是一个具体的物象,而是一种心境,一种时光流逝的美感。齐先生,这正是你想要的,‘新意’和‘深度’!”

    两位评审截然不同的反应,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传统的极致赞美,与现代的高度认可,在这幅《秋塘暮色》上竟然得到了统一?

    齐啸云没有说话,他的目光长久地停留在那一片深邃的秋塘暮色中,仿佛被吸入其中。他从那细腻的针脚、微妙的色彩和流动的光影里,看到的不仅是一幅绣品,更看到了创作者敏感的心绪、独特的观察力和不屈的灵魂。这与他记忆中那个在街头慌乱无助、却又眼神清澈坚韧的女孩形象,慢慢重叠,变得更加立体,更加……引人探究。

    良久,他抬起头,目光扫过神色各异的众人,最后落在紧张得嘴唇都有些发白的贝贝脸上,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沉稳:

    “王师傅的《秋菊图》,技艺精湛,底蕴深厚,代表了传统刺绣的最高水准,令人敬佩。”

    王师傅脸色稍霁。

    齐啸云话锋一转:“然而,阿贝姑娘的《秋塘暮色》,于无声处听惊雷。它以创新的针法和独特的审美,捕捉并升华了‘秋意深浅’的意境,不仅展现了高超的技艺,更赋予了刺绣艺术新的生命力和情感表达。其艺术价值和与现代审美潮流的契合度,更胜一筹。”

    他转向钱掌柜和两位评审:“三位以为如何?”

    陈老先生抚掌赞叹:“齐先生所言极是!老夫今日算是开了眼界!刺绣一道,亦需与时俱进,阿贝姑娘此作,当属神品!”

    苏女士也立即附和:“我完全同意!这幅《秋塘暮色》的艺术表现力和时尚感,无可争议!”

    胜负,已分。

    王师傅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难以置信地看着那幅《秋塘暮色》,又看看齐啸云和两位评审,嘴唇哆嗦着,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无法接受,自己数十年的功力,竟然败在这样一幅“不成体统”的作品之下。他猛地一甩袖子,转身推开人群,踉跄着向后院走去,背影充满了落寞与不甘。

    钱掌柜虽然有些意外这个结果,但齐啸云和两位权威的肯定,以及那五百件订单的诱惑,让他立刻满脸堆笑地打圆场:“齐先生和二位大家眼光独到!阿贝确实天赋异禀!这也是我们彩华绣坊的荣耀!那订单……”

    “合约稍后我的助理会送来。”齐啸云淡淡道,他的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贝贝。

    贝贝站在原地,巨大的喜悦和放松如同潮水般涌来,让她几乎站立不稳。她赢了?她真的赢了?她不仅证明了自己,更为绣坊赢得了重要的机会!眼眶微微发热,她强忍着没有让泪水掉下来。

    人群渐渐散去,前厅只剩下齐啸云、他的随从,以及还有些恍惚的贝贝。

    齐啸云走到她面前,看着她因熬夜而布满血丝却异常明亮的眼睛,低声道:“恭喜你,阿贝姑娘。你的绣品,当之无愧。”

    “多谢齐先生……还有,谢谢您的染料。”贝贝低声道谢,声音带着一丝哽咽。

    齐啸云微微一笑,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只是意味深长地看着她:“我很期待你接下来的作品。另外……”他顿了顿,仿佛不经意地问道,“阿贝姑娘是苏州人?不知是苏州哪里?我有一位故人,也是苏州籍,许多年没有音讯了。”

    贝贝心中微微一紧,抬起头,对上他探究的目光。他为何突然问起这个?是随口寒暄,还是……别有深意?她谨慎地回答:“是苏州城外的莫家村,小地方,齐先生可能没听过。”

    “莫家村……”齐啸云重复了一遍,目光似乎在她颈后扫了一眼,但贝贝低着头,并未察觉。“确实不曾听闻。不过,阿贝姑娘的绣艺如此特别,想必家学渊源?”

    贝贝的心跳漏了一拍,养母莫沈氏的叮嘱在耳边回响——不要轻易对外人提及绣法来历。她垂下眼睑,掩饰住眼底的慌乱:“是家母教导了一些基础,主要还是自己胡乱琢磨的。”

    齐啸云将她那一瞬间的迟疑尽收眼底,不再追问,只是温和道:“原来如此。阿贝姑娘辛苦了,早些休息吧。”说完,他便带着随从离开了。

    贝贝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门口,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整个人几乎虚脱。喜悦、疲惫、以及齐啸云最后那几句问话带来的隐隐不安,交织在一起。

    她不知道的是,齐啸云在离开绣坊,坐上汽车后,对前排的助手低声吩咐了一句:“重点查一下苏州莫家村,莫老憨和莫沈氏夫妇,特别是……他们这个女儿莫贝贝的来历,越详细越好。另外,想办法确认一下,她脖颈后面,是否有一块胎记。”

    而贝贝回到自己那间狭小的宿舍,关上门,背靠着门板,终于忍不住让喜悦的泪水滑落。她轻轻取出那半块玉佩,在昏暗的光线下摩挲着。玉佩温润,似乎还残留着方才紧张时刻的余温。

    “爹,娘,我做到了……我很快就能攒够钱,给爹请最好的大夫……”她喃喃自语。然而,齐啸云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和他那句关于“家学渊源”的问话,却像一粒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了层层疑虑的涟漪。

    这场比试,她赢得了扬名的机会和至关重要的订单,却也仿佛无形中揭开了一道帷幕,让她的身世之谜,与这位齐家少爷,产生了一丝危险的、却无法回避的关联。前方的路,似乎更加清晰,却也更加迷雾重重。

    (第0046章 绣坊扬名(下) 完)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