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就在张教授的育种实验顺利推进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病害打破了园林的平静。这天早上,苏晓棠像往常一样去桃林查看,发现好几棵中年桃树的叶子开始发黄枯萎,有的叶子上还出现了褐色的斑点。她心里一紧,赶紧跑去告诉张教授和林风。张教授赶到桃林,仔细查看了发病的桃树,脸色变得凝重起来:“这是桃褐腐病,传染性很强,如果不及时控制,整片桃林都会受影响。” 他立刻从公文包里拿出药品,指导苏晓棠和村民们给桃树喷洒农药,同时把发病严重的枝条剪下来,集中烧毁,防止病害扩散。
林风则拿着相机,记录下防治病害的每一个环节。他看到苏晓棠背着沉重的药桶,在桃林里穿梭,汗水浸湿了她的衣服,却始终没有停下脚步;看到张教授不顾年迈,蹲在地上仔细检查每一棵桃树,耐心地给村民们讲解防治知识;看到村民们齐心协力,有的剪枝,有的喷药,有的挖坑烧毁病枝,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急和坚定。
连续几天,大家都在桃林里忙碌到深夜。苏晓棠的眼睛熬红了,手上也磨出了水泡,却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林风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主动承担起了夜间巡逻的任务,让苏晓棠能多休息一会儿,还每天早上提前做好早饭,送到桃林里给大家吃。
经过大家的努力,桃褐腐病终于得到了控制,没有进一步扩散。可看着那些因为病害枯萎的桃树,苏晓棠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要是这些树能挺过来就好了,它们都结了好几年的果子了。”
张教授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道:“别难过,病害也是对桃树的一次考验。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次机会,筛选出抗病性强的桃树作为母本,为后续的品种改良打下更好的基础。” 林风也拿出相机,翻出之前拍摄的桃树开花的照片:“晓棠,你看,这些树曾经那么美,我们一定能培育出更好的桃树,让园林恢复往日的生机。”
苏晓棠看着照片,又看了看身边的林风和张教授,渐渐露出了笑容:“对,我们一定可以的。”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桃林里的桃子开始慢慢成熟。今年因为有了张教授的指导,桃子的甜度比往年更高,产量也有所增加。苏晓棠原本打算继续通过直播的方式卖桃,可就在这时,一家大型电商平台主动联系了她,希望能和她签订长期合**议,把曾市冬桃推广到全国。
这突如其来的机遇让苏晓棠又惊又喜,却也有些犹豫。她担心电商平台的要求太高,自己无法满足,而且一旦签订长期协议,就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林风看出了她的顾虑,陪她一起分析合作的利弊:“电商平台虽然要求严格,但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订单和曝光度,这对冬桃园林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而且我们有张教授改良的品种做支撑,只要保证桃子的品质,肯定能达到他们的要求。”
张教授也鼓励苏晓棠:“年轻人就要敢闯敢拼,你们的冬桃品质很好,值得让更多人知道。如果遇到技术上的问题,随时可以找我。”
在林风和张教授的鼓励下,苏晓棠终于下定决心,和电商平台签订了合**议。可合作刚开始,挑战就来了。电商平台要求桃子必须统一规格,每个桃子的重量要在一百五十克到两百克之间,而且表皮不能有任何斑点。这对苏晓棠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之前采摘桃子都是凭经验,从来没有这么严格的标准。
为了达到要求,苏晓棠和林风带领村民们一起学习挑选桃子的技巧。他们买来了电子秤,每个桃子都要称重、检查表皮,合格的才能装箱。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不适应,经常出错,一天下来也挑不出多少合格的桃子。苏晓棠急得嘴上起了水泡,林风则一边安慰她,一边想办法改进挑选流程。
他根据桃子的生长位置,把桃林分成了几个区域,每个区域安排专人负责采摘和挑选,还制作了详细的挑选标准手册,发放给每个村民。同时,他还利用自己的摄影技术,拍摄了桃子挑选的教学视频,让村民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林风的帮助下,村民们的挑选效率越来越高,桃子的合格率也慢慢提升。电商平台的负责人来考察时,看到整齐划一的桃箱和优质的桃子,不禁对苏晓棠和林风竖起了大拇指:“没想到你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我们的要求,真是太厉害了!”
