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智慧之约第一章古籍与白大褂的相遇
深秋的风带着凉意,卷着银杏叶落在市图书馆的石阶上。苏砚抱着一摞刚整理好的古籍,快步走进“古籍修复室”,指尖还残留着宣纸特有的细腻触感。她刚接手一批民国时期的宗教典籍,其中一本《约伯记》手抄本的封皮已经破损,纸页边缘泛着脆黄,像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抱歉,请问这里是古籍修复室吗?我是市一院的医生,叫陆时衍,想来查阅一本关于‘生命起源’的旧医书。”门口传来一个清冽的声音,打断了苏砚的专注。她抬头望去,只见一个穿着白大褂的男人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档案袋,镜片后的眼睛像深秋的湖水,沉静又清澈。
“我是苏砚,这里的古籍修复师。”苏砚放下手中的工具,指了指旁边的书架,“关于‘生命起源’的医书在那边,不过大多是明清时期的刻本,可能需要慢慢找。”她注意到男人白大褂的口袋里,露出一本小小的《圣经》,书角已经有些磨损,显然是常被翻阅的样子。
陆时衍走到书架前,目光扫过一排排古籍,突然停在苏砚手边的《约伯记》手抄本上。“你也研究《圣经》?”他指着手抄本上的字迹,“这上面的‘神的灵造我,全能者的气使我得生’,是《约伯记》第三十三章的句子吧?”
苏砚有些惊讶,随即露出一抹浅笑:“没想到陆医生也熟悉经文。我外婆是牧师,小时候她总给我读《约伯记》,说‘造我在腹中的,不也是造他吗’,让我明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是上帝亲手所造。”
陆时衍的眼神柔和下来,从口袋里拿出那本小《圣经》,翻开其中一页,上面用铅笔标注着密密麻麻的笔记:“我在儿科工作,经常会遇到患病的孩子。有时候看着他们承受病痛,我会想起‘他待王子不徇情面,也不看重富足的过于贫穷的’,提醒自己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生命,无论他们的出身如何。”
那天下午,苏砚和陆时衍一起在修复室里翻阅古籍。苏砚教他辨别古籍的版本,陆时衍给她讲儿科病房里的故事——那些在病痛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孩子,那些为了孩子全力以赴的父母。夕阳透过窗户,落在他们身上,落在摊开的古籍和《圣经》上,构成一幅宁静而温暖的画面。
离开时,陆时衍递给苏砚一张名片:“如果修复古籍时遇到关于‘生命’的经文困惑,或者想了解医书中的内容,都可以联系我。”苏砚接过名片,指尖传来卡片的凉意,还有男人残留的温度。她看着陆时衍离开的背影,心里突然泛起一阵莫名的悸动——或许,这场与古籍和经文相关的相遇,是上帝的安排,让她在探寻智慧的路上,遇见一个同样珍视生命与平等的人。
第二章病痛与智慧的叩问
接下来的日子里,陆时衍成了古籍修复室的常客。他有时会来查阅医书,有时会带着儿科病房的孩子画的画,和苏砚一起分享;苏砚则会将修复过程中遇到的宗教典籍里的疑问,讲给陆时衍听,两人在古籍与经文的碰撞中,对“生命”与“智慧”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天,苏砚在修复那本《约伯记》手抄本时,发现其中一页夹着一张泛黄的字条,上面写着:“为何有的孩子生来健康,有的却要承受病痛?难道上帝的创造,也有偏爱吗?”字迹潦草,看得出来写字人当时的困惑与痛苦。
苏砚拿着字条,陷入了沉思。她想起外婆曾说过,上帝的智慧远超人类的理解,但她还是忍不住叩问:如果生命都是上帝亲手所造,为何会有如此多的苦难?
