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第十章八年级的“分科”焦虑九月的风总带着点磨人的热,像没散尽的夏末余温,裹着粉笔灰吹进教室。林晓雨盯着摊在桌上的物理卷子,指尖无意识地抠着草稿纸的边缘——那纸已经被她揉得发皱,又勉强展平,上面画满了歪歪扭扭的受力分析图,“F=ma”的公式被划了又改,最后索性用橡皮擦得发黑,只留下一团模糊的铅印,像块解不开的疙瘩。
教室顶上的吊扇转得慢悠悠,扇叶上积的粉笔灰偶尔掉下来,落在卷子的“浮力”章节标题上。林晓雨伸手拂去,指尖沾了点白,她盯着那点白灰发愣——这已经是她第三次做这张卷子了,可最后一道浮力题还是没算出答案,连“ρ液gV排”里的“ρ”(密度),她都总写成拼音“rou”,被物理老师圈出来,旁边写着“公式要记准,符号别乱换”。
“又在跟物理较劲呢?”苏晴的声音突然从旁边传来,带着点笑意。她把刚买的冰镇橘子汽水放在林晓雨桌角,瓶身凝的水珠滴在桌面上,晕开一小片湿痕。“我刚才看你对着卷子皱眉头,都快把眉毛拧成麻花了。”
林晓雨抬头,看到苏晴手里也拿着一张物理卷子,上面画着几个红色的对勾,最后一道浮力题旁边还写着“思路清晰”。她有点羡慕,又有点沮丧:“我就是搞不懂,为什么一块铁放进水里会沉,做成船就会浮?还有那个密度,怎么算都算不对。”
苏晴在她旁边坐下,把汽水拧开,“啵”的一声响,橘子味的气泡冒出来。她拿起林晓雨的草稿纸,指着上面的受力分析图:“你看,你把重力和浮力的方向画反了。其实物理很简单,就像我们喝汽水——你用吸管喝,是不是要用力吸?这就是压强呀!”
她从笔袋里掏出一根奶茶吸管,又拿出两个空的汽水罐:“你看,把吸管插进一个罐里,用力捏另一个罐,空气会把汽水推到吸管里,这就是大气压的作用。浮力也一样,海水里有盐,密度比淡水大,所以暑假我们在海边看到的浪花,能把贝壳推上岸,就是因为浮力够大呀!”
林晓雨盯着吸管和汽水罐,突然想起暑假在海边的场景——海浪一层一层冲上来,把她捡的贝壳卷到脚边,当时她还觉得是海浪“力气大”,原来这就是物理书里说的浮力。她拿起笔,在草稿纸的空白处画了个小小的浪花,旁边写着“F浮=海浪的力气”,嘴角忍不住往上翘了点。
“其实物理就是生活里的小魔术,”苏晴把自己的物理笔记本推过来,封面上贴着个草莓贴纸,翻开第一页,不是公式,而是一行彩色的字:“物理=看得见的道理”,下面画着一盏台灯,旁边标着“电流:像水流一样,从电池正极‘流’到负极,台灯就亮了”,“你以后学物理,就想身边的东西,比如你家的冰箱为什么会制冷,你骑的自行车为什么不会倒,慢慢就懂了。”
林晓雨把笔记本翻了几页,看到苏晴在“欧姆定律”旁边画了个小小的台灯,还写着“上次帮妈妈修台灯,用这个算过电阻,真的有用!”。她心里动了动——原来物理不是只有冰冷的公式,还能解决生活里的问题。
放学回家的路上,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林晓雨刚走到家门口,就听到妈妈在厨房和爸爸说话:“隔壁小王的女儿选了理科,说以后考医学院好找工作。晓雨文科虽然好,但物理也不能太差,以后分科还是选理吧,理科出路广。”
林晓雨的脚步顿了一下,手里的物理卷子被她攥得更紧了。她知道爸妈是为她好,可一想到要每天面对那些看不懂的公式和定理,她就觉得心里发慌。她悄悄走进房间,把卷子放在书桌上,又拿出那个刻着星星的木盒子——陈阳送她的星空图里,有一颗星星标着“晓雨的星星”,旁边写着“不管选什么,都要开心”。她摸了摸那颗星星,心里的焦虑好像少了一点。
第二天的物理课,老师讲的是“光的反射”。林晓雨本来还担心听不懂,可老师刚拿出一面小镜子,她就想起苏晴说的“生活里的物理”——早上梳头时,镜子里的自己就是光的反射;晚上走夜路,路灯照在地面上的影子,也是光的直线传播。
“谁能举个光的反射的例子?”老师提问时,林晓雨犹豫了一下,还是举起了手:“老师,早上照镜子,还有汽车的后视镜,都是光的反射!”
