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 第46章 馈赠
最新网址:www.00shu.la
    那天从大雁塔回来,见识了那位解元公元苍澜即兴挥毫的风采,王明远心里那股斗志算是彻底被点着了。

    以前在蒙学,在县里,他觉得自己尚算人中龙凤。

    但是来了府城,进了府学,尤其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元苍澜那样的才子出口成章,他才真正明白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连着七八天,他梦里都是元苍澜负手诵文的背影,还有那句“蟾宫折桂,待看今朝”在脑壳里嗡嗡作响。

    于是,每天变得更加的努力了。

    府学的课业本就繁重,柳教谕的要求又严,他不仅一丝不苟地完成,还自己给自己加码。

    每天,天不亮就爬起来,先是在院子里把那套五禽戏打得虎虎生风,活动开筋骨,让脑子也跟着清醒。

    然后就是背书,默写,揣摩经义,常常是王大牛把早饭热了又热,他才舍得放下笔。

    随着府试的临近,府学里的气氛,也一天比一天紧绷。

    原先散学后还聚着聊些闲话的同窗,如今都闷头复习,廊下只剩书页翻动的哗啦声和墨锭研磨的沙沙响。

    柳教谕的课,讲得越发深了,也越发快了。

    他不再满足于照本宣科,常常是抛出一个问题,引着大家去争论,去深挖。

    有时候,讲着讲着,他会看似无意地提一句:“府尊大人(知府)向来厌恶空谈虚文,尤重实务策论。”或者,“听闻府尊对《礼记》中‘大同’篇的见解颇为独到。”

    这些话,轻飘飘的,落在别的学子耳朵里,或许只是寻常。

    可落在王明远耳朵里,却像炸雷一样。

    他这才深刻体会到,赵夫子拼尽全力把他塞进府学旁听,是多么大的恩情!

    在这里,不仅能学到真东西,更能接触到外面根本打听不到的“秘闻”!

    就像前世在首都高考和在偏远县城高考,那能一样吗?

    信息差,有时候就是天堑!

    他王明远,占了大便宜了!

    作为回报,他只能学得愈发刻苦,在课堂上表现也愈发亮眼。

    无论是经义的辨析,还是策论的见解,常常能说到点子上,引得柳教谕频频点头。

    连那个总爱斜眼看人的陈胖子,看他的眼神也没有了轻视,多了几分复杂。

    这天,柳教谕讲完一段诗赋,让大家自行讨论。

    王明远习惯性地掏出他那本宝贝疙瘩——《明远诗集词汇大注》,想把刚才讲的几个亮眼的词记录下来。

    他正低头翻着,没注意柳教谕踱步到了他身边。

    “在看什么?”柳教谕的声音不高,却让王明远一个激灵。

    他下意识地把那本厚厚的册子往怀里藏了藏,但已经晚了。

    柳教谕的手指已经伸了过来,轻轻一捻,就把册子抽了过去。(好像上学的时候被收手机一样)

    王明远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完了!这玩意儿,在真正的学问大家眼里,不就是投机取巧的“作弊器”吗?

    柳教谕会不会觉得他心思不正?

    柳教谕翻开册子,一页一页地看。

    他看得不快,眉头微微蹙着。

    册子里密密麻麻,分门别类,全是各种描写景物、人物、情绪的词汇,旁边还标注着出处和用法。

    时间一点点过去,讲堂里安静得可怕,只有册子翻动的沙沙声。

    王明远低着头,手心全是汗,感觉后背都湿透了。

    他几乎能想象到柳教谕失望甚至带着点鄙夷的眼神。

    终于,柳教谕合上了册子。

    他没有立刻说话,只是抬眼,目光沉沉地落在王明远脸上。

    那眼神锐利得像刀子,仿佛要把他看穿。

    “王明远,”柳教谕的声音听不出喜怒,“这便是你作诗的‘倚仗’?”

    王明远脸上一阵发烫,喉咙发干,艰难地开口:

    “学生……学生自知才疏学浅,于诗赋一道尤其愚钝,唯恐临场词穷,故……故出此下策,搜集词藻以备不时之需……请夫子责罚。”

    他不敢抬头,等着劈头盖脸的训斥。

    柳教谕沉默了片刻,那沉默压得王明远几乎喘不过气。

    半晌,才听到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取巧之道,终非正途。”

    柳教谕的声音依旧平稳,但似乎少了几分严厉,

    “诗词之道,贵在情真意切,有感而发。靠堆砌辞藻,纵能得一时之巧,终究落了下乘,难成大器。”

    这话像冷水浇头,让王明远心头一凉。

    果然,还是被嫌弃了。

    然而,柳教谕话锋一转,语气竟缓和了些许:

    “不过……这份用心,倒也难得。能想到此法,并持之以恒地记录、整理,足见你于学问一道,并非全然惫懒怠惰。”

    王明远猛地抬起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柳教谕没再多说,只是把那本《词汇大注》递还给他,淡淡道:

    “收好吧。日后当勤加体悟,莫要再过分依赖此物。”

    “是!学生谨遵夫子教诲!”

    王明远如蒙大赦,连忙双手接过册子,紧紧抱在怀里,感觉像是捡回了一条命。

    本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王明远刚在座位上坐定,柳教谕踱步过来,随手将一沓叠得整整齐齐的纸放在他案头。

    王明远疑惑地打开一看,眼睛瞬间瞪大了。

    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却不是文章,而是……词汇!

    和他那本《词汇大注》类似,但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精妙!

    有描写山川气象的磅礴之词,有刻画人物神韵的传神之语,有抒发胸臆的激昂之句……

    而且,每个词旁边,都用蝇头小楷清晰地标注着:

    此词宜用于何种情境?描写何物?比喻何意?甚至还有几个词旁边画了小小的圈,旁边写着“府尊曾赞此语”。

    这薄薄的一沓纸,分量却重逾千斤!

    这哪里是普通的词汇表?

    这分明是柳教谕数十年学问积累的精华!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期许!

    王明远心头滚烫,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猛地站起身,对着柳教谕离去的背影,深深一揖到底,久久没有起身。这份情,他没齿难忘!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