随着第一批冬桃通过电商平台发往全国各地,好评如潮。很多消费者在收到桃子后,都在网上晒出了照片,称赞曾市冬桃口感好、品质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曾市冬桃,园林的订单也越来越多。
苏晓棠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充满了感激。她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林风的帮助,离不开张教授的指导,更离不开村民们的支持。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曾市冬桃做得更好,让更多人知道这片冬桃园林的故事。
随着曾市冬桃的名气越来越大,镇上的领导找到苏晓棠,希望她能牵头举办一场冬桃文化节,进一步推广曾市的冬桃文化,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苏晓棠既兴奋又紧张,她从来没有举办过这样的活动,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林风看出了她的不安,主动提出帮她一起筹备:“别担心,我们可以一步一步来。首先要确定文化节的主题和流程,然后再联系商家、布置场地,肯定能把文化节办得很成功。”
张教授也给了苏晓棠很多建议:“可以在文化节上设置冬桃品种展示区、采摘体验区、美食区,让游客不仅能品尝到冬桃,还能了解冬桃的种植历史和培育过程。”
在大家的帮助下,苏晓棠很快制定出了冬桃文化节的筹备方案。文化节的主题定为 “雪桃映冬韵,果香满曾市”,时间定在冬桃成熟的高峰期。流程主要包括开幕式、冬桃品种展示、采摘体验、冬桃美食制作大赛、摄影展等环节。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晓棠和林风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先是联系了周边的商家,邀请他们来文化节上摆摊,有卖冬桃衍生品的,有卖当地特色小吃的,还有提供旅游服务的。然后,他们又开始布置场地,在园林里搭建了展示棚、舞台、休息区,还在园区门口制作了大型的宣传海报。
林风则负责摄影展的筹备工作。他整理了自己这几年在冬桃园林拍摄的照片,有雪景中的冬桃,有苏晓棠和村民们忙碌的身影,还有张教授进行育种实验的场景。同时,他还在网上发起了摄影征集活动,邀请全国各地的摄影师来曾市冬桃园林拍摄照片,参与摄影展。
为了让文化节更有吸引力,苏晓棠还邀请了当地的文艺团体来开幕式上表演节目,有舞蹈、歌曲、戏曲等。她还联系了媒体,邀请他们来文化节进行报道,扩大文化节的影响力。
在筹备文化节的过程中,村民们也纷纷伸出了援手。有的村民帮忙搭建场地,有的村民帮忙制作冬桃美食,有的村民则主动报名当志愿者,负责引导游客、维护秩序。大家齐心协力,都希望能把冬桃文化节办得圆满成功。
然而,就在文化节即将举办的时候,天公不作美,天气预报说文化节期间会有大雨。这可急坏了苏晓棠,要是真的下大雨,文化节的很多户外活动都无法正常进行,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
林风看着焦虑的苏晓棠,安慰道:“别着急,我们可以提前准备防雨措施。我们可以在舞台和展示区搭建雨棚,在采摘区铺设防滑垫,确保游客的安全和活动的正常进行。”
张教授也说:“下雨虽然会带来一些不便,但说不定也能营造出不一样的氛围。雨中的冬桃园林也有独特的美感,说不定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赏。”
在大家的安慰和鼓励下,苏晓棠重新振作起来,带领大家一起准备防雨措施。他们购买了大量的雨棚、雨衣、防滑垫,还制定了应急预案,确保文化节能顺利举办。
冬桃文化节举办的那天,天虽然阴沉沉的,但并没有下雨,仿佛连上天都在眷顾着这场盛会。一大早,园林里就挤满了游客,大家有的在展示区参观冬桃品种,有的在采摘区体验采摘的乐趣,有的则在美食区品尝冬桃制作的各种美食,场面十分热闹。
开幕式上,镇上的领导发表了讲话,对曾市冬桃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冬桃文化节的举办表示祝贺。苏晓棠也上台发言,她感谢了所有支持和帮助过冬桃园林的人,讲述了曾市冬桃的发展历程,希望通过这次文化节,让更多人了解曾市冬桃,爱上曾市冬桃。
