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启人生从带娃开始称霸 > 第八章:萌芽的蓝图
最新网址:www.00shu.la
    回到那间不足十平米的筒子楼小家时,暮色已经漫进了楼道。

    墙皮像干枯的鳞片般卷着边,指尖一蹭就掉渣,空气里却飘着隔壁王婶家炒咸菜的香 —— 那咸香裹着点酱油的醇厚,混着铁锅烧透的烟火气,勾得人喉头轻轻发紧,是这破败楼道里少有的暖意。

    林凡反手攥住门后那根老松木闩。

    这木闩跟着他搬了三次家,握在手里的地方被磨得泛出琥珀色的包浆,暖得像揣了块老玉;

    深褐色的木纹里嵌着经年累月的油烟灰,是过去三年里每个灶台熏出来的印记,指尖抠都抠不下来,倒像藏着无数个哄睡笑笑后,他独自坐在灯下抽烟的难眠夜晚。

    他将木闩往槽里一推,“咔嗒” 一声脆响炸开,在连呼吸都听得见的寂静楼道里,像块石头砸进了静水,余音绕着剥落的墙皮转了两圈,才慢慢散了

    —— 这声音是道有形的防线,把巷口刘强那群街溜子的嬉闹声、酒瓶碰撞的 “叮当” 声,都牢牢挡在了门外。

    门楣上还贴着半张去年除夕的春联。

    上联 “岁岁平安” 只剩 “岁岁” 两个字,红纸被风吹得卷了边;

    下联 “年年如意” 泡在雨痕里,墨迹晕成了淡黑的云;

    唯有横批 “阖家欢乐” 还能看清,红纸褪成了浅粉,边角卷得像晒干的桃花瓣,却莫名添了点熨帖的暖意。

    至少这半张纸能证明,这里不是临时落脚的破屋,是他和笑笑的家,是有过除夕烟火的地方。

    他背靠着冰凉的木门,肩胛骨抵着墙皮上凸起的水泥疙瘩,那硬邦邦的触感戳得人发疼,却让他莫名踏实。

    他长长地、无声地吁出一口气 —— 那口气从胸腔里滚出来,带着街面上的尘土味,胸口的紧绷感才慢慢松开,像被晚风打散的晨雾。

    方才在巷口,李强带着两个小弟拦着他时,他甚至摸到了对方口袋里弹簧刀鞘的冷硬 —— 那短短三分钟的对峙,像一盆刚从井里打上来的凉水,兜头浇熄了他从彩票站兑奖归来的燥热,只留下沉甸甸的警醒:

    一千五百块,在他眼里是救急的救命钱、是笑笑能多喝几瓶牛奶的奶粉钱,在别人眼里,可能就是块招灾的肥肉。

    怀里的笑笑小手还死死攥着他的衣领,指节泛得发白,像刚剥壳的莲子。

    她的大眼睛里蒙着层不安的水汽,连呼吸都轻得像怕吹跑什么,小脑袋往他怀里埋得更深,鼻尖蹭着他汗湿的衬衫,那点温热的触感透过布料传过来,像团小火焰,烧得他心口发暖。

    “笑笑不怕,到家了,坏人进不来。”

    林凡放柔了声音,指腹轻轻蹭了蹭女儿汗湿的鬓角 —— 那几缕碎发沾在皮肤上,带着孩子特有的、混着奶味的温热。

    他走到床边坐下,这张铁架床的弹簧早就松了,一坐就往下陷,发出 “吱呀” 的轻响。

    他小心地将笑笑放在腿上,手护着她的腰,怕床板上凸起的弹簧硌着她。

    接着,他解开了缠在腰间的水壶带子。

    那是个军绿色的铝制水壶,壶身坑坑洼洼的,是他以前在工厂里做学徒时发的,壶盖的胶圈早就没了,只能靠绳子缠紧。

    水壶里没装水,而是裹着个牛皮纸袋,袋口用细麻绳缠了三圈,边角还沾着点书店的墨痕 —— 早上他去买笔记本时,不小心蹭到了柜台上没干的墨水,那点黑渍像颗小痣,印在米黄色的纸面上。

    指尖摸上去,牛皮纸袋里一千五百元的厚度硬邦邦的,纸币折痕处的棱角硌着指腹,那触感让他悬了一路的心,终于彻底落地,像块石头落进了安稳的土坑。

    他把分散的钱都摊在床头的旧报纸上 —— 那是张昨天的《县报》,头版还印着 “下岗职工再就业扶持政策” 的标题,油墨味还没散。

    贴身藏的三百元叠得方方正正,带着他的体温,纸币边缘被汗浸得有点软,摸起来发潮;笑笑裤兜里的两百元卷成了小卷,沾着点孩子的奶香味,大概是早上喝牛奶时蹭到的,指尖一捻就能闻到;

    水壶里的一千五百元裹在纸袋里,一沓崭新的十元纸币,压得报纸都往下陷,边角的金线在灯下闪着微光;

