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隋唐王朝 > 3 杨广杀父
最新网址:www.00shu.la
    独孤皇后去世后,再也没有人敢管杨坚,这时他夜夜招幸宣华夫人,没几天便弄出一身病来。宣华夫人日夜不离侍奉汤药;太子杨广要博一个纯孝的美名,也时刻在父皇龙床前周旋。

    一天杨广问候先帝病情后出来,正遇宣华夫人进宫。杨广抢上前去深深一揖,宣华夫人吓了一跳,定睛一看,却是皇上的太子杨广。

    宣华朝杨广欠了欠身子,待要继续往前走,杨广却伸出双臂挡住去路。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宣华说:“夫人天姿国色青春年少,天天陪侍父皇岂不委屈?俺杨广久慕夫人仙姿,今日相逢实是天缘,若蒙夫人错爱,杨广死生不忘!”

    宣华见杨广言语轻佻,不由停下脚步义正辞严地说:“妾身虽贱,不过已蒙圣上恩宠,关乎名节,请殿下自重!”

    杨广见宣华双眉紧皱樱唇稍撅,虽是一脸怒容,却越发显得动人!当下淫心大发,一把扯住宣华衣服。宣华满脸通红,再也顾不得什么礼仪,她用劲将身子一抽,然后跌跌撞撞地向文帝寝宫奔去。杨广望着她的背影如痴如醉。

    文帝这时正气息奄奄地睡着,突见宣华夫人满脸红晕气喘吁吁地进来,忙问其故。宣华夫人珠泪滚滚泫然哭诉道:“太子无礼。”隋文帝省悟过来后骂道:“畜生何足付大事,独狐误我!”随即呼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说:“召我儿杨勇。”柳述、元岩出阁向左仆射杨素请示,杨素将此事禀报太子杨广,杨广遣左庶子张衡进入文帝寝殿,不一会儿文帝就死了。

    文帝死后,杨广登上了皇帝大位。他假传文帝遗嘱,逼迫杨勇自尽。亲弟杨秀及幼弟杨谅也被剥夺官爵贬为庶民,后来与诸子被一起软禁,不得与妻子相见。

    大业三年(607年)3月4日,杨广诛杀侄儿长宁王杨俨,又把杨勇诸子贬到岭南,并且在路途中全部处死。

    杨广即位后各处宫院都来朝贺,独不见那位宣华夫人。杨广预备下一个金盒,外面封了口,又亲自签了字,然后打发一个太监去赐与宣华夫人。

    那天宣华夫人不肯和炀帝做苟且之事,如今文帝死了,炀帝即位,她不知道自己要受怎样的罪。忽然一个内侍双手捧着一个金盒子进来说道:“这是皇帝赐给娘娘的,请娘娘亲手开看。”宣华夫人见盒子四周封着皇封,盒口处又有御笔画押,疑心炀帝赐她自尽。想自己绮年玉貌陪伴年老皇上,本来心里就十分委屈;为保全名节得罪皇帝,如今却因此断送性命,不由一阵心酸,两行珠泪直落在粉腮儿上,宫女们也忍不住陪她流泪。这时太监等得不耐烦了,一迭声地催她开盒。宣华夫人只得把牙齿一咬小脚一顿,嗤的一声揭破封皮。打开一看,原来金盒里并不是什么毒药,而是端端正正地放着一个同心结子。左右宫女一齐欢呼道:“娘娘千喜万喜!”宣华夫人不由叹了一口气说道:‘新天子如此多情,我也顾不得名节了!’当下袅袅婷婷地站起来把结子取出,又向金盒拜了几拜。那内侍接过盒子复旨去了。

