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哈哈哈,大周 > 第6章 有人指使
最新网址:www.00shu.la
    赵匡义愣了愣:“赵书记何出此言?”

    赵大也投去了疑惑的目光。

    赵普捋了捋胡须,若有所思道:“不管梁王是不是神童,但陛下肯定是乐见其成的。”

    说到此,他抬眼看向赵大,转而问道:“明公,你确定梁王不喜您?”

    赵大点点头:“虽然只是一种感觉,但我很确定。”

    “特别是他和陛下说我应该替陛下沙场冲锋,我总觉得梁王别有用意……”

    突然,赵匡义拍案而起,怒道:“笑话!”

    “兄长乃堂堂殿前都指挥使,怎能沙场冲锋……”

    见赵大瞪了自己一眼,他又乖乖坐了下来:

    “兄长无须多虑,正所谓童言无忌,梁王年幼,影响不了兄长建功立业的……”

    赵普打断道:“非也!”

    “梁王虽六岁,可今日之表现已然博得陛下欢心。”

    “设立皇子行营也说明陛下真的打算好好培养他。”

    “如果梁王能延续今日之表现,继续赢得陛下欢心,日后他对明公的态度,将很有可能会影响陛下……”

    赵匡义笑着打断:“赵书记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吧!”

    “父亲喜爱儿子乃天经地义,但陛下怎可能不分轻重,因六岁稚子而改变对朝堂重臣的态度?”

    “更何况兄长对陛下一向忠心耿耿……”

    赵普叹了口气,无奈摇头:“善谋者,必察于未萌!”

    “衙内万不可因梁王年幼而大意!”

    “更莫要轻视稚子!”

    “汉昭帝刘弗陵,8岁登基,亲政后稳定政局、调整民生、缓和边疆,为后来的‘昭宣中兴’奠定基础。”

    “汉和帝刘肇,10岁登基,14岁便能铲除外戚,之后更是开创‘永元之隆’的盛世。”

    “特别是汉质帝刘缵,7岁继位,便能当着群臣的面,直指梁冀‘此跋扈将军也’。”

    “虽然早逝,但却让梁冀‘跋扈将军’的骂名永远留在了史书上,为后世所唾弃……”

    闻言,赵大的眉头不禁皱了皱。

    可赵匡义似乎并没有发现兄长的异样,笑道:“赵书记扯远了,那些都是少年天子,梁王这样的稚子,怎能与之相提并论!”

    “难不成你们还真相信他是什么神童?简直贻笑大方……”

    正说着,赵大又突然喝断道:“闭嘴,不许对梁王不敬!”

    赵匡义先是一愣,随即便要开口反驳。

    赵普见状连忙抢先说道:“衙内所言其实不无道理,如今正值北伐,且明公乃陛下最信任的武将,就算梁王不喜,在这期间也不会影响陛下对明公的信任与重用。”

    “但日后便不得不防了!”

    赵匡义不屑道:“小题大做,一稚子有何要防的?”

    “赵书记未免太杞人忧天了……”

    啪!

    赵大突然拍案而起,怒道:“再敢如此态度,信不信我打断你的腿!”

    赵匡义吓得一哆嗦,连忙看向赵普,转移话题道:“那依赵书记所言,该当如何?”

    见一旁的赵大也看向自己,赵普捋了捋胡须:“还是那句话,明公务必抓住这次机会再进一步!”

    “其次,多多向梁王释放善意,如果梁王依旧不喜明公,也可与曹彬多多亲近,此人有君子之风。”

    赵大叹了口气:“其他好说,只是再进一步……”

    赵匡义也叹息道:“是啊,再往上就是张点检,想坐他的位置谈何容易啊……”

    赵普嘴角微微勾起:“正所谓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明公只需静待时机……”

    赵大眉头一紧,连忙说道:“赵书记慎言!”

    ……

    “记住了,以后就这么做!”

    “绝不能让父皇吃得太油腻了……”

    厨房内,郭宗训尝了尝亲自熬制的蔬菜肉沫粥,点点头,随即又亲手将粥盛入陶瓷罐中,心满意足的端着粥往外走,还不忘带两个水煮蛋。

    曹彬连忙拿起碗筷跟了上去。

    只留下看着梁王背影的一众御厨,止不住地摇着头:

    六岁的梁王教我们这些御厨如何给陛下准备膳食?

    唉,真是青龙偃月刀捅屁股——开大眼了!