    还有那张绿色的存折,塑料封皮泛着冷光,上面印着 “中国农业银行” 的字样,里面只有去年攒下的八百块 —— 那是他顶着夏天的大太阳,在街头卖了三个月冰棍,省吃俭用攒的,连一根五分钱的冰棒都没舍得给自己买过。

    钱不多,加起来才两千八百块,摊在灯下的旧报纸上,却像堆小小的、会发光的希望,照亮了屋里的昏暗。那些纸币上的人像,在昏光里仿佛都笑着,映得他眼底也亮了。

    他开始找家里的 “隐秘角落”,每一个地方都是他以前就琢磨好的,像藏着秘密的小盒子:

    床底第三块松动的砖块 —— 他用指尖抠住砖缝,轻轻一撬,“哗啦” 掉下来点碎土,里面积着层薄薄的灰,指尖一拂就扬起细尘。

    尘雾里藏着颗笑笑上个月掉的乳牙,乳白色的牙釉上还沾着点淡红的血丝 —— 那是他连夜用软纸包好塞进去的,当时女儿还哭着说 “牙牙飞走了”,他哄了半天才哄好。

    他把存折塞进去,存折刚好卡在砖缝里,不晃也不掉,再把砖块按回去,拍了拍上面的灰,看起来和其他砖没两样,只有他知道,这里藏着他们父女俩的 “底气”。

    墙皮剥落的裂缝 —— 客厅墙角有道两指宽的裂缝,是上次下雨漏水泡的,里面还留着水浸过的黑印。

    他把两百元现金折成三叠,每叠都叠成小方块,像叠纸船似的,小心翼翼地塞进裂缝里,生怕碰掉了旁边的墙皮。

    外面用张 1996 年的旧报纸盖住 —— 那报纸上还印着 “物价平稳,鸡蛋每斤 0.7 元” 的标题,边角都发黄发脆了,刚好能挡住裂缝,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旧棉袄的内衬夹层 —— 那件藏青色的棉袄是苏晚晴生前缝的,袖口都磨破了,露出里面的棉絮,他却一直没舍得扔。

    棉袄左襟的内衬里,苏晚晴特意缝了个三寸宽的夹层,针脚密得能数清,每一针都比指甲盖还小 —— 那是晚晴怀着笑笑时,坐在灯下缝的,当时她说 “以后万一难了,能藏点应急的钱,别让孩子受委屈”。

    他把三百元零钱塞进去,指尖还能摸到棉袄里的棉絮,软乎乎的,带着点阳光晒过的味道 —— 那是上个月晴天时,他在楼顶晒过的,当时还特意拍了拍,让阳光多钻进去点。

    钱藏得像地里的土豆,扎实;像墙缝里的草籽,隐蔽;像棉袄里的棉絮,暖和,每一处都带着土腥味的踏实,是能攥在手里的安稳。

    最后,他从里面数出五十元,压在枕头下 —— 这是接下来五天的开销,包括买米、买咸菜,多一分都不带走,他得省着,把钱花在 “刀刃” 上。

    做完这一切,天色已擦黑。窗外的蝉鸣渐渐弱了,从 “知了知了” 的狂叫,变成了断断续续的低吟,像累极了的人在喘气。

    林凡生起了煤炉子,那是个铁皮做的小炉子,炉口都锈了,边缘掉了块铁皮,露出里面的黑炭。他夹起一块蜂窝煤,“咚” 地一声放进炉子里,火星子簌簌往下掉,落在地上灭了,留下点点黑痕,映得旁边的铁锅泛着暖光。

    他从网兜里掏出新买的豆油 —— 是本地榨油坊的散装豆油,装在透明的塑料瓶里,油色像融化的琥珀,清澈透亮。

    他倒了两勺油,油刚碰到热铁,就 “滋滋” 响起来,一股浓郁的豆香瞬间飘满屋子,勾得笑笑从桌边探出头,小手抓着桌沿,脚尖踮得老高,连咽口水的声音都听得见

    ——“咕咚” 一声,在安静的屋里格外清楚,像颗小石子掉进了水里。

    他从冰箱里拿出块五花肉,约莫半斤重,肥瘦相间,是早上在菜市场买的,花了三块五。

    他把肉切成薄片,放进锅里煸,油花 “噼里啪啦” 地冒得欢,肉皮先皱起来,像老人的手背,再从粉红变成浅黄,最后裹上一层金黄的油亮,猪油的香味混着肉香,飘得满楼道都是,连隔壁王婶家的咸菜香都压下去了。

    等肉煸得出油,他再把洗好的西红柿切进去 —— 西红柿是本地菜农种的,个头不大,皮上还带着点土,但是酸甜多汁,一进锅就 “嘶啦” 一声,酸香瞬间腾起来,笑笑的眼睛更亮了,直勾勾地盯着锅里,小舌头忍不住舔了舔嘴角。