    这天二更时分,宣华夫人宫门外忽然传来远远喝道的声音,大家一齐抢到宫门外守候。只见御道上一簇红灯,照着一位风流天子步行而来。

    宣华夫人被宫女们簇拥着走出宫来,在滴水檐前和炀帝相遇,宣华夫人匍匐在地称了一声“万岁”。炀帝慌忙上前用手搀住,然后一起走进宫去。

    这时屋内红烛高烧,阶前月色横空,炀帝把宣华的手儿引在怀前低低说道:“朕为夫人寸心如狂,前日之事几蹈不测。算来都是因为夫人长得风流。如今天缘凑合,疏灯明月又见仙容,夫人如何慰藉朕心?”炀帝连问数次,宣华不觉流下泪来说道:“贱妾不幸已侍先皇,名分所在势难再荐。前日冒犯之处出于无奈,万望万岁怜恕。陛下粉黛三千岂无国色?何必下顾残花败柳?既污圣身又丧贱节,还望陛下三思。”炀帝听后大笑道:“夫人的话原是好话,无奈朕见夫人后魂销魄散寝食俱忘;夫人倘不见怜,谁能治得了朕的心病呢?”宣华夫人抬头一看,月光正照在炀帝脸上,只见他眉清目秀一表人才,宣华夫人心中早已‘肯’了,只是羞答答地说不出口。

    这时左右送上筵宴。炀帝满斟一杯递与夫人道:‘好景难逢,良缘不再;今夜相亲,愿以一杯为寿。’宣华夫人接过酒杯后含羞说道:‘天颜咫尺,恩威并重;今夜定情,但愿陛下始终如一!’说着也斟满一杯送在炀帝手里。两人一言一笑,渐渐亲热起来。看看月移斗换,宫漏深沉,炀帝握住宣华夫人的手神魂颠倒,宣华夫人也风情毕露轻盈旖旎,两人并肩携手同进寝宫,早把文帝的恩情置之度外。

    杨广和宣华夫人夜夜欢乐,萧皇后不由妒火中烧。一次她当着陈氏的面大骂杨广,杨广无法还击,陈氏更是羞愧难当,自己毕竟曾是杨广名义上的母亲。杨广在萧皇后的逼迫下将陈氏送到仙都宫居住,等于是被打入了冷宫。

    没有了陈氏的陪伴,杨广整天闷闷不乐,有时还莫名其妙地大发脾气,身体也日渐消瘦。萧皇后看到杨广这样,不得已又将陈氏接回宫中。重新回宫的陈氏,已经不能面对自己和杨广的这段**之情了。所以一年后便郁郁而终,享年二十九岁。她死后,杨广为她写了一首《神伤赋》来寄托对她的哀思,并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隋仁寿四年(604),陈后主步入人生的终点,作为被俘虏的亡国之君,陈后主竟然比隋文帝晚死四个月,不得不说在保命上,陈后主堪称一介奇才。

    面对陈后主的去世,统兵灭陈的杨广十分瞧不起他。在置办他的丧事时,杨广给这个荒唐的昏君上谥号“炀”,意思是陈后主一生沉迷酒色、违反道德、虐待民众、背逆天理。吊诡的是,杨广身后也得了一个“炀”的谥号。

    却说杨暕是杨广和萧皇后所生的次子,他完美地继承了父母的优点,“美容仪,疏眉目”。杨坚在世时便加封杨暕为豫章王,食邑一千户,对杨暕的喜爱可见一斑。可杨暕纸醉金迷,骄纵不法,成天与一群佞臣为伍。

    别看杨广自己是个无道昏君,沉迷酒色,但他不希望皇子们这样做,所以杨广不太喜欢杨暕。

    杨广最喜欢的儿子是他的长子杨昭,也是萧皇后所生,和杨暕一母同胞,但他的性格与杨暕不同。杨暕玩世不恭,杨昭德才兼备,是个文武双全颇有人君度量的人,所以杨广登基后不久,便将他立为太子。

    只可惜杨昭英年早逝。杨昭一死,杨暕自认为是皇二子,又深得皇祖父生前喜爱,太子之位肯定会落在自己头上。因此杨暕的行事作风越来越放荡,谋取太子之位的动机也越来越强烈。

    一次,杨广的姐姐杨丽华觅得一名柳姓美女,打算将她献给杨广。可是杨广不知道什么原因,杨丽华提出献美女的事后,他却半天没有回复。

    杨丽华以为杨广对这个美女不感兴趣,就将他献给了杨暕。杨暕一见到柳美女,眼珠子都要掉到地上,当即把她迎娶回府。

    过了一段时间,杨广突然想起柳美女,于是问杨丽华:“姐,你之前准备献给我的美女呢?”

