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非演义:狼啸白门楼 > 第3章许都潜流
最新网址:www.00shu.la
    三日后,曹操大军开拔,返回许都。

    吕布被关在一辆特制的囚车中,以重兵看守,随中军行动。囚车颠簸,但他却利用这机会,仔细观察着这支威震天下的军队。阵型严谨,令行禁止,士卒眼中带着一股锐气,与他在徐州见的军队截然不同。

    “曹孟德能成大事,非侥幸也。”他心中暗忖。

    途中,他能隐约感觉到几道充满杀意的目光,来自刘备的阵营,也来自曹操军中一些将领。但他并不在意,虱子多了不痒。

    数日后,许都巍峨的城墙映入眼帘。

    入城之时,万人空巷。百姓争相目睹这位传说中的“温侯”,以及得胜归来的曹丞相。吕布昂首立于囚车之中,虽身陷囹圄,但那股睥睨天下的气势犹在,引得人群阵阵惊呼。

    “看,那就是吕布!”

    “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可惜了,一代猛将,落得如此下场。”

    议论声纷纷扰扰。吕布目光扫过人群,忽然,他在一处酒肆的二楼窗口,看到了一双与众不同的眼睛。

    那是一个文士打扮的中年人,面容清雅,眼神却带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审视,仿佛在看一件有趣的古玩。当吕布的目光与之接触时,那人并未躲闪,反而举起酒杯,遥遥一敬,嘴角带着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此人是谁? 吕布心中一动。许都水深,藏龙卧虎。

    入城后,吕布并未被投入普通大牢,而是被秘密关押在丞相府邸深处的一间石室。条件比下邳的牢狱好了不少,有床榻,有灯火,甚至每日饭菜也算干净,只是看守极其森严,门窗皆是精铁所铸,断绝了他任何逃脱的念想。

    他知道,这是曹操的“观察期”。

    几日后的深夜,石室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不同于狱卒的沉重。

    “吕将军,别来无恙?”一个清越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吕布猛地睁眼,这个声音……是白门楼上那位“鬼才”郭嘉!

    “郭祭酒?”吕布坐起身,心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荀攸之后是郭嘉,曹操对他,果然并未完全放下。

    门上的小窗被打开,郭嘉那张略带病容却神采奕奕的脸出现在后面,他手中竟还提着一壶酒。

    “长夜漫漫,特来与将军小酌一杯,不知将军可赏光?”郭嘉笑道,语气轻松得像是在拜访老友。

    不等吕布回答,他已示意守卫打开牢门,独自一人走了进来,将酒壶放在案上,自顾自地坐下。

    吕布心中警惕,面上却不动声色:“郭祭酒好雅兴,就不怕我这困兽暴起伤人?”

    郭嘉斟满两杯酒,将一杯推到吕布面前,自己先饮了一口,才慢悠悠地道:“将军是聪明人。在此地伤我,与自杀何异?况且,将军若真想死,白门楼上又何必多费唇舌?”

    吕布沉默,接过酒杯,一饮而尽。酒是烈酒,一股暖流涌入腹中。

    “奉孝先生此来,不会只是找布喝酒吧?”

    郭嘉放下酒杯,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仿佛能穿透人心:“我只是好奇。将军那日所言‘并州旧部’、‘江湖门路’……或许能探得‘衣带诏’之秘。但将军又如何能断定,说出此事,主公便一定不会杀你?毕竟,死人的嘴巴才是最严的。”

    这个问题,比荀攸的问得更刁钻,直指核心逻辑!

    吕布心念电转,知道不能再用敷衍荀攸的那套说辞。他迎着郭嘉的目光,坦然道:“因为曹公与董卓、丁原之流不同。”

    “哦?有何不同?”

    “曹公志在天下,非割据一方的诸侯可比。”吕布缓缓道,“志在天下者,需海纳百川,需权衡利弊。杀我吕布,不过得一时的痛快,或遂了某些人的心愿。但留我……”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而充满诱惑:“曹公麾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但如我吕布这般,勇力冠绝三军,又……刚刚懂得些‘人心’险恶,且与刘备已成死敌,毫无退路之人,可有第二个?”

    “我活着,是悬在刘备头顶的一把刀,是制衡他的一枚棋子。我活着,或许在未来与河北那位‘四世三公’的对手交锋时,能成为一支意想不到的奇兵。我的价值,远大于我的尸体。”

    郭嘉静静地听着,手指轻轻敲击桌面,眼中欣赏之色越来越浓。

    “好一个‘价值远大于尸体’!”郭嘉抚掌轻笑,“将军果然已非吴下阿蒙。看来,那白门楼的绳索,不仅没能勒死将军,反倒像是……勒开了将军的七窍玲珑心。”

    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意味深长地道:“将军且安心住下。主公爱才,亦惜才。只要将军真的‘懂事’,这许都的天空,未必没有将军展翅之时。当然……”

    他走到门口,回头一笑:“前提是,将军真的‘懂事’。莫要再行那‘轻于去就’之事,否则,白门楼的绳索,随时可以再次收紧。”