“又在想什么难题?”陆时衍的声音突然响起,他手里拿着两杯热咖啡,递给苏砚一杯,“刚从医院过来,顺便给你带了一杯。”
苏砚接过咖啡,将字条递给陆时衍:“你看这个,写字条的人,大概也和我一样,在困惑上帝的创造为何有差异。”
陆时衍读完字条,沉默了片刻,然后从口袋里拿出手机,翻开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小男孩,手里拿着一幅画,画的是一片星空,星星上都画着笑脸。“这是小远,我们科室的病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他刚住院时很自卑,总说‘上帝不喜欢我,才让我生病’。”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后来我给他读《约伯记》里的‘云彩如何浮于空中,那知识全备者奇妙的作为,你知道吗’,告诉他,上帝的作为就像云彩的流动,我们看不到背后的原因,却能感受到它的奇妙。小远慢慢开朗起来,还说要把星空画下来,送给其他患病的小朋友,让他们知道,上帝的爱没有偏爱。”
苏砚看着照片里小男孩的笑脸,心里的困惑渐渐散去。她想起《约伯记》第二十八章的“那时他看见智慧,而且述说;他坚定,并且查究”,或许,人类的智慧就是在不断的叩问与查究中变得坚定,而上帝的智慧,就藏在那些看似不公的境遇里,等着我们去发现爱的真相。
“我想把小远的故事,写在字条的背面。”苏砚拿起笔,眼神坚定,“让以后看到这本手抄本的人知道,上帝的创造没有偏爱,每一个生命都有独特的意义,苦难不是惩罚,是让我们在查究中,看见更美的智慧。”
陆时衍看着苏砚认真的侧脸,眼底露出一抹温柔的笑意。他知道,苏砚不仅在修复古籍,更在修复人们对生命的困惑;而他,也在与苏砚的相处中,对“生命平等”与“上帝智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或许就是上帝让他们相遇的意义。
第三章平等与智慧的回响
为了让更多人理解“生命平等”的意义,苏砚和陆时衍一起策划了一场“古籍与生命”的公益展。苏砚负责整理古籍中的生命相关经文,将《约伯记》里的“造我在腹中的,不也是造他吗”“神的灵造我,全能者的气使我得生”等句子,用书法的形式展现在宣纸上;陆时衍则负责收集儿科病房里孩子们的画作,将那些充满希望的星空、花朵、笑脸,与经文书法并列展出,让人们在古籍的智慧与孩子的纯真中,感受生命的平等与美好。
开展那天,展厅里挤满了人——有古籍爱好者,有医院的医生护士,有教会的弟兄姊妹,还有许多带着孩子来的家长。大家看着墙上的经文书法和孩子的画作,听着苏砚和陆时衍讲述古籍背后的故事、病房里的感动,很多人都红了眼眶。
一个带着患有自闭症孩子的母亲,站在“他待王子不徇情面,也不看重富足的过于贫穷的”书法前,泪水止不住地流:“以前我总觉得老天不公,为什么我的孩子要承受这些。今天看到这些,我才明白,我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都是上帝的宝贝,都值得被爱。”
陆时衍走到她身边,轻声说:“每个孩子都是上帝亲手所造,都有独特的价值。就像小远,他虽然患有心脏病,却用画作温暖了很多人。你的孩子,也一定有属于他的光芒,等着被发现。”
苏砚看着这一幕,心里充满了感动。她想起修复那本《约伯记》手抄本时的困惑,想起陆时衍讲的小远的故事,突然明白,“那时他看见智慧,而且述说”的真正含义——智慧不是凭空而来,是在经历苦难、见证美好后,从心底生出的对上帝的信靠;而述说智慧,就是将这份信靠传递出去,让更多人感受到生命的平等与爱的美好。
展览过半时,小远坐着轮椅来到展厅。他看到自己的画作挂在墙上,旁边是“云彩如何浮于空中,那知识全备者奇妙的作为,你知道吗”的经文,开心得手舞足蹈:“苏砚姐姐,陆医生哥哥,你们看!我的画和上帝的话在一起,好漂亮!”