    杨丽华满脸尴尬地说:“已经被你的儿子娶了,如今在他的府上。”

    杨广顿时脸色大变!但儿子娶了柳美女,自己又不能抢回来,他不是唐玄宗,但心理难免愤愤。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但杨暕丝毫没有察觉。一次杨暕与杨广一同打猎,竟然让部下阻止杨广的随从猎取动物,最后杨广所部一只兔子也没有打到,杨暕却满载而归。

    杨广渐渐疏远杨暕。但杨暕仍旧任性而为,一次他竟然与杨广妃子的姐姐私通,还生了一个女儿。杨广气得不行,对侍臣发泄道:“朕唯有暕一子,不然当肆诸市朝,以明国宪!”其实杨广还有个少子杨杲。

    杨广喜欢巡幸,有时杨丽华也跟着同去。609年,杨丽华随杨广在巡幸河右地区的路上染病,临终时杨丽华请弟弟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女儿和女婿。并把自己的食邑送给女婿李敏。杨广答应了,并且厚葬杨丽华于定陵。

    不过杨丽华的女儿女婿并没有能够善终。614年,隋朝流传“李氏当为天子”的谣言。杨广以为李氏指的是李敏,于是诛杀李敏,并且赐毒酒给外甥女宇文娥英。

    可怜杨丽华,夫君王朝被父亲篡夺,自己不幸病死,女儿女婿也被诛杀和赐死。

    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出了汉武帝在河西走廊设置的两关,“玉门关”和“阳关”,此两关是西出敦煌,通往西域的必过关口。

    “玉门关”因早期商贸多为和田玉而得名,而“阳关”因在玉门关南(约60公里处)而得名。

    出两关,便是西域。自汉至隋,西域常指现在的新疆及周边区域。

    《资治通鉴》说隋炀帝“慨然慕秦皇、汉武之功,甘心将通西域”。

    大业初年,炀帝平东方、恩南方、威北方、固中心,是躬擐甲胄,事必躬亲,但他的眼睛始终注视着西方。

    炀帝明白,要超越秦皇汉武,要建天国上邦,西域是绕不过去的坎,必须将众藩邦纳入华夏版图。

    有道是,帝王的心思你别猜,猜来猜去就怕你猜不明白;朝中元老高颖、贺若弼等都劝炀帝体恤民力,固守文帝之业,炀帝恨其不明己愿,杀之。

    不过还真有猜明白的,就是隋炀帝时“选曹七贵”之一的重臣裴矩。

    裴矩,字弘大,生于河东世家裴氏家族,生不满岁丧父,由伯父抚养;少时勤奋好学,文章化美,甚有才智。时任北齐高官的伯父教诲矩曰:“观汝神识,足成才士,欲求宦达,当资干世之务。”一语成励,裴矩开始关心时局,衷研人情世故。