    关键还让陛下吃得那么清淡,这、这不是开玩笑吗?

    曹彬对此也十分不解,他三步并两步追上郭宗训,轻声道:“殿下,北伐路途遥远,让陛下吃太清淡了不太好吧?”

    郭宗训笑扭头笑了笑,刚要说“你不懂……”

    又突然皱起了眉头:

    是啊!

    自己只想着防止父皇患痈疽,才准备清淡的食物,可问题是父皇真的能接受吗?

    自己虽然不懂中医,但之前出于对郭荣死因的好奇,查过痈疽相关的知识。

    中医上,痈疽的根本是“体内热毒过盛、气血不畅”。

    因此,在饮食上必须忌“燥热”,增“清润”,饮食尽量清淡,减少辛辣、油腻、温补食物,如羊肉、烈酒、胡椒等。

    所以,如果父皇真的是死于痈疽,那从现在开始饮食就必须尽量清淡些。

    可父皇毕竟是高高在上的大周皇帝,平时肯定大鱼大肉、山珍海味惯了!

    现在突然让父皇改变饮食习惯,吃清淡些,只怕他受不了哦!

    而且没记错的话,历史上自己这个父皇可是多少有些刚愎的!

    之前他不顾王溥等重臣的阻拦,执意带着自己这个六岁的稚子随军北伐,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抛开私心不论,带自己这个六岁的稚子北伐的确不妥。

    呸,有啥不妥的!

    带上别的稚子不妥,但带上我再妥不过了!

    不过,他要是真不听自己的建议,那咋整……

    “殿下小心烫着,要不还是属下来端吧?”曹彬再次说道。

    闻言,郭宗训刚皱起来的眉头不禁挑了挑,轻声嘀咕道:“嗯,这是个不错的主意!”

    于是扭头冲曹彬笑道:“曹叔叔,谢谢你,我自己来就行!”

    说罢,他加快脚步寻他的父皇去了。

    此时的御舱内,郭荣正在案前批阅着奏章,时不时拿起一旁的大饼啃两口,伴着茶水下咽。

    可不知为何,他脑海里总是不受控制地浮现出他好大儿的身影。

    特别是那双清澈的眼睛,以及与金玉极为相似的那张好看的小脸,怎么都挥不去!

    他抬头扫了眼端坐着的三位宰相,意味深长地问道:“三位爱卿,你们觉得梁王如何?”

    三人都被郭荣这没来由的一句问懵了。

    王溥率先起身:“陛下,梁王乃天纵奇才,这是臣等有目共睹的。”

    范质犹豫了片刻,也起身说道:“梁王小小年纪,便能道出此次北伐之关键,言辞有条不紊,甚至能引经据典,确实乃世之罕见。”

    郭荣勾了勾嘴角,见魏仁浦只是起身,但并没有说话。

    于是笑道:“有意思吗?又没外人在,朕要听真话!”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但没有一个率先开口。

    郭荣摇了摇头,无奈笑道:“你们不敢说,那朕来说。”

    “虽然史书上有不少神童的记载,秦国名臣甘茂之孙甘罗,12岁出使赵国,凭借出色的辩才和谋略,不费一兵一卒为秦国夺得河间之地,被秦王封为上卿。”

    “曹操之子曹冲,年仅6岁便能解决了当时无人能解的大象称重的难题。”

    “骆宾王7岁时作《咏鹅》,李贺7岁亦能写诗作文……”

    “可哪有像梁王这般,年仅六岁,便一夜之间像是突然换了一个人?”

    “不仅能看出朕此次北伐的关键,甚至引经据典,而且还知道借皇后之名来说服朕!”

    “朕当然希望他是真的开窍了,甚至一度相信,可细细回想,会不会是有人背后指使?”

    “你们说,背后之人会是谁?”

    三人依旧不敢言语,但都在内心暗自佩服:不愧是陛下,果然慧眼如炬!

    郭荣哂笑道:“除了符家的人,朕也想不出别人了。”

    “这也是朕带梁王随军的原因,不管怎样,就算有人指使,他能全都记下来,而且还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复述出来,这就已经值得让朕好好栽培了。”

    “好了,都坐下吧,不必如此紧张!”

    “朕说这些,只是希望三位爱卿日后能帮朕好好教导训儿……”

    三人再次互相看了看。

    他们都知道,陛下说这些话可绝不只是让他们日后好好教导梁王。

    陛下是真的不信梁王是神童吗?