    一碗西红柿打卤面端上桌时,面条还冒着热气,裹着浓稠的卤汁,红色的西红柿块、金黄的肉片、绿色的葱花,撒在上面格外好看,像幅小小的画。

    笑笑拿起小勺子,扒拉着往嘴里送,卤汁沾在嘴角,她用舌头一卷,连下巴上的汁都舔干净,小脸蛋上沾了点面屑,像只刚偷吃完的小花猫,可爱得让人心软。

    吃到最后,笑笑的小肚子撑得滚圆,像个热乎乎的小皮球。她打了两个饱嗝,“嗝 —— 嗝 ——”,小手摸着肚子,笑出两个浅浅的小酒窝,眼睛弯成了月牙。

    看着女儿脸上纯粹的笑,林凡心里的踏实,比揣着那两千八百块还珍贵 —— 这才是他要的日子,不是纸面上的数字,是一碗热乎的面条,是孩子吃饱后的笑容,是晚上能睡个安稳觉,是不用再担心下一顿有没有吃的。

    夜晚,哄睡笑笑后,林凡坐在昏黄的钨丝灯下。那盏台灯是他从旧货市场淘的,五块钱,灯线都露着铜丝,得小心地捏着开关才亮,稍微一松就灭,他已经摸熟了力道。

    桌上放着本格子笔记本,16 开大小,封面有个指甲盖大的破洞,用透明的 “友谊” 牌胶带粘着 —— 是他从书店买的处理品,五毛钱一本,原本是被人撕了两页的,他却觉得划算,至少能写字。

    还有支 HB 铅笔,笔帽早就没了,笔尖钝得像个小疙瘩,橡皮擦得发黑,还沾着点铅笔屑 —— 是捡的隔壁小孩丢的,他用小刀削了削,木屑卷成小卷,落在桌上像撒了把细雪,削完后还能写,就是字迹有点粗。

    他握着笔,指尖裹着铅笔的凉意,笔尖在纸上 “沙沙” 响,开始写计划 —— 不是飘在天上的空想,是能踩在地上的步子,每一笔都写得认真,歪歪扭扭的字里藏着劲,像刚学走路的孩子,虽然不稳,却透着倔强。

    写错了就用橡皮擦掉,纸页上留下淡淡的擦痕,像人生里的小坎坷,擦过了还能继续写。

    第一步:生存与伪装(1-2 周)

    1.生活改善要 “慢”

    明天一早就去菜市场:买小袋米(称五斤,选珍珠米,1.2 元一斤,五斤刚好 6 元,够吃一周)—— 选珍珠米是因为煮出来糯,笑笑爱吃,以前总说 “爸爸,米米软乎乎的”,五斤刚好装在旧布袋里,提着不沉;

    一壶豆油(小瓶一斤装,3.5 元,省着用,一次只放两勺)—— 上次放多了,笑笑说 “油味有点重”,这次得少放;十个鸡蛋(土鸡蛋,0.8 元一个,比洋鸡蛋贵两毛,但营养好,给笑笑补身体)—— 土鸡蛋的蛋黄更黄,炒出来香,笑笑能多吃半碗饭;

    一小瓶牛奶(1.5 元,每天早上热给笑笑喝)—— 之前买过一次,笑笑喝得欢,说 “像喝甜水”。

    理由得编圆:

    “昨天去市里卖冰棍,多赚了几块,总不能让孩子跟着我喝稀粥”。偶尔买斤苹果(1.5 元一斤,买两个)—— 选红通通的,擦得干干净净,笑笑爱吃甜的;

    割块肉(半斤三块五,一周一次)—— 不能买多,买多了容易被邻居问,频率慢慢提 —— 这周一次肉,下周两次,

    让张婶她们慢慢习惯他 “踏实赚钱” 的新样子,而非 “突然暴富”。

    毕竟张婶她们的眼睛亮着呢,住在筒子楼里,谁家买了块肉、添了件新衣服,转天就能传遍整个楼道,太急容易露马脚,得 “慢”,慢得像熬粥,慢慢熬出香味。

    2. 信息收集要 “细”

    每天下午带笑笑去集市、小学门口转 —— 选 “向阳小学” 门口,那里的家长多是附近工厂的职工,手头比普通人家宽裕,愿意给孩子花钱,而且孩子多,能看出喜欢啥。

    看的细节要具体:

    孩子书包上挂什么贴纸(是不是比本地小卖部卖的亮?有没有闪粉?

    昨天看见个男孩挂 “樱桃小丸子” 的,边角带闪粉,比本地卖的塑料贴纸好看,旁边的小姑娘盯着看,手里的棉花糖都忘了咬);

    手里攥着什么零食(有没有没见过的包装?

    今天看见三个女孩喝 “娃哈哈 AD 钙奶”,红色吸管,瓶身印着卡通娃娃,五毛钱一瓶,孩子都爱喝,喝完还把空瓶子攥在手里,舍不得扔);

    身上穿什么衣服(料子舒不舒服?有没有新款式?

