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 439章 赴任中下(求用爱发电,五星好评,谢谢大家)
最新网址:www.00shu.la
    王小川愣了一下,看着递到眼前的信纸信封,眼圈瞬间就红了。

    他有些局促地在衣服上擦了擦手,才双手接过来,声音有些哽咽:“首长……俺……俺识字不多,写不好……”

    “没事,心里想啥,就写啥。写不清楚的地方,我帮你看看。

    告诉家里,现在不打仗了,国家正在搞建设,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

    再问问家里,地里的收成怎么样,冬天柴火够不够烧,有没有什么难处。”

    “哎!哎!”王小川连声答应着,像是接到了最重要的任务。

    他小心翼翼地铺平信纸,把钢笔握得紧紧的,像握着枪一样认真,开始一笔一划地书写起来。

    他那专注的神情,比任何时候都要严肃。

    包厢里安静下来,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火车临时停靠,车厢外的热闹。

    其他警卫员也都沉默着,但眼神里都流露出一丝同样的思绪。

    陈朝阳就这么看着正与文字“搏斗”的王小川,目光里带着一丝温和与了然

    王小川写得如有神助,却因为有些字不会写,偶尔抬起头,憨厚地朝陈朝阳笑笑。

    陈朝阳便会耐心地告诉他,有时还会补充一句:“再加一句………”

    “嗯!”王小川用力点头,更加卖力地写下去。

    列车鸣笛,即将再次启动。王石磊迅速跳下车厢,将封好的信郑重交给了站台上一位戴袖标的铁路工作人员,再三嘱托。

    列车缓缓驶离了济南站。

    王小川望着窗外逐渐远去的家乡山水,手里还残留着那个大地瓜的温暖和甜香。

    乡愁如窗外的风景,一闪而过,却已沉淀为心底更坚实的动力。

    经过长达四十多个小时的颠簸,列车终于在第三天的清晨,拖着疲惫的身躯,缓缓驶入了上海北站。

    月台上人影幢幢,蒸汽与晨雾混杂,模糊了视线。

    这里是赴任京州前的最后一个停靠点,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华东局所在地。

    其辖沪、苏、浙、皖、闽、鲁各省市一切党军政,

    他必须在这里完成必要的程序,将组织关系从军队系统正式转入华东局,再由华东局介绍至京州的地方与军事单位。

    “首长,到了!”警卫员王石磊低声提醒,同时示意其他同志开始整理行李,做好准备。

    陈朝阳合上手中那本《莫斯科装甲兵战术教程》,将目光投向窗外。

    与北平车站的庄重、东北车站的紧张、以及沿途大多数车站的简陋不同,上海北站展现出一种奇特的混合气质:繁忙、拥挤,带着远东第一大都市残留的底子,却又处处烙印着新时代的印记。

    月台上,穿着各式各样棉袄、中山装、甚至旧西服的人群熙熙攘攘,扛着行李的乡亲、提着公文包的干部、穿着工装的工人、还有大声吆喝着维持秩序的车站工作人员。

    高音喇叭里播放着振奋人心的歌曲和列车到发信息,但仔细听,还能隐约听到几句软糯的吴语交谈。

    墙壁上,崭新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建设新上海”的宣传画,早已覆盖了旧时模糊的香水或香烟广告,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更迭。

    空气中弥漫着煤烟、还有一股南方城市特有的、潮湿而复杂的气息。

    这一切,都与朝鲜战场的肃杀凛冽和北方平原的苍茫辽阔形成了鲜明对比。

    上海,这座刚刚从旧时代挣脱出来的东方巴黎,正以一种略显忙乱却又充满活力的姿态,迎接着它的新生。

    在王石磊等警卫员默契的护卫下,陈朝阳走下火车。

    他的服装依旧整洁,一行人沉稳的气质在人群中依然显眼。

    华东局派来的联络员早已在站台等候,这是一位戴着眼镜、年纪虽轻却显得十分干练的同志,立刻迎了上来。

    “是陈朝阳同志吗?一路辛苦了!我是华东局组织部的干事,姓李,奉命来接您。”他言语清晰,态度恭敬而不失分寸。

    “李干事,麻烦你们了。”陈朝阳与他用力握了握手,没有多余的寒暄。

    一行人迅速上车。

    吉普车驶出车站,穿行在上海的街道上。

    陈朝阳透过车窗观察着这座城市。

    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在冬日的阳光下沉默矗立,但楼顶飘扬的是鲜艳的红旗;

    路上,有轨电车叮当作响,与穿着学生装、步伐匆匆的青年男女交织流动;

    街角既有挑着热气腾腾馄饨担子的小贩,也有新开张、挂着标语的国营百货公司。

    但同样,他也看到了战争的痕迹,支援抗美援朝的标语随处可见,偶尔还能看到游行队伍高举着增产节约、支援前线的横幅。

    车子最终驶入一条相对安静的街道,在一处并不起眼但戒备森严的大院门前停下。

    这里就是华东局的办公地之一。

    接下来的程序严谨而高效。

    在李干事的引导下,陈朝阳来到了华东局组织部。

    在一间朴素的办公室里,他郑重地向负责干部递交了来自军委和总干部管理部的介绍信、任命书以及个人档案关系。

    组织部的同志仔细地验看了所有文件,确认无误后,脸上露出了热情的笑容:

    “陈朝阳同志,欢迎你来华东工作!

    你的情况北平已经通报过了。你在朝鲜前线立了大功,现在回国参加建设,意义同样重大!”

    很快,相关手续办理完毕。

    华东局组织部开具了新的介绍信:

    一封致华东军政委员会驻京州,证明其汉东省工业厅厅长、省委常委的任命,请予接洽安排。

    另一封致华东军区驻京州,证明其军事学院职务,并转关系至学院。

    “手续齐了,陈朝阳同志。”组织部的同志将介绍信交到他手中,“华东局完全支持北平的决定,希望你到了京州后,大胆工作,军队和地方两条线都要抓起来,做出成绩!”

    至此,陈朝阳的组织关系完成了从北平到大区层面的正式转接。

    他不再是单纯从前线归来的军事干部,而是在组织程序上,成为了华东局麾下,即将奔赴京州,同时肩负军地双重使命的重要负责人。

    没有在上海过多停留,甚至无暇去看一眼黄浦江,陈朝阳一行人带着刚刚办妥的新介绍信,再次登上了西行的列车。

    这一次,目标终于明确。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