老师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很好!林晓雨同学举的例子很贴近生活,物理就是要从生活里学。”
林晓雨坐下时,心跳得有点快,却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开心。苏晴偷偷给她递了张纸条,上面画着一个笑脸,旁边写着“你看,你已经会了!”。
下午的自习课,林晓雨抱着物理作业本去办公室请教老师。路过物理老师的办公桌时,她瞥见桌角压着一本蓝色封面的书——封面上画着会飞的鲸鱼,那是她去年在图书馆看过的《星空童话》!她愣了一下,老师平时总是穿着灰色的衬衫,手里拿着写满公式的教案,说话带着浓浓的“理科味”,怎么会看童话书?
“林晓雨,有什么问题吗?”物理老师突然从后面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杯热茶。
林晓雨赶紧收回目光,有点不好意思:“老师,我……我想问这道光的反射题。”她指着作业本上的题,心里却还在想那本童话书。
老师接过作业本,耐心地给她讲解,讲完后,看到她盯着桌上的童话书,笑了:“你也喜欢这本书?我女儿特别喜欢,非要让我带到办公室,说让我也‘感受一下文学的浪漫’。”
“老师,您也喜欢文学吗?”林晓雨忍不住问。
“当然喜欢,”老师拿起童话书,翻到其中一页,上面画着星空,“我以前也纠结过分科,喜欢文学,又觉得物理有用,最后选了理,但还是没放弃看童话书。其实文理不是对立的,理科讲逻辑,文科讲情感,都很重要。”
林晓雨看着老师手里的童话书,突然觉得心里的疙瘩解开了——原来选科不是“非此即彼”,就算选了文科,也可以喜欢物理;就算选了理科,也可以读童话书。她之前的焦虑,好像都是自己给自己设的框。
从办公室出来,林晓雨的脚步轻快了很多。她回到教室,看到苏晴正在画物理小实验的示意图,便走过去,拿起笔,在旁边画了个会飞的鲸鱼:“苏晴,我觉得物理好像没那么难了。”
“我就说吧!”苏晴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以后我们一起学物理,你帮我改作文,我帮你讲公式,多好!”
晚上回家,林晓雨主动跟爸妈聊起分科:“爸妈,我现在物理还不太好,但我想再试试,不管最后选文选理,我都会努力的。”
爸爸放下手里的报纸,点了点头:“我们不是非要你选理,只是怕你以后后悔。你自己想清楚,我们都支持你。”
妈妈也笑了:“对,你喜欢什么就选什么,只要你开心就好。”
林晓雨回到房间,把物理卷子拿出来,重新做最后一道浮力题。这次,她没有急着写公式,而是先在草稿纸上画了个海边的场景——浪花推着小船,旁边写着“F浮=海水的力量”。她慢慢代入公式,算着算着,竟然算出了正确答案!她兴奋地在卷子上画了个大大的对勾,又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鲸鱼,旁边写着“物理=会飞的童话”。
窗外的月光照进来,落在卷子上,把那个对勾映得很亮。林晓雨摸了摸那个刻着星星的木盒子,心里悄悄想:陈阳要是知道她现在不怕物理了,一定会很开心吧。她拿起笔,在星空图的旁边写了一行字:“不管选什么,都要像星星一样,发光就好。”
第二天,林晓雨把分科意向表填成了“文理待定”,苏晴也填了一样的。两人拿着表格,相视一笑——她们还有时间,还有机会,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教室顶上的吊扇还在转,可这次,林晓雨觉得那风里带着点清爽的甜,像橘子汽水的味道,也像物理书里那些藏在公式背后的、生活的小浪漫。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