开幕式结束后,文艺表演正式开始。精彩的舞蹈、动听的歌曲、幽默的小品,赢得了游客们的阵阵掌声。林风则拿着相机,在人群中穿梭,记录下这热闹的场景。他看到孩子们在采摘区里开心地摘着桃子,脸上洋溢着天真的笑容;看到老人们在休息区里悠闲地聊着天,品尝着冬桃;看到情侣们在桃树下拍照留念,享受着浪漫的时光。这些画面,都让他感到无比的温暖。
在冬桃美食制作大赛现场,选手们各显神通,用冬桃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美食,有冬桃蛋糕、冬桃果酱、冬桃沙拉、冬桃酒等。评委们根据口感、外观、创意等方面进行打分,最终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获奖选手还现场分享了自己的制作心得,让游客们学到了不少制作冬桃美食的技巧。
摄影展也吸引了很多游客的关注。林风拍摄的照片生动地展现了冬桃园林的美景和冬桃培育的过程,让游客们对曾市冬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很多游客在照片前驻足观看,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一些参与摄影征集活动的摄影师也来到了现场,和林风交流摄影心得,探讨冬桃园林的拍摄技巧。
傍晚时分,冬桃文化节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圆满落幕。据统计,这次文化节共吸引了上万名游客前来参与,带动了当地的旅游收入和冬桃销量。很多游客在离开的时候,都购买了大量的冬桃和冬桃衍生品,还表示明年还要来参加冬桃文化节。
苏晓棠看着游客们满意的笑容,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她走到林风身边,轻声说:“林风,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肯定办不成这次文化节。”
林风笑着说:“不用谢,这是我们一起努力的结果。看到冬桃园林能发展得这么好,我也很开心。”
张教授也走了过来,欣慰地说:“晓棠,林风,你们做得很好。曾市冬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水果,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我相信,在你们的努力下,曾市冬桃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夜色渐浓,冬桃园林里的灯光渐渐亮起,映照着枝头的冬桃,显得格外美丽。苏晓棠、林风、张教授和村民们坐在小木屋里,喝着热茶,聊着文化节上的趣事,规划着冬桃园林的未来。他们知道,冬桃园林的故事还在继续,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等待着他们,但他们有信心,一起携手,把曾市冬桃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这片冬桃园林在岁月的洗礼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秋末的曾市带着几分凉意,冬桃园林里的桃树却已开始酝酿来年的生机。林风背着相机站在观景台时,正看见苏晓棠蹲在老桃树下,小心翼翼地给树干刷着白色的防虫涂料。鹅黄色羽绒服换成了浅咖色的冲锋衣,头发用一根简单的皮筋束在脑后,几缕碎发被风吹到脸颊旁,她却浑然不觉,只专注地用刷子把涂料涂得均匀平整。
“刷到第几棵了?” 林风走过去,把手里的热奶茶递到她面前。杯壁还带着温度,苏晓棠接过时指尖颤了颤,抬头冲他笑:“才第八棵呢,这几棵老树得仔细些,不然明年春天容易招虫。” 她喝了口奶茶,暖意在喉咙里散开,“你怎么突然回来了?不是说要去南方拍银杏吗?”
“临时改了行程,想回来看看你和桃树。” 林风的目光落在她沾了白涂料的指尖上,忍不住伸手帮她拂掉,“再说,上次你说的研学基地的事,我也想帮你一起琢磨琢磨。”
这话让苏晓棠眼睛亮了起来。上个月市里教育局来人考察,提议把冬桃园林打造成 “中小学生农业研学基地”,让城里的孩子来体验种桃、摘桃,了解农产品的生长过程。苏晓棠当时又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园林能有新的发展方向,忐忑的是自己没做过研学策划,怕搞砸了。林风知道后,当即说要帮她一起准备。