    又是真的觉得有人在背后指使吗?

    不!

    陛下的心思之深,绝不是那么简单的!

    但他们还是不约而同地恭敬道:“谨遵陛下旨意!”

    郭荣也不再搭理他们,继续啃着大饼批阅奏折。

    不久后。

    郭宗训已经端着粥来到了御舱门前,却正好听到里面传来了郭荣的怒喝声:

    “可恶!”

    “简直可恶至极……”

    “你们看看!”

    “这都过去三四年了,河北、淮南之地竟还能查出私寺300余所,隐匿土地更是万顷之余,这些蠹虫,是将朕的命令抛诸脑后吗?”

    “杀,统统都得杀……”

    随后便传来了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陛下,若是别的地方杀了也就杀了,可河北私寺多与辽国接壤,淮南又与江南国接壤。”

    “强行拆寺可能引发边民投敌,既不利于财政也有碍稳定……”

    听着房间里传来的对话,郭宗训皱了皱眉。

    这是灭佛运动受到了阻碍?

    他不再犹豫,甚至不待门口甲士通报,便大声喊道:“爹爹,孩儿可以进来吗……”

    话音未落,里面便传来了郭荣极力克制的声音,但仍旧很烦躁:

    “胡闹,不知道这里是议政重地吗,朕没空,回去吧!”

    身后的曹彬见状,默默叹了口气:六岁就亲自给父亲熬粥,这样的孩子哪里去找啊?

    可偏偏碰到了陛下心情不好,唉……

    于是轻声提醒道:“殿下,陛下似乎心情不好,要不先把粥留下,晚点再来……”

    郭宗训却并不搭理,只是一手端着盛满粥的陶瓷罐,一手敲门:

    “爹爹,孩儿专门给您熬了粥……”

    突然,他小手一抖,陶瓷罐险些摔落,粥洒在了他那胖乎乎的小手上,他整个人也跟着摔了个屁蹲。

    “啊……”

    一声惨呼,吓得曹彬瞬间脸色惨白!

    可他刚要去扶却见房门被打开,大周皇帝郭荣就那么水灵灵地出现在门口。

    曹彬猛地一怔!

    看了看郭荣,又看了看坐在地上满脸委屈的郭宗训,突然想起了小家伙在厨房里嘀咕那句“嗯,这是个不错的注意”。

    一瞬间,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眼里瞬间充满了震惊:不会吧,六岁,六岁就能有这样的心机?

    这太匪夷所思了吧……

    于是,他甚至都不扶郭宗训了,当即跪倒在地:“属下该死……”

    郭荣看了眼摔倒在地仍旧捧着陶瓷罐的好大儿,见他的小手已经被烫红了,连忙亲自将郭宗训抱了起来,满脸心疼:“没事吧,训儿?”

    “孩儿没事,只是可惜那些粥!”

    “还好剩了一些……”

    郭荣吹了吹郭宗训的小手,又看了看好大儿抱着的陶瓷罐里的粥,心中感动不已。

    “第一天就出这样的事!”

    “还愣着干嘛,还不赶紧去叫御医?”

    曹彬连忙领命,但郭宗训却说道:“父皇,不怪曹都监,他是要帮孩儿端来着,可孩儿执意自己端,这才不小心……”

    “孩儿没事的,不疼!”

    “孩儿这是第一次给爹爹熬粥,所以想亲自送给爹爹……”

    闻得此言,郭荣心都要化了,连忙抱着郭宗训,在三位宰相的注视下走进御舱。

    只留下了暗暗惊叹的曹彬独自凌乱……

    ——————————————

    说明:

    1、显德六年,赵普还只是赵匡胤的幕僚,担任掌书记之类的幕职,故赵匡胤兄弟二人称其为“赵书记”以示尊重,可不是达康书记那种!

    史料记载,赵匡义当皇帝后,也经常私下称其为“赵书记”。

    而赵普此时大概率称呼赵匡义“衙内”,衙内是对高官子弟的尊称。

    2、柴荣的“灭佛运动”是显德二年(公元 955年)开始的,但并不是真的灭佛。

    只是限定寺庙留存,大规模拆毁私建寺庙;严格规范出家制度,强制不合格僧人还俗;回收铜佛像与法器,铸造钱币;规范佛教管理,强化朝廷管控。

    3、《佛祖统纪》载“显德六年河北僧尼伪籍案连坐者逾千人”。
最新网址:www.00shu.la