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踹掉渣男穿古代,婆家吃糠我吃肉 > 第147章 意外火了一把
最新网址:www.00shu.la
    赵玉珍“噗嗤”笑出了声。

    林寄明往媳妇儿的方向看去,并不知她在笑啥,转而又一脸宠溺的看向闺女。

    “小姑娘家家的,怎么就成老妈子了?可别瞎胡说。”

    知夏见铺子里陆陆续续又来了些客人,且赵家那边的亲戚都已经离开,便快步往后院跑去。

    “爹娘,我先去放书,马上过来帮忙。”

    林寄明见她风风火火的,还不忘提醒。

    “你小心点,不着急。”

    铺子里吃饭的人往林寄明的方向看去,“大叔,你们家闺女还认字啊?”

    林寄明一脸自豪,笑着说,“我家丫头聪明,没去书院念过书,字却也认了不少,我们家铺子的名,就是她取的呢。”

    一人津津乐道,“别说,这招牌还真有点意思,还有后院草棚柱子上挂着的小木牌,不知诸位留意过没有,那小木牌上刻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意境和觉悟,小姑娘还是个学问人呢。”

    话音落下,便有人起身去了后院,原本就坐在后院的人,起身来到草棚外,仔细打量着挂在柱子和亭沿上的小牌牌。

    这些小牌牌并不华丽,甚至连桐油都未上,可以说简陋至极,每一个小牌牌上都刻着一句诗。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采菊东篱,遥望桃溪。”

    小院对面就是璞玉书院所在的桃溪山,这一句倒是应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篱边一石平如榻,坐听风蝉送夕阳。”

    听得人念到这一句,众人纷纷往篱笆外望去,篱笆后门旁果然有一块平坦的大石头,且上头已经搭上了小凉棚供人坐着休息,“篱边一石平如榻”这句诗便是挂在小凉棚上的。

    众人一边念,一边品味诗句中的意境。

    渐渐地,被吸引过来的人越来越多。

    林寄明见此情形,自然是开心又自豪,还叫五福和赵林在院子里加了两副桌椅,让愿意在院子里的人都能有桌椅坐。

    这样一来,前堂倒是空了不少。

    赵玉珍心态还算平常,毕竟女儿几斤几两她是清楚的,前世好歹也是受过多年教育的,甭管借用、改用亦或者自创,几句诗对她来说,根本不算啥。

    五福跑进跑出的忙活,虽然没说啥,见铺子里人多起来,到底也是开心的。

    知夏也没预料到,原本只是突发奇想弄几句诗装点一下简陋的铺子,让铺子看起来有格调一些,却意外的火了一把。

    正因为这边的轰动吸引了许多人,原本准备要卖一天的食材,未时刚过就没了。

    见那些读书人还意犹未尽的,便推迟了半个时辰才打烊回家。

    到家之后的第一件事,一家人聚在一起先将今天铺子里赚的钱数了数,总共是七百六十三文。

    比之前摆小摊还多一百文出头呢,也就是今天准备的食材不充足,要是充足的话,卖个八百文应该不成问题。

    “娘,咱明天得适当加点食材了吧?尤其豆腐,黄豆恐怕得再加十斤才够卖到傍晚。”

    老街的豆腐摊一天三十斤黄豆卖的还挺快的,铺子里预留了二十斤,昨夜总共泡了五十斤。

    豆腐物美价廉,营养价值高,在老街又没得竞争。

    别说六十斤,八十斤恐怕都不成问题,只不过耗费的时间太长也没必要,东西嘛,吃个欠才会让人念念不忘。

    现如今夜里人不一定多,等明年老街码头开放,每个月应该会开几天夜市,到时白天夜里的,就真得八十斤黄豆才够用了。

    赵玉珍跟林寄明对视了一眼。

    “加十斤吧。”

    她说完,起身往厨房走去。

    知夏寻思还有点事没讲完,爹又做不得家里的主,便没将他考虑在内,起身跟着赵玉珍进了厨房。

    “娘,还有蛋呢,昨天也不知道鸡蛋仔能卖成什么样,就只收了三十个蛋,今天是不是能加到五十个?”

    原本上午鸡蛋仔没卖几个出去,下午将鸡蛋仔做出来一分为四之后,后面来了一拨人,没一会就卖完了。

    赵玉珍拿了盆,从米缸里舀米准备淘米煮饭。

    “鸡蛋也多收点吧,反正用不完第二天还能接着用,到时候将先后收的蛋做好标记就是了,先收的先用,后收的缓缓用。”

    “好嘞!”

    知夏得了赵玉珍的准许,转身跑出了厨房。

    “大哥,收鸡蛋去啦。”

    五福应了一声,提着篮子跟着知夏出了院子。

    桂婶见知夏来家里收鸡蛋,便将自家鸡今天生的四个蛋拿给了她。

    “最近天气稍稍凉快了些,鸡窝有时候能多一两个蛋,你们这铺子开的正是好时候呢。”

    知夏笑着接过。

    “桂婆婆,我娘说从明天起,如果我们都要往镇上去的话,四海又得跟之前一样寄放在你家了。”

    四海在镇上没得玩伴,铺子里又都是熟食,担心他被烫伤就没让他乱跑,大人干活的时候,他就孤零零坐在角落,确实也挺无聊的。

    至少在家还能跟狗娃和毛豆玩一玩。

    “成,明天让四海来就是了。”桂婶往四周看了看,见没人留意她这边,才压低声音问她,“听说你二叔跟小姑的小铺子也开业了,他们生意如何?”

    知夏摇头。

    “不是很清楚,没留意过。”

    桂婶又说,“肯定是没你们生意好,不然就你小姑的大嘴巴,早在村里散播开了,我今天跟村里人唠嗑,还听他们埋怨你小姑跟他们压价呢,村里家家户户都只那么几只鸡,生几个蛋也不容易,哪能轻易将价格降下来?”

    知夏笑着说,“桂婆婆说的是。”

    不过桂婶的话倒是提醒了她,如果想将利润最大化,铺子里的鸡蛋仔,最好是自家养的鸡生的。

    正好每天那么多黄豆渣都吃不完呢,多养点鸡,也不怕没食吃。

    最好是将后山给买下来,到时候在山里修一个养鸡场,等鸡养大之后,蛋和肉都能卖钱,鸡毛能收集起来做鸡毛掸子,鸡粪和品质差的鸡毛还能堆肥种地。

    这样一来,鸡蛋的成本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了,还能有一笔额外的收入,简直一举多得。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