接下来的半个月,两人几乎天天泡在园子里。林风负责设计研学路线的拍摄方案,他用相机把桃林划分成 “育苗区”“结果区”“非遗农具展示区”,还特意在小木屋里布置了一面 “冬桃成长墙”,贴上从开花到结果的照片;苏晓棠则忙着整理农业知识手册,她翻出父亲留下的老账本,把冬桃的种植技巧、节气对应的养护方法一一记下来,还跟着镇上的老木匠学做桃木小摆件,准备当成研学纪念品。
有天傍晚,两人在值班室整理资料,窗外忽然下起了小雨。雨点打在桃树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苏晓棠忽然想起去年冬天,林风帮她抓偷桃贼的事,忍不住笑出声:“你还记得吗?上次王老三他们被抓时,慌得连篮子都掉了,里面的桃子滚了一地。”
林风也笑了,他拿出手机翻出当时拍的照片 —— 雪地里的桃林一片狼藉,却有个小小的身影护着一棵老桃树,正是苏晓棠。“那时候我就觉得,你像这片桃林的守护神。” 他看着苏晓棠的眼睛,语气认真,“不管是抓偷桃贼,还是办研学基地,你都在拼尽全力保护它。”
苏晓棠的脸颊忽然红了,她低下头,手指轻轻摩挲着笔记本的边缘:“其实我也怕,怕做不好让大家失望。但每次看到你在,我就觉得有底气了。”
雨声渐大,两人之间的空气忽然变得温柔。林风伸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她的指尖有些凉,却很柔软。“我会一直陪着你,” 他轻声说,“不管是研学基地,还是以后更多的事。”
研学基地试运营的那天,来了三十个小学生。孩子们穿着统一的蓝色校服,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一进园就被枝头的冬桃吸引住了。苏晓棠带着他们去育苗区,教他们怎么分辨桃树的品种;林风则拿着相机,跟在后面抓拍孩子们的笑脸 —— 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蹲在育苗盆前,小心翼翼地摸了摸桃树苗的叶子,眼里满是好奇;还有个小男孩,在非遗农具展示区里,非要试着推老水车,结果溅了自己一身水,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中午吃饭时,孩子们围坐在小木屋里,吃着苏晓棠做的冬桃粥、桃干饼。有个孩子问:“苏老师,冬桃为什么冬天才结果呀?是不是它不怕冷?” 苏晓棠刚要回答,林风却先开口了:“因为冬桃有一颗‘勇敢的心’呀,它想在冬天给大家带来甜美的果实。” 孩子们听得眼睛都亮了,苏晓棠看着林风,眼里满是笑意。
试运营结束后,教育局的领导对这次活动赞不绝口,说这是 “最有温度的研学基地”。苏晓棠拿着反馈表,激动得手都在抖,林风从背后轻轻抱住她,在她耳边说:“你看,你做到了。”
那天晚上,两人在观景台看星星。秋夜的天空格外清澈,星星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苏晓棠靠在林风肩上,轻声说:“明年春天,我们再种些新的桃树苗吧,就种在育苗区旁边,让孩子们看着它们长大。”
林风点头,他拿出手机,打开一个文件夹,里面全是这段时间拍的照片 —— 有苏晓棠刷防虫涂料的样子,有孩子们在园子里欢笑的场景,还有两人一起布置 “冬桃成长墙” 的背影。“我想把这些照片做成一本画册,” 他说,“名字就叫《冬桃林里的时光》。”
苏晓棠抬头,看着他眼里的星光,忽然觉得,这片桃林不仅给了她生活的底气,还让她遇见了最好的人。她想起第一次见林风时,他背着相机站在桃树下,阳光洒在他身上,像一幅画。如今,这幅画里,多了她的身影,多了孩子们的笑声,多了属于他们的故事。
雨点又开始落下,这次却很轻柔。林风把外套脱下来,披在苏晓棠身上,两人并肩站在观景台,看着雨雾中的桃林。远处的雪山隐约可见,近处的桃树在雨中更显翠绿,枝头的冬桃裹着一层薄薄的水珠,像一颗颗晶莹的宝石。
“林风,” 苏晓棠轻声说,“谢谢你来到曾市,来到我的桃林。”
林风低头,在她额头轻轻印下一个吻,温柔得像这片秋夜的雨:“该说谢谢的是我,是你让我找到了想要停留的地方。”
夜色渐深,小木屋里的灯光亮着,映照着窗外的桃林。桌上的画册还摊开着,最新的一页贴着一张照片 —— 雨雾中的观景台,两个人并肩站着,身后是成片的冬桃林,远处的雪山在夜色中勾勒出温柔的轮廓。照片下方,写着一行小字:“冬桃会结果,时光会说话,而我会一直陪着你。”
来年春天,当第一朵桃花绽放时,林风的画册出版了。扉页上,是苏晓棠在桃树下微笑的样子,旁边写着:“献给曾市的冬桃,献给我生命里的光。” 而研学基地的育苗区里,新种的桃树苗已经冒出了嫩绿的芽,像一个个小小的希望,在春风里,等待着长大的那天。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