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 第33章 太子身边,有能人?
最新网址:www.00shu.la
    险些在来济这等精明人物面前露出破绽!

    他强行压下狂跳的心,深吸一口气,脸上那过于外露的笑容收敛了几分,努力恢复成一种庄重而专注的神情,只是微微颔首,示意来济继续。

    这番微妙的情绪转换和身体控制,让他因脚疾而本就有些不自然的坐姿,更显僵硬,却也恰好掩盖了方才的失态。

    来济何等眼力,太子那瞬间的兴奋乃至几乎要看向某处的细微动作,以及随后强作的镇定,他都看在眼里。

    心中疑云一闪而过:太子身边,有能人?

    而且,太子对此人似乎极为依赖?

    不然这等细微的瞬间变化怎么解释?

    但他面上不动声色,仿佛全然未觉。

    他的目的不在于探究东宫隐秘,而在于达成此次进言的实际效果。

    他不再犹豫,从袖中取出一卷略显陈旧、边缘甚至有些磨损的羊皮地图,双手恭敬地呈上。

    “殿下,此事关乎西州徙民实边之策。臣冒昧,带来一幅昔日随家父游历陇右、西域时所绘的草图,虽简陋,然西州地理大势、水脉分布,可略窥一二。请殿下御览。”

    一名小宦官上前接过地图,在李承乾的书案上小心铺开。

    李承乾凝神看去,只见图上笔墨勾勒出山川河流,标注着几处主要的绿洲和城镇,虽不如宫中所藏舆图精细,却透着一股亲历者才有的实地气息。

    来济得到允许,上前靠近,指着地图,开始详细陈述。

    “殿下,西州之地,看似辽阔,然十之七八为荒漠戈壁,百姓生存,全赖这几处绿洲水源滋养。朝廷徙民实边,立意虽善,然若将死罪犯人与良家子混杂安置,隐患极大。囚徒中不乏凶顽之辈,边地管理不易,若其劫掠良民之粮种、牲畜,乃至滋扰地方,非但不能实边,反恐酿成边患。此其一。”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太子的反应,见李承乾听得认真,便继续道:“其二,亦是至关紧要之处,在于水利。西州干旱少雨,农耕全仗引水灌溉。隋炀帝当年亦曾大规模徙民实边,然只顾徙人,不重水利,致使徙民辛勤开垦,却因缺水而颗粒无收,最终官逼民反,酿成大乱,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啊!若我朝徙民,亦只授田亩,而不兴修水利,恐重蹈覆辙,徒耗国力,苦害百姓。”

    李承乾听着来济的讲述,目光在地图上的荒漠与绿洲间游移,之前因兴奋而发热的头脑渐渐冷静下来。

    他与李逸尘探讨“西州太子工程”时,更多着眼于宏观的战略布局、权力博弈,如何借此培养势力、积累资本。

    对于这些具体而微的、关乎成千上万徙民生死存亡的执行细节,李逸尘并没有告诉他。

    他下意识地又想看向李逸尘,想从对方那里得到确认或补充,但强行克制住了。

    他转而将目光完全投向来济,脸上露出真正凝重和求教的神色:“来学士所言,句句实情,振聋发聩。孤此前于此节,确是想得简单了。只虑及徙民之利,未深究安置之难,尤其是水利命脉。依你之见,当如何规避这些隐患,使徙民之策得以顺利推行,真正惠及边民与朝廷?”

    来济见太子非但没有因指出政策疏漏而不悦,反而如此虚心请教,心中一定,精神更为振奋。

    他略一沉吟,条理清晰地陈述道:“殿下明鉴。臣愚见,或可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或能有所裨益。”

    “其一,分地而居,严明管理。可将徙囚集中安置于北面条件更为艰苦、需重点屯戍的区域,专事垦荒与戍守;而将良家子及自愿前往者,安置于南面水土相对丰饶的绿洲地带,专心农事。两者之间,由陛下旨意新设之折冲府兵驻防巡逻,严明界限。如此,既可避免囚徒与良民混杂滋生事端,又能形成梯次防御,各司其职。”

    “其二,水利先行,基础为重。徙民未至,工程先动。臣恳请殿下奏明陛下,于此项徙民费用中,单列专项拨款,命西州地方官员趁早春时节,组织当地军民及部分先遣徙囚,优先修缮或开凿引水渠道、蓄水池等水利设施。务必确保大规模徙民抵达之时,已有水可用,有田可耕,方能安居乐业。此乃徙民成败之关键,绝不可省。”

    “其三,派遣专才,技术指导。此次徙民,不仅需派精通律法、善于管理刑徒之吏,更应从国子监、太常寺乃至民间,遴选通晓农事、水利、工筑之专才士子,授以‘劝农使’、‘水利丞’等名义,随行赴西州。其职责在于指导徙民因地制宜,选择适宜作物,教授灌溉之法,乃至协助规划村落、修筑房屋。徙民得其指导,事半功倍,方能扎根边陲。此非单纯律法约束所能及也。”

    李承乾听得极为专注,来济的每一策都落在了实处,弥补了他和李逸尘宏大战略中许多未曾触及的细节空白。

    尤其是“水利先行”,让他眼前一亮。

    这已不仅仅是规避风险,更是积极建设的良策。

    他心中对来济的评价陡然升高。

    此人不仅有忧国忧民之心,更有务实干练之才,所提建议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基于对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

    其心思之缜密,谋划之周全,确实非同一般。

    与此同时,一直静默聆听的李逸尘,内心也掀起了波澜。

    他来自后世,自然知道来济是何等人物,但亲眼见到、亲耳听到其人在青年时代便能提出如此切中肯綮、具有极强操作性的方略,仍是暗自赞叹。

    此人之才,绝非仅限于后世传奇中的才情,于经济民生、地方治理,实有经世致用之能。

    更难得的是,来济身上有一种基于实地考察和实践经验的踏实感,这是这时代绝大多数人无法取代的。

    若能得此人真心辅佐,对太子而言,无疑是如虎添翼。

    不过,李逸尘也清楚,来济此类能臣,心中自有圭臬,绝非轻易可以笼络,其首要效忠的,恐怕还是皇帝和社稷本身。

    但无论如何,与之交好,绝无坏处。

    李承乾越听越是心折,脸上的赞许之色再也掩饰不住。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