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 > 第 194章 现代颜料降维打击古代颜料
最新网址:www.00shu.la
    书房巨大的实木书桌上,她铺开细腻的云槐纸,试着用那黝黑发亮的松烟墨磨开,蘸饱了笔,落笔之时,确实能感受到纸张的温润和墨色的层次。

    但是……太慢了。

    等待墨色干透需要时间,层层渲染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一个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

    而且,古代颜料的色系相对有限,某些鲜艳饱和的颜色难以调配,更重要的是,许多矿物颜料含有重金属成分,长期接触对健康无益,且其色牢度远不如现代化学颜料,时间久了容易褪色变色。

    对于习惯了现代绘画材料那种“随心所欲”的谢秋芝来说,使用这些传统材料,无异于“戴着镣铐跳舞”。

    她本身就精通现代素描、水彩、乃至数字绘画等多种技法,对构图、透视、光影、人体结构等均有深厚功底。

    其中,谢秋芝最拿手的、也最适合为沈砚《浮世录》作画的技法是花样写实。

    她能够利用现代颜料和精湛技法,创造出极度逼真、细节震撼的画面。

    这种技艺能完美契合沈砚的需求,将灾情、民变、黑市等惨烈场景以“视觉证据”的形式凝固下来,画出来的真实感和冲击力远超这个时代的任何画技,足以达到“与文字互证”、“击穿麻木”、“防止粉饰”的目的,让她的画成为《浮世录》最锋利的匕首。

    她欣赏这些古代颜料蕴含的文化和工艺美,但若用于需要长期保存的《浮世录》里,她果断选择了能“降维打击”的现代颜料。

    此刻,画板上夹着的,还是云槐纸,而旁边则是她网购的管装水彩颜料、丙烯颜料甚至还有几支色粉笔。

    调色盘是不锈钢的,洗笔筒是塑料的,简单又实用,只不过这些现代的东西是万万不能拿出去使用的,所以沈砚派人送来的那些小工具还是有用的,她可以偷梁换柱,把那一盒盒精致小瓷盒里面的古代颜料换成她网购的现代的颜料,就算拿出去使用,任谁也发现不出什么不妥。

    云槐纸上画到一半的内容,是根据沈砚提供的文字描述,描绘去年西北大旱,赤地千里,灾民剥树皮、掘观音土充饥的惨状。

    文字已然沉重无比,而谢秋芝要做的,是将这份沉重用视觉冲击力极强的画面凝固下来。

    她调了一种灰暗的、近乎绝望的黄土色调作为背景,用大笔刷快速铺开,营造出天地无情的苍凉感。

    然后,用极细的勾线笔,开始勾勒那些匍匐在地、瘦骨嶙峋的灾民轮廓。

    笔触精准而充满感情,将那种濒临死亡的麻木、对生存的最后一点渴望、以及深入骨髓的痛苦,细致入微地表现出来。

    这种写实程度,是这个时代的任何画师都难以企及的。

    她画得很投入,完全忘记了时间,偶尔停下来,对照着沈砚提供的文字琢磨,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经得起推敲。

    不知过了多久,书房门被推开,已经洗完澡、换了一身干净家居服的谢锋端着两杯牛奶走进来,将其中一杯放在书桌角落。

    “还没画完?”

    他看了一眼画稿,即使是他这般心志坚定的人,目光触及那惨烈的画面时,也不由得微微蹙眉,眼神沉郁了几分。

    “这画……太真实了,看了让人心里堵得慌。”

    谢秋芝停下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接过牛奶喝了一口,温热的口感让她放松了一些。

    “就是要让人看了心里堵得慌才行。”

    她声音有些低,“沈大人编这本书,不就是要把这些被掩盖的真相撕开给人看吗?如果画得轻飘飘、美滋滋,那还有什么意义?”

