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打造圣僧人设 > 第22章 如此猖狂,必有依仗
最新网址:www.00shu.la
    了因话音方落,四下一片哗然。

    “好个狂僧!”

    “他竟真敢接下?还自认当得起?”

    “以佛经为酬,这了因竟坦然受之,简直……”

    人声浮动,惊诧、质疑、钦佩兼而有之,如潮水般涌动。

    大无相寺阵营中,一位佛子忍不住冷哼:“狂妄!区区中寺弟子,纵有天赋,也未免太不知天高地厚。”

    旁侧几位佛子纷纷颔首附和。

    佛子上方,那位时不时闭目养神的龙树院首座,此刻也缓缓睁开了眼,目光落在了因身上,眉头几不可察地微微蹙起,似乎也觉得此举有些孟浪。

    就在此时,空言首座冷哼一声。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压过了周围的嘈杂,传入在场每一位大无相寺僧众耳中。

    “哼,了因虽是中寺弟子,但已得《大般若经》其中三昧。”他声音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莫说是你们,便是本座也自愧不如。他若当不起,这场上还有几人当得起?尔等安心听着便是!”

    此言一出,大无相寺阵营内顿时鸦雀无声。

    那位出言的佛子面露愕然,随即低头不语。

    龙树院空目首座,目光转向空言,深深看了他一眼,随即再次缓缓阖上眼帘。

    连大无相寺的证道院首座都如此说了,高台之上,来自各门各派的高手们顿时对了因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一道道或探究、或好奇、或审视的目光,纷纷投向那即将跟随静心离去的身影之上,仿佛要重新称量这位年轻恣意的和尚——究竟藏有几分斤两。

    了因对身后的波澜恍若未觉,或者说,浑不在意。

    他朝着静心微微一笑,做了个请的手势。

    静心依旧是那副冰雕雪塑的模样,只微微颔首,便转身引路。

    她步履轻盈,点尘不惊,周身那股生人勿近的寒意却自然开道,让前方人群不由自主地分开一条道路。

    了因紧随其后,坦然承受着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目光,嘴角那抹恣意的笑容未曾消减,反而更添几分兴味。

    只是就在这时,他鼻子微微一抽,目光不由放到前方那高挑的身影上。

    ‘有意思!’

    穿静念庵的驻地位于法会场地相对清静的一隅。

    越往里走,人声渐远,气氛也愈发肃穆宁静。

    了因一眼便看见端坐于众师太正中的那位老尼——

    她面容清癯,布尽风霜,一双眼却不显浑浊,反而沉淀着岁月洗练后的澄明与洞彻。

    灰色纳衣朴素无华,却掩不住那股渊渟岳峙、稳如磐石的气度。

    然而最令了因瞩目的,却不是她深不可测的修为,

    而是她身侧倚着的一物——

    那是一柄乌沉沉的禅杖。

    杖身粗重,似由玄铁所铸,隐见经文密刻,肃穆凝重。

    它立地近乎半人高,浑厚刚硬、气势压人,

    与寻常尼师所用清雅禅杖迥然不同,倒更像一件沙场重兵。

    了因眼角轻轻一跳,心头蓦地冒出一个念头:

    了因眼皮微微一跳,心里顿时冒出个古怪念头:“这禅杖……看着不像礼佛之用,倒更像是冲锋陷阵的兵器。这位老师太练的不会是七十二绝技中的‘疯魔杖法’吧?舞动起来岂非地动山摇?静念庵中竟有如此人物?”

    他这边正暗自胡思乱想,脚步却未停,已然随着静心来到了老尼身前三步之处。

    了因迅速收敛了心神,将那些杂念抛开。

    他整了整神色,双手合十,依足礼数,躬身行礼,声音清朗而恭敬:

    “小僧了因,拜见师太。”

    那老尼——玄意师太,自了因近前时便静静看他。

    她细看他眉目疏朗、鼻梁高挺、唇线分明,虽具佛门弟子之相,却另有一份超然气度。

    老尼那严肃的脸上,线条不知不觉间柔和了些许,眼底深处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她活了多少岁月,见过多少人,眼前这年轻和尚,皮相骨相皆是上佳,更重要的是那股灵台清明、自信从容的气度,绝非虚浮之辈所能拥有。

    “这南荒大无相寺……”

    她心中暗叹一声,随即缓缓开口,声音苍老却并不沙哑,反而有一种温和的力量。

    “小师傅不必多礼。老尼玄意,乃静念庵长老。此次冒昧相请,乃是听闻小师傅于《大般若经》造诣非凡特请小师傅前来,为我庵中弟子讲经一番。”

    了因闻言,却是微微一笑,非但没有如众人预料般谦逊推辞,反而坦然颔首,声音清朗,透着不容置疑的自信:“这个自然。”

    此言一出,如同水滴落入滚油,瞬间在静念庵弟子乃至周围各派人群中中炸开了锅。

    “狂妄!”

    一名静念庵的年轻弟子忍不住低叱出声,她面容秀美,此刻却因愠怒而染上薄红:“这小和尚年纪轻轻,口气倒是不小!长老请他讲经是看重,他竟连半分谦逊也不讲?”

    她身旁另一位年纪稍长的尼姑虽未直接斥责,眉头却也蹙了起来,低声道:“确是有些托大了。佛法如海,他这般年岁,又能渡得多深?”

    不远处,几位别派人士也在交头接耳。

    一个身着青袍的道人捋着胡须,摇头晃脑:“啧,这中寺的和尚,怎这般不知天高地厚?静念庵的师太亲请,已是天大的面子,竟不知谦恭为何物。”

    “佟长老,此言差矣。”

    旁边一个摇着折扇、文人打扮的修士却持不同看法,他眼神精明,压低声音道:“你看那小和尚,气度从容,目光澄澈,绝非虚浮狂妄之辈。他敢如此狂妄,想必自有依仗!”

    “张兄说得在理。”

    另一人点头附和:“我门下一位师侄当初恰在青山寺,听这位了因师傅讲了一段《大般若经》,归来后赞叹不绝,说是近年来所闻最精妙透彻的阐释,不仅茅塞顿开,更对修行生出了新悟。”

    “哦?竟有此事?”青袍道人将信将疑。

    “何止!”一旁又有人插言:“我一位师叔前次亦从青山寺法会归来,盛赞其深得经义三昧,妙理剖析如抽丝剥茧,深入浅出,只怕许多修行多年的老僧也难企及。师叔还连连感慨,后生可畏,佛门又出俊杰矣!”

    这些话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迅速扩散开来。

    聚集在此地的,多是各派有头有脸的人物,或是核心弟子,或是带队长老。

    他们之前参加的自然是规格最高的大无相寺主会场法会,并未亲临青山寺的法会,因此对了因其名其事,多是只闻其名,未闻其详。

    此刻听闻竟有同门师长或晚辈盛赞,好奇心顿时被勾了起来。

    原来这小和尚并非盲目自大,竟是真有实学的?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