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被赵王赶走,始皇拜我为丞相 > 第164章 大梁豪侠,刘季!
最新网址:www.00shu.la
    大梁城。

    自魏惠王迁都后,就成为中原最顶尖的城邑。大梁虽无天险可守,却是中原核心地带。东接齐鲁,南控江淮,西临嵩岳,北据燕赵。地势平坦,也无穷山恶水的限制,堪称是诸侯四通辐辏。

    魏人极其重视水利,就比如耗费诸多人力物力开凿的鸿沟,就是引黄河之水注入颍水,再注入淮水。

    靠着密密麻麻的

    大梁水道纵横,航运发达。船只也能行驶至诸侯各地,促进了贸易往来。靠着水利交通的优势,大梁在一跃成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富甲中原的城邑。

    这些年来战事频频。

    秦国已成为庞然大物。

    魏国深受秦国的军事威胁。

    昔日秦七攻魏,五入囿中。

    边城尽拔,文台堕,垂都焚。

    林木伐,麋鹿尽!

    所以,历代魏王不断建设大梁。他们的想法就是别的城邑都能丢,唯独大梁不能丢。只要保住大梁,王公贵族就能过的美滋滋。

    魏国已不复往昔的霸主地位,现在就只是个有钱的小国,而小国有小国的生存方式。他们只要坚守大梁,等待援军便可。

    先前秦魏两国联合出兵伐楚,结果秦国却是拖了半年才出兵,害得魏国被楚国狠狠咬了口。

    可魏国又能如何?

    不照样得奴颜屈膝?

    只要守住大梁,就有希望。

    这是魏国上下都这么认为的。

    所以,他们是不断加固大梁。

    让大梁有天下第一坚城的美名。

    大梁城采用内城外郭双城垣结构,城高五丈,城周30余里。外有宽阔的护城河,光城门就有十二座。人口足有三十万,储备的粮食足够他们吃五年!

    瓮城外有武库,各种守城器械一应俱全。光囤积的箭支,就能让攻城的人死伤惨重。

    寒风萧瑟。

    旌旗摇曳。

    张耳披着羔裘,注视着城下。皆是民夫走卒,依旧是欣欣向荣,可他眼神中满是忧虑。他现在是魏国高官,知道很多消息。秦国已平定新郑叛乱,并且夺取陈郢。

    他们将新郑叛乱的锅,全扣在魏国头上。秦国使臣当众怒斥魏王,说魏王派遣间客干涉秦国内政挑起叛乱。魏国破坏两国邦交在先,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责任皆在魏国!

    魏王假也是怒了。

    他是刚刚继位,父亲景湣王的丧礼都还未结束。结果秦国使臣就在他面前跳脸,说的话更是无比难听。话里话外,皆是要灭了魏国。

    他不顾群臣劝阻,将秦使烹了。对方临死前还在哈哈大笑,还说他今日虽死而无悔。可魏国会因为他的鲁莽,最终城破灭国!

    魏国,会付出代价的!

    “唉……”

    张耳幽幽叹息。

    魏王假终究是年轻气盛。

    他甚至都不知道,已经掉进陷阱。

    秦使就是抱着必死决心来的。

    魏王假诛杀秦使,就坐实了挑起新郑叛乱这事。秦国不光要灭魏,还得将自己立于道德制高点上。

    秦使生死并不重要。

    活着归秦,秦国也会伐魏。

    但他一死,秦国士气将会飙升!

    想想燕国吧……

    蓟城的城防也算是好的。

    结果被王翦不惜代价的攻下。

    李信更是如疯狗追击数百里。

    最后迫使燕王喜诛杀太子丹。

    道理其实都是相通的。

    “张公为何叹息?”

    “秦国恐怕要来咯……”

    “来就来,难道吾等怕他们不成?”正值壮年的陈馀满不在乎,握着腰间佩剑道:“凭借这大梁城,就是秦国集三十万大军也攻不下来。”

    陈馀要更年轻。

    早年喜好儒家学说,还曾游历各地。途经赵国苦陉时,当地有位公乘氏将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回到大梁,以父事张耳,两人乃是刎颈之交。

    张耳轻轻摇头。

    “秦国有公孙劫。”

    “他……”

    就连陈馀都愣住了。

    公孙劫!

    这三个字就犹如梦魇!

    他游历赵国时,就曾想见见这位邯郸奇童。只可惜当时公孙劫远在兰陵,就因此错过。前年公孙劫入秦,短短一年助秦灭赵破燕。

    他的出现,填补了秦国的短板。

    让秦国这辆战车速度倍增!

    “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我看未必。”

    “哦?”

    张耳笑着看向旁边的壮士。

    此人留着美须髯,头戴竹冠。

    鼻梁高挺,眉骨立体。

    腰间佩剑,操着口丰沛口音。

    “张公勿要忘了,尚有楚国。现在负刍初任为楚王,而秦国则违背盟约夺取陈郢。我若是负刍,必定以此为由攻打秦国。是否能打下来不重要,关键是能借此掌权。”

    “善,刘君所言甚是!”

    张耳连连点头。

    眼前的青年名为刘季,乃是沛县人。祖上为魏大夫,其大父则任丰公。为人洒脱,颇有度量。因为敬仰信陵君的德行,就一人一剑远行大梁。万万没想到信陵君已故多年,恰逢张耳也在招四方门客,刘季就暂时留下。

    虽说相处时间短,可张耳很重视刘季。这小子是能文能武,能只身从沛县跑来大梁,岂会是普通人?

    这路上的流匪可不少。

    还有恶虎野猪。

    “然刘君并非楚王。”陈馀皱着眉头,“魏国存亡,不能只依靠于楚国,谁知道楚国会如何做?”

    “这也是。”

    刘季并不想和陈馀争论。

    他们吵破大天也没意义。

    秦国背后有公孙劫这位高人指点,说不准就会有什么良策。他们把握住难得的窗口期,趁着魏楚两国王权更迭,以新郑叛乱为由,直接对魏国出兵。

    刘季对公孙劫也有耳闻。

    他的异母弟刘交游学齐国,拜师荀子高徒浮丘伯。后来游历至沛县,刘季有幸见到这位大儒。几人举酒对饮,喝到兴起就问浮丘伯最佩服的是谁?

    浮丘伯说的不是荀子。

    反而是公孙劫!

    “公孙师弟虽幼,却知晓天下大势。他有大志,精通百家之言,尤擅工农之术。其性高洁,如寒梅立于冬雪,就连恩师都甚为赞赏。”

    后来他私底下问过刘交。

    才知道浮丘伯经常提及公孙劫。

    每次提到,脸上皆是钦佩。

    “要怪就怪那赵王迁!”

    “听信郭开谗言,逐走公孙劫。”

    “现在害得我们如此被动!”

    张耳愤然拔剑。

    气急败坏的胡乱挥舞着。

    刘季则是眺望远处。

    现在,他又该何去何从?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