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青蓝染:八零小日 > 第7章 晨露染新蓝,声名动远客
最新网址:www.00shu.la
    接晨露的瓷碗在石桌上排了三排,晶莹的水珠里盛着初升的日光,像撒了把碎银。苏青禾屏住呼吸,将第一捧露水倒进泡着靛蓝草的陶缸里,草叶在水中轻轻舒展,仿佛瞬间吸足了灵气。

    “姐,这露水真有这么神?”赵小玲蹲在旁边,手里还捧着个没接满的碗,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小雾。

    苏青禾用木勺轻轻搅动缸水:“染谱上说,晨露是‘天之气’,靛蓝草是‘地之精’,两者合才能出‘雨过天青’。我妈以前总说,好颜色是等出来的,急不得。”

    刘桂兰端着刚熬好的玉米糊糊走过来,给她们俩各递了一碗:“先暖暖身子,这露水一时半会儿也泡不出色。对了,李主任刚才派人来说,校服布反响特别好,其他学校也想订,让咱们有个准备。”

    苏青禾接过碗,热气模糊了眼镜片:“那得再多备些靛蓝草,浅蓝和藏青都要。”她转头看赵小玲,“小玲,你那几个徒弟绣工练得怎么样了?要是订单多了,绣花的活儿可不能耽误。”

    赵小玲挺直腰板:“放心吧姐,她们绣的蓝花都能赶上我了!昨天王婶还说,想让她闺女也来学,给工钱就行。”

    正说着,染坊门口探进个脑袋,是隔壁的张二丫,手里举着块皱巴巴的布:“青禾姐,我娘让我问问,这布染坏了还能补救不?她自己在家用紫药水染的,结果成了这模样……”

    苏青禾接过布一看,原本的白布被染得一块深一块浅,紫得发乌。她忍不住笑了:“二丫,染布哪能用药水?伤布不说,还容易掉色。你要是不嫌弃,我给你重新染成藏青,保证比这好看。”

    张二丫眼睛一亮:“真的?那太谢谢青禾姐了!我娘说,这布是想给我做新裤子的。”

    刘桂兰在一旁笑着说:“你娘也是急糊涂了,哪有自己在家瞎染的?以后让她直接来找青禾。”

    送走张二丫,苏青禾把那块坏布泡进清水缸里,打算先褪掉颜色。赵小玲看着她忙碌的背影,忽然说:“姐,你说咱们染坊以后能开成大铺子不?就像镇上的布庄那样,挂满五颜六色的布,老远就能看见。”

    苏青禾搅动布的手顿了顿,阳光透过染坊的窗棂落在她脸上,映得眉眼格外亮:“能。等咱们攒够了钱,就把隔壁的仓库也租下来,再请几个师傅,不光染布,还教别人染布,让更多人知道青蓝染。”

    这话像颗种子,落在赵小玲心里,让她一整天都干劲十足。绣蓝花时,针脚比往常更细密了;给染缸换水时,也格外仔细,生怕溅起的水花打湿了刚晾的布。

    下午,陆时衍陪着周馆长来了。周馆长一进院就被泡在晨露里的靛蓝草吸引了:“这是在备‘雨过天青’的料?”

    苏青禾赶紧迎上去:“是,周馆长。按染谱上说的,用晨露泡三天,再晒三天,不知道能不能成。”

    周馆长凑近陶缸闻了闻:“有股清甜味儿,这就对了。晨露性凉,能中和靛蓝草的火气,染出的蓝才会淡雅。”他转头对陆时衍说,“小陆,你把相机带来了吗?得给这缸料拍张照,放进咱们的工艺档案里。”

    陆时衍从包里拿出相机,对着陶缸拍了几张,又给苏青禾拍了张正在搅布的照片:“等洗出来给你留一张,也算染坊的纪念。”

    苏青禾脸颊微红,低头继续搅布,耳尖却悄悄红了。刘桂兰在一旁看在眼里,偷偷抿着嘴笑,给周馆长递水时,特意多放了把茶叶。

    周馆长喝着水,说起外贸代表团的事:“这次来的有英国和法国的商人,他们对东方的传统工艺特别感兴趣。青禾,你那‘雨过天青’要是能成,说不定能订不少货,到时候你的染布就能走出国门了。”

    这话让苏青禾心里一阵发烫。她想起母亲临终前,总念叨着“要是能让更多人看到咱们的染布就好了”,如今看来,这念想说不定真能实现。

    送走周馆长和陆时衍,苏青禾特意去供销社买了块最好的细棉布,打算用来染“雨过天青”。回来的路上,碰见王婶在给孙子做小褂子,王婶拉着她看布料:“你看我这布,是前阵子在货郎那买的,洗了一次就发白,哪有你染的布经穿?”

    苏青禾摸了摸那布,果然手感发硬:“王婶,下次您直接来染坊订,保证比这好。我最近新试了种‘月白’色,做小褂子肯定好看。”

    “月白色?”王婶眼睛一亮,“那敢情好,等我这小褂子做完了,就去订块月白布!”

