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羔羊颂赞:患难中的荣耀恋人深秋的雨,把“微光书屋”的玻璃窗打湿成一片朦胧。林砚坐在柜台后,指尖轻轻摩挲着一本1930年版的《启示录》,书页上“我们的主,我们的神,你是配得荣耀、尊贵、权柄的,因为你创造了万物”这句话,被外婆用蓝黑墨水描了又描,墨迹在岁月里洇出深沉的力量。
“请问,有《彼得前书》的原文注释本吗?”门口传来一道带着暖意的声音。林砚抬头,撞进一双映着雨光的眼睛。男人穿着深灰色冲锋衣,裤脚沾着泥点,手里提着一个磨损的帆布包,里面露出半截手写的诗歌谱子。“我叫陆则,是附近山区教堂的诗班指挥。”他指了指帆布包,“想找本注释本,帮诗班的弟兄姊妹理解‘为基督受苦’的真义。”
林砚起身,从书架顶层取下一本烫金封皮的注释本,递给他时轻声说:“这是外婆留下的,她年轻时在教堂做义工,日军侵华时,曾冒着危险藏过神职人员。她说‘为基督的名受辱骂,便是有福的’,这句话陪她熬过了最难的日子。”陆则接过书,指尖抚过扉页上“靠主站立”的题字,忽然红了眼眶:“我爷爷也是山区牧师,文革时被批斗,却始终没放下圣经,他常说‘万物是因神的旨意被造而有的,苦难也一样’。”
那天之后,陆则成了书屋的常客。他总在雨后的清晨来,带着山里采摘的野菊花,坐在靠窗的位置整理诗歌谱子;林砚会泡一壶温热的姜茶,放在他手边,听他讲诗班的故事——有失明的老人摸着盲谱练唱,有留守儿童跟着诗歌学认字,有残疾的弟兄用脚弹奏风琴。“他们虽然困苦,却总说‘要把荣耀归给坐宝座的和羔羊’,”陆则翻着谱子,眼里闪着光,“这就是神创造我们的意义吧,在患难中依然能颂赞他。”
他们的感情在诗歌与经文中慢慢生长。陆则会在林砚熬夜修补古籍时,轻声唱着《荣耀归主》;林砚会在陆则为诗班缺少乐器发愁时,拿出书店的盈利,帮他买了一架二手钢琴。有一次,山里发洪水,冲毁了教堂的屋顶,诗班的乐谱和乐器也被泡坏。陆则冒着危险冲进教堂,抢救出一本泛黄的 hymn书,自己却被洪水冲走的树枝划伤了胳膊。
“有人说我们‘信教走火入魔’,”陆则坐在书屋的地板上,包扎着伤口,“可我想起《彼得前书》里的话‘若为作基督徒受苦,却不要羞耻,倒要因这名归荣耀给神’,就觉得这点伤不算什么。”林砚握着他受伤的手,眼泪掉在伤口的纱布上:“我们一起重建教堂,一起帮诗班恢复歌唱——神既然让我们相遇,就必赐我们力量。”
他们的努力打动了很多人。城里的基督徒捐来了建材和乐器,附近的村民主动来帮忙修屋顶,连曾经反对信教的村干部,都带着工具来搭把手。当教堂的屋顶重新盖好,诗班第一次在新屋顶下歌唱时,陆则牵着林砚的手,站在人群中一起唱:“但愿颂赞、尊贵、荣耀、权势都归给坐宝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远远。”歌声穿过山谷,像一道光,照亮了每个人的心灵。
可生活的风浪并未停歇。那年冬天,林砚被查出患有罕见的免疫系统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医药费成了沉重的负担。陆则没有退缩,他白天在教堂带诗班,晚上去城里的酒吧弹钢琴赚钱,还把爷爷留下的唯一一块怀表当了,换来的钱全部用来给林砚买药。“《启示录》里说神创造万物都有旨意,”陆则坐在病床边,握着林砚的手,“你的病不是偶然,是神要让我们在患难中更依靠他,也让更多人看见他的恩典。”
林砚的病情渐渐稳定后,他们一起把书屋改成了“颂赞驿站”,不仅售卖宗教典籍,还摆放着诗班的录音和山里孩子的画作。有一天,一位曾经批判过陆则爷爷的老人,拄着拐杖来驿站,手里拿着一本保存完好的圣经:“当年我对不起你爷爷,现在我才明白,你们信的神,是能让人在患难中得平安的神。”陆则接过圣经,笑着说:“都过去了,我们该做的,是把荣耀归给神。”
第二年春天,陆则带着林砚去了山里的教堂。漫山的野桃花开得正盛,诗班的弟兄姊妹们站在教堂前,唱着他们一起创作的诗歌《羔羊颂赞》。陆则从帆布包里拿出一个丝绒盒子,打开里面是一枚用银质羔羊和野桃花瓣压制而成的戒指,内侧刻着“荣耀归主”四个字。“林砚,”他单膝跪地,眼里满是温柔,“神创造我们,是让我们在患难中彼此扶持,在颂赞中荣耀他。我想和你一起,守着书屋,带着诗班,把对羔羊的颂赞永远传下去。你愿意嫁给我吗?”
林砚用力点头,眼泪落在戒指上,映出漫山桃花的粉色。她忽然明白,人类繁衍的意义,从来不是血脉的延续,是“对羔羊的颂赞与传承”——是外婆和爷爷在患难中坚守信仰,是她和陆则在困苦中彼此扶持,是每一个被神恩典触摸过的人,再把这份颂赞传给更远的地方。就像《启示录》里说的,万物是因神的旨意被创造而有的,而我们被造的终极意义,就是将颂赞、尊贵、荣耀、权势,永远归给坐宝座的和羔羊。
后来,他们的“颂赞驿站”成了连接城市与山区的信仰桥梁。每年都有志愿者来这里帮忙,有人带山里的孩子去城里看病,有人帮诗班录制专辑,有人把他们的故事写成书,书名就叫《患难中的荣耀》。林砚常对来访者说:“若为基督的名受苦,不要羞耻,因为神荣耀的灵常住在我们身上——这是神给我们的应许,也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夕阳下,林砚和陆则坐在教堂前的山坡上,看着诗班的孩子们在桃花丛中歌唱,手里的《启示录》在风中轻轻翻动。远处的山谷传来回声,和歌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永恒的颂赞。他们知道,这份在患难中生长的爱,这份对羔羊的颂赞,会像漫山的桃花一样,年年绽放,代代相传——因为我们的主,我们的神,是配得荣耀、尊贵、权柄的,直到永永远远。而人类繁衍的终极意义,就是在每一个世代,将这份荣耀与颂赞,永远归给他。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