苏砚蹲下身,握住小远的手:“是呀,因为你的画里,藏着和上帝智慧一样美好的东西——对生命的热爱,对未来的希望。”
陆时衍看着小远的笑脸,又看了看身边的苏砚,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情感。他知道,这场展览不只是为了传递智慧,更是为了见证上帝的爱;而苏砚,就是他这场见证中,最重要的同行者——他们一起在古籍中探寻智慧,一起在病房里守护生命,一起在爱中靠近彼此。
第四章繁衍与永恒的智慧之约
一年后的初夏,苏砚和陆时衍在教堂举行了婚礼。教堂的墙壁上挂着他们在公益展上的书法作品和孩子的画作,阳光透过彩色的玻璃窗,落在新人身上,像是上帝赐予的祝福。苏砚穿着洁白的婚纱,手里捧着一束白色的铃兰,象征着纯洁与智慧;陆时衍穿着笔挺的西装,手里拿着那本修复好的《约伯记》手抄本,封面重新装裱过,却保留了原来的字迹,像是在诉说着他们相遇的故事。
“苏砚,”陆时衍握着苏砚的手,声音温柔而坚定,“第一次见你时,你在修复古籍,专注得像在守护一份珍贵的宝藏。后来我才知道,你守护的不仅是古籍,更是古籍里的智慧,是对生命的敬畏。《约伯记》说‘神的灵造我,全能者的气使我得生’,上帝用灵造我们,让我们在古籍中相遇,在病房里相守,这是他给我们最美的智慧。”
他翻开《约伯记》手抄本,指着“造我在腹中的,不也是造他吗”的句子,继续说道:“我想和你一起,继续守护生命,继续传递智慧。我们会有孩子,会教他们读《约伯记》,教他们修复古籍,教他们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生命——无论对方是王子还是贫穷的人,无论对方健康还是患病,因为都是上帝手所造。人类繁衍的意义,不只是生命的延续,是让这份由上帝赐下的智慧与爱,一代又一代,永远传承下去。”
苏砚看着陆时衍真挚的眼睛,泪水不自觉地流了下来。她伸出手,轻轻抚摸着手抄本的封面,轻声说:“我愿意。我想和你一起,在古籍中探寻更多智慧,在病房里守护更多生命,在岁月里传递更多爱。我们的孩子会知道,他们的爸爸妈妈,是因为上帝的智慧相遇,是因为对生命的敬畏相守;他们也会成为智慧的传递者,让‘他待王子不徇情面,也不看重富足的过于贫穷的’这句话,永远刻在心里。”
婚后的日子里,苏砚和陆时衍依然保持着对古籍和生命的热爱。他们在自家的书房里开辟了一个小小的“智慧角”,放着修复好的古籍和《圣经》,还有儿科病房孩子们的画作。每个周末,他们都会带着孩子来这里,读《约伯记》里的经文,教孩子辨别古籍的纸张,给孩子讲小远的故事,让孩子从小就明白,生命是平等的,智慧是需要传递的。
几年后,他们有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男孩叫陆知砚,女孩叫陆知衍——“知砚”是传承苏砚的古籍智慧,“知衍”是延续陆时衍的生命守护。小知砚刚学会写字,就喜欢跟着苏砚在宣纸上临摹《约伯记》的经文;小知衍则常常跟着陆时衍去医院,给患病的孩子讲故事,像小远当年一样,用纯真温暖别人。
有一天,小知衍指着“云彩如何浮于空中,那知识全备者奇妙的作为,你知道吗”的经文,对苏砚说:“妈妈,上帝的作为真的很奇妙对不对?就像小远哥哥,虽然生病,却能画出那么美的画。”
苏砚抱起女儿,陆时衍搂住他们,一家人看着书房里的古籍和画作,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落在他们身上,落在《约伯记》手抄本上,温暖而明亮。
苏砚知道,上帝赐下智慧,让他们在古籍中相遇,在爱中相守;而他们,会带着这份智慧,将生命平等的真理、爱的信仰,传递给孩子,传递给更多的人。就像那本修复好的《约伯记》手抄本,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这份由上帝见证的智慧之约,也会永远延续,直至永恒。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