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坏了,我成汉末魅魔了 > 第24章 七步诗
最新网址:www.00shu.la
    袁绍见状,眉头微皱,权当是看笑话地开口道。

    “公路何出此言?”

    而袁术攥着十余布帛,怒不可遏地质问道。

    “你这出的都什么题目?野草、麻衣、肉块……这都什么破题?哪一条跟诗歌有关,这难道不是在为难我袁公路?”

    “诸多贤士在此,做出佳作者不在少数,唯你袁公路一人质疑?”

    顿了顿,袁绍不咸不淡地讥讽了一句,道。

    “还是说公路平日里参与的雅集,都只是带着自家门客幕僚,听惯了吹捧,故而高估了自己?”

    本就有了七分醉的袁术,一时只觉得无数道炙热的目光汇聚在自己的身上,脸庞顿时感到一片火辣辣的。

    本就极好面子的袁术,一时怒从心中起,只觉得顿然就是袁绍这厮算计由于嫉妒自己作为嫡子的身份,所以在恶意报复算计自己。

    “如此辱我,莫非欺我宝剑不利乎?”

    袁术死死地盯着袁绍,手掌则是按在了腰间宝剑之上,一副即将要拔剑而起的姿态。

    一忍再忍的袁绍被如此相逼,也是再难退让,也一手按在了腰间,冷笑道。

    “又安知我剑不利?”

    这再度爆发的冲突,也让原本一片和谐的氛围变得紧张了起来。

    诸多饮酒赋诗,击节和之的士子们,也都纷纷停了下来。

    参与阳翟雅集中的袁绍、袁术各自的幕僚门客,也都纷纷警惕了起来,摆出了随时拔剑的动作。

    汉风尚武不假。

    可袁氏二子当真拔剑互砍,那后果可就相当的严重了。

    就在意识到不妙的曹操正想着该缓和局势之时,羊耽却是先一步起身,似乎是没有察觉到袁氏二子的对峙,而是如之前的士子那般开口道。

    “泰山羊耽,所选之词为豆子。”

    此时此刻,羊耽那突兀响起的声音,引得道道目光看了过去。

    这人,莫不是看不清形势?

    袁氏二子都要拔剑互砍了,莫非还在搁那赋诗助兴不成?

    不少参与阳翟雅集的士子,都为羊耽此举感到莫名其妙。

    不过,羊耽却是没有丝毫的畏缩迟疑,反倒是径直往着袁绍袁术的方向踱步而去。

    一步……

    两步……

    羊耽负手而行,风姿绰约之余,姿态又有着说不出的沉稳,不似一个刚刚及冠的少年。

    而成为无数人目光的中心,羊耽落下了第三步,缓缓开口道。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第一句看似是平铺直叙描绘日常场景的句子,可随着那以豆拟人,隐喻着无声凄切的第二句传入众人耳中,顿时就使得众人一愣。

    这是豆子吗?

    是豆子?

    可指的还仅仅是豆子吗?

    而羊耽并没有因此停下,迎着袁绍与袁术的方向再度踱步前行。

    尽管这原出自于曹植的《七步诗》,羊耽倒着都能背出来,但基于对出处的尊重,羊耽还是有意保留七步成诗的美名。

    当然,士子的事不能说是装杯,该说是在酝酿情感……

    第四步……

    第五步……

    第六步……

    羊耽与袁术的距离本就不远,这六步间已经走到了袁术的面前。

    不过看着一身酒气的袁术,羊耽此番借诗劝和,本意上却不是为了交好有着“骷髅王”美誉的袁术。

    除了扬名之需的,便为了交好一番袁绍。

    这一时期,羊耽初步看好的明主有三。

    其一:仁主刘备;

    其二:霸主曹操。

    这其三,无疑就是雄主袁绍了。

    袁绍本身的能力毋庸置疑,家世出身也是三人中最好的,也就代表着他的起点是最高的,平定乱世也是最为容易的。

    虽说袁绍被曹操评价有志大智小,色厉胆薄,忌克少威等等缺点,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真论起来,曹操与刘备实则也有着大大小小的缺点。

    影响成就大小的,往往是优点是否突出,而不是有没有缺点。

    对于这点,羊耽看得很是透彻,对于原轨迹中一统北方的袁绍评价也是颇高。

    且羊耽自问也好色好酒,也贪图享乐,也安逸恶劳,只不过时势所迫,让羊耽不得不奋起罢了。

    若真是天下太平,家底丰实,羊耽只想隐居享乐,与美酒美人度日。

    种种思虑,在羊耽的脑海中一闪而过,这也让羊耽迈出了第七步,面向着袁绍的方向,语气沉重又不乏真挚地开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抑扬顿挫的声音,回荡于这片竹林之中,使得无数士子为之动容,甚至被这短短几个字所感染,潸然泪下。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短短的二十个字,却是蕴含着对兄弟阋墙的无尽伦理悲怆。

    且也正因以豆萁烧火煮豆这一画面,不过是最常见不过的日常场景,更是使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越发的揪心。

    这一刻,袁绍袁术之间紧张的对峙氛围荡然无存。

    莫说是无甚心机的袁术,就是城府深沉的袁绍眼中也不禁蒙上一层泪花。

    不管如何,袁绍与袁术都是同根生,都是袁氏子,何必相煎?

    一诗吟罢,除了清风吹响竹叶声以及潺潺流水声,一时五六息过去了,竟无有一人发声。

    直至,袁绍率先出声,抚掌而赞。

    “好诗,好才。”

    顿时,如潮水般的赞美声汹涌而至。

    “好一个豆子,好一句同根生……”

    “七步出诗,才情无双。”

    “泰山羊氏子,当真了不得。”

    此情此景之下,心中感触无数的袁术也不自觉松开了握着的剑柄,看向羊耽的背影尽是欣赏之色。

    此子,懂我!

    只是与袁绍以及一众士子对于《七步诗》的理解不同,在袁术耳中,这七步诗除了劝和之外,还有着更深一层的隐喻。

    这何尝又不是在隐喻嫡子与支脉之间的关联?

    这豆子与豆萁本是同根生,本该各司其职,各有天命,共同维系着枝繁叶茂。

    可袁术恼怒作为旁支的袁绍的种种逾越之举,就像豆萁结出的豆子不愿再度落地生根。

    那么下场无外乎就是豆萁起焰,将那豆子煮熟,纵使在釜中泣也是无用。

    因此,在袁术看来这《七步诗》,不仅是在劝和,更是在警告袁绍万万不可行逾越之举,不然就是在逼迫我袁术煮豆燃豆萁了。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