    郭嘉离开了,留下那半壶酒和一番耐人寻味的话。

    吕布独坐石室,心中波澜起伏。郭嘉的态度,几乎代表了曹操的态度!他看到了希望,但也感受到了更深的危险。他就像一件危险的兵器,被曹操拿在手中,既能伤敌,也可能伤己。

    “必须尽快获得一定的自由,至少……要能接触到外界信息。”吕布再次摩挲着那块碎铁片,目光落在精铁铸造的门窗上。

    硬闯是死路。唯一的希望,在于让曹操觉得,给他一定的活动空间,利大于弊。

    他需要一场“投名状”,或者,一个足以打动曹操的“功劳”。

    机会,会从哪里来呢?他回想起入城时那个在酒楼上遥敬他一杯的文士。

    那超然又带着审视的眼神,绝非寻常看客。

    “许都……除了曹氏亲族、颍川谋士,还有哪些势力?”吕布在脑中飞快地检索着混乱的记忆碎片。汉室老臣、各方势力的暗探……忽然,一个以“毒”著称的谋士形象隐约浮现——贾诩,贾文和!

    是了!董卓旧部,张绣的谋士,后来劝张绣投降曹操的那位!历史上他此刻应在张绣军中,但或许……吕布的心跳陡然加速。如果那人真是贾诩,他为何会在许都?又为何对自己这个“将死之人”表现出兴趣?

    这或许是一个变数,一个曹操掌控之外的变数!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石室的门再次被打开。来的不是郭嘉,也不是荀攸,而是一个面容冷峻的军法官和两名甲士。

    “吕布,奉丞相令,问你几句话。”军法官声音冰冷,不带丝毫感情,“你旧部魏续、侯成、宋宪等人,如今散落何处?在徐州可还有隐匿的财货、私兵?”

    吕布心中冷笑,这是例行盘问,也是最后的榨取。他依着记忆,半真半假地交代了一些无关紧要的据点和人名。他知道,这些人要么早已星散,要么已被曹操清剿。

    问答持续了半个时辰。军法官记录完毕,面无表情地起身离开。就在两名甲士紧随其后,铁门即将关闭的刹那,其中一名一直低着头的甲士,脚步似乎踉跄了一下,手臂极其隐蔽地在一堆准备好的干净衣物上轻轻一碰。

    动作快如闪电,若非吕布全神贯注,几乎无法察觉。

    门“哐当”一声锁上。

    吕布的目光立刻锁定了那堆衣物。他缓缓起身,走过去,仔细翻检。在最下面一件粗布内衫的夹层里,他摸到了一小卷异常光滑坚韧的……帛书?

    他的心猛地一跳,迅速将帛书藏入怀中,不动声色地继续整理衣物,耳朵却竖起来,仔细听着门外的动静,确认无人返回。

    直到夜幕降临,石室内只有一盏昏暗的油灯,吕布才背对着门口,借着微弱的光线,小心翼翼地展开那卷小小的帛书。

    帛书上只有寥寥两行字,笔迹瘦硬,透着一股冷冽:

    “虎牢关前戟犹寒,

    白门楼下雨未干。”

    没有署名。

    吕布的瞳孔骤然收缩!

    这两句诗,像两把钥匙,猛地捅开了他记忆深处某个尘封的角落!

    虎牢关前戟犹寒——这是说他吕布昔日虎牢关前的威风!

    白门楼下雨未干——这直指他刚刚经历的生死劫难!

    最关键的是这帛书的材质和笔迹!这帛书,并非普通绢帛,而是……而是与他记忆中,董卓麾下那位首席谋士李儒常用的密信材质,极其相似!而这笔迹,虽刻意变化,但那骨子里的冷硬算计,与李儒如出一辙!

    李儒?!他不是早该在董卓败亡时就被处死了吗?难道……他没死?他还活着,并且潜藏在许都?或者说,这帛书是李儒旧部,甚至是……那个可能与李儒有旧的贾诩所发?

    这信息太过震撼!李儒若在,代表的是一股蛰伏在暗处、极其危险的董卓残余势力!他们找上自己这个曾经的“少主”和“战友”,意欲何为?

    是合作?是利用?还是一个针对曹操,甚至针对他吕布的巨大陷阱?

    这帛书是一个钩子,一个带着剧毒,却又充满诱惑的钩子。它意味着危险,但也意味着……机会!一个可能打破目前僵局,获得外部助力的机会!

    吕布将帛书紧紧攥在掌心,冰冷的汗水浸湿了帛布。他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一边是曹操掌控下的“观察”与“利用”,另一边是隐藏在黑暗中的“合作”与“阴谋”。

    他该不该回应?如何回应?

    就在他心潮澎湃,难以决断之际,石室外突然传来一阵不同于往常的嘈杂声,似乎有大队人马正在靠近,还夹杂着兵器碰撞的铿锵之音!

    吕布猛地将帛书塞进嘴里,强行咽下。他迅速恢复靠墙而坐的姿势,闭上眼睛,假装假寐,但全身肌肉已然绷紧,耳朵捕捉着门外的每一个声响。

    脚步声在石室外停下,一个威严的声音响起,并非他熟悉的任何一位谋士或将领:

    “开门!奉丞相钧令,提审吕布!”

    提审?在这个深夜?以这种方式?

    一股不祥的预感,如同冰冷的毒蛇,骤然缠上了吕布的心头…

    ---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