    有个小姑娘穿的连衣裙是纯棉的,比本地卖的粗布软,孩子穿得自在,跑的时候裙子飘起来,像小蝴蝶)。

    听的抱怨要记牢:

    是 “玩具三天就坏”(昨天听见个妈妈说,给孩子买的铁皮青蛙,玩了两天弹簧就掉了,孩子哭了半天);

    还是 “零食太甜怕坏牙”(张婶上次说,笑笑总想吃糖,怕坏了牙,想找不那么甜的零食);

    甚至 “买不到孩子喜欢的发卡”(今天看见个小姑娘的发卡掉了片花瓣,还宝贝得不行,说县里没好看的,哭着让妈妈再买,妈妈叹了口气说 “哪有好看的,都是老款式”),这些都要记在心里,像存账本一样,一笔都不能漏。

    3. 安全第一要 “躲”

    少出门,尤其避开李强那样的街溜子 ——李强以前跟他在一个工厂,下岗后就混日子,经常抢小摊贩的钱,上次就抢过卖烤红薯的老李五块钱,老李敢怒不敢言。

    卖冰棍的活先停了,太扎眼 —— 推着冰棍车在街上来回走,像个移动的 “靶子”,容易被李强盯上,等风声过了再说。

    白天尽量待在家里,整理收集的信息,晚上只在巷口转一圈,不跟人多聊,遇到熟人问就说 “在家看孩子,怕孩子闹”,多一句都不说,言多必失。

    第二步:启动与试水(1-3 个月)

    1.项目选在 “孩子” 身上

    这是他最熟的,也是最放心的 —— 毕竟天天带笑笑,知道孩子喜欢什么,家长在意什么:

    食品类:

    找包装好的儿童饼干(要独立小包装,干净卫生,家长放心,比如 “动物饼干”,

    一块一个造型,小熊、小兔的,孩子喜欢,家长也愿意买)、独立果丹皮(不粘手,酸甜口,孩子爱吃,还能当零食哄孩子,比糖健康),避开油炸的(家长怕孩子吃了上火,比如炸薯片,虽然孩子喜欢,但家长不买,白压货);

    玩具 / 文具类:

    批发本地少见的磁性写字板(选小号的,方便携带,写了能擦,省纸笔,家长爱买,还能说 “开发智力”,让孩子多学点东西)、

    带香味的橡皮(草莓味、橘子味各进一半,孩子喜欢闻,一块两毛钱,便宜,家长不心疼)、印着卡通的铅笔盒(最近《还珠格格》火,电视里天天演,印小燕子的肯定好卖,一个两块钱,孩子见了就想要);

    童装类:

    从市里进几件质量好的纯棉童装(摸着手软,像云朵似的,孩子穿得舒服,比如连衣裙,有粉色、蓝色两种,粉色显白,女孩喜欢,

    一件八块钱批发,卖十五块,有利润,还能赚点),先拿三五件,试试水,卖不出去还能给笑笑穿,不浪费。

    2.销售要 “灵活”

    不摆摊,用自行车流动卖(以后买辆二手的 “永久” 牌自行车,一百块以内能拿下,结实耐用),省管理费还隐蔽,遇到熟人就说 “帮朋友带点货,顺便赚点零花钱”,不张扬;

    跟熟家长约 “下次带好货”,比如张婶要是问有没有发卡,就说 “下次去市里给笑笑带,您要不要也带一个?

    选个好看的款式”,提前留货,攒熟客;

    买得多就送上门,哪怕只到楼下(比如筒子楼的李姐买两件衣服,就帮她提到三楼,她腿不好,爬楼费劲,帮个小忙,人家下次还会买),口碑都是慢慢攒的,像种庄稼,得一点点施肥,才能长好。

    3.资金控在 500 元内

    只够进货和去市里的车费(去市里的班车单程两块五,往返五块),多一分都不花。比如第一次进货,预算 50 元,哪怕看中了其他货,也不买,万一赔了,也不心疼,还能及时掉头,不影响家里的开销 —— 他输不起,笑笑也输不起。

    第三步:发展与巩固(3-12 个月)

    1.渠道要 “稳”

    跟市里 1-2 个批发商处好关系

    —— 比如玩具摊的胖刘婶、童装区的王哥。

    胖刘婶的摊位在小商品市场进门第二家,挂着 “刘婶玩具批零” 的招牌,红底黄字,老远就能看见,她人实在,上次问磁性写字板,报的价比别家便宜两毛,还说 “以后多来,给你更便宜”;

    王哥的童装区在市场最里面,专卖纯棉童装,货质量好,上次摸了件小衬衫,软得像婴儿的皮肤。每次进货多聊两句,递根烟(买 “红梅” 牌的,两块五一包,便宜,拿得出手),慢慢争取低价(比如拿得多能不能便宜一毛钱?拿十个磁性写字板,从三块三降到三块,一次就能省三块,积少成多)。

