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逆经:骗子住手 > 第326章 不见不散:勒北明珠1
最新网址:www.00shu.la
    大戈壁黄沙漫卷,孤烟直上,残阳如血。一队快马踏过一百里黄沙碎石,进入到山区。

    山脊的颜色由土黄逐渐过渡到浅褐,山腰渐渐出现稀疏树木,枯瘦的枝干在风中发出低哑的声响。

    一座高大的石砌堡垒矗立于山隘口,黑铁大门上悬着“勒北明珠”四字匾额,笔力遒劲却裂痕纵横,显然是经历了无数次烽火洗礼。

    守门的兵卒身披牛皮甲,手持长戟,见到封羡源的马匹奔驰而来,立即打开大门,单膝跪地大喊:“恭迎旗主回营!”

    封羡源带着马队减速,绕过两道山梁,来到明珠堡正殿前,火把在暮色中次第燃起,映得青石台阶泛出暗红。封羡源翻身下马,赶紧为崔一渡牵马。

    崔一渡缓缓步下马背,长袍拂过石阶,眉目沉静如深潭。他对旁边的江斯南说道:“这就是明珠堡,名副其实的勒北明珠。”

    封羡源的手下早已夹道而立,目光齐刷刷地落在崔一渡和江斯南身上。

    众人参见过崔一渡与江斯南后,纷纷退下。大殿里只剩下封羡源与崔、江三人。

    烛火通明,梁柱间悬着的旧旌旗已褪成赭色,旗面上“赫连”二字依稀可辨。

    江斯南问道:“老崔,这可是威震北疆的赫连昊将军旧部?这旗帜……怕有几十年历史了。”

    崔一渡点头:“正是。昔日赫连大将军驻守大舜西北边陲,以一城之力拒外寇十年不退,其志如金石,其节如松柏。只可惜奸人当道,令明珠蒙尘。赫连将军被罢黜后郁郁而终,他的旧部便隐于勒北。

    “后来,羡源的义父陶诚收拢将军残部,建立明珠堡,延续赫连遗志,收留无家可归的义士,打造了一支铁血之师,守护一方百姓。”

    江斯南望着那面褪色的旌旗,感叹道:“没想到英雄遗志,竟在黄沙深处发光,实在令人敬佩。”

    封羡源在旁边低头垂手,重重叹了一口气:“我义父在勒北扎根三十八年,如今这担子落在我身上,我怕自己不能担起重任。何况,我要回大舜,找到碧霄宫被灭的真相,为亲人和门人报仇。薛从寒虽然自戕,但幕后之人仍逍遥法外。”

    崔一渡目光微动,淡淡道:“羡源已是顶天立地的汉子,把这里治理得井井有条,有一支仁义之师,有一方勤劳百姓,这就是立身之基。勒北处于三国交接的险地,风沙砺骨,西面有黑鹰、铁狼两股势力割据称雄,攻伐不休。你能守住此地,让这片土地繁衍生息,就是最大的功业。薛从寒只是一枚棋子,幕后之人,恐怕没这么简单。这件事我会查清楚,你无须回大舜,守好这里,就是守住碧霄宫的火种,也是给我留个避风港。”

    封羡源点点头:“我必定谨遵少宫主之意,守住明珠堡,等待时机。您托东升局送来的九万两黄金,已用于加固城防、购置粮草与军械。我还雇佣百姓,在北面种植了五千亩抗旱沙棘林,既固沙护土,又可采果换钱。每户百姓因此多了一条生路,也让我堡军民一心,共御外敌。”

    崔一渡望着殿外渐浓的夜色,眼眸深邃:“沙棘耐寒抗旱,根系深扎,纵然风狂沙猛,亦能立地生根,正如你我今日所行之事,不求速成,但求深远。”

    “沙棘?可是酿造沙棘醋、榨取沙棘油的原料?”江斯南不禁多问了一句。

    封羡源说道:“正是。沙棘的果子也是宝,能酿酒,能入药,疗肺燥咳嗽。沙棘三年成林,五年固沙,等来年果子成熟,百姓采果卖与商队,一亩年收可达十两银,今后必定成为勒北支柱产业。”

    江斯南不禁动容:“原来,真正的城防不在土石之间,而在民心深处。等明年沙棘果成熟了,我让江家商队专程来采购,定将勒北沙棘推广至大舜各地。”

    崔一渡笑道:“瞧,大客户主动上门了,难得啊,呵呵!”

    封羡源眼中微光闪动,抱拳道:“届时还请江公子多助一臂之力。”

    江斯南笑着摆手:“不必多礼,能为勒北百姓尽一份力,是我江家商队的荣幸。况且这沙棘产业既能固沙养民,又能通商惠民,有何不好?”

    崔一渡在旁边打趣道:“欸,我说江大侠,你不是不喜欢经商吗?”

    江斯南正色道:“那得看为何人而经商!”

    “嗯,有前途,要不老崔我也入一股?”

    “哈哈哈!”

    “哈哈哈!”

    ……

    崔一渡和江斯南在明珠堡暂住下来,白日里陪着封羡源巡视城防,夜晚围坐案前,崔一渡翻阅勒北屯田册籍,和封羡源商议来年春耕扩种事宜。

    江斯南提笔绘下商路图,自勒北经贺郎口直至大舜柳门关,沙棘油、果脯、药材分列其中,条理分明。

    崔一渡静听不语,偶尔点头,目光却投向地图尽头那片未标之地,似有所思。

    那片空白处,正是古籍中所载“百漠道”的所在,传说直通西域遗城,三百年商路湮没于黄沙之中。

    封羡源顺着崔一渡的目光望去,若有所悟:“少宫主可是想重开百漠道?”

    崔一渡轻叩案角,低声道:“若能借沙棘为引,重燃古道烽燧,十年之内,勒北可成塞外商枢。”

    封羡源凝视地图,沉吟道:“这条路,我已经动了几年心思,只是一直苦于无资金和契机。如今有了少宫主资助的黄金,再则沙棘成势,百姓安居,军民同心,正是重启之时。百漠道若通,则商旅云集,西域珍货可由勒北中转,再南下大舜,一来可以盘活这方经济,二来可固明珠堡长治久安。”

    江斯南抬笔在地图空白处勾出一道红线,“此路虽险,然利在千秋。我江家愿以商队为先锋,探路西行。”

    封羡源激动道:“有江公子此言,何愁大业不成?”

    崔一渡望着炉火微光映照的沙盘,嘴角微扬,仿佛已见沙棘红遍大漠,绿意绵延千里,黄沙尽头,驼铃再响,古道复苏。

    那时候,商旅络绎不绝,驼队携香料、宝石而来,换回沙棘制品与大舜瓷器、茶叶和绸缎,明珠堡不再是孤悬边塞的旧城垣,而将成为贯通东西的新枢纽,以开放之姿汇聚四方气运,成为真正的勒北明珠。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