    然而顺景不长,伯父被齐帝冤杀;裴矩凭己才学,任司州兵曹从事。

    577年,北齐亡,裴矩入北周,投于杨坚门下,任记室;581年,杨坚建隋,裴矩主持内务省事务,代理内史舍人。

    588年,杨广任平陈元帅,裴矩为记室。

    590年,裴矩奉诏巡抚岭南,时遇江南诸地叛乱,岭南也烽火四起。文帝阻止裴矩前往,而裴矩以责为天,坚持为国赴难,慨然而行。

    裴矩潜行至赣州,聚收老弱军士三千人,闻广州战急,竟去解难。裴矩虽一介文人,却治军有方。南下所过必克,平抚二十余州;依隋制酌功劳,任命刺史、县令,完成使命。

    “及还报,上大悦,顾谓高颖、杨素曰:‘有臣若此,朕亦何忧!’”裴矩见危受命之志可谓气吞山河,一战成名,任内史侍郎。

    江南既稳,裴矩有独见之虑,观帝国威胁在北,便亲请长缨,跟上长孙晟,驰驱突厥事务。

    此时,突厥兵盛,前北周千金公主欲为娘家宇文氏报仇,教唆丈夫都蓝可汗陈兵隋境,伺机南下。

    大义公主(即千金公主)成了文帝的心腹之疾。

    长孙晟献策,说可利用都蓝可汗家事,除掉大义公主,但需有一能言善辩,敢于蹈锋饮血之士前往,裴矩便成了不二之选。

    裴矩受此险任,孤身入突厥大营,以夫妻关系游说都蓝,以理诱,以情动,以言挑,都蓝怒,刀斩大义。

    文帝大喜,复任裴矩为副将,同史万岁征伐西突厥,战绩不菲。

    裴矩文胆略兼备,秀出班行,敢于冒险建奇功,甘为主子分忧不惜命,特有的文人侠气,杨广觉得气义相投,甚是爱重。

    炀帝即位,先任裴矩为营造东都修府省;继遣裴矩到张掖监管藩邦互市。

    俗曰“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裴矩明白炀帝惦记上了西域。自思帝慕汉武帝,我何尝不愿为张骞?发扬蹈厉,赴任河西。

    裴矩深感自己任重道远,是行或识之。主动与西域往来者“闲谈”,留心各藩邦风土人情、山川地貌、各国间及内部的主要矛盾等;同时广搜籍册,存疑处,遣人实地考证,去伪存真,编纂成书,配以图表,详述西域四十四国国情,取名《西域图记》。(可惜此书后失,仅能从序中一窥裴矩之略。)

    605年7月,裴矩回京,向炀帝述职,呈上《西域图记》;炀帝爱不释卷,赞曰:“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未发之倾,则矩以闻;若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裴矩与炀帝可以说是心照神交。

    于是“每日引矩至御坐,亲问西方之事”。裴矩献言道:“以国家威德,将士枭雄,泛蒙汜而扬旌,越昆仑而跃马,易如反掌。何往不至,但突厥、吐谷浑分领羌胡之国,为其拥遏,故朝贡不通。今众商人密送诚款,引领翘首,愿为臣妾。皇华遣使,弗动兵车,诸藩即从,浑、厥即灭。”

    意思是,西方四十多个国家都想来朝贡,但突厥控制着我们,吐谷浑控制着商道,是望莫能往;现在隋朝国力这么强盛,期待畅通贡道,我们好来朝拜大隋天子。

    裴矩说得心血澎湃,炀帝也听得心血澎湃。

    裴矩接着陈言:“西域多产奇珍异宝,胡人自古善于经商。自汉武帝击溃匈奴,在河西走廊设‘西域都护府’,建武威、张掖、敦煌、酒泉四镇,设阳关、玉门二关。西域诸藩国皆臣服;后来王莽篡汉,大汉自顾不暇,诸藩国被北匈奴控制;汉明帝时,窦固、班超北击匈奴,匈奴北遁,班超出使西域,经营三十余年,重开西域商道,收复五十余国,再扬大汉之威;汉末至今,朝代更迭,胡族强盛,中原离弱,汉立都护府已名存实亡。“

    接着又说:”先帝统一南北,臣服**厥,威加异域,西域诸国均有与我大隋通好之愿,但因突厥和吐谷浑兵多地广,盘踞河西要道,诸小国受此两族统领、盘剥,是‘思通不能通,敢怒不敢言’。今若灭掉吐谷浑,降服西突厥,万里西域便可为帝所有,四十余国均可为属,重建都护府,施以管控,自可取其财富,据其领土,这样陛下便可威服四海,功盖汉武。”

    炀帝听得如醉如痴,问裴矩:“何以成就此功?”裴矩曰:“臣已有策,勿需劳师,便可拔眼中之钉,畅通河西之路,尽服西域余邦,成陛下千秋之愿。”

    隋文帝时期,与传统意义上的西域诸国交往较少,而与西突厥汗国往来较多。北周末年长孙晟出使突厥的经历,使他获得了丰富的突厥部族和地理的认知信息,并且在隋文帝初年应对北部边患问题上发挥了出色的作用。隋文帝的西域经略观随着东、西突厥的势力转化而进行调整。西域形势变化带来的历史契机,尤其是在裴矩的诱导下,使得隋炀帝时期的中西交往出现繁盛局面,使节往来、西域用兵、建置郡县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极大地增加了隋炀帝的西域认知。

    相较而言,隋文帝的西域经略观同其执政方针的特点一样,整体是稳健的,经略传统的西域地区始终没有列入其国家战略,而隋炀帝的西域经略观则有着超越现实并且浮夸的一面。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