    渠道稳了,货才不会断,也不会被人坑,这是做生意的 “根”。

    2.规模要 “小”

    要是赚钱了,租个小储藏室当货仓

    —— 不用大,十平米以内就行,能放几箱货,最好在离筒子楼三站地的 “机床厂家属院” 附近,那里人不熟,不会被邻居看见,省得麻烦。

    不挂牌,只做熟客,外人找不到,避免被李强那样的人盯上,平安最重要。

    3.人要 “靠谱”

    看看王猛能不能帮衬

    —— 他是林凡以前的同事,在工厂时就老实,不爱说话,闷头干活,家里有两个孩子,下岗后靠打零工过活,日子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要是他愿意,就让他帮忙看货、送货,一个月给两百块工钱,比找外人放心,也能帮他一把,互相照应,在难的时候,能有个靠谱的人搭把手,比啥都强。

    4.口碑要 “好”

    东西质量必须过关

    —— 橡皮不能掉渣(上次买的一块橡皮,一擦就掉渣,孩子弄得满手都是,家长肯定不买,得选不掉渣的,擦得干净的),

    衣服不能起球(纯棉的衣服要选精梳棉,洗了不起球,孩子能穿久点),玩具不能容易坏(磁性写字板的板芯要厚,不容易裂,孩子摔了也没事)。

    哪怕少赚点,也不坑人,比如铅笔盒能卖五块,家长说四块五,就卖,慢慢让大家知道 “凡子的东西不错,实在,不赚黑心钱”,口碑好了,生意才能长久,像树一样,根扎得深,才能长得高。

    长远愿景(1-3 年)

    1.要 “专”

    从杂货摊慢慢聚焦到 1-2 类

    —— 比如高端玩具(益智类,比如积木、遥控车,家长愿意花钱,觉得能开发孩子智力,利润也高,比卖小零食赚得多)

    或童装(质量好的纯棉童装,做回头客,孩子长得快,家长每年都要添新衣服,需求稳),做深做透,比什么都卖强。

    比如只卖益智玩具,能了解每种玩具的特点,跟家长介绍时更专业,家长也更信任,比如积木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遥控车能锻炼反应力,说出来家长也愿意买。

    2.要 “新”

    试试新的生意模式

    —— 比如儿童玩具租赁(比如大的遥控车、积木,太贵家长舍不得买,租着玩划算,一天两块钱,一个月就能回本,还能让更多孩子玩到)、

    甚至办份小的育儿小报(印点喂养知识,比如 “夏天孩子怎么防中暑”“辅食怎么加有营养”,都是家长关心的,背面印自己的玩具、童装广告,免费发给家长,攒人气,让大家都知道他的店)。

    3.要 “远”

    攒够钱,

    要么入股朋友的小生意(比如以前厂里的老张开的五金店,老张实在,不耍滑头,五金店生意稳定,入股能分红,不用自己操心,还能有份稳定的收入),

    要么买个小铺子(不用大,十五平米就行,能当门面,比如在小学附近,卖玩具、文具,不用再颠沛流离,不用再担心被人抢,笑笑也能有个稳定的家,能在铺子里写作业,不用再挤在筒子楼里)。

    写完,林凡翻了翻笔记本,纸页被铅笔蹭得有点黑,字歪歪扭扭却一笔一划,每个字都透着认真,像刚学会写字的孩子,虽然不好看,却满是诚意。

    他知道计划赶不上变化,比如刘强可能还会找事,批发商可能会涨价,进货路上可能会遇到麻烦,但这张纸像指南针,让他心里有底,知道该往哪走。

    不能急,得像春雨润物,悄悄长 —— 他小时候在农村见过,庄稼长得太快,根扎不深,一阵大风就容易倒;只有慢慢长,根扎得深,才能扛住风雨,才能结出好果子。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筒子楼里就传来了扫地的声音,王婶已经起来做早饭了。

    林凡按计划行动,抱着笑笑去菜市场,手里拎着个旧网兜 —— 那网兜是苏晚晴以前用的,边缘断了几根线,他用绳子绑了绑,还能用。

    网兜里装着买好的米、油和鸡蛋 —— 鸡蛋还特意用软纸包着,一张纸包一个,怕碰碎,这是苏晚晴以前教他的,当时她说 “鸡蛋要轻拿轻放,不然碎了就吃不了了”。

    刚到巷口,就遇上张婶 —— 她头发梳得整齐,用黑色发网罩着,没掉一根碎发,围裙上沾着面粉,刚从早点摊回来,手里拎着萝卜白菜,菜叶子上还沾着泥,带着露水的湿气。

    看见林凡的网兜,张婶的眼睛一亮,凑过来问:

    “凡子,今天不过节,买这么多米和鸡蛋,日子过顺了?”

