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一)学堂里的“越界课”格物总堂的课堂上,沈知的儿子沈望正站在讲台上,对着各国学子讲解“电磁原理”。黑板上画着铜线、磁铁、电池的示意图,台下坐着波斯的工匠之子、非洲的部落少年、欧洲的商人学徒,手里都捧着林薇设计的“双语课本”(汉文与当地文字对照)。
“电生磁,磁生电,就像水车能转出水,蒸汽能推动车,”沈望拿起自制的“简易电动机”(用磁铁、线圈、电池组成),铜线圈突然转动起来,引来一片惊叹,“这不是魔法,是格物的理——不分东方西方,在哪里都管用。”
波斯学子举起手,用流利的汉话问:“沈先生,这电动机能用来织布吗?我父亲的作坊还在用人力织布机,太累了。”
沈望笑着点头:“不仅能织布,还能抽水、磨面、带动火车——下周我们去参观新建成的‘电力作坊’,那里的织布机全靠电力带动,比蒸汽动力更安静、更省力。”
课堂外的空地上,秦虎的孙子秦锐正带着各国少年演练“联合队列”。他们穿着统一的训练服,步伐整齐地喊着口号,口号是用“万国通商语”喊的:“互助、共进、无界!”这是新的“国防课”——不是教怎么打仗,是教不同国家的年轻人如何协作,如何用格物知识解决共同的难题。
“以前觉得你们的连发弩很厉害,”非洲少年阿吉(卡鲁的孙子)对秦锐说,“现在才知道,你们教我们造水车、种玉米,比弩箭更厉害——这才是‘防’,让大家都过得好,就没人想打仗了。”
下课铃响时,学子们涌到“发明角”,围着各国少年带来的“跨界发明”:波斯少年用格物知识改良的“织布机”,非洲少年设计的“太阳能烤炉”(用镜片聚光),欧洲学徒做的“齿轮计算器”……这些发明没有国界,只有对“让日子更好”的共同渴望。
沈望看着这热闹的场景,突然懂了祖父(沈知)说的“越界”——不是跨过地理的边界,是打破心里的墙。就像这课堂上的知识,既能种出非洲的玉米,也能织出波斯的地毯,还能让欧洲的船跑得更快,这才是“格物无界”。
(二)星图下的“共赴约”
广州港的夜空,星斗满天。“新越号”的继任者“无界号”正在码头整装待发,船身比“新越号”更大,装着沈望团队研发的“无线电报机”(用电磁波传递信号),能在远洋与陆地保持联系。
王洋的儿子王途(新任船长)正和各国船长召开“远洋联席会”。他们围着巨大的星图,用“环球标准时”(赵磊团队制定的统一计时法)规划航线,讨论如何共同应对海盗、风暴、疫病。
“非洲东海岸最近有海盗出没,”欧洲船长霍夫曼(当年霍夫曼的孙子)指着星图说,“我们三艘船可以组成护航队,用无线电保持联系,互相支援——就像你们说的‘抱团取暖’。”
王途点头,调出“无线电报机”的使用手册:“遇到紧急情况,按这个按钮,所有配备电报机的船都能收到信号。另外,我们带了新研发的‘海水过滤器’,能把海水变成淡水,沿途可以给缺水的部落送去。”
码头上,各国商人正在“全球交易所”里交易。这里用的是“环球通用货币”(以玉米产量、白银储备为基准发行的纸币),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地的物价、产量、天气——这是赵磊团队建的“全球信息网”,用无线电报机传递信息,让远隔重洋的人能共享数据。
“以前去西域做生意,得带几车银子,现在一张纸币就行,”老商户王二柱的儿子笑着说,“屏幕上看得到波斯的地毯价,非洲的象牙价,连美洲的土豆收成多少都知道——这生意做得明明白白,心里踏实。”
当“无界号”鸣笛起航时,码头上响起了各国语言的欢呼声。船帆上不再只挂“胤”字旗,还挂着象征“无界”的新旗帜——由玉米、齿轮、船帆、橄榄枝组成的圆形图案,在月光下格外醒目。
(三)暖阁里的“初心照”
陈默、赵磊、苏晴、林薇四人,如今已是满头银发,正坐在暖阁里,看着沈望送来的“全球格物学堂分布图”。图上密密麻麻的红点,从京城到非洲,从美洲到欧洲,像撒在地球上的种子,每颗种子都在生根发芽。
“你看这图,”陈默指着红点最密集的区域,“当年我们在这暖阁里说‘花好月圆’,以为能护住京城的一方安稳就够了,没想到这圆能滚得这么远。”
苏晴拿起最新的“全民寿命表”,上面显示全球平均寿命已突破六十岁,比三十年前翻了近一倍:“以前觉得‘延寿’是让我们自己多活几年,现在才知道,是让更多人有机会看到这无界的世界——非洲的老人能看到火车,欧洲的孩子能吃到玉米,这才是‘寿’的意义。”
林薇的《全民健康书》已经出到第十版,最新章节叫“全球防疫公约”,记录着各国如何共享疫苗、如何联合应对疫病:“以前觉得‘健康’是一个国家的事,现在才明白,病毒不分国界,健康也无界——你帮我防住疫病,我帮你治好病人,大家才能一起往前走。”
秦虎看着秦锐送来的“联合队列”训练照,照片上不同肤色的少年并肩而立,眼神里没有戒备,只有信任:“当年我说‘能战方能止战’,现在才懂,最高的‘战’是不战,是让所有人都觉得‘合作比对抗好’——这才是‘越’的终极方向。”
暖阁外的月光,透过窗棂落在四人身上,像三十年前那个寒夜的光,只是更柔和、更温暖。远处传来“电力作坊”的机器声,隐约能听到各国少年的欢笑声,还有无线电报机“滴滴”的发报声,像一首无界的歌。
陈默突然想起刚穿越时,他们四人挤在暖阁里,手里攥着仅有的现代打火机,觉得那点火苗就是全部的希望。而现在,这火苗已经变成了燎原之火,照亮了无数人的日子。
“其实啊,”他轻声说,“我们没做什么了不起的事,只是守住了一个初心——让日子变好,让圆变大,让越步不停。这初心不分时代,不分地域,在哪里都能生根。”
夜色渐深,暖阁里的灯还亮着,像一颗永不熄灭的星。窗外的世界,正沿着他们踏出的“越步”,走向更广阔的无界之境——那里没有新旧之分,没有远近之别,只有无数个“花好月圆”,在时光里永远流转,永远新生。
花好越圆,这故事没有终点,因为“越”的脚步,永远朝着下一个新起点。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