    谢锋沉默地点点头,目光再次落到画上,那些挣扎求生的人物仿佛要从纸面上凸出来。他忽然开口:

    “你做得对,这些东西,就该让该看到的人看到。”他想起了广陵府账本上的那些冰冷数字背后也是类似的人间惨剧,心里有些沉闷。

    谢秋芝轻轻“嗯”了一声,兄妹俩一时无话。

    “你也别画太晚,早点休息。这东西……耗神。”

    “知道啦,哥。”谢秋芝乖巧应道,“我再把这个人物的阴影细节处理一下就睡。”

    谢锋不再多说,转身出去带上了房门。

    桃溪村的赵老七,自打被齐安县令当着全村人的面狠狠敲打了一番之后,像是被抽了一鞭子的老陀螺,整日里滴溜溜地在村子里转悠,扯着嗓子指挥人手干活,恨不得一天就把村子捯饬出个模样来。

    村子里残留的那些朽木烂椽子,被他指挥着全扒拉出来,劈了当柴火。

    那些勉强还能立着的破屋子,屋顶上的窟窿能补的都拿茅草、泥巴给糊上了。

    田地也总算勉强分了个大伙儿都没话说的“公平”,眼看着村子总算有了点过日子的气象,赵老七刚想喘口气,新的麻烦又来了,村里壮劳力是不少,可缺家伙事啊!没锄头、没铁锹、没镰刀,空有一身力气,难道用手指头刨地不成?

    这日,村里一个叫栓子的后生,实在闷得慌,揣着半块杂粮饼子,溜溜达达就往隔壁桃源村去了,美其名曰“串门子”,实则也想看看人家是怎么伺候田地的。

    这一去,直到日头偏西才回来,一进村,栓子那眼睛都是直的,脸上泛着红光,仿佛不是去串门,而是去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逛了一圈。

    赵老七正蹲在村口的大石头上发愁工具的事儿,看见栓子这模样,没好气地喊道:

    “栓子!你死哪儿去了?早上就让你去砍点荆条回来,你砍到月亮上去啦?”

    栓子一见是里正,非但没怕,反而一个箭步窜过来,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了:

    “七、七叔!您猜我瞧见啥了?桃源村!我的个亲娘哎!那还是桃源村吗?那简直……那简直就是……就是……”

    “就是个屁!有话快说,有屁快放!”赵老七不耐烦地催促。

    栓子深吸一口气,手舞足蹈地开始比划:

    “人家村口那路!修得又平又宽,能并排走两辆牛车!村里的汉子娘们,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就没一个闲人!挖土的挖土,抬石的抬石,那号子喊得,震天响!我还偷偷转了好大一圈,看见他们村后山冒着烟,我以为是着火了呢,跑过去瞧热闹,好家伙,那里有好几个大窑洞!那个打死老虎的那个英雄哥他爹,就是人家总喊他广福叔的那个,正指挥人烧东西呢,说是烧炭和烧砖!还有还有,旁边还有个烧铁的炉子,有几个人叮叮当当在打铁呢!崭新的锄头、铁锹,就那么摆了一地!我的老天爷啊,七叔,人家桃源村这是要上天啊!”

    赵老七听着听着,嘴巴不自觉地张大了,栓子这话,像是一把把小锤子,砰砰地砸在他心口上。

    “你……你说的是真的?他们哪来的铁?哪来的本事打铁?还烧窑?”

    赵老七狐疑地问,心里却酸溜溜的不是滋味,同样是一起逃荒来的,这差距咋就一下拉这么大了?

    “千真万确!我亲眼所见!后来被他们发现我在偷看,两个汉子哥架着我就往村口扔,还踹了我一屁股。”

    栓子拍了拍裤子上的泥灰印:“七叔,您要不信,自个儿去看看!咱村要是有人家一半的劲头,何至于被县令大人骂得跟孙子似的!”

    这话可戳到赵老七肺管子了,他猛地站起身:“看就看!老子这就去看看,谢忠那老小子到底背着我搞什么名堂!”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