    林凡叹了口气,脸上却带着点劲,像刚找到方向的人,语气里有藏不住的踏实:

    “张婶,不瞒您说,昨天去市里没找到活,蹲在路边想了半天,总不能混日子。

    之前卖冰棍赚了几块,就想着进点小货再试试,能多赚点是点。再苦不能苦孩子,您看笑笑瘦的,先让她吃口好的,补补身子。”

    这话合情合理,张婶点点头,还伸手摸了摸笑笑的头,手上的面粉蹭到了笑笑的头发上,她笑着劝:

    “早该这样!踏实干,比啥都强。你看笑笑这小脸,瘦得都没肉了,是该补补。”

    她没多问,反而从兜里掏出个西红柿,用围裙擦了擦 —— 围裙上的面粉蹭在西红柿上,留下点白印,她递给笑笑:

    “刚在菜市场买的,沙瓤的,甜得很,给孩子吃,解解馋。”

    笑笑接过西红柿,小手攥着,西红柿有点大,她得两只手捧着,抬头看林凡,眼里带着询问,像在问 “能不能吃”。

    林凡点点头,轻声说:

    “谢谢张奶奶。”

    孩子的声音软乎乎的,像棉花糖,逗得张婶笑出了满脸褶子,摆摆手说:

    “谢啥,邻里街坊的,应该的。”

    接着是 “市场调研”。

    林凡抱着笑笑,蹲在向阳小学门口的老槐树下 —— 这棵老槐树有三十年树龄了,树干粗得要两个人合抱,树皮糙得像老人的手,刻着的字被风雨磨得浅了,

    “小明到此一游” 的 “游” 字少了右边一点,“小红是笨蛋” 的 “笨” 字歪歪扭扭,倒像小孩子赌气时写的。

    树底下凉快,有不少等着接孩子的家长,他混在里面,像个普通的、等着接孩子的家长,眼睛却像台扫描仪,不放过任何细节:

    一个穿蓝白相间校服的小男孩,书包是军绿色的 “双肩包”,带子上缝了块补丁,上面挂着 “樱桃小丸子” 的贴纸,

    贴纸比本地小卖部卖的亮,边角还带着闪粉,小男孩跑的时候,贴纸跟着跳,像只小蝴蝶,引得旁边穿碎花裙的小姑娘盯着看,手里的棉花糖都忘了咬,糖汁滴在手上都没察觉;

    三个扎马尾的女孩围在一起喝 “娃哈哈 AD 钙奶”,红色的吸管包装,瓶身印着圆脸蛋的卡通娃娃,她们你一口我一口,喝得欢,喝完还把空瓶子攥在手里,舍不得扔,其中一个女孩说

    “我要把瓶子留着,装小石子”;

    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头上别着个塑料发卡,只有红、粉两种颜色,发卡上的小塑料花还掉了一片,她却宝贝得不行,时不时用手摸一下,怕再掉了,哭着跟妈妈说

    “这是我最喜欢的发卡,掉了就没了”;

    有个穿碎花衬衫的妈妈,手里拿着双 “回力” 牌的黑皮鞋,鞋尖有点磨白了,跟旁边的人抱怨:

    “这鞋才给孩子买一个月,就裂了缝,孩子说脚闷得慌,扔了可惜,补了又不好看,真是浪费钱,要是有舒服点的鞋就好了”;

    一个小贩推着二八大杠自行车,后座绑着个铁皮箱,箱子上写着 “彩色泡泡糖”,红漆都掉了,卖的是草莓味的,吹得比拳头大,五分钱一块,围了一群孩子,没一会儿就卖了大半箱,小贩笑得合不拢嘴,手里的钱都攥不过来。

    这些细节,他都记在心里,像存进一本看不见的 “生意账”—— 贴纸要亮的、带闪粉的;AD 钙奶能进点,孩子爱喝;

    发卡要款式多的,别再掉花瓣;泡泡糖卖得快但利润薄,暂时不考虑…… 每一笔都记牢,生怕漏了。

    几天后,林凡揣着五十块钱,去了市区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市场里人声鼎沸,铁皮棚子被太阳晒得发烫,空气里混着汗味、糖精味、塑料玩具的味道,还有商贩们扯着嗓子的吆喝,

    “批发价!错过今天等半年!”

    “新款玩具,全县独一份!孩子见了都想要!”

    的声音撞在棚子上,又弹回来,裹着热气往人耳朵里钻。地面淌着水渍,混着菜叶子和塑料袋,踩上去有点滑,他走得小心,怕摔了,怀里的钱不能有闪失。

    林凡像块海绵,扎进儿童区,挨个摊位转,眼睛都亮了 —— 这里的东西比县里的多,也好看,笑笑肯定喜欢:

    玩具摊前,胖刘婶正用算盘算账,“噼里啪啦” 响得飞快,比旁边卖糖葫芦的吆喝还响。

    林凡拿起个小号的磁性写字板,黑色的板芯,白色的笔,笔在上面画了道线,一擦就干净,不留痕迹,板芯厚得很,摔在手里沉甸甸的。

    “婶,这写字板咋批?”