    回到染坊时,赵小玲正跟两个徒弟在绣花样。桌上摊着张画纸,上面是赵小玲画的兰草,虽然线条简单,却透着股灵气。

    “姐,我们想给雨过天青的布绣兰草,你看行吗?”赵小玲指着画纸问。

    苏青禾笑着点头:“太行了!雨过天青配兰草,就像江南的春天落在布上,肯定好看。”

    接下来的三天,苏青禾每天都盯着那缸晨露泡的靛蓝草。染液从最初的浅蓝,慢慢变成了带着点灰调的青,像雨后初晴的天空,干净得能映出云影。赵小玲和徒弟们也没闲着,绣好的兰草花样堆了小半筐,针脚细密,叶片上的脉络都清晰可见。

    第三天傍晚,苏青禾觉得时机到了。她把那块细棉布放进染缸,动作轻得像怕惊动了什么。赵小玲和刘桂兰都凑过来看,连院里的老黄狗都蹲在旁边,尾巴轻轻晃着。

    “要泡多久?”刘桂兰轻声问,生怕声音大了惊了颜色。

    “染谱上说,得泡够六个时辰,让布吃饱了色。”苏青禾看着棉布在染液里慢慢舒展,像条游进水里的青鱼。

    那夜,苏青禾没回小院,就在染坊的躺椅上守着。月光透过窗户照在染缸上,染液泛着淡淡的青光,像盛了一缸的月色。她摸出那半本《青蓝染谱》,借着月光翻到“雨过天青”那页,母亲娟秀的字迹落在纸上:“布有魂,需待之以诚,方得本色。”

    天色微亮时,苏青禾才把布捞出来。棉布被染成了淡淡的青蓝色,不似藏青厚重,也不似浅蓝明快,倒像蒙着层薄雾的湖面,看久了,竟让人心里生出种说不出的安宁。

    “成了!真的成了!”赵小玲一早跑来看,见了这颜色,高兴得直拍手。

    苏青禾把布晾在院里的竹竿上,晨风吹过,布面轻轻起伏,上面还带着未干的水汽,像刚被雨水洗过。刘桂兰用手摸了摸,惊叹道:“这布摸着比丝绸还软和,青禾,你这手艺真是神了!”

    消息很快传开,街坊们都跑来染坊看新鲜。有人说这颜色像初春的嫩柳,有人说像江南的湖水,说得苏青禾心里暖暖的——原来,不管南北,人们对美的感受都是一样的。

    外贸代表团来的那天,县文化馆热闹得像过节。苏青禾抱着那块“雨过天青”布走进会场时,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英国商人布朗先生是个中国通,一见这布就睁大了眼睛:“这是‘汝窑’的颜色!太神奇了,布竟然能染出瓷器的质感!”

    周馆长笑着介绍:“布朗先生,这叫‘雨过天青’,是苏师傅用晨露和靛蓝草染的,纯手工制作。”

    布朗先生凑近布面闻了闻,又用手指捻了捻:“没有化学味道,手感也特别好。苏师傅,我想订五百块这种布,不知道你能不能做?”

    五百块!苏青禾心里一跳,刚要说话,法国商人皮埃尔也开口了:“我也要订三百块,还要那种藏青色的,我妻子肯定喜欢。”

    周围的人都鼓起掌来,周馆长笑得合不拢嘴:“青禾,这下你的染布可真要走出国门了!”

    苏青禾握着那块布,指尖微微发抖。她想起刚到北方时,刘桂兰给她端来的那碗红薯稀饭;想起赵小玲第一次喊她“姐”时的别扭;想起陆时衍帮她找染坊时,眼里的温和笑意。这些画面像染液里的颜色,一点点晕染开来,成了她此刻最大的底气。

    “我能做。”她抬起头,声音清亮,“不过要请各位多等些日子,这种布工序复杂,我得保证每块都成色最好。”

    布朗先生竖起大拇指:“我们愿意等,好东西值得等待。”

    交流会结束后,陆时衍帮着苏青禾送外商出门。走到巷口时,布朗先生忽然说:“苏师傅的手艺很棒,陆先生,你是不是在追求她?我看你看她的眼神,很特别。”

    陆时衍愣了一下,脸颊微微发烫,却没否认,只是笑着说:“她是个很了不起的姑娘。”

    这话传到苏青禾耳朵里时,她正在给染缸加靛蓝草。赵小玲趴在她耳边说了半天,她才反应过来,手里的木勺“咚”地掉进缸里,溅起的染液落在蓝布褂子上,像朵忽然绽开的小花。

    刘桂兰看着她发红的脸,笑着说:“陆同志是个好小伙,对你又上心,青禾,你自己心里得有个数。”

    苏青禾低下头,搅着染液不说话,嘴角却忍不住往上翘。染缸里的“雨过天青”色泛着淡淡的光,映得她眼里也像落了片天,又蓝又亮。

    那天晚上,染坊的灯亮到很晚。苏青禾在账本上算了又算,五百加三百块布,再加上学校的订单,足够买两台缝纫机,还能把染坊的租金全付清。赵小玲趴在旁边,数着绣花样的数量,嘴里念叨着“以后要绣更多好看的花”;刘桂兰则在缝新的布套,准备给新染缸用。

    窗外的月光落在染缸上,缸里的染液轻轻晃着,像盛了一整个夜空的星星。苏青禾合上书,忽然觉得,母亲说的“布有魂”,其实是手艺人的心有魂——那些对日子的盼,对手艺的敬,都藏在染液里,才能染出最动人的颜色。

    她知道,这染坊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那些从晨露里长出的新蓝,会随着风,飘向更远的地方。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