    “3 块 5 一个,拿 5 个以上 3 块 3。”

    胖刘婶抬头看他,脸上堆着笑,眼角的褶子都挤在了一起:

    “你拿这个?好卖!昨天刚走了两箱,都是给孩子买的,家长说能开发智力,孩子也喜欢,能玩一下午。”

    林凡没多犹豫,拿了 5 个,算下来 16 块 5,他数了钱递过去,胖刘婶接过钱,还给他塞了个小塑料玩具,

    “下次再来啊,给你留好货。”

    文具摊的老板是个瘦老头,戴着老花镜,镜片厚得像啤酒瓶底,桌上摆着堆橡皮、铅笔、笔记本,都用塑料袋装着,怕落灰。

    林凡拿起块草莓味的橡皮,闻着甜丝丝的,像真的草莓,橡皮上还印着小鸭子图案,可爱得很。

    “大爷,这橡皮咋批?”

    “2 毛钱一块,拿 20 块 1 毛 8。”

    老头声音有点哑,像被砂纸磨过,还指了指旁边的铅笔盒:

    “印小燕子的铅笔盒,2 块一个,拿 4 个算 7 块 5,划算,这几天卖得好,好多家长来买。”

    林凡选了草莓味和橘子味的橡皮各 10 块,又拿了 4 个印小燕子的铅笔盒,花了 3 块 6+7 块 5=11 块 1,老头还帮他装在个小袋子里,

    “小心点,别压坏了。”

    童装区的王哥正整理衣服,货架上挂满了各种颜色的童装,红的、粉的、蓝的,像一片小花海。

    林凡拿起件粉色的连衣裙,纯棉的料子,摸着手软得像云朵,比本地卖的粗布软多了,领口还包了边,不磨脖子。

    “哥,这裙子咋批?”

    “8 块一件,拿两件 15,给你省 1 块。”

    王哥笑着说,还拿起裙子给林凡看,手指捏着领口:

    “这是市里百货大楼的货,县里没有,孩子穿得舒服,洗了也不起球,我家侄女就穿这个,都说好。”

    林凡拿了两件粉色的,花了 15 块,王哥还跟他说:

    “下次来提前说,给你留新款式。”

    他算了又算,总共花了 16 块 5+11 块 1+15 块 = 42 块 6,不到 50 块,比预算还省了 7 块 4。

    他用个黑色的旧书包装好货,书包里还混着给笑笑买的两个苹果 —— 挑的红通通的,擦得干干净净,花了 3 块钱,不显山不露水地踏上回县的班车。

    班车里人多,挤得很,他把书包抱在怀里,怕被人挤坏了,那是他的 “希望”。

    傍晚,林凡没直接回家,而是去了 “机床厂家属院”—— 离筒子楼三站地,里面住的都是机床厂的职工,工资稳定,比筒子楼的人手头宽裕,而且人不熟,不容易暴露,安全。

    他找了个路灯下的角落,那是盏老式的水银灯,有点晃,灯光照在地上像泼了层淡墨,光晕里飘着飞虫,围着灯转圈圈,却正好照在书包口。

    他把书包打开个小口,露出连衣裙的粉色花布,那点粉色在昏光里很显眼,没吆喝,就抱着笑笑坐在台阶上,等着有人来问

    —— 他知道,好货不用喊,孩子看见了自然会来,就像蜜蜂会找花一样。

    没等五分钟,一个穿碎花衬衫的妈妈就领着个小女孩过来了。

    小女孩扎着马尾,用红色皮筋绑着,皮筋上还挂着个小铃铛,一走就 “叮铃” 响,穿着白色小褂,拽着妈妈的衣角晃:

    “妈妈!妈妈!你看!小燕子的裙子!”

    她指着书包里的连衣裙,眼睛亮得像浸了水的星星,小手还想去摸,又赶紧缩回来,怕把花摸掉了,小嘴巴抿着,满是期待。

    她妈妈走过来,弯腰拿起裙子,指尖摸了摸料子,又翻过来看看针脚 —— 针脚细密,没有线头,料子也软乎乎的,比她上次买的粗布裙子好多了。

    “这裙子多少钱?”

    妈妈问,声音里带着点犹豫,手还捏着裙子的下摆,舍不得放下。

    “十五块。”

    林凡笑着说,声音放得软,怕吓着孩子,还指了指笑笑,

    “我家孩子也穿这种,舒服。”

    “十五块?有点贵啊。”

    女人皱了皱眉,还看了看女儿,眼里满是纠结:

    “孩子长得快,穿不了多久就小了,不值当。”

    林凡没急着反驳,只是指了指裙子的领口,语气诚恳:

    “大姐,您看这领口,包边的,孩子穿的时候不磨脖子,不会疼;料子是纯棉的,夏天穿得透气,不闷汗,孩子穿得舒服,不会长痱子。

    这是市里百货大楼的货,您要是去市里买,至少得二十块,我这比市里便宜五块,还省了车费,多划算。”

    女人又摸了摸料子,确实比本地卖的粗布舒服,而且女儿眼巴巴地看着裙子,小手紧紧攥着她的衣角,嘴里还小声说:

    “妈妈,我想要…… 我会爱惜的,穿很久。”

    女人叹了口气,脸上的纠结慢慢散了,讨价还价:

    “十四块,行不?我下次还来买,再帮你问问邻居,让她们也来买。”

    “行。”

    林凡点头,接过钱 —— 是两张五块、四张一块,带着点体温,还沾着点菜叶子的碎渣,这是他赚的第一笔钱,攥在手里,暖得发烫。开张了!

    接着,一个穿蓝色衬衫的爸爸领着个小男孩过来。小男孩穿着运动裤,裤脚卷了起来,手里拿着个弹弓,看见书包里的磁性写字板,眼睛就挪不开了,悄悄把弹弓放进了口袋,脚步也慢了下来,拽着爸爸的手往这边拉。

    爸爸拿起写字板,用笔画了个 “1”,一擦就没了,笑着说:

    “这玩意儿好,给娃开发智力,还省纸,不用总在墙上画,家里的墙都被他画花了。多少钱?”

    “八块,不贵,您给孩子买一个,他能玩好久。”

    林凡说,还让笑笑试了试,笑笑拿着笔,在上面画了个小圆圈,笑得开心。爸爸没还价,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十块的,递给林凡:

    “不用找了,下次有好货再给我留着。”

    林凡还是找了两块钱,笑着说:

    “该多少是多少,谢谢您照顾,下次有新的我给您留着。”

    还有个头发花白的奶奶,拄着拐杖,拐杖头都磨亮了,领着个小男孩过来。小男孩手里拿着个变形金刚,零件都掉了一个,看起来有点旧了,却还攥着不放。

    奶奶拿起印着小燕子的铅笔盒,眯着眼睛看了看,还凑到灯底下,

    “这是《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吧?

    我家孙子天天看这个电视,就喜欢小燕子,昨天还说想要个小燕子的东西。多少钱?”

    “五块。”

    林凡说,声音放得更软,怕奶奶听不见。奶奶讨价:

    “四块五,行不?我孙子明天过生日,就当给他的生日礼物了,老婆子没多少钱,体谅体谅。”

    林凡也应了

    —— 能卖就卖,不恋战,赚个人情比多赚五毛钱强,奶奶不容易,孩子过生日也该有个礼物。

    不到一小时,货卖了大半:

    2 个写字板(16 元)、1 个铅笔盒(4.5 元)、1 件连衣裙(14 元),总共收入 34.5 元,快收回成本了。剩下的 1 块橡皮、2 个铅笔盒、1 个写字板,

    他没再等,收拾书包就走 —— 见好就收,夜长梦多,万一遇到熟人或者刘强的人,就麻烦了,安全第一。

    回家的路上,笑笑趴在他怀里,手里攥着个苹果,啃得满脸都是汁,苹果汁顺着下巴流到衣服上,她也不在意,小嘴巴还在嚼着,眼里满是满足。

    林凡低头看女儿,心里的暖,比路灯的光还亮 —— 这第一步,总算走稳了,像刚学走路的孩子,虽然慢,却没摔,还往前迈了步。

    晚上,哄睡笑笑后,林凡坐在灯下,在笔记本上记录:

    “磁性写字板最好卖(家长认‘益智’,愿意花钱,下次多进点),连衣裙贵但质量好(有人买,下次可以多拿两件,粉色受欢迎),橡皮便宜但问的人少(下次少进,只拿 10 块,选两种味道就行)。”

    他在 “益智” 两个字下面画了个小勾,笔尖划过纸页,眼神亮着光 —— 这条路,走对了,他没选错。

    蓝图的第一个点,终于亮了。

    这只是一小步,却踩得踏实,像种下的第一颗种子,在土里扎了根,不会被风轻易吹倒。

    灯光下,笑笑睡得香,小脸红扑扑的,像个熟透的苹果,手里还攥着个苹果核,苹果核上还沾着点果肉,嘴角带着浅浅的笑,大概是梦见又吃苹果了,小鼻子轻轻动了动,像只刚吃饱的小猫。

    林凡摸了摸女儿的头,

    指尖能感受到她温热的体温,心里清楚:

    希望的萌芽,已经在现实的土里,悄悄破土了。

    他要做的,就是好好呵护

    —— 像照顾庄稼一样,浇水、施肥,不着急,

    等它慢慢长成大树,能为笑笑遮风挡雨,

    能给她一个安稳的家,

    一个不用再怕被人欺负、

    不用再担心吃不饱的家。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